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物质的溶解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解度的含义。(2)知道溶解性的分类。(3)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找相关数据(4)知道影响固体、气体溶解度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1)在溶解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感受“定量”、“控制变量”等思维方法。(2)在阅读图表的过程中,形成查找数据的能力和分析能力。(3)通过课堂实验,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溶解度曲线的学习,感悟“数形结合”思想,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2)从定量的角度理解溶解性,体会溶解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形成;固体溶解度曲线图的含义。教学难点:构建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教学用品:1.多媒体电脑、ppt课件2.实验用品:试管(配橡皮塞)、试管夹、酒精灯(火柴)、雪碧汽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科育人价值解读引入【游戏】比身高【思考】1.站在不同平台上身高结果?2.站在同一平台上的结果?3.如何更精确知道身高?【提问】你能比较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性吗?控制那些条件?提供数据:10℃时,KNO3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了20.9g90℃时,NaCl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了38g20℃时,KNO3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了31.6g20℃时,NaCl在100g水中溶解了31g20℃时,KNO3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了31.6g20℃时,NaCl在50g水中最多溶解了18g【提问】水的质量会影响溶解性的比较吗?【讲解】用量化的数据来比较溶解性更直观。衡量溶解性的标尺——溶解度通过游戏引入新课,使学生从生活中走进化学,通过讨论给学生启发,比较身高时需要两人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通过类比的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将物质溶解性量化,为后续溶解度概念的引进做铺垫。复习溶解性的定义,巩固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强调溶解性与溶剂的量无关,引出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定义【讨论】如果要准确描述溶解度这个概念你觉得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总结】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的三个条件、单位由已有信息分析得出新知: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g。这句话就是在介绍NaCl的溶解度。它也满足溶解度的三个条件。将上述这句话简化表示为:20℃时,NaCl的溶解度为完成课堂练习1、2学生通过在描述中查找溶解度的四要素,进一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提高学生归纳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溶解度单位的印象。学生完成练习,交流。分析数据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9g/100g水根据NaCl、KNO3的溶解度,我们能否说NaCl的溶解度比KNO3的大。20℃时,白糖的溶解度为204g/100g水现在能否比较出NaCl和白糖的溶解度谁大谁小呢?学生回答:不能,因为温度不同。进一步巩固溶解度的概念。溶解性分类【提问】虽然在20℃时,100g水中NaCl溶的量要比白糖少得多,但我们称NaCl和白糖都是易溶于的物质。前面我们还提到过有的物质是微溶、难溶。这到底是如何来区分的呢?【阅读】书P77最后一段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我们将物质的溶解性分为哪几类?怎么分?用数轴表示,强调必须以温度为20℃时的溶解度进行比较说出书P77表中NaCl、Ca(OH)2溶解度属于哪种情况?结合氯化钠的溶解度分析“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含义。加深溶解度是对溶解性量化的理解,并以此引出溶解度的分类生阅读和回答学生:属于难溶物质培养学生用图形来代替文字的学习方法溶解度表示方法(绘制溶解曲线)PPT呈现硝酸钾的溶解度(表格)【提问】根据KNO3的溶解度,判断KNO3属于上述的哪一类?分析数据根据表中KNO3的溶解度,我们能否知道KNO330℃时的溶解度?有什么办法吗?引出溶解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提供坐标轴,确定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含义。教师介绍在兼顾测量点的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画出一条曲线,使测量点尽可能地靠近并均匀分布于所作曲线的两侧。这样作出的曲线,就是溶解度曲线。利用曲线查找30℃时KNO3的溶解度。学生分析回答巩固溶解度划分时对温度的限定要求体验“数形结合”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感悟用曲线来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所具有的优势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及变化规律【讲解】内因:溶质、溶剂的种类(溶质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阅读】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寻找变化规律【总结】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上坡型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下坡型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如:NaCl------------平坦型及时总结归纳,同时为引出新知作准备。带着疑惑请学生通过查找溶解度曲线来回答。由教师介绍到学生通过自己查找来得到结果。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找物质的溶解度【ppt展示】KNO3、NaNO3、NH4NO3、NaCl、硼酸的溶解度曲线【提问】如何利用溶解度曲线快速查找50℃时物质的溶解度?【讲解】做垂线观察上述曲线中的“点”,这些点都表示溶液处于________状态。并比较此温度下各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学生找出硝酸钾、硝酸钠溶解度曲线中的交点,试着说出交点的含义。小结:溶解度曲线中“点”的含义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间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点:溶解度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表示溶液处于状态。学生查找并回答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化解难点师生一起总结。及时整理归纳,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结合习题分析讲解提供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首先观察:位于硝酸钾溶解度曲线上的各点溶液都处于状态。(填饱和或不饱和)查找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为。先描点再判断:80℃时,将11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溶液处于状态。60℃时,将3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溶液处于状态。40℃时,将10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溶液处于状态。0℃时,将5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溶液处于状态。【总结】曲线上方及曲线上的点,饱和状态;曲线下方的点,不饱和状态学生:饱和并讲解理由学生绘制点,并讲解分析。一步步由浅入深,不断提出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整理归纳出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和下方的点的含义课堂练习提供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描点:20℃时将一定量的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恰好配成饱和溶液。先描点再判断1、将1中的溶液升温至60℃。该溶液处于状态。2、在1中的溶液继续加入30gKNO3。该溶液处于状态。(注:状态指饱和或不饱和)【总结】温度变化,点横向移动;加减溶质,点纵向移动。学生描点,移动点完成习题。及时操练,及时消化,加深对点的含义的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提问】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溶质也可以是气体,你觉得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实验】加热雪碧,观察实验现象【演示]】打开雪碧汽水瓶【讲解】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展示】气体溶解度曲线【思考】夏天的鱼塘里会出现“鱼浮头”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由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思考、回答通过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类比引出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巩固基本实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能力。用气体的溶解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课堂小结【小结】:1、溶解度的定义(四要素)2、溶解性的分类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4、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5、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通过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其实和收获,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能力,巩固本节课内容,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作业主要板书:溶解度(S)1、定义:温度、100g水、饱和、单位g/100g水2、溶解性分类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表格法溶解度曲线4、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外因)T↗S↗如:KNO3T↗S↘如:Ca(OH)2S受T影响不大如:NaCl5、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外因)P不变时,T↗S↘T不变时,P↗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