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汶上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3月月考 试题【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宁汶上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3月月考 试题【全科】

资源简介

汶上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48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
1. 下述各力中,根据力的效果来命名的是( )
A.重力 B.向心力 C.拉力 D.摩擦力
2. 在水平面匀速转动的转盘上,有一个相对转盘静止的物体,它相对转盘的运动趋势是( )
A.沿切线方向      B.沿半径指向圆心
C.沿半径背离圆心    D.因为静止,无运动趋势
3.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过程中相同时间内速率改变量相等
 B.运动过程中相同时间内位移改变量相同
C.运动过程中相同时间内速度改变量相同
 D.若运动时间足够长,速度方向可能和加速度方向相同
4.设想在珠穆朗玛峰上用电磁炮平射不同速度的炮弹,考虑到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第二宇宙速度为11.2km/s,第三宇宙速度为16.7km/s,且不计大气阻力,则对下述不同初速度炮弹轨迹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  )
A.v0=1.0km/s,其轨迹是抛物线
B.v0=7.9km/s,其轨迹是圆
C.v0=10.0km/s,其轨迹是椭圆
D.v0=18.0km/s,其轨迹是椭圆
5.有一根长为0.4m的杆一端束缚着一个质量为0.5kg的小球,并绕杆的另一端以2rad/s的角速度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小球在最低点和最高点对杆的作用力分别为:( )
A.5.8N方向竖直向上;4.2N竖直向下
B.5.8N方向竖直向上;4.2N竖直向上
C.5.8N方向竖直向下;4.2N竖直向下
D.5.8N方向竖直向下:4.2N竖直向上
6.如图所示,A、B为隔着水流平稳的河流两岸边的两位游泳运动员,A站在较下游的位置,他的游泳成绩比B好,现在两人同时下水游泳,为使两人尽快在河中相遇,应采用的办法是( )
A.两人均向对方游,( 即沿图中虚线方向)
B.B沿图中虚线方向游,A偏离虚线向上游方向游
C.A沿图中虚线方向游,B偏离虚线向上游方向游
D.两人均偏离虚线向下游方向游,且B偏得更多一些
7.有一种杂技表演叫“飞车走壁”,由杂技演员驾驶摩托车沿光滑圆台形表演台的侧壁高速行驶,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粗线圆表示摩托车的行驶轨迹,轨迹离地面的高度为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越高摩托车对侧壁的压力将越大
B.h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将越大
C.h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将越大
D.h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将越大
8.质量为 M的物体用细线通过光滑水平平板中央的光滑小孔与质量为m1、m2的物体相连,如图所示,M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1,线速度为v1,角速度为ω1,若将m1 和m2之间的细线剪断,M仍将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稳定后的运动的半径为r2,线速度为v2,角速度为ω2,以下各量关系正确的是( )
A.r1=r2, v1 r1, ω2<ω1
C. r2< r1, ω2=ω1 D. r2 > r1, v1=v2
9.有一圆弧面,其半径为Ro.质量为m的物体在拉力作用下沿圆弧面以恒定的速率v滑行,拉力的方向始终保持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一致.已知物体与圆弧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则物体通过圆弧面最高点P位置时拉力的大小为( )
A. mg B. m(g-v2/R)
C. mv2/R D. m( g-v2/R)
10. 如图所示,相对的两个斜面,倾角分别为37°和53°,在顶点两个小球A、B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分别向左、向右水平抛出,小球都落在斜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B两个小球运动时间之比为:(已知sin37°=0.6 sin53°=0.8)( )
A.1:1 B.4:3 C.16:9 D.9:16
11.如图所示, 在内壁光滑的平底试管内放一个质量为10g的小球, 试管的开口端加盖与水平轴O连接. 试管底与O相距40cm, 试管在转轴带动下沿竖直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通过最高点时,可能对试管底部没有压力
B.在最高点,小球受到的合外力大小最小,在最低点小球受到的合外力大小最大
C.小球对试管底部的最大压力一定大于0.2N
D.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两处,小球对试管底部的压力大小只差恒定不变
12.如图所示,蜡块在竖直玻璃管内的水中匀速上升,速度为v,若在蜡块从A点开始匀速上升的同时,玻璃管从AB位置由静止开始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则蜡块的实际运动轨迹可能是图中的:
A.直线P B.曲线Q
C.曲线R D.无法确定
二、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满分12分。)
13.(2分)研究平抛运动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用铅笔记录小球位置时,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触
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14.(4分)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v0= (用L、g表示),其值是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取9.8m/s2)
15.(6分)如图甲所示为测量电动机转动角速度的实验装置,半径不大的圆形卡纸固定在电动机转轴上,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匀速转动。在圆形卡纸的旁边垂直安装一个改装了的电火花计时器。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按先后排序:_______
A.使电火花计时器与圆形卡纸保持良好接触
B.接通电火花计时器的电源,使它工作起来
C.启动电动机,使圆形卡纸转动起来
D.关闭电动机,拆除电火花计时器;研究卡纸上留下的一段痕迹(如图乙所示),写出角速度ω的表达式,代入数据,得出ω的测量值。
(2)要得到ω的测量值,还缺少一种必要的测量工具,它是___________。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圆规 D.量角器
(3)写出角速度ω的表达式,并指出表达式中各个物理量的意义:

三、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16.(8分)一小球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为vt,阻力不计,求:
(1)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2)抛出点离地面的高度
(3)小球的位移大小
17.(7分)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光滑直杆AB的A端固定一个小球P,杆OB段套着小球Q,Q与轻质弹簧的一端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O点,弹簧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两球的质量均为m,OA=d,小球半径忽略.现使在竖直平面内绕过O点的水平轴转动,若OB段足够长,弹簧形变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当球P转至最高点时,球P对杆的作用力为零,求此时弹簧的弹力。
18.(13分) 如图,V形细杆AOB能绕其对称轴OO’转动,OO’沿竖直方向,V形杆的两臂与转轴间的夹角均为。两质量均为的小环,分别套在V形杆的两臂上,并用长为、能承受最大拉力的轻质细线连结。环与臂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两者间弹力的0.2倍。当杆以角速度转动时,细线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取。
(1)求杆转动角速度ω的最小值;
(2)将杆的角速度从(1)问中求得的最小值开始缓慢增大,直到细线断裂,写出此过程中细线拉力随角速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19.(12分)如图,质量为m1=0.5 kg的小杯里盛有质量为m2=1 kg的水,用绳子系住小杯在竖直平面内做“水流星”表演,转动半径为r=1 m,小杯通过最高点的速度为v=4 m/s,g取10 m/s2,求:
(1) 在最高点时,绳的拉力大小
(2) 在最高点时杯底对水的压力大小
(3) 为使小杯经过最高点时水不流出, 在最高点时最小速率是多少
参考答案:
1-5 BC   C   C   ABC    C 
6-10 A   CD   B   B   D
11-12 ACD   B
13.(2分) ACE
14.(4分)v0 = 2 ; 0.70m/s
15.(6分)(1) ACBD (2) D
(3) θ是N个点对应的圆心角,T是电火花计时器的打点时间间隔;
16. (1)由平抛运动的知识可知,vt2=v02+g2t2,解得 t=
(2)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h=gt2=g·()2=
(3)位移大小 s==。
17.设P到最高点时,角速度为w;此时弹簧弹力为F,弹簧长度为L′.
