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段话中的 “敌人”是指( ) A.美军 B.日军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2. 某电视剧组准备拍一部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电视剧,下列剧情合理的顺序是( ) ①朝鲜内战爆发 ②志愿军同朝鲜军民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 ③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④美军发动上甘岭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3. 彭德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材料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4. 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新中国成立 D.减租减息 5. 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6.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土地制度状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B.只有老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C.占农村人口极少数的地主、富农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D.占农村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占有大量土地 7. 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B.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 D.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8. 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9.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 A.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并投入生产 C.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D.大庆油田建成 10. 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就的是( ) 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第一辆汽车 ③1956年,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⑤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1. 1954年,《人民日报》特意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你认为这个“新阶段”指的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2. 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个体生产缩小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13. 邓小平曾说:“我们对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是剥夺的政策,所以中国消灭资产阶级,搞社会主义改造,非常顺利,整个国民经济没有受任何影响。”当时中国对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实行股份制 B.赎买政策 C.廉价收购 D.无偿没收 14.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5. 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56年”“制度初建”“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中共八大召开 C.“一五”计划完成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各行政区、省市先后成立分会。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宣言,“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 材料二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历史事件?我国进行这一军事行动的目的何在? (2)据材料二,克拉克说的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指的是什么协定?这一协定的签订,有赖于中国援朝军队的那一位司令官的正确指挥? (3)抗美援朝的胜利对我国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至1953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篇——土地制度 深恶痛绝】 材料一 如图所示。 (1)材料一与解放前的哪一经济制度有关?这一制度给新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党和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政策篇——有法可依 目的明确】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 【改革篇——土地易主 欢欣鼓舞】 材料三 (3)上面漫画与哪一事件有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农民”回家乡后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意义篇——农民翻身 巩固政权】 (4)结合土地改革的意义分析材料二中土地改革的目的实现了吗?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请再举出两项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1956年1月10日,北京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14日上午,中共上海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决定采用北京的办法,加快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争取在七天内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21日,上海举行了欢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会和游行。一时间,中国大地上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材料三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1)根据材料一中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指示,我们国家开展了什么运动?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过程中,对资本家手中占有的生产资料主要采取什么措施?材料二中上海的情况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4)上述材料所涉及的这次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是在何时基本完成的?它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DAA 6-10DCBDC 11-15BCBDA 二、非选择题 16.(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朝鲜停战协定》 ;彭德怀 (3) 抗美援朝的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17.(1)制度: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影响: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措施:土地改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事件:土地改革。变化:分到土地、农具、房屋等,不必向地主交租等。 (4)实现了。措施: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 18.(1)三大改造运动;建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说明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3)说明当时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 (4)1956年底;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