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课时 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案 例 一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时教学PPT,有关殷墟的图片、资料,龙骨的故事。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殷墟的资料。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探访了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感受了文明古国创造的灿烂文化。其实,人类早期灿烂辉煌的文明成就远不只这些,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探访。 2.今天我们探访的对象是什么呢? 3.教师板书:世界文化遗产。 二、探访中国文化遗产——殷墟 1.考考你:殷墟知识知多少 教师出示填空训练: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的西北郊,是中国( )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 )多年的历史。安阳殷墟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于(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学生交流填空(依次为安阳市、商代、3300、2006),巩固训练知识点。 2.教师出示图片,补充介绍。 3.合作探究:殷墟为什么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有哪些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探究要求: (1)自主阅读教材第47页“活动园”。 (2)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小组内交流有关甲骨文、鸮尊、玉龙的资料或相关故事。 (3)小组内推荐一人在班级展示。 4.学生班级展示、交流后,教师补充: (1)鸮尊:尊为古代盛酒器。鸮,俗称猫头鹰。在古代,鸮是人们最喜爱和崇拜的神鸟。鸮的形象是古代艺术品经常采用的原形。商代的玉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精美的鸮形。此鸮尊即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 出土地点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 出土时间:1976年 所属时期:商代晚期 规格:通高45.9cm、口径16.4cm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 (2)玉龙:商代的装饰品,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器玉质呈墨绿色,间有褐色沁斑。圆雕玉龙,龙首微昂,双角后伏,“臣”字状目,眼珠突起,鼻部微凸,张口露齿。龙身于右侧盘曲,尾尖内卷,两短足前屈,各有四趾。中脊饰扉棱,身、尾饰双线阴勾菱形纹、鳞纹,左足外侧饰云纹。 出土地点: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 出土时间:1976年 所处时期:商朝 规格:高5.1cm、长7.5cm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用途:装饰品 (3)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龟甲兽骨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被称为“最早的汉字”。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 5.龙骨的故事 “龙骨”,是药是秘密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宇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歌词表明: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是龙的子孙。 我们这里要说的“龙骨”,却与上述的说法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在祖国古代的医学中,早已知道使用一种药物,它质绝坚硬,如同石袂,呈现骨骼形状。古人不知它是什么动物的骨骼,就把它称为“龙骨”。用龙骨治惊悸、癫痫、泻肚子、盗汗等症,确有功效,历来受到中医的重视。其实,通过近代科学研究,已经知道所谓“龙骨”,乃是远古时代各种脊椎动物的化石。然而,在清朝末年,却又出现了新的“龙骨”。这就是公元1898年,在河南省安阳县西北五里安阳河畔的小屯出现的意想不到的奇事。 这年冬初,农民收种完毕,便干起了整翻土地的活。说来也怪,他们竟然在不太深的黄土层里挖出了大量的“龙骨”,而且骨片上大都有认不准的字样图形。这消息不翼而飞。穷苦人纷纷议论:这是龙显神灵了,特意把它的骨骼奉献给人间,好给穷苦人治病;行医的人想着有了“龙骨”,能更有把握地救死扶伤;药店的掌柜乐滋滋的,打算多买一点,多挣些银钱;至于一些古董商人,他们则打算贩到外地,发笔大财。 ? 这一年,山东有个范姓古兰商人,听到了消息,专程赶到小屯,低价收购了大量“龙骨”,转运到北京出售。不知是他财气不佳还是“龙骨”不真,一连数月,无人问律。正愁得无计可施时,却遇到了买主。这买主就是大名鼎鼎的金石学家(研究古代铜器铭文和碑刻等文物的学者)王懿荣。他认为“龙骨”有字,必是一种古代文字,于是便一股脑儿地买了下来。这时是1899年。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王懿荣不甘受辱,投井而死。他所收藏的3000多片“龙骨”全部转到了刘铁云手中。刘铁云又找到了山东的范姓商人,打听出土“龙骨”的地方。范姓商人赚了钱,生怕别人知道底细,坏了他的财气,便诡称购自河南汤阴。刘铁云兴致勃勃地赶到汤阴,结果白跑一趟。 事情传到另一个金石学家罗振玉耳中(此人后来投降日寇,做了汉奸)。他欣喜异常。要知道,金石学家对于地下发现的任何一种文物,都有浓厚兴趣。他来到刘铁云家,见到“龙骨”,不禁拍案叫绝,当场就催促刘铁云赶快拓印成册,好让世人加以鉴别。他自己则一连数日,细心推敲,认为这绝不是“龙骨”,其上的图形必是古代文字。他想方设法从范姓商人口中探知“龙骨”出自河南安阳小屯,便先后三次派儿子和其他亲属到小屯考察、采买。后来,他又亲自前往,终于弄清了“龙骨”的出土地只在小屯,而且仅仅局限在大约四十亩左右的一小片废墟上。 1911年,罗振玉已搜集了两万多片“龙骨”。他翻阅古籍,对照“龙骨”,细心研究考证,确认河南安阳小屯出土的“龙骨”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应该叫甲骨文。此处土地便是商王盘庚迁殷后的都城所在地。周武王灭商后,这里日趋荒芜,成为废墟。因此,这里就是“殷墟”。当时商王和贵族迷信鬼神,每事都占卜,占卜的事都刻在龟甲兽骨上,并保存在密室里,这就是那些出土的“龙骨”。 8.小结: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三、中国文化遗产大搜集 1.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你还知道哪些震惊世界的中国文化遗产? 2.交流:我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共有55项:包括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云南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拉萨布达拉宫、山西平遥古城等。 3.教师表扬分享的学生,并适时补充出示收集到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 如:下图1,秦始皇兵马俑;图2,苏州古典园林 图1 图2 4.学生介绍本地的世界文化遗产。 5.讨论交流:这些震惊世界的中国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今天,我们又该怎样保护它们? 6.学生交流自己的建议。 7.教师出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引导学习了解相关法律知识,让学生懂得破环文物、世界文化遗产是违法行为。 