则对P:mg=mw2d;
对Q:F-mg=mw2L′
又F=k(L′-L)
联立可得 F=
18.(1)∵角速度最小时,fmax沿杆向上,此时绳处于松弛状态,则


且,,
∴ω1=10/3≈3.33rad/s
(2)当fmax沿杆向下时,绳仍处于松弛状态,有
, ,
∴ω2=5rad/s
此后,拉力随的增大而变大,当细线拉力刚达到最大时,有

∴ω3=10rad/s
因此在间,

19.(1)选杯子和杯子里的水为研究对象,在最高点时由重力和绳子的拉力T的合力提供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1+m2)g+T=(m1+m2)
代入数据,解得T=9N
(2)以水为研究对象,在最高点时由重力和杯底对水的压力N的合力提供水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2g+N=m2
代入数据解得N=3 N
(3) 水不从杯子里流出的临界情况是水的重力刚好用来提供向心力。设速度为v’,则有
m2g=m2
解得v‘=m/s
h
A
B
C
D
R
Q
P
a
b
c
d汶上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从西周时期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代的“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
A.封建王权的加强 B.西周政权被推翻
C.上层建筑发生变化 D.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2.《国语·晋语九》载:“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与叔鱼以求直(按: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材料表明了( )
A.贵族之间争田的现象逐渐多起来
B.奴隶制土地国有制渐遭破坏
C.战国时期的政治日趋腐败
D.统治阶级制定严酷的法律来保护其阶级利益
3.(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4.下列生产工具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5.“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B.其特点是投入少而产出多
C.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D.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6.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009年9月30日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京云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其挑花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七上八下”的成语就是出自云锦。中国古代南京云锦有可能出自( )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7.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
③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④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9.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注:选送)。”该规定反映出宋代( )
A.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C.商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 D.科考功名失去吸引力
10.(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比较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耕织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11.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 这说明徽商( )
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 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
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
12.《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13.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 “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 )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14.“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 )
A.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
B.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
C.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
D.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
15.周口为清朝河南四大名镇之一,乾隆《商水县志》记载:周家口集“人烟聚杂,…三面夹河,舟车辐辏,樯桅树密,水陆交会之乡,财货堆积之薮。…豫省一大都会也。”京汉铁路通车后,漯河取代周口而成为巨大的牲畜集散中心……到了1931年达到了4万头的空前纪录…被称为“全国意义的牲畜集散中心”、“巨大的牲畜集散中心”的就是座落在漯河市的“牛行街”(今泰山路)。上述材料说明( )
A.民国时期漯河取代周口成为全国商业中心
B.民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超越了乾隆时期
C.交通对于商业城镇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D.沙澧交汇使漯河比周口更具水路交通优势
16.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次旋转都伴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对外不开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7.“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正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假如你和你的同学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唐朝时期的扬州,你们会看到或遇到( )
A.大街小巷商店铺席连绵不断,街道两边建有会馆
B.在某一商店,你购买了一件精美绝伦的青花瓷
C.张老板又新购买了几十台织机,机房规模扩大了
D.乘船在运河游玩,品尝当地小吃,欣赏两岸繁华的商业景象
18.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9.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家郑观应曾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百姓不爱劳动,生活用品都依靠进口
B.近代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已经完全依赖西方的商品输入
C.大量西方商品涌入,手工业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D.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
20.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是外国人,收入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21.下列图片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的是( )
22.“中国之资本家,或为大商人,或为大地主,惟于此两者之外,有一外国所未能见之资本家在焉,盖即官吏也。”造成中国“官吏资本家”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官僚得风气之先,率先投资于近代工业
B.辛亥革命后,“工商立国”观念深入人心
C.受“实业救国”影响,大批官吏投资设厂
D.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囊括主要工业部门
23.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24. 一位老人回忆说,在上个世纪40年代后半期,县城的一些店铺,只要挂起“美孚火水油(煤油)代理处”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进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琼、尉迟恭的作用。此事本质反映了(  )
A.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的敲诈勒索
B.为了自保,小店铺都挂起洋代办招牌
C.列强势力在中国较为强大
D.小店铺迷信贴门神
25.英美烟草公司以“鸿雁”烟标与其“玫瑰”烟标颜色相近为借口,诬告南洋烟草公司侵权,香港殖民当局于是没收并焚毁“鸿雁”牌香烟,令南洋烟草公司遭受重创。这说明了(   )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D.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走向萎缩
26.下图是电视剧《闯关东》朱开山(义和团失败,朱开山走上闯关东之路,在广袤荒凉的土地上和妻子儿女们白手起家,一路拼搏,最后一举成为哈尔滨重工业富商)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据此,对晚清的经济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新旧交通工具并存,体现了晚清社会受工业文明的冲击
B.中国民族工业一定程度推动近代人民的出行生活新变化
C.近代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
D.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以民族经济占主导地位
27.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中记载,“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与梁海相识于月之初……十日,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官:何时与梁相识 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此事汝母知否 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梁海):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 B.传统的纲常礼教开始受到冲击
C.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 D.民国政府维护传统婚姻
2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以下对民国时期国产“欧式”女鞋流行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西方生活观念在国人中普遍确立 ②不缠足运动使妇女从陋习中解放出来
③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29.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 )
①福建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订单数量急剧增加 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 ③外国在华创办的工厂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 ④清政府允许民间私人创办近代企业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0.(2009年广东历史7)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
A.4.6个 B.3个 C.2.6个 D.0.55个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雅典伯利克里时期选民在城邦总人口中的比重
材料二 英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
时间 情况或改革措施
1832年 在市镇中,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付10镑以上房产租税者,在郡乡中,年付10镑田土租税的六十年长期田地租用者、年付50镑田土租税的短期田地租用者及年付2镑地税的自有土地者皆享投票权。
1884年 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英镑价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
1918年 英国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1969年 凡是年满18周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男女,都有权参加下院的选举
材料三 美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
时间 情况或改革措施
1787年 宪法规定:各州(有选举权的)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指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1920年 国会批准第19条修正案,赋予妇女选举权
1970年 国会批准1869年提出的第15条修正案,赋予各种种族肤色公民平等的选举权
1971年 通过第26条修正案,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获得选举权
材料四 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五 至1949年9月21~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北平群众聚集在中南海新华门前,热烈庆祝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占90%是哪些人? (4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4分)
(3)据材料二、三、四选举资格规定的变化,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演变有怎样的趋势。(2分)
(4)据材料五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20世纪50年代,我国有哪三项民主政治制度?(2分)
32.(20分)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道: “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1)为什么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则认为“是痛击我们的”?(2分)
材料二 1933年3月9日,国会颁布《银行紧急法令》、《存款保险法》;1933年6月16日,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7月5日,政府颁布了《全国劳资关系法》;1938年2月16日颁布《农业调整法》;1935年8月14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国会的《社会保障法》;1933年5月18日,颁布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2)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是怎样“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轨道”的?(3分)
材料三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据材料三,罗斯福新政前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分)这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1分)
答案:
1-10 DBBDB BDDBD 11-20DBCDC DDBCB 21-30DACCC DCCDC
31.(1)外邦人、妇女和奴隶等。(4分)
(2)变化:英国财产资格的限制逐渐降低到完全取消。美国黑人、印第安人等有色人种从没有或没有与白人平等的选举权到与白人拥有平等的选取权。英美两国妇女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6分)
(3)少数人的民主逐渐变为多数人的民主。(4分)
(4)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项民主政治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分)
32.(1)背景:爆发经济危机,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解决危机。(4分)罗斯福通过法律形式,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和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干预(6分)(列举新政内容也可以)
(2)转变:由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2分)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世界经济理论的变革,为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4分)
(3)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国经济政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等。(4分)汶上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安谧mì 忖度duó 烙印lào 妍媸毕露chī 惊魂甫定fǔ
B.变徵wēi 慰藉jiè 伫立chù 光风霁月jì 溘然长逝kè
C.绣闼dá 弓缴zhuó 追溯sù 伉俪之情kàng 热泪盈眶kuāng
D.枸杞j 畜养xù 经筵yán 羽扇纶巾lūn 钟鼓馔玉zh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烟霭 座右铭 目不遐接 走头无路
B.戏谑 伤脑筋 裨官野史 宁缺毋烂
C.福祉 百叶窗 辘辘饥肠 草菅人命
D.涕泗 推销员 无精打彩 改斜归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飞黄腾达,全国人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B.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C. 中国互联网协会声称,大规模封杀垃圾邮件只不过是目前在没有法律监控的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
D. 春节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风云变幻,一会儿晴空丽日,一会儿雨雪交加。恶劣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新发现的世界上一种野生动物,并命名为“金丝牦牛”。
B.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人“网虫”的人数激增。
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朝夕相处,谁也不能保证不会不发生矛盾,但一旦发生矛盾,就不能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而应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化解矛盾。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语句,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向西越过桐庐县城, ,这就是富春山的山子山孙了。东北面山下,有一条长蛇似的官道,隐而复现, 。绕过一支小岭,便是富阳县的境界。
(2)鸟儿鸣叫着,一批又一批飞过旷野。它们时而飞过碧绿的田野,看到小河在太阳照耀下流淌;时而飞过丛林,窥见 。
①遥遥对着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 ②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遥遥地对着
③出没盘曲在桃花杨柳洋槐榆树的中 ④在桃花杨柳洋槐榆树的中间盘曲出没
⑤在枝头闪烁的鲜红的果实 ⑥鲜红的果实在枝头闪烁
A.②③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第一回借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交代贾宝玉的来历——乃是“无材补天”的顽石,暗示他不可能挽救日益败落的贾府,而是一个封建家族的叛逆者。
B.《哈姆雷特》中,父亲暴亡,母亲改嫁谋杀父亲的新王,急转直下的人生变故击碎了哈姆莱特的梦想。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微弱的自身力量和重大的社会责任的差距,使他忧郁、探索、徘徊。
C.《边城》围绕主人公翠翠纯美人性的成长和她与傩送、天保兄弟的爱情悲剧,处处点染湘西优美而富于灵性的山水风光、淳朴而具有地域特色的风俗人情。
D.《呐喊》成功塑造了许多封建社会中生活在底层的贫苦大众形象和被科举制度戕害的知识分子形象,比如阿Q、闰土、华老栓、 骆驼祥子、孔乙己、陈士成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7—9题。
毋庸置疑,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温室气体的无节制排放,森林的过度砍伐,使全球气温急剧上升,导致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形势相当严峻。
也许人们会觉得这一切离我们很遥远,但气候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恶劣后果正在走向我们。前几天今生罕见的特大沙尘暴将整个燕大,整个秦皇岛,整个华北地区湮没在漫天橘黄之中,天空黄的可怕.秦皇岛已经接近东北了,可以想象得到生态问题是多么的严峻……
多种研究结果证实,过去50年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是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必须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才能避免发生极端气候变化后果。低碳经济正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新概念,并被视作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其实质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造清洁能源结构,改变以化石燃料为主的现有能源消费格局。
