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2)(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2)(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在《这才是晚清》中这样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材料中的“大变局”指(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 历史小组同学在测绘清王朝国土面积时,发现现在中国的国土面积与当时相差很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占领香港  
B.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占我国沿海岛屿
C.美国“门户开放”政策造成的  
D.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的结果
3. 太平天国不承认清朝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加上禁止鸦片进口,损害西方国家的利益,因此英、法两国跟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后随即支援清军对付太平天国。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是(  )
A.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B.湘军围困
C.内部矛盾 D.武器落后
4.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进行了重要讲话,引起了海峡两岸的广泛共鸣。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历史上曾有三次被迫与祖国大陆分离。中国近代史上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一次分离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日本侵华战争
5. 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此事说明( )
A.发动中日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主动挑起的
B.日本想赶走驻朝清军
C.日本想发动侵朝战争,独吞朝鲜
D.发动侵朝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
6. 《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表现是( )
A.深入到中国内地 B.集中到沿海一带
C.分布在中国最富饶的地区 D.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7. 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大清国……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 义和团成员曾提出这样的口号:“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这说明(  )
A.义和团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义和团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C.义和团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义和团运动具有明显的爱国性质
9.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0. 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后来康有为明确提出:“今日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由此可见,他们当时所追求的梦想是(  )
A.发展近代工业 B.建立军工企业
C.建立新式军队 D.实现民族复兴
11. 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中日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
A.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B.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D.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12.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13.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14. “戊戌变法历残害,赤心肝胆辉百日。”下列有关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辛丑条约》的签订是起因
B.康有为是变法的主要筹划者
C.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
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
15. 鸦片战争以后,在上海等城市陆续出现了中文报纸。右图是中国著名报业家江苏江宁人史量才于1912年秋天,以十二万元买下了当时已有四十年历史的《申报》,从此踏上办报之路,开创了一生的事业。请问该报创办的时间是( )
A.1840年 B.1872年
C.1895年 D.1898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内容,老师设计了以下探究任务,请你一起来完成。
活动一 【史料辨别】
(1)史料可以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请你判断下列史料分别属于哪一类,并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①《鸦片贸易史》 ②虎门销烟旧址 ③圆明园遗址 ④《资政新篇》⑤《北华捷报》对洋枪队首领华尔的访谈
文献史料:________ 实物史料:________ 口述史料:________
活动二 【对比归纳】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事件 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_______________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
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________________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________________ 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________________ 增开天津为商埠
(3)上述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
活动三 【感悟精神】
(4)观察下列图片,写出其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它们体现出了哪些共同的精神?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三则材料所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是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从清政府屡次被迫和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行为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身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我们中国避免这些屈辱史的再次发生?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等奏请购买外洋枪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堪得滦州所属距开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难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船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时,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甚,此为嚆矢(开端)。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折》
材料三
类别 变法诏令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思想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1)曾国藩、李鸿章属于什么派别?这个派别的代表人物还有谁(举出两人即可)?
(2)从材料一、二看,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洋务派先后提出了什么口号?
(3)材料三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著名变法?说出这次变法的两位领导人物?这次变法的最终结果怎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ACA 6-10ADCBA 11-15BDDBB
二、非选择题
16.(1)文献史料:①④ 实物史料:②③  口述史料: ⑤
(2)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④ 《北京条约》
(3)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司法主权、内河航运权等。
(4)图一:虎门销烟;图二:金田起义。
精神:不畏强敌、勇于反抗、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等。
17.(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使中国免遭外敌侵略)(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8.(1)洋务派。奕?、张之洞、左宗棠(任意两人即可)。
(2)维护清朝统治。“自强”和“求富”。
(3)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变法诏令,囚禁光绪帝,戊戌变法失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