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常见的化学物质(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常见的化学物质(一)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常见的化学物质(一)
一、空气
(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和2HgO2Hg+O2↑。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4P+5O22P2O5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
① 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 放热;③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
①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②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③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④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⑤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⑥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⑦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⑧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⑨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三)空气的成分
气体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
【用途】① 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这一点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② 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充氮延长使用寿命、食物充氮防腐);
③ 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④ 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条件下显示超导性能。
2、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的总称)
【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稀有气体又叫做惰性气体。
【用途】① 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
② 用作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
③ 用于激光技术;④ 氦气可作冷却剂;⑤ 氙气可作麻醉剂。
(五)空气污染和防治
1、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是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源包括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三大有害气体),还包括工业废气等方面。
2、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造成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损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4、防治空气污染: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禁止露天焚烧垃圾等。
二、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不易溶于水。气态的氧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2、【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①氧气的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②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
物质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表达式)
磷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4P+5O22P2O5
木炭 ①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无烟无焰;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并发出白光② 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CO2
硫 ①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② 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 O2SO2
氢气 ①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② 放热、生成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 2H2+O22H2O
铁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Fe3O4
铝 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4Al+3O22Al2O3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4Al+3O2=2Al2O3
镁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 2Mg+O22MgO
铜 红色的固体逐渐变成黑色 2Cu+O22CuO
汞 银白色液体逐渐变成红色 2Hg+O22HgO
一氧化碳 产生蓝色火焰,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O22CO2
甲烷 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放热,产生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H4+2O2CO2+2H2O
蜡烛 火焰发出白光,放热,产生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2)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
(3)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4)步骤:
①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 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⑤ 收: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⑥ 移:把导管移出水槽。
⑦ 熄:熄灭酒精灯。
(5)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6)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7)注意事项:
①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②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③棉花不要离高锰酸钾太近,否则会导致发生装置爆炸。
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2H2O22H2O+O2↑(催化剂可换成硫酸铜溶液)
(2)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
(3)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4)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5)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不能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因为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和水蒸气一起逸出,水蒸气的干扰会使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2KClO32KCl+3O2↑
(2)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
(3)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4)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4、氧气的工业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2)空气中约含21%的氧气,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①第一种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气态空气变为液态。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在-196℃的情况下,液态氮蒸发,剩下的就是液态氧。通常我们把氧气贮存在蓝色的钢瓶里。
②第二种制法: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
三、水
(一)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g/mL。
(二)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
【实验现象】
① 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约为8:1。
②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
①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2H2O2H2↑+O2↑;
②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③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项】
① 通电时,必须使用直流电。
② 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三)有关水的说法
1、天然水都属于混合物;化学上把蒸馏水、冰水混合物视为纯净物。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四)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及作用:
过程 作用
取水 提供水源,从江、河、湖或地下的水源取水
加絮凝剂 使悬浮在水中的小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
反应沉淀池 沉降、分离杂质
过滤池 除去以上各步的沉淀物与原有水体中的漂浮物
活性炭吸附池 除去水体中一些可溶于水的有气味的有颜色的杂质
投药消毒 水体中存在一些有毒、有害的病毒、病菌等,通过化学消毒剂才能除去
配水泵 经过以上步骤后,所得水基本上是比较干净的水,可供用户使用
(五)过滤实验操作
1、原理: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之一,适用于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2、实验目的:探究浑浊天然水的吸附、过滤操作
3、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等
4、实验步骤:(1)取3个烧杯,各盛大半烧杯浑浊的天然水,向其中2个烧杯中个加入3药匙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观察现象。(2)再取一张圆形滤纸,折好并放入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不要留有气泡。(3)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以使滤液能沿烧杯壁流下。(4)将用明矾处理过的一烧杯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注意要始终低于滤纸的边缘。
5、实验结论:经过吸附、静置沉降、过滤后的水较纯净。
6、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要略低于漏斗口、待过滤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待过滤液体的烧杯要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的下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烧杯内壁。
7、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及原因
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原因或可能引起的后果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防止留有气泡,加快过滤速度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防止滤纸被水润湿后破损