气候变化如此恶劣,低碳经济全面实施迫在眉睫。
由于人们不顾环境破坏盲目追求高额利润,使得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注意和高度重视,世界各国呼吁要共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但必须要认识到,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各国在共同承担气候变化问题的同时,要有区别的对待;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的低碳经济是解决当前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方式,低碳经济主要发生在实体经济中,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在市场经济框架下,必须借助金融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的带动资金和技术向低碳领域发展,因此,必须要认识到构建区域碳交易市场在发展低碳经济、缓解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重大作用。
我们必须立刻采取有效行动,否则气候变化将更剧烈,更难以处理。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问题会越来越热,尤其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低碳经济是“后危机时代”的实体经济的方向与出路。低碳金融的首要目标,是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气候变化危机归根到底是人类过度耗费自然资源而导致的危机,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气候变化危机,就必须从改变人们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入手。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危机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但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生态失衡的危机并没有停止。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7.下列有关“低碳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经济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并被当作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
B.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实施低碳经济迫在眉睫。
C.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造清洁能源结构,改变以化石燃料为主的现有能源消费格局。
D.低碳经济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唯一目标,是解决当前气候变化问题的最有效方式。
8.依据原文,下列语句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全球气候变化已经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威胁,而且形势相当严峻。
B.前几天今生罕见的特大沙尘暴将整个华北地区湮没在漫天橘黄之中,这表明气候变化带来的恶劣后果正在走向我们。
C.研究成果证实,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了过去50年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
D.构建区域碳交易市场在发展低碳经济、缓解气候变化问题上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必须凭借金融市场。
9.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气候变化问题之所以成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是因为人们不顾环境破坏盲目追求高额利润。
B.解决气候变化危机,唯一的方法是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
C.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需要很高的技术,才能实现能源技
术和制度创新。
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施行,已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
三、(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博陵李文博,性贞介鲠直,好学不倦。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开皇(隋文帝年号)中,为羽骑尉,特为吏部侍郎薛道衡所知,恒令在听事帷中披捡史书,并察己行事。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记录;如选用疏谬,即委之绹否。道衡每得其语,莫不欣然从之。后直秘书内省,典校坟籍,守道居贫,晏如也。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稍迁校书郎,后出为县丞,遂得下考,数岁不调。道衡为司吏大夫,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遂奏为从事。在洛下,曾指房玄龄,相送于衢路。玄龄谓之曰:“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为从事,帮应有会素心。比来激浊扬清,所为多少?”文博遂奋臂厉声曰:“夫清其流者必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今治源混乱,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皆此类也。于时朝政浸坏,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论者以此贵之。
(《隋书·李文博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读书至治乱得失。 治:整治
B.后直秘书内省,典校坟籍。 典:主管
C.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 延:邀请
D.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末:树梢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表现李文博“贞介鲠直”“守道居贫”的一组是:( )(3分)
①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②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
③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
④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
⑤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
⑥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吏部侍郎薛道衡让李文博在听事帏中翻阅查看史书,并让他观察自己如何做事,薛道衡很欣赏李文博,对他的话欣然听从。
B.李文博能保持清高的操守,不随便地交往宾客,自己又能用礼法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同辈人都敬畏他。
C.李文博虽明了古今治政得失,然而李文博没有为官之才,所以被调出做县丞,几年没升迁。
D.李文博对房玄龄的话产生了强烈的感慨,文博尖锐地指出朝廷混乱的现实,认为应当从根本上治理朝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4分)
(2)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4分)
(3)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4分)
四、(18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请分别简要概括两首咏柳诗不同的思想感情(4分)
(2)指出“逐”“倚”二字的修辞手法,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在两首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
15.课文内容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2)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3) ,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
(5)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五、(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洗 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棵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地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地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退了半步,然后说:“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个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的,浑身没劲。小伙子跃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嗯。”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用,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果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到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他不得已地说:“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把水放满,泡在里边;或者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没再想下去,这时候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得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澡洗。”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了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像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地响,他们默默地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个冷饮店,冰箱轰隆隆地开着。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一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是洗热水澡,还是冷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澡洗的时候舒服,热水澡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是真要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地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这一回,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儿,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了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 (有删改)
16.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8.“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多方面的考虑。请就主题思想这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 )
A.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后退了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
B.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C.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的问题如此犹豫。
D.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主人公曲折微妙、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
E.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情感。
六、(6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比尔·盖茨在写给高中和大学毕业生的书里列了几项他们在学校没有学到的事情:(1)生活不是公平的,要去适应它;(2)这世界在你有成就前不会在意你的自尊;(3)高中刚毕业别指望拥有太多;(4)生命中你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无人帮你发现自我;((5)奶烙牛肉不会有损你的尊严;(6)你的困境不是你父母的过错;(7)你的父母一直为你付账单才使你的生活变成现在这样乏味;(8)你的学校不可能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这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相似之处;(9)电视不是真实的生活;(10)善待乏味的人,因为你可能为乏味的人工作。
请你根据这10条中的1条或几条内容,以“生活不是牧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选A(B. 变徵zhǐ,伫立zhù; C.绣闼tà,热泪盈眶kuàng;D.羽扇纶巾guān,枸杞qǐ)
2.选C(A.遐—暇,头—投;B.裨—稗 烂—滥;D.彩—采,斜—邪)
3.选C(C权宜之计,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符合题意。A飞黄腾达:指人的官职和地位的上升,不合题意。B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含贬义。此处感彩不符合。D风云变幻:意为像风和云那样变幻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定,复杂多变。)
4.B(A一是语序不当,改为“世界上发现的一种新的野生动物”;二是主谓搭配不当,改为“并被命名为”。C成分残缺,在“耗时”前加“需要”。D。多重否定不当,改为“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发生矛盾”。)
5.选B(句①说的是“青峦”,正是下句“这”字的指代;句②陈述的是桐庐县城,与下句不衔接。句③能紧承“长蛇”的比喻和“隐而复现”的动态描写;句④只强调了官道出现的位置。句⑥与上句“小河在太阳照耀下流淌”结构相同,更流畅。)
6.选D(D项,骆驼祥子是老舍作品里的人物。)
7.D(太绝对) 8.D (无据)
9.A (B“唯一”错;C“需要很高的技术”错;D“已有效”错)
10.A(治:治理得好,太平) (3分)
11.D(全都表现李文博个性正直、保持操守、安于贫困。)(3分)
12.C(非“李文博没有为官之才”而是“李文博没有官职可求取”。) (3分)
13.(1)虽然缺衣少食,却保持清高的操守更加严格。(虽、而、历)
(2)李文博商讨、思考古今治政得失,如同在手掌上指出它们。(商略、指、诸)
14.(1)李诗借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曾诗借柳讽刺邪恶势力。
(2)拟人。“逐”字,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柳枝的蓬勃生机。“倚”字,让人联想到小人倚仗权势,逞性妄为的丑态。
15.(1)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群山万壑赴荆门 独留青冢向黄昏。(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6.①精明,节俭,有些小气:②敏感,细腻,谨慎,多虑;③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答对一点给2分,答满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17.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18.观点: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1)取材于“洗澡”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2)透过“洗澡”引起的故事,体现作者对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敏感和思考;(3)“洗澡”触发的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提示人性的奥妙和复杂,表现作者对某种地域、典型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审视。(只要求对主题思想作些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分析充分,给4分。)
19.BD汶上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英语试题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有关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Who is going to lndia this summer holiday
A. Mary. B. Jane. C. Jack.
2.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the woman’s. B. At the man’s. C. At the railway station.
3. How much do two pairs of shoes cost now
A. ﹩160. B. ﹩120. C. ﹩80.
4.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Mary should take over her father’s business immediately.
B. Mary should give up her Doctor’s degree.
C. Mary should finish her Doctor’s degree first.
5. What’s the woman probably
A. A secretary. B. A teacher. C. A waitres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at is the man sorry for
A. Coming back home late for dinner.
B. Not taking the woman out for dinner.
C. Not coming back home for dinner.
7. Why is the man so busy
A. His comany has just opened.
B. He has many things to explain to his boss.
C. He has to spend the weekend with. the woman
8. 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Boss and secretary.
B. Husband and wife.
C. Father and daughter.
听第七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9. How many children does the man have
A. Three. B. Four. C. Five.
10. Where is the man working now
A. In an advertising company.
B. In a construction business.
C. In a toy company.
11. When did the two speakers meet last time
A. Last year. B. Two years ago. C. Three years ago.
听第八段材料,回答第12至14题
12. What can we know about the place where the two speakers are
A. It has beautiful lakes and trees.
B. It is a place for hunting.
C. It is a pleasant place for outing.
13. What colors does the bird have
A. Blue,orange and dark brown.
B. Blue,red and light brown.
C. Blue,yellow and light brown.
14.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going to do next
A. Take some photos.
B. Have something to eat.
C. Catch the bird.
听第九段材料,回答第15至17题
15.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A. At a house agency. B. At the man’s. C. At the woman’s.
16. How much will be paid for a two-year lease
A. 3,000 dollars. B. 3,600 dollars. C. 7,200 dollars.
1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Pets arent allowed in the apartment.
B. The apartment has been redecorated.
C. The apartment has one bathroom.
听下面一段独白,回答第18至20题。
18. What does the speaker suggest about remembering people’s names
A. Remembering their family names.
B. Remembering their first names.
C. Remembering their last names.
19. How often should people rest during work time
A. About every 10 minutes.
B. About every 15 minutes.
C. About every 20 minutes.
20.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monologue
A.Vitamin B1 and B2 are good for memory.
