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5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五课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材料评述的是 (  )
A.政治协商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一国两制”构想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林则徐的后裔,曾任我国驻联合国大使的著名外交官凌青曾写诗:“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下列历史场景可印证诗中“前仇日恨今尽雪"的是(  )
A.新中国成立 B.香港回归
C.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D.台湾问题解决
3.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伴随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这标志着(  )
A.“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B.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C.中国的国际威望日益提高
D.香港不再是国际自由港
4.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澳门的桥隧工程,它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关于上述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B.1553年,荷兰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C.珠海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之一
D.目前,香港、澳门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珠海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5. 澳门从1999年到2018年,经济总量由518.7亿澳门元增长到4446.7亿澳门元,经历了开埠以来最为辉煌的时期。澳门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 1987年,中国与葡萄牙在北京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2019年是澳门回归(  )
A.5周年 B.10周年
C.15周年 D.20周年
7. 与下面两幅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8. 下列选项中,前后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港——葡萄牙强行割占和租借
B.澳门——董建华任第一任行政长官
C.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海峡两岸全面实现直接、双向的通航、通邮、通商——阻碍了两岸经济的发展
9. 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举行对话,达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海峡两岸保持长期和平发展
10. 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提出“一国两制”
③香港. 澳门回归 ④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位于天津海河边岸的天后宫,与福建泉州祖庙. 台湾北港朝天宫并称中国的三大天后宫。如今,宫门前所立的一对瑞兽是台湾信众捐赠的。这反映出海峡两岸( )
A.都是中华民族 B.有共同语言
C.有共同文字 D.有共同的文化传统
12. 富土康投资大陆,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招商引资中的一大亮点,也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具体体现。下列将“加强两岸经济关系,互补互利”写人协议的是( )
A.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B.“九二共识”
C.汪辜会谈 D.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13. 2017年5月,吴敦义当选为国民党新一任主席,他表示应尊重“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坚持(  )
A.“一国两制” B.八项主张
C.和平统一 D.一个中国原则
14. 在海峡两岸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化的同时,在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和人民针对台湾岛内一些势力……蓄意制造分裂的阴谋,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进行了坚决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材料表明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
①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②国际形势的变化 
③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不断努力 ④“台独”势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政策的先后顺序是(  )
①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②解放台湾 
③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④“一国两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台湾人士时,首次指出:台湾不搞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不变,外国资本不动,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是最早提出“一国两制”。
材料二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邓小平
材料三 1995年6月,世界著名杂志《财富》推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封面专题——《香港之死(The Death Of HongKong)》。2007年《财富》杂志承认“在1997年7月1日回归后的10年,香港……并没有死掉”“这座城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充满活力”。
(1)结合材料一思考,“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这一构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了邓小平怎样的立场?他坚持这一立场的根本保障是什么?
(3)材料三中,香港在回归后“比任何时候都充满活力”,这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和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原因。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回来吧,就缺你了!”
材料二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二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 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第七条国家主张通过台湾海峡两岸平等的协商和谈判,实现和平统一。协商和谈判可以有步骤. 分阶段进行,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材料三 2005年四五月间,连(战)宋(楚瑜)大陆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因为他们为未来中国和平统一开拓了新的局面,突破了敌对的状态,而连宋大陆行就是在致力创造这样一个美好明天。宋楚瑜紧随连战登陆,仿佛大海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剎那
间冲垮了禁锢两岸交流的”,形成一股难以阻挡的势头,为两岸关系
带来了正面的重大效应。两岸对话交流的大势已定。
(1)材料一是一位同学为表达盼望祖国统一而绘制的,图中的母亲代表什么地方?两位正在欢迎的小朋友分别代表什么地方?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什么地方?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当前为实现祖国统一的主张是什么?
(3)你认为当前两岸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祖国统一能否实现?请举一例说明。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谴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shan,泪流满面),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台湾诗人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1943年12月1日,中. 美. 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 台湾. 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1945年7月26日,中. 美. 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1945年年8月l5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 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l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
材料三 1945年10月25曰,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 表中国政府宣告:“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 人民. 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材料四 赠台大熊猫团团. 圆圆已经赴台,受到台湾民众空前热烈的欢迎。此图就是团团和圆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所述发生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后?
(4)材料四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5)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ABC 6-10DDCCD 11-15DCDAC
二、非选择题
16. (1)台湾问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立场:主权问题不容讨论,中国坚决收回香港。根本保障:中国的独立、综合国力的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高。
(3)说明了祖国是香港强大的后盾;说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原因:①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力;
④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任答两点即可)
17. (1)祖国大陆. 香港. 澳门. 台海。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台海当局利用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鼓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蓄意制造分裂。能统一。例如:连. 宋大陆行;两岸人民的愿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等。
18. (1)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思想感情:无限悲愤。强烈爱国。(能表明这个意思即可)
(2)说明问题:台湾是中国领土早已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3)抗日战争胜利(也可答;第二次世界火战结束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
(4)加强交流与台作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或者两岸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早已被国际社会所承认:中国一定能够完成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表明相似意思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