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2.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 ) A.彻底消灭了美帝国主义 B.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C.标志着朝鲜半岛的统一 D.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 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表明这场战斗( ) 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4.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进行抗美援朝 C.实行土地改革 D.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5. 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的土地拥有最重要的权利是( ) A.所有权 B.使用权 C.经营权 D.管理权 6. 下面这幅图片是土地改革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下列叙述不符合情况的是( ) A.这次土地改革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改革中,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地主也可以分到一份土地,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D.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7. 1950年辽宁金县经过土地改革后,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了花生和棉花。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土地改革( ) A.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变 B.消灭了农村的贫穷落后 C.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粮食生产获得了巨大丰收 8. 《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最初实现是在( ) A.改革开放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9. 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你不可能看到( ) A.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B.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解放牌载重汽车投入运输 D.青藏铁路通车 10.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推动 C.三大改造的进行 D.一五计划的实施 11.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2. 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又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被称为“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的改造途径是( ) A.走集体化道路 B.供销合作社 C.一大二公 D.公私合营 13. “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14. 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手工业合作化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15.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B.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农民参加合作社 D.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分析下列图片资料。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根据材料分析说明打响抗美援朝的原因是什么?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担任志愿军的司令员是谁?你还能举出一个以前学过有关他的事迹吗?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 材料二 这个计划规定……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三 下面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的经济状况?材料二中的“计划”指什么? (2)材料三中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写出这一时期我国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业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国1952—1957年取得的工业建设成就有何历史意义。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农民代表向党 图二工商界代表向党 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材料二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史实? (2)材料一中图二所反映的史实,党和国家创造性地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何时完成的?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DCA 6-10BCDDD 11-15CAABD 二、非选择题 16. (1)朝鲜战争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彭德怀,百团大战。 17. (1)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 (2)大幅增长。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 (3)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为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 18. (1)我国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达到高潮。 (2)赎买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1956年。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