8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讲的建议非常好,老师整理了几点建议给同学们做参考: 对古迹要进行抢救性保护。 避免水土流失,进行人工造林,使植被条件越来越好。 严禁排放废水、废气。 规划用地,避免在林区附近建造高层建筑。 我们小学生可以写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倡议书,倡议、宣传全世界人类加强对他们的保护。 学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 四、探访外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 1.外国又有哪些震惊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呢? 提示:外国最出名的,莫过于和我国的万里长城齐名的世界奇迹——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有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48页“活动园”“阅读角”,具体了解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3.分享、汇报自学收获,重点突出: A.金字塔的建造充分证明古埃及人在建筑、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水平所达到的高度,成为高科技发达的今天都无法解开的谜。木乃伊,充分显示了古埃及人高超的医学技术。 B.《汉谟拉比法典》突出了古代法律和文字方面的成就。 4.你还知道哪些外国的古代文明成就?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资料,请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例: 奥林匹亚遗址 古罗马斗兽场 古代波斯帝国的宫殿遗址 5.质疑: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宫殿,其建筑者中有希腊的石匠、巴比伦的砖匠、黎巴嫩的木匠、埃及的金匠、中亚的宝石匠等。这说明了什么? 6.教师引导:人类古代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人类文明史是世界人们共同创造的。 五、课时活动总结 古代文明的遗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珍惜、领悟和传承。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板书设计: 殷墟——中国 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金字塔——古埃及 精神、文化财富 《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 珍惜、领悟、传承 …… 案 例 二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时教学PPT、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小故事。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出示巩固练习: (1)人类早期文明都位于( )。( )流域和( )流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2)早期文明区域都有文字的出现,如中国的( )、古巴比伦的( ),以及古埃及的( )。 2.学生完成填空:(1)大河流域 长江 黄河 (2)甲骨文 楔形文字 象形文字 3.教师质疑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甲骨文是怎么被人发现的吗?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探访人类早期文明。 3.教师板书课题: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二、中国文化遗产情况 1.教师介绍,激发兴趣 ??世界上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他们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现着早期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 2.案例推荐:万里长城 例如,我国的万里长城于1987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 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我们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 3.介绍中国的文化遗产情况 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2019年7月6日,共有55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3处,世界自然遗产14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4处。源远流长的历史使中国继承了一份十分宝贵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它们是人类的共同瑰宝。 三、探访世界文化遗产 1.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找到与自己搜集的资料相同的同学,自行划分小组。 2.小组合作,整合搜集的资料,删除重复、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推荐小组内一名成员在 班级展示交流。 3.班级展示: (1)中国殷墟组 a.中国殷墟组汇报交流。 b.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7页“阅读角”,了解殷墟的历史价值。 c.围绕教材第47页“活动园”,了解殷墟的考古价值。 d.教师分别出示甲骨文、鸮尊、玉龙的图片,学生欣赏。 e.教师补充: 司母戊鼎。 商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f.讨论交流:我们该怎样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 g.小结: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2)古埃及金字塔组 a.古埃及金字塔组汇报交流。 b.教师引导:金字塔的建造充分证明古埃及人在建筑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水平达到的高度,还证明了古埃及在医学上有高超的技术,如木乃伊。 c.交流:古埃及在手工业、文字、历法方面有哪些辉煌的成就? d.小结:古代埃及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成就,不愧为人类古代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3)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组 a.《汉谟拉比法典》组学生交流展示。 b.思考:巴比伦著名的建筑为什么叫空中花园,它“奇”在哪里? c.阅读教材第48页“阅读角”,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 d.分享所知道的古代巴比伦文明中的其他成就。 (4)其他组的展示 1.古希腊奥林匹亚遗址组展示。 2.古罗马斗兽场组展示。 3.古代波斯帝国的宫殿遗址组展示。 4.教师或学生补充自己搜集到的其他资料:如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印度的泰姬陵、法国的凯旋门等。? 5.学生讨论交流,并感悟古代人民的智慧,欣赏人类早期文明的魅力。 6.小结: 古代文明的遗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珍惜、领悟和传承。 四、课时活动总结 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珍惜、领悟和传承。。 板书设计 中国 世界文化遗产 相互学习、借鉴 珍惜、领悟、传承 世界各国 ??????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