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二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某院门的灰墙上有一副墨字的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多快好省”。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
A.1953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66年
3. “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则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引起了某班同学的激烈争论,下列甲. 乙. 丙. 丁四位同学的观点较为典型,其中正确的是( )
A.甲说,该消息反映出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后,农民已经走向共同富裕
B.乙说,该消息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刚完成,经济迅速发展
C.丙说,该消息明显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
D.丁说,该报纸应该出版于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就
4. 漫画因其生动形象而在宣传工作中有较强感染力。下面为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有关集体食堂的宣传画。这反映出当时人民公社办集体食堂的意图是(  )
A.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 B.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5. 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可以表现政治内涵。据你推测,下面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  )
A.国家初建,经济凋敝
B.土地革命,国家稳定
C.“大跃进”,信心膨胀
D.“文化大革命”,长期动乱
6. 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写道: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  )
A.使我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B.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C.使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D.急于求成且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7.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主要原因是(  )
A.落后的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B.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C.党内存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D.人民群众和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支持
8. 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属于自己的口号,能够反映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下列口号中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②保家卫国 
③全面夺权 ④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 毛泽东认为党中央的修正主义代表是(  )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0. 某班同学进行一次研讨会,在会场的黑板上写着“疯狂岁月(1966—1976年)”的字样,据此可知,他们正在讨论的是(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 D.“一五”计划
11. “文化大革命”现在被广泛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阶段,常常被称为“十年浩劫”。这次给国家造成严重灾难的浩劫结束的标志是( )
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四五运动”的爆发
C.毛泽东逝世
D.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2. 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或科技成就的是(  )
A.修建了兰新铁路
B.大庆油田建成
C.武汉. 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13. 我们今天能每天收看到电视节目离不开下列哪项科技成就(  )
A.原子弹成功爆炸
B.实用通信卫星的研制成功
C.东方红1 号发射成功
D.“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14. 下列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B.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C. 进入世界霸主行列
D.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15. 从1956年到1966年,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
①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②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③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修建了兰新. 兰青. 包兰等铁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二. 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7~1960年工业. 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1)通过对材料一的分析,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材料一的严峻形势什么时候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的?为什么?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的中共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存在什么问题?
(3)这个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而发动的两大运动是什么?这两大运动对经济建设造成了什么影响?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扭转这一局面?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年“文化大革命”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据估算,十年的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但我国国民经济仍有一定进展,如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修建、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等等。
请回答: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起止时间是什么?
(2)“文化大革命”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两个反党集团所利用的一场内乱。其中的两个反党集团分别是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3)举一实例说明了“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4)“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造成了极大损失,但又说我国经济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就,这矛盾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CCCCC 6-10DBDCD 11-15DDCCB
二. 非选择题
16.(1)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2)1965年。从1961年起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的八字方针。
17. (1)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3)两大运动:“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使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1961年,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4)经济建设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符合本国国情等。(言之有理即可)
18. (1)1966年5月到1976 年10月。
(2)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3)比如制造了。
(4)不矛盾。因为全国人民和各级干部坚决抵制,使,各族人民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顽强努力,使我国国民经济仍有一定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