综合探究六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 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六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 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
一、单选题
1.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又一全国意义的新区。我国经济特区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港澳特别行政区也已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下列关于两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是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
B.?都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管辖下
C.?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都是为加快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设立
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的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制定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3.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开发上海浦东新区??????C.?开放青岛等沿海城市??????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①深圳
②珠海
③上海
④汕头
⑤厦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
)???????
A.?成为农村改革的开端???????????????????????????????????????????B.?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D.?回应了邓小平南方谈话
6.“沐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徐叔华成为了农业专业户,他还带领全村走上了致富之路.”材料所诉不能说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受农民欢迎??????????????????????B.?徐叔华走出了一条专业化发展道路
C.?农村改革后乡镇企业发展迅速?????????????????????????????D.?农业改革是农民的致富之路
7.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
A.?按劳分配???????????????????????B.?股份制改革???????????????????????C.?政企分开???????????????????????D.?多种所有制并存
8.依据宪法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据此回答小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

①体现宪法规定了我国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②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立法权
③贯彻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④体现加强法治建设是党和政府当前工作中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修订的内容中增加了一条规定:重大特大贪污犯罪采取“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这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基本要求中的(???

A.有法可依
B.违法必究
C.执法必严
D.有法必依
9.图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
?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

年份农业(%)工业
轻工业(%)重工业(%)
第一年26.632.141.3
第二年27.234.338.5
第三年28.836.734.5
A.?1949~1951年?????????????????B.?1953~1955年?????????????????C.?1958~1960年?????????????????D.?1979~1981年
11.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

A.?经济特区的设立?????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2.图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
?

?
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13.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14.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演化过程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15.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
A.?深圳经济特区???????????B.?珠海经济特区???????????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D.?上海浦东新区
1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每位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
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③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④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经济,更要重视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发展谋福。这体现出科学发展观中(  )?
A.?第一要义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B.?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①材料一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领袖是谁。
②他在晚年由于对国内政治形势作出了错误判断,发动了一场什么群众运动?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2)①材料一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是谁。
②党的哪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3)材料二中的“老人”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他????
(4)“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喻意是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分析:据所学可知,我国的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都是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管辖下享有一定的自治权;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是为加快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设立;经济特区是为加快特区的建设而设立的。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认识。
2.
D
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79年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决定改革开放,于是在深圳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决定引进外资,建设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经济特区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3.
A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让世界进入中国”,BCD项都是在设立经济特区之后,所以A项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
4.
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题干中提到:“这座城市作为在改革开放中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由此判断这座城市是深圳。选择答案D。???
【点评】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
5.
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农村改革的开端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指的是由沿海到内地的开放。邓小平南方谈话是1992年,在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之后。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
6.
C
分析:由材料内容可知说的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材料中的徐叔华成为了农业专业户,所以A、B、D是正确的,“徐叔华”成为了农业专业户而不是成为乡镇企业家,所以材料不能反映C的内容.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农村改革的认识.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与意义要重点掌握.???
7.
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题文中的“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故选C。??
【点评】了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8.
(1)B
(2)A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与宪法的地位无关,所以①不符合题意;党和政府当前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2)本题考查的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的修订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基本要求中的有法可依。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9.
C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啊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②选项,前半部分正确,属于其积极意义,但是后半部分与当时阶段特征不符合,因为当时刚刚改革开放,还不可能做到与外企合作生产。②项只是图片所述的“现象”,而并非“积极作用”。故答案选C。
【点评】知道改革开放的意义,掌握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0.
D
分析:如图表反映出的信息一是我国农业和轻重工业比例均衡,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种情况综合比较各项,最可能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图表反映出我国农业和轻重工业比例均衡,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因为那时刚刚解放的新中国一穷二白,重工业根本无从发展;也不可能出现在B和C项两个时间段,因为在B段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的比重一直较高;C段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运动,“以钢为纲”的全面跃进,重工业更是畸形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获得发展,轻工业也得到发展,才可能出现上述局面。
【点评】此题难度为中,考查提炼多点有效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
11.
B
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其中A、C、D三项措施只能使城市的规模扩大,而不能事城市数量增长,因此,只有在农村发展乡镇企业,使许多乡镇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上成为一些中小城市。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经济学上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根据定义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城镇发展最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点评】本题以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考查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
12.
A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体制创新;B项是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D项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C项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共改革发展沿革历程的理解。
13.
C
分析:此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198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1992年得十四大。排除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个体经济的出现,改变了原来单一公有制的局面,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C符合题意,故选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是在1984年展开,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知道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
14.
A
分析: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首先是设立经济特区,其次是设立沿海开放城市,然后是沿海经济开放区,最后是内地。所以正确答案是A。
【点评】?此题首先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过程。
15.
C
分析: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1992年十四大开始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A、D两项是1978年以来一直实行的政策,B项是建国以来的一贯政策,因而C项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分析判断能力。
16.
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题干材料描绘的是深圳发展成为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过程中的背景画面,蛇口工业区是深圳的开始之地,故答案选A。上海浦东新区不能满足“临近香港”的要求,珠海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不能满足“第一声”的要求,故BCD不选。
【点评】知道深圳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
17.
C
分析:此题在于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认知程度,采用组合方式起到混淆作用,注重考查学生对概念的了解。正确答案为C。
【点评】课标要求描述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要求,主要通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方面要求进行比较,属于了解层次。
18.
C
分析:此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根据题意,“发展经济,更要重视生态环境”体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C。
【点评】?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二、材料分析题
19.
(1)①毛泽东。
②文化大革命(文革)“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①邓小平。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深圳。???????????????????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1)根据歌词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毛泽东。晚年,毛泽东对形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的恶果就是文革的发生,文革绝不是任何性质的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2)根据材料二的歌词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3)根据对邓小平的理解和他做出的贡献,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领路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4)根据歌词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喻意是改革开放,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建立经济特区。最具代表性的深圳。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富国富民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经济特区的设立扩大了
本国的对外贸易;引进了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了就业机会,扩大社会就业;加快特定地区经济发展与经济开发的速度,形成了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