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6.5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_ 6.5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五课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我国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主要是考虑了(  )
①三地的现状 ②三地的历史 
③三地与大陆的差异 ④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 在香港交接仪式上,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是( )
A.江泽民 B.邓小平
C.胡锦涛 D.习近平
3.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是因为(  )
A.邓小平会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B.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C.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4. 中葡两国在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写道:澳门特别行政区可以“中国澳门”的名义单独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并签订有关协定;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财政独立,中央人民政府不向澳门特别行政区征税。据此可知,回归后的澳门(  )
A.可以开展独立的外交活动
B.可以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可以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
D.必须断绝与葡萄牙的一切关系
5. 不同类型的资料具有不同的证史价值。下列资料中,对了解澳门历史史证价值最大的是( )
A.电视剧《澳门的故事》
B.档案“20世纪上半叶澳门档案”
C.小说《澳门历史演义》
D.口述史“澳门口述历史丛书”
6.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不仅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也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个典范。下列选项中属于成功运用此方针的“典范”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澳门回归
7. 2019是澳门回归20周年,这是澳门繁荣稳定发展的20年。澳门回归祖国(  )
A.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B.标志祖国统大业已完成
C.贯彻了“求同存异”方针
D.体现民族区域自治优越性
8. 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都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 )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驱逐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
9. 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六日江泽民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采访时说:“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三不政策” B.民族区域自治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武力解决
10. 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的时间是(  )
A.1976年 B.1978年
C.1987年 D.2008年11月
11. 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出版界出版台湾图书达千余种,印数近亿万册。其中,仅台湾的文艺作品即出版了七百余种(截止到1990年)。另外,台湾出版界出版的大陆图书也有几千种,其中也是以文艺作品为多。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
A.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文化交流频繁
C.相互交流仅限于文化领域
D.“一国两制”构想已变为现实
12.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海峡两岸进行广泛交流,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感情
13. 2008年12月15日,备受海内外瞩目的两岸空运直航. 海运直航及直航通邮正式启动,两岸 “三通”基本实现。下列史实有利于推进两岸实现“三通”的是 ( )
①汪辜会谈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③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④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4. 针对台湾当局“两个中国”. “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中央政府的反应是( )
A.宣布断绝与台湾的一切政治. 经济. 文化往来
B.向联合国投诉“台独”分子
C.在政治. 军事. 外交等方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 反“台独”的斗争
D.对台湾进行了警告性打击
15.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
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二、非选择题
16. 仔细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展现的是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场景?
(2)请写出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3)这两个事件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台湾人士时,首次指出:台湾不搞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不变,外国资本不动,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是最早提出“一国两制”。
材料二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邓小平
材料三 1995年6月世界著名杂志《财富》推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封面专题——“香港之死(The Death Of HongKong)”。2007年《财富》杂志承认“在1997年7月1日回归后的10年,香港……并没有死掉”“这座城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充满活力”。
(1)结合材料一思考,“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这一构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了邓小平怎样的立场?他坚持这一立场的根本保障是什么?
(3)材料三表明香港在回归后“比任何时候都充满活力”,这说明了什么?
(4)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跨越56年时空,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成功起航。2006年两岸春节包机圆满结束,两岸12家航空公司共飞行了72个航班班次,运送台湾居民及台商眷属27276人次。
──据新华社北京2006年2月8日电
材料二 第61届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2006年9月13日作出决定,拒绝将冈比亚等极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台湾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和“联合国在维护台海和平方面起积极作用”两项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这是台湾当局妄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 “一中一台”的闹剧连续第14次遭到惨败。
材料三 第八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暨农业合作洽谈会于2006年11月18日至22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举行。第八届“花博会”以“花开两岸. 合作共赢”为主题。
请回答:
(1)清朝前期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
(2)台湾当局上演的闹剧第14次遭到惨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3)你能简要分析归纳台湾回归祖国的有利条件吗?
(4)近代史上台湾曾经与祖国分离长达半个世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次分离呢?
(5)台商春节包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洽谈会的圆满成功,____________ 。( )
A.从根本上打击了
B.完全解决了台湾同胞往来两地的困难
C.对祖国的统一大业有积极影响
D.促使两岸政治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ABBB 6-10DABCD 11-15BBDCB
二、非选择题
16.(1)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2)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
(3)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7.(1)台湾问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立场:主权问题不容讨论,中国坚决收回香港。
保障:国家的独立,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3)①说明了祖国是香港强大的后盾。
②说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4)原因:①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利。
④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启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18. (1)台湾府。
(2)台湾当局制造“两个中国”. “一中一台”的闹剧不得人心,注定以失败告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绝大多数会员国主持公道,坚持正义。 (3)根本保证:中国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民族心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历史依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国际法依据:《开罗宣言》. 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第2758 号决议.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等文献阐明的关于台湾问题的原则;政策保证:“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榜样借鉴:港. 澳顺利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榜样和借鉴。
(4)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战败 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 。
(5)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