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6.1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_ 6.1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2. 美国上将克拉克和他的僚属说:“美国上将在一个没有打胜的停战书上签字,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这里说的“停战书”签订的时间是(  )
A.1950年10月 B.1952年10月
C.1953年7月 D.1953年10月
3.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4. 辽宁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5. 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 )
A.知识分子 B.贫苦农民
C.领导干部 D.工人
6. 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7. 下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
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8. 2021年,中国将开始实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回顾历史,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是在( )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78年
9.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准备的以下四项材料中,不适合采用的是( )
A.鞍山钢铁恢复并扩建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C.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0. 1953—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8%,农业和副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5%;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计划15.3%,农业和副业总产值也超过计划1.2%。五年内,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42.8%,全国农民收入增加近30%。上述数字说明了(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
C.我国改变了贫穷落后的局面
D.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1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2.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C.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D.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3. 如果想了解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下列文件中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关于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C.《土地改革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4. 有人问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这位资本家说:“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  )
A.对农业的改造
B.对手工业的改造
C.对养殖业的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5. “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
A.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
B.土地改革完成,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C.“大跃进”运动开展,人民丰衣足食
D.实行改革开放,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二、非选择题
16. 朝鲜半岛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也是东北亚问题的核心,是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的国际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6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的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金日成致毛泽东的求援电报》节选
材料三  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
材料四  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当时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但是从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 710架。
——金冲及等《毛泽东传》(1949—1976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朝鲜的原因。
(2)材料三中的“高级将领”是谁?我国“出兵”的时间是哪一年?
(3)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四,指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近年来,朝鲜核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东北亚局势的紧张。面对当前复杂的朝鲜半岛局势,你认为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到l95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l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天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到l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请回答:
(1)新中国的建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什么条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是何时?土地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3)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4)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什么条件?
18.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3月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议程,听取贾庆林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王志珍副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国务院当地时间13日宣布,美国和朝鲜高级代表将 于本月23日在北京恢复举行会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在华盛 顿的记者会上表示,此次的会谈是美方和朝鲜会谈的“继续”。美方希望借此了解朝鲜 “是否愿意做到先前的承诺和国际义务,还有在弃核问题上采取切实步骤”。 ——(中新网)华盛顿(2012年)2月13日电
(1)材料一中提及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说一说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举行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文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所示属于什么类型的宪法?该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从材料三中看出,朝鲜核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上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功臣,他们被称为什么?为今天留下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请问“三大改造”指什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DAB 6-10AABDA 11-15BCBDA
二、非选择题
16.(1)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我国,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彭德怀。1950年。
(3)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
(4)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反对各方任何激化矛盾的举动,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稳定;推动联合国在维护半岛和平上发挥积极作用等。
17. (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全国大陆的解放,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制度初步建立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政治条件
(2)1950至1952年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3)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农民成为士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4)土地改革胜利完成,工商业得到合理调整,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全国财政实现统一,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生产力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经济条件。
18. (1)《共同纲领》,主要内容: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最可爱的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历史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