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设计思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是初三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设计中,主要采取讨论的形式,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完成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从只有试管、单孔塞的简单装置,到具有启普发生器原理的简易装置,最终引出启普发生器,感悟和思考气体发生装置的优化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使用的药品、仪器名称、实验装置和收集及验满方法。(2)了解启普发生器的简易装置及其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事实的观察比较及分析,不断深入理解启普发生器的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在优化装置的过程中,体验创新实践中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教学难点:启普发生器的简易装置及其工作原理四、教学用品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等仪器:锥形瓶、广口瓶、大试管、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启普发生器、烧杯、球型干燥管、U型管等媒体:电脑、投影仪五、教学流程1.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复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魔术实验:二氧化碳使加入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褪色。提问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哪些,并选择出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提问药品怎样选择?观察、思考回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完成分组实验,比较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原理。通过实验对比,选择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方法。提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如何选择?提问验满的方法。分析选择依据,得到正确的装置。回答,并说出理由。实验用试管和单孔塞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提问:未收集满的原因?提问:如何优化实验装置?教师小结:改用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塞。学生观察,并验满。学生讨论、交流:酸太少、塞胶塞动作慢。学生思考、回答。用优化的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并验满。通过实验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启普发生器的引入提问:观察实验装置,药品是否继续反应?考虑到会浪费应该怎么办?启发学生得到启普发生器的简易装置。介绍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并用启普发生器来进行实验。小结:启普发生器适用原则及工作原理。思考,回答。认识启普发生器。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得到利用压强的改变使得固液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思考启普发生器适用原则。运用演绎归纳的方法得到新的知识。启普发生器的衍生装置介绍几种可以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装置。启发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装置,设计一个可以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装置。改进原来的实验装置。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分析原理并讲解给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一个小组选代表讲解给同学,另一个小组演示实验。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的收获思考,回答问题。2.主要板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实验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二、实验装置:气压——固液分离——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