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隙流下,得不到过滤
烧杯紧靠引流玻璃棒的中下部 防止液体溅出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 防止戳破滤纸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防止液体溅出
8、(1)经过过滤后的水是不是就是纯水了?不是,还溶有大量可溶性物质。(2)过滤后的水依然浑浊怎么办?可能引起的原因有哪些?检查装置重新过滤。滤纸破了;液面高于滤纸上缘;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六)硬水和软水
1、硬水和软水的定义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注:(1)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指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镁、碳酸氢镁、碳酸氢钙等可溶性的盐。它们的化学符号为MgCl2、CaCl2、MgSO4、CaSO4、Mg(HCO3)2、Ca(HCO3)2等。
(2)软水和硬水都是混合物,只是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含量不同。
(3)出现水垢的原因是:当水温升高或因蒸发水量减少时,水中不溶性杂质和溶解的钙、镁化合物会析出形成沉淀。
2、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步骤: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两种水样的烧杯中,搅拌,观察两只烧杯中产生泡沫的情况。
现象及结论:烧杯中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烧杯中浮渣少,泡沫多的是软水。
3、硬水的危害
(1)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衣物又洗不干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2)锅炉用硬水,易形成水垢,妨碍热传导,不仅浪费燃料,还会引起管道变形,严重时可能引起爆炸。
(3)人长期饮用硬水,会影响人体健康。
4、硬水软化的方法
(1)生活中:采用煮沸法。
(2)实验室:采用蒸馏法。
①原理: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②适用范围: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
③注意事项:a、烧瓶下必须垫石棉网;b、烧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1/3;c、烧瓶中加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防爆沸;d、个连接部位不漏气;e、温度计不能直接插入蒸馏烧瓶的液体之中,应使水银球上端恰好与蒸馏烧瓶支管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因蒸馏时需控制的是出口蒸汽的温度。f、不能使液体剧烈沸腾以防液体直接进入导管;g、冷凝管中冷水的走向应是下口进,上口出,以使蒸汽被充分冷凝。h、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5、水的净化方法、作用及净化程度比较
方法 作用及净化程度
静置沉淀 静置,使水中较大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与水分层,不能除去较小的固体颗粒
吸附沉淀 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不能将不溶性杂质彻底除去
过滤 净化程度高于沉淀,可以除去已沉降的固体杂质和质量较小但体积较大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对于一些可溶性杂质则不能除去
活性炭吸附 净化程度高于过滤,不仅能除去水中悬浮的固体杂质,还可以除去溶解在水中的一些大分子物质,如有色和具有特殊气味的、有毒的物质,但不能除去能溶于水的离子杂质
蒸馏 是一种比较全面综合的净化水过程,所得水的纯度非常高,不仅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还可以除去可溶性杂质,得纯净水的。但成本较高。
(七)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2O2H2↑+O2↑
2、与化合物反应:
CO2+H2O=H2CO3;
CaO+H2O= Ca(OH)2;
CaCO3+CO2+H2O=Ca(HCO3)2。
(八)水资源现状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5、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6、节约用水的措施: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具体方法:①农业上改变灌溉方式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②工业上通过水的重复利用、循环利用降低水耗;③生活中可使用节水器具,生活用水的二次利用等。 ④“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7、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
①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②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③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④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⑤ 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1、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中的O2只有点燃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B.空气中的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C.空气中的N2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B.常用氮气作食品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凡是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是因为其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4、下列关于O2 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
A.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的O2
B.硫在O2 里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工业上将空气液化后再进行分离来制取O2
D.加热KClO3 制O2 可用MnO2做催化剂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
6、右图是用来净化河水的简易装置,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 )
A.能杀菌消毒
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能得到纯净水
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色素的作用
7、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③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该气体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8、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上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制取二氧化碳可以用B作发生装置,其收集装置通常是 (填字母),请写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现在需要制取氧气,利用上面的仪器,还需要的药品是: (填名称)。
(4)我们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把红热的铁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里,反应生成 (填化学式),做这个实验时盛氧气的集气瓶预先加少量水,水的作用是 。
9、学习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视角看。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 组成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一百余种元素经过不同组合而形成的。
(2)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 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从变化角度看: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
①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是将 能转化为化学能,但该方法不节能,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节能方法,以促进水的分解;②水参加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 6O2+X,则X的化学式: 。
(4)从资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看到右上侧漫画,你的感想是:
(解读漫画或写一则节水广告或一条节水措施)。
10、小明同学去九仙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5)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
11、今年天津市科技周的主题是“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下列资料是我国部分地区人均水量图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
资料一(见下表):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单位:立方米/年)
资料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立方米/年)
(1)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的数据,分析天津市的水资源紧缺程度为________。
(2)节约用水是每一位市民应遵守的公德,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水龙头漏水的问题。如果一个水龙头按每秒钟滴2滴水,平均每20滴水为1毫升来计算,一昼夜将流失水的体积为________升。(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紧缺性 极度缺水 重度缺水 中度缺水 轻度缺水
人均水量 <500 500~100 1000~1700 1700~3000
近两年来,我国西南、北方、长江中下游等地先后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 、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2)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 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邀请你一起参加水的电解实验,发现两极上都有气泡冒出,其中正极与负极上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经检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得出水是由 两种元素组成的结论。
(4)“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任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
参考答案:
1、C 2、C 3、C 4、A 5、B 6、D
7、①4P+5O22P2O5
②1/5 ③N2,不支持
8、(1)① 酒精灯。 ② 长颈漏斗
(2)E。CaCO3 + 2HCl= CaCl2+ CO2↑+ H2O
(3)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4)Fe3O4 。防止集气瓶受热破裂。
9、(1)氢、氧两种元素(2)水分子【或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
(3)①电 ②C6H12O6
(4)钻透地球寻求生命之水,或节约每一滴水【或无节制浪费水资源,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眼泪】,或在公共场所和家庭中使用节水龙头【或重复使用水,如用养鱼的水浇花、洗衣物的水冲马桶等等】。
10、(1)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或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之沉降)。
(2)D (3)吸附 (4)+6 (5)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11、(1)过滤 (2) 肥皂水 煮沸(或蒸馏)
(3) 氧气(或O2) 氢气(或H2) 氢、氧(或H、O)
复习要点
专题演练
叶绿素
光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