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是中国政府在扫除毒品中的响亮口号。180 年前,一位民族英雄在广州虎门已经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勇气。这一行动的意义在于( ) ①拉开了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序幕 ②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③在世界禁毒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④彻底禁绝了鸦片流入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2.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为目的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 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金田起义 B.颁布 《天朝田亩制度》 C.定都天京 D.洪仁玕写成 《资政新篇》 4.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翻。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根据所学历史知识,下列选项中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1895年4月,中方代表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了长达五个小时的谈判,日方仍没有丝毫的让步,中方代表站在无边的黑夜中,不禁叹道:“千古骂名,岂能得脱。”这位“中方代表”是( ) A.林则徐 B.曾纪泽 C.左宗棠 D.李鸿章 6. “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文中的“倭寇”“索得巨款”的数目是( ) A.2 100万银元 B.2 100万两白银 C.2亿银元 D.2亿两白银 7. 孙中山在《民权主义》的演讲中说:“庚子年发生义和团,他们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伤亡枕藉,还是前赴后继……经此血战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材料中的“联军”指的是( ) A.英法联军 B.八国联军 C.英美联军 D.联合国军 8. “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0. 1877年,轮船招商局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产业,中国水域中中国资本的轮船吨位达到400万吨,占中外船只总吨位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上文说明洋务运动( ) A.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B.开启了军事工业近代化之路 C.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1.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12. 下面四幅图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创办的一些工业企业,其中属于民用企业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 戊戌变法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以上材料说明( )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戊戌变法中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C.戊戌变法改革政府机构 D.戊戌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14.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它们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是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的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是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而进行的探索活动 15. 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另一方面像张謇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这反映了当时( ) A.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 B.清政府大力发展实业 C.清朝已经废除了科举制度 D.帝国主义操纵科举制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1)材料一中的“旧制度”指什么制度?中国在炮口逼迫下打破隔绝状态而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哪些? 材料二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纽约时报》1860年10月9日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材料二这一历史事件中,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的名称及损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材料二所示事件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4)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中英双方代表签订《南京条约》 图二 焚烧后的圆明园 材料二 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影响下,西方列强在共同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利害关系。甲午中日战争前以勾结为主,争夺为辅……甲午中日战争后逐步以争夺为主……勾结是暂时的,斗争是绝对的,一切都以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为转移。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场景为什么使人悲愤,请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分析列强之间关系变化的原因,并用史实论证材料二中“西方列强在共同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的观点。 18. 下面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情况。 材料一 新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统计表 时间(年) 企业数 投资额 1863~1894 119家 680万元 1895~1898 74家 1 432万元 材料二 ……帝国主义各国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减少,同时它们对中国的原料和部分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这就使原来在帝国主义控制下变得十分狭窄的中国市场稍稍出现了一些空隙,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条件。这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好景不长,世界大战的结束打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 材料三 一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 (1)根据材料一,我国民族工业产生于近代史上哪一次探索? (2)请指出材料二中“黄金时期”出现的时期和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一战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状况? (4)请总结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BCD 6-10DBDCC 11-15DAABA 二、非选择题 16.(1)封建制度(封建专制制度或君主专制制度)。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并火烧圆明园。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落后就要挨打,要发展中国,振兴中华,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17.(1)清政府对外妥协投降,丧权辱国;《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圆明园建筑精美,内藏无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的被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 (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 列强相互勾结的史实:甲午中日战争前,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暗中帮助;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列强相互斗争的史实: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德、法三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列强在中国纷纷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1)民族工业产生于洋务运动的探索。 (2)1912~1919年。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政府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和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3)1912~1919年。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政府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和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一战后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总体特点:①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发展艰难。②发展不平衡: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且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③发展时间短暂,过程曲折。(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