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一、单选题1.重要的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及作用搭配正确的是(???)A.?乾隆帝——抗击沙俄,维护主权B.?徐霞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先进经验C.?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中外交流D.?达芬奇——提出“日心说”,科学观念的变革2.下图所示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郑和下西洋????????????????B.?戚继光抗倭????????????????C.?康熙帝武力统一台湾????????????????D.?左宗棠收复新疆3.我国古代废丞相,改设六部,君主专制制度得以加强是在(???)A.?明朝?????????????????????????????????????B.?唐朝?????????????????????????????????????C.?清朝?????????????????????????????????????D.?元朝4.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称颂的民族英雄是(???)A.?戚继光????????????????????????????????B.?俞大猷????????????????????????????????C.?郑成功????????????????????????????????D.?林则徐5.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明清时期,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有(???)①设立驻藏大臣???????②实行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③金瓶掣签制度???????④取消土司制度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6.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设立驻藏大臣②设立伊犁将军③册封达赖、班禅制度④平定噶尔丹叛乱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7.自元朝以至清朝,中央政府都对西藏地区实施了有效管辖。下列选项中与此无关的是(???)①设置伊犁将军②确立册封制度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④设置驻藏大臣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8.下列关于清王朝加强与西藏联系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A.?清朝时期,西藏正式归属中央管辖??????????????????????B.?顺治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C.?康熙皇帝设立“金瓶掣签”制度?????????????????????????D.?设立驻藏大臣与班禅、达赖共同管理西藏9.清朝前期,政府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设立了(???)A.?西域都护?????????????????????????????B.?宣政院?????????????????????????????C.?驻藏大臣?????????????????????????????D.?伊犁将军10.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管理,充满着艰辛,今天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局面来之不易。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是(???)A.?伊犁将军??????????????????????????????B.?台湾府??????????????????????????????C.?宣政院??????????????????????????????D.?驻藏大臣11.下列不属于清朝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是(???)A.?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B.?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C.?在中央设宣政院??????????????????????????????????????????????????D.?在拉萨设置驻藏大臣12.挽联寄托生者对逝的哀思,多为逝者生平事迹的追忆或表达惺惺相惜之情。康照帝写的一副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由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写给谁的?(???)A.?郑和?????????????????????????????????B.?戚继光?????????????????????????????????C.?郑成功?????????????????????????????????D.?文天祥13.据《清史稿》记载,施琅曾谏言:“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1684年,统治者采纳其谏言并设置台湾府。这位统治者是(???)A.?康熙皇帝???????????????????????????B.?雍正皇帝???????????????????????????C.?乾隆皇帝???????????????????????????D.?道光皇帝14.“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D.?平定噶尔丹叛乱15.“浩然正气贯长虹,投笔焚衣怒发冲。虎胆骋驰千里路,鸿韬鏖战百寻艨。驱除荷虏垂丰绩,收复台疆建伟功。爱国勋名彪史简,千秋禹甸颂英雄。”这首诗歌咏颂的人物是(???)A.?张骞??????????????????????????????????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16.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台湾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设立地方政府要靠朝廷供养,浪费粮响,主张放弃台湾岛。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上述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A.?接受汉族文化??????????????????B.?发展海外贸易??????????????????C.?巩固东南海防??????????????????D.?鼓励官员进谏17.两岸一家亲。环球网综合报道:高雄市长韩国瑜将于2019年3月22日至28日率团访问大陆香港、澳门、深圳、厦门等四城市。对此,国台办表示欢迎并支持。以下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岛一向是属于中国的。在中国人不需要时,可以允许荷兰人暂时借居;现在中国人需要这块土地时自应把它归还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A.?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B.?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C.?郑成功大力建设台湾???????????????????????????????????????????D.?清政府实行对台湾地区的管辖18.下图是小明同学历史课堂笔记片断,从中判断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伊犁将军的设置????????????????B.?郑成功收复台湾????????????????C.?平定准噶尔叛乱????????????????D.?戚继光抗倭二、材料分析题19.围绕特定历史主题搜集史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是某次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书中的历史文献资料反映的措施或制度筑敌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控守要害.......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明史》①王朝以所谓从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袭,改为流官。总之,......立刻抓紧改流②材料二:实物中的历史(1)写出表格中①②所反映的措施或制度(2)请列举与图5、图6相关的历史人物。(3)上述实物资料反映了清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4)请为以上搜集的材料设计一个主题?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C分析:A项乾隆帝——抗击沙俄,维护主权搭配错误,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的侵略军,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不符合题意;B项徐霞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先进经验搭配错误,《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不符合题意;C项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中外交流搭配正确,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符合题意;D项达芬奇——提出“日心说”,科学观念的变革,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提出的“太阳中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人物及其事迹人物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及分析能力。