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试卷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共10题;共20分)
1.金砖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几个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历史上最早开辟印
非航线的航海家是(???

A.?麦哲伦????????????????????????????????B.?达伽马????????????????????????????????C.?迪亚士????????????????????????????????D.?哥伦布
2.小明最近读了一本名为《归来没有统帅》的传记,记述欧洲航海家环球航行的事迹,其主人公肯定是(  )?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
3.近期,意在电梯惊魂政府展示了大航海家哥伦布写于1493年的一封信件的原件,里面详述了发现“新大陆”的细节。“新大陆”指(???

A.?非洲?????????????????????????????????????B.?美洲?????????????????????????????????????C.?亚洲?????????????????????????????????????D.?欧洲
4.在伏尔泰、盂德斯鸠等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
)
A.?自由、平等、共和国???????????????????????????????????????????B.?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C.?民族、民权、民主??????????????????????????????????????????????D.?民族、民权、民生
5.“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叙述的是下列哪一史实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A.?文艺复兴???????????????????B.?新航路开辟???????????????????C.?拿破仑对外战争???????????????????D.?第一次工业革命
6.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两个大陆”分别指的是(  )
A.?美洲和非洲??????????????????????B.?欧洲和美洲???
????????????????????C.?欧洲和亚洲??????????????????????D.?亚洲和非洲
7.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是指(
??)
A.?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B.?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C.?殖民掠夺和新航路开辟???????????????????????????????????????D.?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产生
8.人类文明的发展靠的是什么?不是新资源的涌入,而是人类的交流。哥伦布不仅是看到了美洲,并且把这一信息带回了欧洲,是信息的一来一往奠定了这件事的地位。此观点意在强调(???

A.?哥伦布最早到达了美洲
B.?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C.?哥伦布完成了环球行
D.?欧洲知道了欧洲以外的世界
9.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传播了人文主义??????????????????????????????????????????????????B.?发现了美洲大陆
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10.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共同作用是(???
)
A.?发现了美洲大陆??????????????????????????????????????????????????B.?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的交流
C.?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D.?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二、简答题。(共3题;共15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世界航海探险史上,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然而,尽管哥伦布相信地球是圆的,相信横渡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可抵达东方,遗憾的是,他最终并没有实现环球航行的梦想。真正实现环球航行梦想的,是另一位名彪青史的葡萄牙航海家
──斐迪南·麦哲伦。
(1)人们为什么永远不会忘记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请举例说明
(2)当时有哪些条件帮助麦哲伦实现了环球航行?
(3)除了哥伦布和麦哲伦,当时还有哪些航海家加入到了新航路开辟的行列?
12.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4)根据材料四的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材料二:“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果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1)哥伦布为何“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西班牙国王派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
(3)哥伦布在新航路开辟中有何重大发现?
(4)请简要写出哥伦布航行的路线。?
三、材料分析(共2题;共35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在这次运动期间,意大利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诗人但丁的作品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闪烁着人文主义最初的光辉,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
材料二:14—16世纪,欧洲的思想领域和商业交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人们称为“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材料三:
(1)材料一中“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指哪一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世界被发现”是指哪一事件?
(3)材料三中有A、B、C三条航线,哪一条是环球航行路线?率领这支环球航行船队的航海家是谁?
15.阅读《大国崛起》解说词,回答问题。
解说词一: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
解说词二: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解说词一中“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是如何开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
(2)联系解说词二,运用相关史实,说明英国能引领世界发展主要是由哪些合力促成的。
四、论述题。(共1题;共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由于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渐趋落后,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汇过程中又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见图(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材料二:徐光启于1606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克拉维斯注释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几何部分。他还和利玛窦合译了《测量法义》一卷,并写了《测量同义》与《勾股义》两书。他又与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编译了《泰西水法》六卷,在中国原有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选择对当时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方法,经过制器和试验,编译入书。
材料三: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分别是
(1)结合材料一,请举出宋元时期“中学西传”的具体史实。
(2)结合材料二,分析明朝晚期出现的“西学东渐”的原因。在明朝晚期的“西学东渐”过程中为何没有能使中国从传统科技真正走向近代科技?请结合时代背景予以分析。
(3)根据材料三的提示简要概括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特征。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1.【答案】
C
2.【答案】
D
3.【答案】
B
4.【答案】
B
5.【答案】
B
6.【答案】
B
7.【答案】
B
8.【答案】
B
9.【答案】
D
10.【答案】
B
二、简答题。
11.【答案】
(1)哥伦布率船队开辟新航路,发现美洲大陆
越来越多的航海家加入海上探险行列去,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2)当时已经能够制造适合远航的大船以及航海知识的不断增加;指南针的使用;地圆学说的流行
(3)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
12.【答案】
(1)变化: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
(2)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善,为工业革命的首先在英国开始创造了政治前提;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3)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
(4)影响:小农经济开始瓦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中国出现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3.【答案】
(1)奥斯曼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后,东西方旧商路受阻;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21·cn·jy·com
(2)为了获得黄金。
(3)发现了美洲大陆。
(4)西班牙—大西洋—美洲。
三、材料分析
14.【答案】
(1)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核心主张:人文主义。代表作:《神曲》。
(2)新航路的开辟。
(3)环球航行路线为“A”。率领这支环球航行船队的航海家是麦哲伦。
15.【答案】
(1)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在了新航路开辟的前列,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葡萄牙贵族达·伽马到达印度,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创造了许多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被其他西方国家学习;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创新资本主义经济模式,被其他一些国家效仿;英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实行海外扩张政策,在世界各地夺取大片殖民地。
四、论述题。
16.【答案】
(1)12世纪造纸术传到欧洲;13世纪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和欧洲;13世纪中期,火药传到阿拉伯,之后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2)出现西学东渐的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东西方的交流更加畅通。西方传教士的活动和中国杰出人士的努力。未能转型的原因: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实行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政策;小农经济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等。
(3)特征:学习西方从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入;经历了向欧美的西方学习到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的转变。
(

1


3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