B.Resting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 will help improve memory.
C.People will be upset if their last names are forgotten.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The Wilsons live in A –shaped house near the coast .It's 17th century cottage .
A. the ; / B. an ; the C. / ; the D. an ; a
22. At this time tomorrow , over the Atlantic
we are going to fly B. we'll be flying
C. We 'll fly D. We're to fly
23. It 's not uncommom in the 21st century that people in their 5os are going to univeristy for education
further B. far C. more D.farther
24.— I'm thinking of the test tomorrow I'm afraid I can't pass this time .
— I'm sure you'll it .
get B. make C. do D. take
25. all lights off , we could not go on with the work .
A . Until B. As C. With D. Because
26.— Shall I give you a ride as you live so far away .
— Thank you . .
It couldn't be better B. Of course you can
C. If you like D. It 's up to you
27. The white blood cells protect the body disease germ ( 细菌 ).
A . from attacking B. from being attacked
C. from being attacked by D.attacked by
28. When he awoke, he found hospital .
A . himself came to B. himself in
C. himself come to C. himself coming
29. There are two buildings , stands nearly a hundred feet high .
the larger B.the larger of them
C. the larger of that D.the larger of which
30. Americans eat vegetables per person today as they did in 1910.
A . more than twice B. as twice as many
C. twice as many as D. more than twice as many
31. I cannot expect you to believe me more than the fisherman .
believed B. did C.can D.expected
32. She visits her parents days .
A . every few B. each few C. a few D. every
33. It 's helpful to put children in a situation they can see themselves differently .
A . that B. when C. which D. where
34. Leif followed Biarni's directions and sailed to is believed to be the coast of present–day Canada.
A . which B. where C. what D . when
35. Paper produced every year is the world's production of vehicles.
three times the weight of B. the three times weight of
C. as three times heavy as D. three times as heavier
第二节 完形真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I once knew an old man whose bad memory made him famous. John Smith was so 16 that he sometimes forgot what he was talking about in the middle of a sentence. His wife had to 17 remind him about his meetings, his classes—even his meals! His 18 liked to remind her neighbors, “If John didn’t have his head tied on, he would 19 that too!” Since Smith was a professor at a famous university, his forgetfulness was often a(n) 20 . It wasn’t that he was not clever, as some people 21 to say, but just very , very 22 .
One hot summer day, Professor Smith decided to 23 his children to a seaside town about a three –hour train ride away. To make the 24 more interesting for his young children, he 25 the name of the town as a secret. However, by the time they arrived at the station, Smith forgot the 26 of the town he was planning to visit. 27 , a friend of his happened to be in the station. He 28 to take care of the children.
The professor’s wife was surprised to see him again so 29 . “Oh, my dear, I forgot the name of the town.” “ 30 You forgot the name Maybe one day you will 31 my name! Now I’ll write the name of that town on a piece of paper, please don’t forget where you put it.” 32 that she had solved the problem, she sent her husband off again. Ten minutes 33 , she was astonished to see him outside the house for the 34 time.
“What is the matter now ” The wife asked. “I didn't forget where I put the paper, but I forgot where I 35 our children.
36. A. busy B. careless
C. forgettable D. forgetful
37. A. constantly B. seldom
C. never D. more or less
38. A. daughter B. assistant C. wife D. son
39. A. forget B. eat C. remind D. leave
40. A. astonishment B. amusement C. problem D. wonder
41. A. attempted B. determined C. meant D. tended
42. A. crazy B. absent-minded C. stupid D. careless
43. A. take B. fetch C. send D. bring
44.A. ride B.trip C. voyage D. flight
45. A. hide B. kept C. left D. treated
46. A. place B. means C. name D. way
47. A. Suddenly B. However C. Especially D. Luckily
48. A. pretended B. expected C. tended D. offered
49. A. soon B. slowly C. quickly D. fast
50. A. Why B. What C. How D. Where
51. A. leave B. forget C. need D. remember
52. A. Satisfied B. Scared
C. Disappointed D. Delighted
53. A. last B. latter C. later D. late
54. A. first B. second C. third D. fourth
55. A. put B. left C. forgot D. kept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A
Hello,listeners.Welcome to Henton Hospital Radio.Before our music programme at four,I’m going to repeat some of our hospital rules.
The hospital can sleep 800 patients.There’re 8 beds in each ward(病房).The visiting hours are in the afternoon from 2:30 to 3:30 and in the evening from 7:00 to 8:00.But remember only two people can see you at the same time.Sorry about that, but you can see what would happen if we didn’t have these rules.
The other rules are about our hours.We start quite early—you might not be used to that. We wake you up at 6 o’clock, breakfast is at 8 o’clock,and lunch is at noon.There’s tea at 3:30 and supper is at 6 o’clock.
You can see the non-smoking sign ― we don’t allow smoking in the wards.I’m sure you understand why.However, if you do need to smoke,there are some smoking-rooms.
You will find the radio switch(开关) on the wall near your bed, with your own head- phones if you want to listen. It’s our own hospital radio wishing you a quick recovery.
56. Who do you think the listeners might be
A. Patients. B.Visitors. C.Doctors. D.Nurses.
57. How many wards are there in this hospital?
A .8. B.80. C.100. D.800.
58. Which is NOT allowed in the hospital?
A .Listening to the hospital radio. B. Visiting patients in the morning.
C. Smoking in smoking-rooms. D. Getting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59. What programme will follow this radio talk?
A. Hospital rules. B. A weather report.
C. A free talk. D. A music programme.
B
One fine afternoon I was walking along Fifth Street, when I remembered that it was necessary to buy a pair of socks.Why I wished to buy only one pair was unimportant.I turned into the first sock shop that caught my eye, and a boy clerk who could not have been more than seventeen years old came forward, "What can 1 do for you, sir " "I wish to buy a pair of socks." His eyes shone.There was a note of excitement in his voice, "Did you know that you had come into the finest place in the world to buy socks " I had no idea of that, as my entrance had been accidental."Come with me," said the boy, eagerly.1 followed him to the back of the shop, and he began to pull down from the shelves box after box showing their contents for my choice.
"Hold on, lad, I am going to buy only one pair!" "1 know that," said he, "but I want you to see how beautiful these are.Aren't they wonderful!" There was on his face an expression of seriousness and pride and delight as if he were showing to me the secrets of his religion.I became far more interested in him than in the socks.I looked at him in amazement."My friend," said I, "if you can keep this up, if this is not merely from having a new job, if you can keep up this high spirit and excitement day after day, in ten years you will own every sock in the United States."
60.What did the writer want to buy one fine afternoon
A.A pair of socks. B.A pair of shoes.
C.Two pairs of socks. D.A set of books.
61.Which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The shop was on the Second Road. B.The boy was 18 years old.
C.The writer entered the shop by chance. D.The boy was not in high spirits.
62.What the writer said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s that_______.
A.if you don't work hard, you will lose the job
B.you should keep on following your customs
C.if you keep up your great interest in your work, you will succeed in the future
D.if you are too hardworking, you will fail
C
While they were almost unknown twenty years ago, it seems that mobile phones these days are part of everyone’s life. However, as with other inventions such as the television and the computer, they are a double-edged sword, inviting both supporters and opponents, especially in regard to their use in public places like restaurants and cinemas.
One of the strongest arguments in favor of forbidding mobiles in public places is the trouble they cause to other people. For example, although we are often asked to turn off our phones when in a cinema, the film that we are watching is often interrupted by the sound of at least five rings. To make it even worse, some people insist on continuing their conversation, even though hundreds of people can hear what they say, which often drowns out the voice from the film. As a result, many people would welcome a ban on mobile phones in places where they might disturb other people.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a number of arguments against such a ban. It is difficult to stop people bringing with them their mobile phones in public places, making it almost impossible to call for a ban. Some people would see this as an infringement(侵犯)of their rights, while other people would say they need them in case of an emergency. Despite being asked to silence their phones, some people insist on leaving them on.
It seems to me that a ban on mobile phones would not have any result in the end. People will find a way to escape a ban. Nevertheless, people should be discouraged from using them in public places, unless it is highly necessary. They should be made to know that it is bad manners to use them in certain places or at certain times. Of course, there will always be someone who thinks their call is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s’ peace and quiet!
63. Why are many people for a ban on the use of mobiles in public places
A. Because hundreds of people can hear them talk.
B. Because they are asked to turn off their mobiles.
C. Because other people’s peace and quiet is more important.
D. Because many people find a way to escape a ban.
64. Among those who are against a ban, some believe that __________.
A. they can turn off their mobiles when it is necessary
B. it is their right to use their mobiles in public places
C. a ban on mobiles would not have any result
D. they can silence their mobiles when in public places
65. The author of the text thinks that __________.
A. mobiles can be used in case of an emergency in public places
B. mobiles should be turned off in public places
C. mobiles should not be banned in public places
D. it is possible to ban the use of mobiles in public places
D
We all know the dangers of fires. It’s good and necessary for a family to learn how to prepare for a fire. 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Put a smoke alarm(火警) in the house. Smoke from a fire causes the alarm to go off. The alarm makes a loud sound. The sound tells everyone to leave the house at once.
Make escape plans. We should know all the ways out of the house. If there is a fire, everyone follows the plan to get out. Part of the plan is to check all the windows to make sure they can be opened easily.
