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初中历史与社会八下5.1.3《经济的繁荣》同步试卷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有(???)①许多农村发展为工商业市镇????②各种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③人们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④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下列不属于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的是(???)A.?商帮的形成???????????B.?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C.?工商业市镇的发展???????????D.?国际贸易的频繁3.“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于(?)???????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4.就民间丝织业,清政府有“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五十金,织造批准给文凭,然后敢织”的规定。至光绪二十年,苏州城乡民间木机总数达一万五千台(明末大概1500台),赖以生活者达十余万人。下列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清代苏州工商业陷于停滞困境②清代苏州民间私营手工业发展③清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④清政府奉行“工贾皆末”思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了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A.?元朝后期???????????????????????????B.?明朝前期???????????????????????????C.?明朝中期???????????????????????????D.?清朝前期6.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人烟稀少)”,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交融推动人口增长???????????????????????????????????????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C.?地主兼并土地,城郊得到开发?????????????????????????????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7.潘季驯(1521—1595),湖州府乌程县(今属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世界水利泰斗。他的一生中的不可能经历的是(???)A.?苦读八股,参加科举考试????????????????????????????????????B.?治水有功,授予丞相一职?C.?谨言慎行,严防厂卫调查????????????????????????????????????D.?告老还乡,家乡经商盛行8.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盛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9.苏州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了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A.?元朝后期???????????????????????????B.?明朝前期???????????????????????????C.?明朝中期???????????????????????????D.?清朝前期10.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A.?帝国的繁盛?????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八股取士和文字狱?????D.?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11.下图所示是山西票号——日昇昌。此类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的出现,反映了明清时期(???)①商品交易规模已经很大②白银已成为主要货币③商业活动已较为普遍④出现了资本十分雄厚的商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明朝中后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商品经济发达的?(?)A.?江南地区????????????????????????????????B.?广州????????????????????????????????C.?北京????????????????????????????????D.?中原地区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5分)13.明清时期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发展与打击并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明清部分社会经济指标对照表年号(年份)人口数耕地面积(亿亩)耕地亩产(斤两/亩)商业市镇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4673万2.53091106个县、1644个镇,人口过10万的大城市超过40座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6659万4.12346各类城市、集镇39000个,10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人口规模每座在50至100万之间,北京、南京和苏州人口超过百万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2亿47万7.4367(1)根据材料一,概括乾隆盛世的主要表现。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诸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2)请判断材料二中的“大臣”隶属于哪一机构?材料三:中国工业虽有数种,远出吾欧人之上,然以全体而论,化学上及医学上之知识,实处于极幼稚之地位。……此种宽衣大袖之兵,既未受过军事教育,而所用军器又不过刀、枪、弓、矢之属……中国人一切事项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马戛尔尼1793年《乾隆英使觐见记》(3)马戛尔尼对当时的世界与中国有着深刻的认识。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当时盛世背后潜藏着哪些危机。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南方地区图和当地气温降水量图(下图)材料二:“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人教网初中历史教参材料三:“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结合材料一,说说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2)结合材料二,列举两则两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成就。(3)根据所学,分析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4)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15.在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作者描写了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施复夫妇住在苏州盛泽镇,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自己缫丝、织绸,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到十年,施复夫妇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成了大机户,雇人织绸,他们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他们织出的绸缎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1)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施复夫妇的丝织生产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2)从这则故事中,你能推断出哪些结论?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2.【答案】B3.【答案】C4.【答案】C5.【答案】C6.【答案】B7.【答案】B8.【答案】B9.【答案】C10.【答案】D11.【答案】C12.【答案】A二、材料分析题13.【答案】(1)人口迅速增长;耕地面积增加,产量提高;商业市镇增多,商业繁荣。(2)军机处(3)政治:专制皇权,腐败黑暗,阻碍社会发展;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对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军事:主要使用冷兵器;思想文化:文化专制(文字狱和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14.【答案】(1)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南方地区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商业上,四川成都地区出现纸币——交子,手工业上,制瓷业发展,出现景德镇。(3)商业经济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4)①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稳定,②北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③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重视发展经济,④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⑤南方自然环境优越,⑥优良农业品种的引进。15.【答案】(1)①生产目的由自给自足变为生产商品,用于市场交换;②劳动方式由自己劳动变为雇佣劳动;③生产规模由小到大。(2)明代江南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