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如果在网上或者生活中有人不理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你会挑选下列哪一项最为恰当的表述向他说明( ) A.美国侵略了我国的友好邻邦朝鲜 B.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出兵 C.台湾乘朝鲜战争的机会反攻大陆 D.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地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2.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你写篇社论,你会写( ) ①粉碎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阴谋 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④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破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歌一经问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它体现了( ) A.中国工农红军争取胜利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抗日军民抵抗侵略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英雄气概 C.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高寒地区的必胜信念和顽强意志 4. 下列对国家工业化建设帮助最大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5. 下面这幅图片的内容是土地改革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下列关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这次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改革中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地主也可以分到一份土地,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D.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6. 如图是1950年8月发表于重庆《新华日报》的木刻版画朱宣咸的作品《争阅土地改革法》,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其含义是( ) A.土地归农民所有 B.土地归国家所有 C.土地归集体所有 D.土地归乡镇所有 7. 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8. 近年,在我校校园中随时都能看到多部小汽车,说明小车已作为日用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于(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之后 9.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成就最大的领域是( ) A.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B.工业和农业 C.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D.农业和商业 10. 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 A.抗美援朝时 B.文化大革命时 C.“一五”计划完成后 D.“大跃进”时 11. 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的史料价值。下图老照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12. 随着工业化起步,为提高社会主义公有制水平,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子。其中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 A.实行公私合营 B.完全没收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任意组合 13. “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了。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14. 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成立合作社 B.赎买政策 C.无偿没收 D.政企分开 15.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但没有人退却/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身边/但十几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的鸭绿江水中/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 (1)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是哪个国家?该国出兵朝鲜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指什么人?为什么说他们是一群“可爱”的年轻人? (3)你认为这“十几万年轻的生命”牺牲得有价值吗?说出理由。 17. 材料一?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 材料二?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古代中国君主政体的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民国政府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概括作者认为其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3)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政治制度?在发展民主方面,新中国建立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有何不同?? (4)简要谈谈你对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 材料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走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目的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代之以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 材料三 1956年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比) 私有制经济(占比)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针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了什么政策? (3)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何关系?材料三说明1956年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怎样的转变?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BCBB 6-10AABAC 11-15CCABC 二、非选择题 16.(1)美国。以朝鲜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 (2)中国人民志愿军。因为他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有价值。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而且巩固了新政权,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或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17. (1)明清之前,君权受到限制;明清时君主专制达到高峰。? (2)民主共和制。政治制度没有与人事相配合。?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新中国:社会主义人民民主。? (4)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18. (1)原因: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小农经济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改善农民生活,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组织起来的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赎买政策。 (3)因果关系。转变: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居于主导地位。意义: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