2.B分析:依据“杀尽倭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奷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威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他组建的戚家军,九战九捷,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ACD三项与题干“杀尽倭奴”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戚继光抗倭是题干图片所示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戚继光抗倭,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3.A分析: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改革行政机构,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等。A项明朝废丞相,改设六部,君主专制制度得以加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4.C分析:据题干“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结合所学可知,“一代英雄”是指郑成功。结合所学可知,荷兰殖民者1624年侵占了我国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先后攻取赤嵌楼和台湾城,收复台湾。?ABD三项和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郑成功是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称颂的民族英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5.D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批准;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D项①②③是明清时期,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对西藏的管辖,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6.A分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①③两项符合题意;②项是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不符合题意;④项平定叛乱主要在西北边疆地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清朝管辖西藏知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题干信息“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牢记清朝管辖西藏的措施,分辨对新疆的管辖和对西藏管辖的不同,最终确定答案。7.D分析:①设置伊犁将军是管辖新疆的,与西藏地区无关,符合题意;②确立册封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不符合题意;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与西藏地区无关,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发生在新疆,符合题意;④设置驻藏大臣是清朝雍正帝巩固西藏地区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8.D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279年,元统一了全中国,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A项说法错误;1713年清朝康熙帝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B项说法错误;金瓶掣签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是清王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式设立的制度,C项说法错误;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D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对于西藏的统治和管辖,掌握对西藏的措施。9.C分析: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故填驻藏大臣。C项驻藏大臣是清朝前期设立管理西藏地区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驻藏大臣的相关知识。10.D分析:1727年,雍正帝时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常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A项伊犁将军是1762年设立的,不符合题意;B项台湾府是1684年设立的,不符合题意;C项宣政院是1264年设立的,不符合题意;D项驻藏大臣是1727年设立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驻藏大臣的设立。11.C分析:题干直接设问考查不属于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主要措施有: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制定的“金瓶掣签”制度;在中央设宣政院是元朝时管辖西藏的机构。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本题难度适中。12.C分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敢向东南争半壁”指郑成功帅军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由所学可知,1662年,郑成功率领舰队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C项郑成功是题干挽联所指的人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认识。13.A分析:1684年康熙帝时,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A项康熙皇帝设置台湾府,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台湾府的设置。14.B分析:“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末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本题难度不大。15.D分析:从题干诗歌“驱除荷虏垂丰绩,收复台疆建伟功。”中可以推断称颂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联系所学知识,明末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将士,成百艘战舰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西海岸,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D项郑成功是题干诗歌咏颂的人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16.C分析:据“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可知,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有关。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故C符合题意,正确。选项ABD与“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台湾府的设立的知识。注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史实。17.B分析:据材料关键信息“荷兰”可知,此事件是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明末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易错点是对不理解材料信息,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紧贴题干信息,拿四个备选项和题干信息一一对照找到正确答案。18.B分析:根据题干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661年3月,中国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本题难度适中。二、材料分析题19.(1)①明朝进一步加固,增修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南下????②改土归流制度(2)郑成功,康熙(3)册封达赖;设立驻藏大臣。(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分析:(1)由“筑敌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控守要害.......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可知①反映的是明修长城的史实。由“王朝以所谓从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袭,改为流官。总之......立刻抓紧改流”可知,②反映的是明朝的改土归流制度。(2)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经过激战,郑成功取得了大胜,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3)图7“达赖五世金印”反映的是历代达赖必须经过中央政策册封制度;图8“驻藏大臣令牌”反映的是清政府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制度。康熙帝面对沙俄的侵略,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4)明朝修建长城,实行改土归流制度;清朝的册封达赖,设立驻藏大臣制度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故答案为:(1)①明朝进一步加固,增修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南下;②改土归流制度。(2)郑成功,康熙。(3)册封达赖;设立驻藏大臣。(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掌握明朝、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