Buy fire extinguishers(灭火器) and put them in the house. Everyone in the family should know how to use them.
Practise for a fire. We do fire practice because we teach children about fire safety. Everyone in the family should know the following fire rules:
★ Don’t open a hot door! The fire can grow more quickly if you open the door.
★ Stay close to the floor! Smoke can be more dangerous than fire. The best air is near the floor because smoke rises.
★ What will you do if your hair or clothes start to burn First, stop! Don’t run! The fire burns faster because of more air. Drop! Fall to the floor. Then roll(滚动)! Turning over and over will make the fire go out. Put a blanket(毯子) around you to keep air away from the fire that may still be on you.
There are many possible causes for fires. A wise family is ready all the time. If there is a fire, don’t forget to call 119 for help.
66. When a smoke alarm rings at home, it means _________.
A. you have to get up B. water is running to the floor
C. something is burning D. someone breaks your window
67. The writer advises us to do the following to prepare for a fire EXCEPT that ______.
A. we practise for a fire B. we make escape plans
C. we buy fire extinguishers D. we use electrical cookers
68. When a fire happens, ______ if you open the hot door.
A. the door will soon be on fire B. the electricity will be cut off
C. the fire will grow more quickly D. the house will fall down
69. What are the right steps you should take when your hair or clothes catch fire
A. Stop, run, roll. B. Stop, drop, roll.
C. Run, drop, roll. D. Roll, drop, stop.
70. 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 Be Ready for a Fire. B. The Causes of a Fire.
C. Learn to Use a Fire Extinguisher. D. The Dangers of a Fire.
E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in the world eat fast food. Whenever you go into a fast food restaurant, you can see lots of people enjoying their meals there. How do you know in which country people like fast food best
The English people are the world’s biggest fans of fast food, while the French are the least interested in quick meals, according to a survey done last year.
The survey of thirteen countries shows 45% of the English people say they can’t give up fast food because it’s delicious. And 44% of Americans and 37% of Canadians say the same.
The French, proud of their delicious and high-class cuisine, don’t like fast food. 81% of them think it is unhealthy, followed by 75% of the Japanese.
How about the Chinese How often do you have hamburgers or fried chicken 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you like Western fast food or Chinese foo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keep a balanced diet.
71. From the survey we know _____ like fast food best.
A. the Chinese B. the French C. the Japanese D. the English
72. The survey shows _____ of Americans like fast food.
A. 37% B. 44% C. 75% D. 81%
73.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some people can’t give up fast food because _____.
A. it’s cheap B. it’s safe C. it’s delicious D. it’s healthy
74. The word “cuisine” in the fourth paragraph means _______.
A. food B. house C. water D. country
75. The survey is about _______.
A. Western countries B. fast food
C. restaurants in the world D. Chinese food
第四部分 语言表达(两小节,35分)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此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修改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其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十一处起)不计分。
My classmate, Hanks, have been sick in hospital for a week. Yesterday our class
decided send him some flowers and asked me to buy the flowers. I have had a hard time get them since then. I went to town immediate after class yesterday afternoon only to found the flower shop there already closed. So I returned with nothing. I called it many times at this morning. But the line was always busy. While I finally got through at noon, a lady said she was a new hand and could not tell me the prices. Luckily, I have classes this afternoon, but I am about to go to town again. I must get the flowers for Hanks today.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30分)
假定你是李华。在一个英文网络论坛上,你看到一个名叫 Mike的中学生发帖(post)寻求帮助。请根据帖子内容、写作要点和要求回帖。
Hi, everyone,
I’m 18 years old and I’m going to a university in Beijing this autumn. My parents insist on going with me to help me settle down. But I think I can manage it all by myself. How can I make them change their ideas
写作要点:
1. 告诉Mike要理解父母亲;
2. 给Mike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
写作要求:
1. 短文须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
2. 短文词数不少于100(不含已写好的部分)。
3. 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意连贯。
4. 书写须清晰、工整。
Hi, Mike,
As a student of your age, I understand your situation.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BCBCA 6-10.CABAA 11-15.CCBBC 16-20.CABCA
21-25 D B A B C 26-30 A C B D D 31-35B A D C A
36-40 D A C A C 41-45 D B A B B 46-50 C D D A B
51-55B A C B B 56-59 A C B D 60-62 ACC 63-65 CBA
66-70 CDCBA 71-75 DBCAB
短文改错
My classmate, Hanks, have been sick in hospital for a week. Yesterday our class
has
decided ∧send him some flowers and asked me to buy the flowers. I have had a hard time
to 删掉a
get them since then. I went to town immediate after class yesterday afternoon only to found the getting immediately find
flower shop there already closed. So I returned with nothing. I called it many times at this
删掉at
morning. But the line was always busy. While I finally got through at noon, a lady said she was a
When
new hand and could not tell me the prices. Luckily, I have ∧classes this afternoon, but I am
no and/so
about to go to town again. I must get the flowers for Hanks today.
书面表达
Possible version:
Hi, Mike,
As a student of your age, I understand your situation. I think it is wise of you to go alone. But you need to deal with your problem carefully not to hurt the feelings of your parents. Here are some of my suggestions.
They may have many reasons to go with you. So have a talk with them and listen patiently. This is, I suppose, your first time to be far away from home for so long, and they surely have some worries and wish to see everything go well.
Express your thanks for all their love and care. Persuade them you can manage everything well this time just as you did many times in the past. Remember to invite them to Beijing when you have already settled down. I am sure they will like the idea.汶上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化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在下列物质分类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A.氧化物、化合物 B.化合物、电解质
C.溶液、胶体 D.溶液、分散系
2.区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最佳方法是
A.通入澄清石灰水 B.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C.用品红溶液 D.根据有无毒性
3.在下列反应中,硫元素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B.浓硫酸与铜片反应
C.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D.三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00mL 0.1mol·L-1的稀硫酸中含有H+个数为0.1NA
B.1molNH4+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1NA
C.27g金属铝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铝失去的电子数为3NA
D.常温常压下,11.2 L NO2 含有的原子个数为1.5 N A
5.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NH4HCO3 ②Al2O3 ③ Al(OH)3 ④Al ⑤FeO
A.只③④ B.只②③④ C.只①②③④ D.全部
6.浓硫酸在下列反应中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A.Cu+H2SO4(浓) B.Fe2O3+H2SO4(浓)
C.C+H2SO4(浓) D.NaOH+H2SO4(浓)
7.已知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A. B. C. D.
8.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有关13C、15N的叙述正确的是
A.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13C、15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9.常温下,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结论错误的是
A.SO2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B.不小心将浓硫酸溅到手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C.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储存,说明铝能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
D.蔗糖加入浓硫酸后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10.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①活性炭 ②过氧化钠 ③氯水 ④二氧化硫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4 B.1:5 C. 2:3 D.2:5
12. 氯化溴是由两种卤素互相结合而成的卤素互化物。其化学性质与Cl2相似,能与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生成卤化物,能与水反应:BrCl+H2O HCl+HBrO,下列有关BrCl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BrC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BrO两种盐 B.BrCl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C.能使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BrCl与水反应中,BrCl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3. 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向氯水中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14. 一定量的铁与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得到硝酸铁溶液和NO2 、N2O4 、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3.36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铁溶液中加入2 mol·L-1 的NaOH 溶液至Fe3+恰好沉淀,则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是 ( )
A.300 mL B.150 mL C. 120 mL D.90 mL
15. 在4mol/L 的硫酸和2mol/L的硝酸混合溶液10mL中,加入0.96g铜粉,充分反应后,最多可收集到标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 ( )
A.89.6mL B.112mL C.168mL D.224mL
16. 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显碱性,且碱性B>A;C和D两种元素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A.B<A<C<D<E B.A<E<B<C<D
C.E<B<A<C<D D.B<A<D<C<E
17.X、Y、Z是短周期中的三种相邻的元素,X和Y同周期,Y和Z同主族。这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总和是17,核内质子数总和是31,则X、Y、Z三种元素是下列各组中的
A.N、O、S B.O、S、P C.O、F、Cl D.C、Si、P
18.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中,分别充满由14N、13C、18O三种原子构成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含分子数和质量数均不相同
B.含有相同的质子和中子
C.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和电子数
D.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原子和分子
19.某学生做如下实验:第一步,在淀粉 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叙述中该同学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ClO->I2>SO
B.淀粉 KI溶液变蓝是因为I-被ClO-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
C.蓝色消失的原因是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
D.若将Na2SO3溶液加入氯水中,氯水褪色
20.已知钍( Th)的原子可发生下列放射性变化: Th X+ He
对元素X的推测错误的是
A.X的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层 B.X的碳酸盐难溶于水
C.X的最高正价为+2价 D.X的氢氧化物为强碱
21.将盛有N2和NO2 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2和NO2 的体积比是
A 1:1 B 1:2 C 1:3 D 3:1
2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硝酸不稳定,受热或光照易分解
C.氨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D.稀硝酸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主要得到氢气
23.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产生白雾,下列叙述不属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盐酸具有挥发性 D.气体的溶解度的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4.元素R的质量数为A,Rn-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w g Rn-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A.(A-x+n)mol B.(A-x-n)mol C.(A-x+n) mol D.(A-x-n) mol
25.将充满20mLNO的试管倒置于盛有蒸镏水的烧杯中,然后向试管里通入纯氧气,当试管内液面稳定在试管容积的4/5时,则通入O2 为
①12 mL ②3 mL ③19 mL ④31 mL
A.①④ B.①③ C .②③ D.③④
二、填空题(50分)
26. (14分)某校高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将造成我省某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四种:
A.燃烧农作物秸秆 B.燃烧含硫煤 C.粉尘污染 D.机动车尾气污染
并就造成该市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调查了该市100名市民和100位环保部门人士。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1)调查结果显示:该市市民认为造成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 ,环保人士认为造成该市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 。
(2)调查结果说明市民对造成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认识不足。该最主要原因造成的大气污染的主要有害成分是 ,空气中该成分含量较高时,在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会形成酸雾,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下列措施能够减少空气中该成分排放量的是
① 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做民用燃料 ② 改进燃烧技术,提高热能利用率 ③ 工厂生产时将燃煤锅炉的烟囱造得更高 ④ 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后使用
27.(11分).
