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6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六课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
A.联合侵略 B.扶蒋反共
C.团结合作 D.外交孤立
2. 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
A.和平共处 B.互不干涉内政
C.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D.互不结盟
3. 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
A.加强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统一
C.发展同印度等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同美国的敌对关系
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B.中国. 印度. 缅甸同属发展中国家
C.它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 习近平主席指出:“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这主要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由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中国提出
B.得到多数亚非拉国家的大力支持
C.已经被写入《联合国宪章》
D.符合世界各国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6. 九年级1班某同学在学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这一章节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知识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A.和平共处 B.平等互利
C.求同存异 D.互不侵犯
7.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美苏争霸的僵持  B.中苏的同盟关系
C.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D.中美关系正常化
8. 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 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表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9.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 35票反对. 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 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该提案的主要内容是(  )
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B.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C.日本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与中国建交
D.必须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促进人类进步事业
10. 中美双方借“乒乓外交”之机,改善中美关系,基辛格密访中国是在(  )
A.1970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3年
11. 1972年2月,被西方新闻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重返联合国 B.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C. 尼克松访华 D. 《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12. 972年的中日邦交正常化虽说是中美接近的副产品,但它使中日两国关系自19世纪以来第一次成为对等的. 和平的关系。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受尼克松访华直接影响 B.有利于两国关系正常发展
C.对亚太和平有积极作用 D.中国一直处于被压迫地位
13. 如图是1949—1979年中国新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趋势图。对该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持续增长
B.中美建交促进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21世纪我国的外交发展走下坡路
D.中美关系正常化引发与我国建交热潮
14.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C.中. 美. 苏要友好平等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5. 实践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是一条成功的经验。其中反映“走出去”的典型事件是( )
A.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开放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 非选择题
16.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在多个外交场合展示了自己的风采。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是在哪一年?中印双方一致同意以什么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2)图二反映了周恩来总理参加的万隆会议,这次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3)图二的这次会议形成了一种什么精神?请简述这种精神的含义。
(4)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求同存异”方针中“同”和“异”的含义分别是什么?这个方针对万隆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7. 下面是与周恩来总理有关的两幅老照片:

图一 图二
年代 1970年底 1980年底 1992年底 2002年
建交国家数目(个) 55 124 151 165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哪次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推动会议圆满成功?
(2)图二名称为“历史性的握手”,这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双方取得了什么成果?请再举出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我外交史上的两件大事。
(3)上表反映了怎样的史实?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4)你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任何一国要与我国建交,应遵循的首要前提是什么?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见下图)“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以上摘编自尼克松回忆录《领导者》
材料二?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的握手(如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什么?(1分)
(2)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的《联合公报》同意按什么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1分)
(3)除中美关系外,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事业还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请列举一例。.
(4)材料二中的三幅照片记录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会晤,对其中反映的信息,最恰当的理解是(?? ).
A.中美友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畏惧美国而与之交往
C.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美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D.中美友好源远流长,近现代史上从没有过摩擦和对抗
(5)中美之间的关系,从几十年的敌对恢复到邦交正常化,由此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DDCCD 6-10CCBAB 11-15CDDDB
二. 非选择题
16. (1)195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 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4)同:亚非国家有着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都有维护民族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的要求;都有加强合作. 保卫和平的愿望。
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7. (1)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任选其二即可).
(3)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中国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承认.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8. (1)中美结束了长期对立的僵局,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符合题意. 言之成理即可)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成就: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等。(一例即可)
(4)A;
(5)认识:外交政策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必须符合国情;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等。答出一点,或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