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唇亡齿寒,中国人民深知此中的道理,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它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2. 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太惨烈了。敌人有的是飞机坦克大炮,而志愿军战士只能靠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这就是最可爱的人。”老兵说:“趴铁丝网,堵枪眼很多,不光宣传黄继光一个。哪一个排上去没几个堵枪眼的,上去没几个趴铁丝网的?你不去趴铁丝网部队都上不去……”据此判断他们谈论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抗美援朝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三大战役 3. 2017年3月22日,“马革裹尸”“埋骨他乡”的28名志愿军烈士骸骨,终于魂归故土。当年,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誉为( ) A.“和平卫士” B.“最可爱的人” C.“党的好战士” D.“钢铁卫士” 4. 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5. 假如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位农民,而你的家乡正在进行土地改革,你觉得哪些生产资料是你可以在土改中分得的( ) ①土地 ②农具 ③牲畜 ④房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 辽宁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7.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实施包产到户 D.人民公社化运动 8. “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A.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 B.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在美国的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 9.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场纪念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图片展,下列不适合出现在此展览中的是( ) 10.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这首词中的“桥”指的是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修建的时期是( ) A.1949年~1952年 B.1953年~1957年 C.1966年~1976年 D.1978年~1992年 1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下图内容出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文件,该法律文件(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2.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要是对________进行的改造。( )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交通运输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3. 下图所示为“江苏省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其印发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B.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 C.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4. 同仁堂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它走的道路是( )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公私合营 C.由国家没收管理 D.由国家赎买接手 15.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开国大典举行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二、非选择题 16. 朝鲜半岛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也是东北亚问题的核心,是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的国际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不顾世界舆论的谴责,调兵遣将于1950年组成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率领下在朝鲜半岛的仁川登陆,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直打到中朝边界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1950年10月1日,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金日成、朴宪永紧急致函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2018年4月国防大学徐焰教授作客《凤凰军机处》时说,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结束65年了,但是我们今天看起来其意义仍然是非常巨大的,一是我们打出来一个世界军事强国的地位,在这场战争前50年,八国联军纵横中国北方,上岸才2万人拿下北京长驱直入,50年后16国联军来了,还没到中国边境呢,就被中国军队打得抱头鼠窜,中国人真的是在世界上站起来了,而且打的是世界军事最强国,大涨军威。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经说过:“中国人站起来是从跨过鸭绿江那一刻开始的。” (1)根据材料一,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取得了怎么的战果?抗美援朝的性质是什么? (3)材料三的两位英雄分别是谁?你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4)徐焰教授说出了这场战争的一点意义,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请你总结一下这场战争都有哪些意义?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至1953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篇——土地制度 深恶痛绝】 材料一 如图所示。 (1)材料一与解放前的哪一经济制度有关?这一制度给新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党和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政策篇——有法可依 目的明确】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 【改革篇——土地易主 欢欣鼓舞】 材料三 (3)上面漫画与哪一事件有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农民”回家乡后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意义篇——农民翻身 巩固政权】 (4)结合土地改革的意义分析材料二中土地改革的目的实现了吗?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请再举出两项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推出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三农”问题关系着每一位农民的切身利益。 (1)材料一中两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推行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2)党和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ABAD 6-10AAAAB 11-15CDDBC 二、非选择题 16. (1)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朝鲜领导人的请求。 (2)战果: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3)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精神品质: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顽强的革命意志、自我牺牲的精神等。 (4)中国取得了世界军事强国的地位,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巩固了新中国政权;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的环境;或为国内人民赢得了和平与安定。(答三点即可) 17. (1)制度: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影响: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措施:土地改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事件:土地改革。 变化:分到土地、农具、房屋等,不必向地主交租等。 (4)实现了。 措施: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 18. (1)图(a)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变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图(b)是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变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2)说明:发展经济要遵循客观规律;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开放性思维能力。示例:国家应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绿色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