某同学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证明了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NO。实验时,先向注射器内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排净注射器内的空气,迅速将带有铜丝的橡皮帽盖上,一段时间后,注射器内有无色气体产生。
(1)请写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证明无色气体是NO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400 ℃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用氨把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00℃
4NH3+6NO=====5N2+6H2O ,
催化剂
每有10mol N2生成,被还原的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mol。
(3)若将上述稀硝酸换成浓硝酸,其生成的气体为 ,将此气体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8.(10分)为了验证Cu和 浓H2SO4反应的产物中有SO2和H2O,选用下图所示仪器(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 . B中有无水硫酸铜、C中有品红、D中有氢氧化钠溶液
(1)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a接 , 接 , 接 ;
(2) 仪器B、C应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已检验出SO2和H2O
B中 ,C中 ;
(3)D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4)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9. (15分)已知A、B、C、D、E、F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F是能使红色湿润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 A + H2O → B + C ② C + F → D ③ D + NaOH F + E + H2O
(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 、B 、 D 、
E 、F ;
(2)写出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指反应①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比。
① 、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比为: 。
② 。
③ 。
(3)工业生产C的过程中有如下一步反应,即F经催化氧化生成B和H2O,写出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
1-5 BCBCC 6-10 ACAAD 11-15 ADBAD 16-20 DADCA 21-25 DDACC
26. (14分) (1)C(2分) B(2分)
(2)SO2 (2分) 2SO2+O2+2H2O=2H2SO4(4分)
(3)①②④(4分,少一个扣2分)
27.(11分).
(1)3Cu + 8HNO3 = 3Cu(NO3)2 +2NO↑+4H2O(3分);
(2)取下橡皮帽,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或注射器出口处有红棕色气体)(2分)12(2分)
(3)NO2 (1分)。 3 NO2+H2O==2HNO3+NO (3分)
28.(10分)(1)b c e d f (2分)
(2)白色固体变成蓝色(2分) 品红褪色(2分)
(3)尾气处理(2分)
(4) Cu+2H2SO4 ====CuSO4+SO2+H2O(2分)
29.(15分)(1)A NO2 B NO D NH4NO3 E NaNO3 F NH3
(2)① 3NO2 + H2O = 2H+ + 2NO3— + NO 1:2
③ H+ + NH3 = NH4+ ④ NH4+ + OH— ===== NH3↑+ H2O
(3)4NH3 + 5O2 ====== 4NO + 6H2O((1)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
232
90
228
88
4
2
232
90
空气污染原因调查图 人数
0
10
20
30
40
50
60
A
B
C
D
0
10
20
30
40
50
60
70
A
B
C
D
图一 市民的观点图 图二 环保人士的观点
a
b
c
e
g
d
f
A
B
C
D



催化剂汶上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
1. 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那么线段中点的坐标为( ).
A.(2,2) B.(1,1) C.(-2,-2) D.(-1,-1)
2. 已知点A(2,1),B(5,-1),则=( )
A.3 B. C. D.
3.已知直线的斜率为-1,且经过点A(-1,)及B(2,3),则的值为( )
A.4 B.-4 C. D.
4.直线的斜率为( )
A. B. C. D.
5. 过点A(-2,)和B(,4)的直线与直线平行,则的值为( )
A. -8 B. 3 C.2 D.10
6.若∥,,则( )
A B C D
7.若是△ABC的最小内角,则函数的值域是( )
A B C D
8.在△ABC中,,,则的值为( )
A B C 或 D 或
9.在△ABC中,则△ABC的面积为( )
A B C 2 D
10.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减少同样的长度,仍能构成三角形,则这个新的三角形的形状为(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由减少的长度决定
11.函数的图象为C,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图象C关于直线对称
B.图象C关于点()对称
C.函数内是增函数
D.由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图象C
12.直线与圆相交于A,B,则=( )
A.8 B.10 C. D.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角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轴的正半轴,若是角终边上一点,且,则=________________.
14.正在向正北开的轮船看见正东方向有两座灯塔,过15分钟后,再看这两座灯塔,分别在正东南和南偏东的方向,两座灯塔相距10海里,则轮船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海里/小时。
15.在△ABC中,,且∠,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
16.若函数的定义域为,且存在常数,对任意,有,则称为函数。给出下列函数:①,②,③,④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且满足对一切实数均有,⑤,其中是函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小题,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10分)在△ABC中,已知
(1)求的值;
(2)求角
18. (本小题12分)如图,A,B是海面上位于东西方向相距海里的两个观测点,现位于A点北偏东60°,B点北偏西45°的D点有一艘轮船发出求救信号,位于B点南偏西75°且与B点相距海里的C点的救援船立即前往营救,其航行速度为30海里/小时,该救援船到达D点需要多长时间?
19. (本小题12分)(1)设函数f(x)=(0<x<π),求函数f(x)的值域;
(2)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0. (本小题12分)已知函数f(x)=sinx(>0).
(1)若y=f(x)图象过点(,0),且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求的值.
(2)先把(1)得到的函数y=f(x)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横坐标不变);再把所得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设得到的图象所对应的函数为,求当时,的最大和最小值。
21.(本小题12分)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是1?若存在,求对应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22. (本小题12分)已知函数
(1)当时,求的值域;
(2)当,时,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求函数的对称轴。
(3)若图象上有一个最低点,如果图象上每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然后向左平移1个单位可得的图象,又知的所有正根从小到大依次为,且,求的解析式。
参考答案:
1-5 BCBDA 6-10 DAABC 11-12 CD
13. 14. 15. 16.③④
17.解:(1)∵且 ∴

(2)∵
∴ 又
∴ ∵, ∴

∵ ∴
18.解:在△ABD中,由正弦定理:
在△CBD中,由余弦定理:
(海里)
∴(小时)
19. 解:(1) f(x)==1+,由0<x<π,得0<sin x≤1,
则,所以,即的值域为-----------------5分
(2)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 即 对任意的,不等式
恒成立,设函数,即对任意,------8分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20.解:(1)由y=f(x)的图象过点,得sin =0,所以 =k ,k∈Z.
即 =k,k∈Z.又 >0,所以k∈N*.当k=1时, =,f(x)=sinx,其周期为,
此时f(x)在上是增函数;
当k≥2时, ≥3,f(x)=sin x的周期为≤<,
此时f(x)在上不是增函数. 所以, =.
(2)
21.解:原函数整理为 ,
令t=cosx , 则
(1), , (舍);
(3) , , (舍),
综上所述可得 .
22.解:(1)当时,
当时,值域为:
当时,值域为:
(或将分三类讨论也行)
(2)当,时,且图象关于对称。

∴函数即:
∴ 由
∴函数的对称轴为:
(3)由
(其中,)
由图象上有一个最低点,所以
∴ ∴
又图象上每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然后向左平移1个单位可得的图象,则
又∵的所有正根从小到大依次为,且
所以与直线的相邻交点间的距离相等,根据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直线要么过的最高点或最低点,要么是
即:或(矛盾)或

当时,函数的
直线和相交,且,周期为3(矛盾)
当时,函数
直线和相交,且,周期为6(满足)
综上:汶上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60分,每小题2分)
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11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完成以下1~2题。
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
B.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丙
C.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
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
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据此并读图回答以下3~5题。
图甲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文化教育发达
C.土壤盐渍化 D.老龄化
由于国家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城市是(  )
A.大庆    B.攀枝花   
C.金昌    D.珠海
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战争
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1、图2回答以下6~7题。
图1
图2
图1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  )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
图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读图,完成以下8~10题。
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入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
若此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主要方向,则甲、乙可能分别表示(  )
A.四川 广东 B.湖北 重庆
C.河北 山东 D.新疆 内地
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 D.甲地优美的环境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下图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③ D.⑥
12.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⑤
1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⑥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回答14~16题。
1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15.“人口红利"期,在我国主要表现为
A.劳动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B.抚养指数不断下降
C.家庭人口规模减少 D.失业人数增加,人均收入降低
16.预计2015年前后,我国达到“人口红利"高峰,“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B.人口总量减少 C.就业困难 D.经济衰退
读下图“甲、乙两个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回答17 题。
17.下列有关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期甲国人口急剧减少
B.20世纪初期乙国人口增长最快
C.在欧洲发达国家中,出现了与甲国相同情况
D.老年人口比率,乙国高于甲国
18.在一个区域内,合理的城市地域结构应是
A.不同规模的城市数量一致且分布均匀
B.规模大的城市在数量上应多于规模小的城市
C.规模小的城市在数量上应多于规模大的城市
D.城市数量与城市规模成正比且高一级的城市位于低一级城市
19.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20.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交通便利 B.高技术人才密集 C.工业基础雄厚 D.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21.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特征是
①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经济活动频繁 ②高楼林立,地价便宜
③建筑物高大密集,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④中心商务区有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22~23题。
2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3.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正确的是
A.70% 鼓励生育
B.60% 计划生育
C.15% 采取移民政策
D.30% 鼓励人员出国
图6为人口增长统计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广大发展中国家目前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是
A.Ⅰ B.Ⅱ C.Ⅲ D.Ⅳ
25.关于人口增长四个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目前处于Ⅰ阶段
B.Ⅱ阶段是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C.Ⅳ阶段人口出生率最低
D.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Ⅰ—Ⅲ—Ⅳ—Ⅱ的全过程
读我国某城市的重工业迁移示意图(图8),完成26~27题。
26.图中a、b、c表示地租分布等值线,关于各点地租高低的判断,正确的是
A.a>b>c B.b>a>c
C.d>e>a D.e>d>c
27.从环保角度出发,重工业区进行了迁移,则推断该市最不可能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007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九个城市)为国家级配套改革试验区。读图10回答28~29题。
28.组成武汉城市圈的九座城市,按级别可分成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2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与鄂州市相比,黄冈市的服务范围较小
B.与麻城市相比,红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C.与大冶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D.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30.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但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成为特大城市,原因是
A.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
C.铁路的修建和发展 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14分)
分析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目前世界人口在不断增加,如果计划生育措施实施有效,到2050年世界人口有望控制在89亿以内。
材料二 见下图。
(1)结合下表分析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2)对世界人口年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____,该国应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
(3)从材料二分析,世界上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快的国家主要是哪种类型的国家?目前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有哪些启示?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博士在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上表示,我国正面临着全球最大的、最快速的人口迁移运动。我国广大农村人口缺乏充分的公共服务与保障;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未来20年将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有序流动和合法权益的保护亟待加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使农村老龄化程度超过城市。引发老人照料和子女教育等社会问题,2 000万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堪忧。
材料二 我国人口的文化、教育、科技素质亟待提高,难以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女性儿童的辍学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出生人口素质问题已迫在眉睫,每年我国有80万~120万缺陷人口出生,全国累计的残障人口已超过6 000万,相当于法国的人口。
(1)关于我国未来20年的人口迁移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国家组织的人口流动数量大量增加
B.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
C.流动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D.人口流动方向错综复杂,没有明显的主流方向
(2)由于大量农村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出现了“留守家庭”“________”等现象,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素质不高提出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重点应提高农村________人口群体素质。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农村由人口迁移可能引发哪些人口问题。
33.(14分)
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的地区是 、 和 。(6分)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4分) (3)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6分)
答案:
1-10CACDC BDCAA 11-20CDACC ACCDB 21-30ACBDD CBBAC
31.  (1)
(2)印度 计划生育
(3)发展中国家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发展教育,实行改革开放
32.(1)B
(2)留守儿童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女性
(3)人口迁移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此外,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改变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都会导致人口迁移。由于人口迁移可能会出现农村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素质降低等问题。
33.(1)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2)矿产资源丰富;
(3)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缓解人地矛盾等汶上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色豚鼠的纯合与否,应采用的最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 ( )
A、杂交、杂交   B、杂交、测交   C、自交、自交    D、自交、测交
2.甲、乙、丙图分别表示某高等动物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以下说法正确的 ( )
A.甲是初级精母细胞,将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内含有两条非同源染色体
B.乙的分裂将产生体细胞,每个子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
C.乙是体细胞的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但不含同源染色体
D.丙是次级精母细胞,将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每个子细胞含有2条非同源染
3.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B.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
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  )。
A.同时发生于第一次分裂后期 B.同时发生于第二次分裂后期
C.同时发生于第二次分裂末期
D.分离发生于第一次分裂,自由组合发生于第二次分裂
5.人体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A.精子  B.卵细胞  C.口腔上皮细胞  D.极体
6. 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图中的 ( )
7.人的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在其形成配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四分体的数量是(   )。
A.184个   B.92个   C.46个   D.23个
8.某二倍体动物有k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形成遗传信息不同的配子,其种类数为(   )。 A.2k   B.12k   C.k2   D.k12
9.哺乳动物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形成4个精子,这4个精子所含的染色体总数是(  ) 
A.初级精母细胞的14   B.初级精母细胞的12
C.与初级精母细胞相同   D.初级精母细胞的2倍
10.下图中甲、乙两图表示被子植物个体发育中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大豆种子的形成,b表示胚乳的发育
B.图乙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c表示胚乳的发育
C.图乙表示大豆种子的形成,c表示胚的发育
D.图甲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b表示胚的发育
11.下列各项中,能体现青蛙的受精作用实质的是(  )。
A.精子与卵细胞接触      B.卵细胞形成受精膜
C.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内    D.精核与卵细胞核结合
12.如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可选用的材料是(   )。
A.马蛔虫受精卵   B.成熟花粉粒   C.小鼠睾丸   D.叶芽
13.如果用A和B分别代表精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数,则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别是(   )。
A.2A和3B   B.2A和4B   C.4A和4B    D.4A和2B
14.下列细胞中,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是(   )。
A.精子   B.卵细胞   C.受精卵   D.卵细胞与精子
15.下列生物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豌豆子叶黄色与绿色 B.小麦种子的白粒与红粒
C.狗的卷毛与白毛 D.小麦有芒和无芒
16. 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 )
A.环境条件的影响 B.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
C.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D.另一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值
17.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 )
A.3∶2∶1 B.1∶2∶1 C.3∶5∶1 D.4∶4∶1
18.如图为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以下是对该系谱图分析得出的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家族中一定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有:2、4、5、6、8、9、12、13
C.家族中10为杂合子的几率为1/2
D.若家族中14与一患者结婚,则他们生患病孩子的几率为1/3
19. 下列基因型中不是配子的是( )
A、YR B、Dd C、BV D、AB
20. 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羊。假如一胎能生3只,3只小羊都是黑色雄羊的几率是( )
A、0 B、1/512 C、1/64 D、1/128
21.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 F1全部为灰身,让F1自由交配,产生F2,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比例为( )
A.1﹕1     B. 2﹕1     C.3﹕1     D.8﹕1
22.如图为两种高等动物体内与细胞分裂有关的一组图像,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曲线图的d过程和图③中
B.细胞②可能对应曲线图中的c时期
C.细胞①可能对应曲线图中的a时期
D.细胞④可能对应曲线图中的e过程
23.家兔皮下白色脂肪对黄色脂肪为显性。将纯种的白色脂肪家兔与纯种的黄色脂肪家兔杂交,对它们生下的小兔喂以含叶绿素的食物时,小兔的皮下脂肪为黄色。这说明( )
A、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B、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相同的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相同
24.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发生于( )
AaBb1AB∶1Ab∶1aB∶1ab配子间16种结合方式

子代中有4种表现型(9∶3∶3∶1)子代中有9种基因型
A.① B.② C.③ D.④
25. 如图表示某个生物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基因(三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类型,判断其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6. 已知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如以基因型ggyy的豌豆为母本,与基因型GgYy的豌豆杂交,则母本植株所结籽粒的表现型 ( ) 
A.全是灰种皮黄子叶 
B.灰种皮黄子叶,灰种皮绿子叶,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
C.全是白种皮黄子叶  D.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
27.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现用杂合白色茧(IiYy)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茧对黄色茧的分离比是( )
A.3:1 B.13:3 C.1:1 D.15:1 。
28.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的病因与父母中的哪一方有关?后者的病因发生在什么时期? ( )
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29.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几个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期与丙期细胞内染色体含量相等
B.丁期的母细胞有4条染色体
C.甲期的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
D.丙期是观察辨认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
30.处于有丝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有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
A.中心粒移向两极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板形成
D.DNA分子进行复制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2分)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控制显性性状,d控制隐性性状,如右图所示,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 。
(2)F1红果的基因型是 ,
F2中纯合红果的概率是 。
(3)P的两个个体的杂交相当于 (交配类型)。
(4)F1黄果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是 ,
基因型是 。
32.(13分)下图甲是某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是该动物体内5个不同分裂时期细胞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研究表明, 结构②的功能越复杂,其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类和数量就越多。K+在进入甲细胞时,要消耗细胞质基质以及[ ] ______________ (填序号和名称)提供的能量,表明K+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 。
(2)甲图中__________ (填序号)构成的生物膜系统,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有利于膜上化学反应的进行。
(3)在乙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特有的图像的是______________, 细胞分裂时星射线的形成与甲图中[ ] __________ (填序号和名称)密切相关。
(4)发生基因重组的细胞很可能是图乙中的 细胞。图乙中的D细胞分裂产生 细胞。
(5)由于原癌基因和_______________突变甲细胞变成癌细胞,往往容易分散和转移,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 等物质减少所致。
33.(15分)狗体细胞内含有39对染色体,狗的毛色深浅与黑色素合成有关。B基因控制真黑色素合成,b基因控制浅黑色素合成,基因型为BB、Bb的狗分别表现为黑色、棕色,基因型为bb的狗表现为黄色。同时,狗的体色还受E、e基因的影响,当E存在时,真黑色素能够正常合成,e基因导致真黑色素不能合成,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第12号和第19号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 定律。
(2)若有一只黑色狗与一只棕色狗杂交,子代中黑、棕、黄三种颜色的狗都有。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子代中黄色狗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3)若第(2)小题中的两只狗再次杂交,生出一只黑色狗的概率是________,这只狗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 。
(4)狗的长毛(D)对短毛(d)为完全显性,现有健康成年纯种的黑色短毛雌狗(BBdd)、黄色长毛雄狗(bbDD)各若干只,请通过杂交实验确定D、d和B、b两对基因是否都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请补充下面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①亲本:黑色短毛雌狗×黄色长毛雄狗→F1,表现型为________。
②F1发育至成年,从F1中选取多对健康的雌雄狗杂交得F2。
③统计F2中狗的毛色和毛长。
实验结果分析: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D、d基因不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否则,说明D、d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
答案:
1-10DBCAC ADADC 11-20DCBCC CACBB 21-30DBBAB DBADA
31. (1)红果 (2)Dd 1/4 (3) 测交 (4) 黄果 dd
32.(1)蛋白质 [⑥]线粒钵 主动运输
(2)②④⑤⑥⑦⑨
(3) D AE [③] 中心体
(4)A 第二极体或精子
(5)抑癌基因 糖蛋白
33.
(1)基因的自由组合
(2)BBEe ;BbEe ; Bbee
(3)3/8 1/3
(4)①棕色长毛
③黑色长毛:黑色短毛:棕色长毛:棕色短毛:黄色长毛:黄色短毛=3:1:6:2:3:1汶上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工人、农民代表占18.46%,知识分子占21.14%,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占16.09%,解放军代表占8.9%,此外,还包括香港、澳门特区和归国华侨等方面的代表。这充分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 具有 的特征。
A.权利 真实 B. 权利 阶级 C . 主体 广泛 D .主体 平等
2. 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 )
①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②人民民主有制度保证 ③人民民主有法律保证 ④ 人民民主有物质保证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这是因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
①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③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④能尊重和保障人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B.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C.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坚持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统一
5. 下列关于民主与专政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②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③对一定阶级既实行民主又实行专政 ④统治阶级的民主意味着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下列属于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 )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 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④ 监督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7.在我国,下列公民不享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①18周岁以下的公民 ② 文化水平低,行使此权利有困难的公民
③信仰宗教而不信仰马列主义的公民 ④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
A .②③ B.①④ C.①③ D. ②④
8.有些同学认为"政治与我无关,参不参与政治生活无所谓"。这种观点( )
①是错误的,因为政治生活中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②是错误的,如果每个人都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受损害的必然是全体人民的利益
③是正确的,因为每个公民有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
④是正确的,因为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与政治生活是以后的事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9.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 )
①县及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的选举
③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④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⑤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是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方式。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要根据以下条件来确定 ( )
①社会经济制度 ②物质生活条件 ③选民的文化水平 ④国家性质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在我国的现有政治体制中,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 ( )
A.基层政权组织 B.基层自治组织 C.基层社会团体 D.基层经济组织
12.下列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行为的是( )
①用电子邮件发表对当地环境污染的看法 ②参加火车票价格听证会
③运用专业知识向市政府陈述城区规划意见 ④要求政府决策符合自己本人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13.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网民们纷纷通过互联网积极和两会代表沟通,参与国事讨论,提出自己最关切的社会问题,表达自己的愿望——“网”顾民意,成为两会期间的“亮点”之一。网络民意的表达是: ( )
①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体现 ②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增强的表现
③政府赋予公民提案权的表现 ④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有序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公民要想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应做到: ( )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和要求
③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④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2010年3月,两会召开期间,人民网、新浪网等网站继续开设“两会直通车”等论坛,网民热论国是。这表明( )
①网络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政府应该认真对待完全采纳网民的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③网络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④依法行使表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小李是某校高一学生,在学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他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准备以“参与基层民主管理”为目的参加活动,那么他最应该选择去的地方是:( ) A.北京市人大 B.门头沟区人民政府 C.王平村村委会 D.门头沟区政协
17.在我国,既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又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标志的是( ) A.生存权和发展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政治自由 D.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18. 云南“躲猫猫”、南京“最牛房管局局长”等事件体现了网上监督的巨大作用。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 )
①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 ②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③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扩大公民政治权利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 下列对政治自由的理解正确地是( )
A.法律约束下的自由不是真正的民主 B.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C.自由以法律为前提,超越法律无自由 D.自由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
20.温家宝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演播室赠言: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行、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进。这表明( )
①《焦点访谈》是通过电视媒体参与民主监督 ②凡是在《焦点访谈》中揭露的问题都能解决
③ 新闻媒体是重要的监督工具,人民的意见都能被采纳
④公民可以依法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1.某夜,北京京广中心附近道路塌陷,许多人次日一早收到市政府发来的短信,提醒市民绕道而行;春节前,很多市民收到了市政府的拜年短信,叮嘱燃放烟花爆竹要遵守规定,注意安全;清明节前,市政府又通过媒体提醒扫墓市民注意行车路线、防火和安全。如果要将上述事件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A.转变职能,政府性质逐渐改变 B.以人为本,政府服务更加完善
C.重视安全,政府职能日益多样 D.执政为民,政府权力不断扩大
22.政府采取的一切措施概括起来就是
A.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B.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C.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D.管理与服务
23.目前,我国已经根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选择适当选项完成下图
①监察监督  ②人大监督  ③政协监督  ④审计监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4.安徽省太和县公安局曾因治安拘留争议被告上法庭,公安局长主动出庭,并要求全局中层以上干部参加旁听。从行政诉讼开始时的怕当被告,怕出庭和怕败诉,到今天的理性面对诉讼,主要说明了
A.各级政府机关增强了依法行政意识 B.各级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
C.各级行政机关应当成为公正司法的主体 D.行政机关有司法机关的保护
25.2010年4月14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53人被困井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带领有关部委同志抵达事发地,指挥组织抢险救援工作。他要求抢险指挥部要及时发布信息,向媒体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做到稍有进展就发布,必须真实准确。抢险指挥部及时发布信息,向媒体公开这一措施
A、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表达权,扩大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限制了政府的行政决策权,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权
C、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D、增加了政府工作的公开度,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监督权
26.右图说明( )
A.公民必须依法行使监督权
B.我国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时,不受法律保护
C.我国公民行使政治权利时,必须通过合法途径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改进作风,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27. 近年来,“晒客”一词窜红网络。晒工资、晒消费、晒工作、晒宝宝……时下的“晒”成了公众的常用词,特别是人们越来越多地“晒”政治,“晒”也成了社会的政治生活形态。“晒”政治表明
①我国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 ②人民行使监督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③人民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④公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8.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通过各种形式问政于民、问计于民:
时间 内容
2010年1月11—26日 5次召开座谈会,就《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问计于民。
2011年2月27日 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采访,并与广大网民在线交流。
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①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决策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行政
③人民民主的形式不断丰富和创新 ④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9.《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为配合这一目标的实现,请你拟定一条宣传标语。下列最合适的是( )
A.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保障农民民主权利
B.实行村务公开,完善民主决策
C.巩固基层民主政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D.发展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
30.近年来,每当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时,公众都会给予广泛关注,并通过各种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说明( )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②积极建言献策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③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政治素养不断增强
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4分)材料一: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会议将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
材料二:会议期间,代表们肩负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积极提出自己的议案,认真审议、表决各项议案。
请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32.(14分)材料一 :邓小平明确指出,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
材料二: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简述我国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依据。(8分)
(2)根据材料二,请你就我国如何更好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提出合理性的建议。(6分)
33.(12分) 焦点访谈》诞生之时,有人赞叹,《焦点访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令人耳目一新;有人惊喜,中国终于有了一个针砭时弊、进行舆论监督的栏目;也有人怀疑,《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能够走多远。2009年4月1日,《焦点访谈》度过了15岁生日。走过15年不寻常的历程,它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支持,也成为中央电视台具有代表性的舆论监督栏目。
(1)结合观看《焦点访谈》的感受,谈谈它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和支持的理由。(6分)
(2)在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有哪些?(6分)
答案:
1-10 CCBBC BBDCD 11-20BBACB CBCCB 21-30 BDDAC DDDDD
3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关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由全国人大审议体现了这些内容 。(4分)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体现了这些内容。(4分)
(3)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享有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材料中人大代表们,积极提出自己的议案,认真审议、表决各项议案体现了这些内容。(3分)
32. (1)①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国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8分)
(2)①扩大社会主义民主。②实行依法治国。③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④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⑤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分)
33. (1)《焦点访谈》作为舆论监督的代表,集中体现了舆论监督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也为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开辟了新的渠道。(6分)
(2)在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多种合法渠道。公民可以通过信访举报制度,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公民可以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公民可以通过舆论监督制度,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参与民主监督;公民可以通过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参与民主监督。(6分)
行政机关
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司法监督
纪委监督
政府系统内部监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