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九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九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全科】

资源简介

命题人:泮淑平 校对人:高一历史备课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从分散走向整体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从封闭走向开放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2、哥伦布的话在15世纪的西欧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C、黄金是欧洲人踏上新海岸所首先需要的东西D、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3、2008年当西方庆祝“哥伦布日”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殖民活动给美洲带来灾难 B、加强了世界联系
C、扩展了工业文明 D、冲击了美洲的传统社会
4、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6世纪欧洲的市民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④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材料认为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原因是
A、非洲黑人奴隶的反抗和斗争 B、英国对非洲殖民政策的调整
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 D、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6、工业革命期间,有利于减少人类对风力、水力等自然力的依赖,使生产摆脱了地域限制的关键性发明是
7、“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工业革命的需求
8、近代以来中国报刊逐步走向繁荣。一般认为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
A、《中国丛报》 B、《昭文新报》 C、《时务报》 D、《新青年》
9、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段话最能表明
A、电已进入生产和人们生活当中 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
C、科学直接推动生产发展 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
10、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 国 德 国 英 国 法 国 日 本
46、2% 40、6% 28、4% 16、5% 8、4%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11、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是基于
A、经济危机的影响 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
C、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
12、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供不应求” 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
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 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13、对于中国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专家预测未来两年每年将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4万亿元投资主要投向三农、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等,这可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采取的类似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机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14、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B、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C、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D、潜伏着经济危机的巨大风险
15、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 B、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
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6、2008年9月中旬以来,随着美国证券巨头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汽车制造业面临倒闭,全球股市惨跌,次贷风暴变成了席卷全球的超级金融风暴。美国国会立即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以努力帮助陷人困境中的金合融企业。这不禁使人们联想到面对1929年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与以往的资本主义改革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A、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B、彻底否认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17、下图反映了美国二战后经济发展的轨迹。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呈增长的总趋势
B、70年代出现严重的“滞胀”问题,发展缓慢
C、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艰难曲折发展历程
D、国家干预经济是发展的重要因素
18、“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①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②属于适应战时需要的军事性措施 ③是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 ④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9、《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A、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农业集体化
20、某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着“苏俄新经济政策”展开了激烈讨论,产生了以下四种结论,其中理解不准确的是
A、实施的前提是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B、是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C、因为工农矛盾激化而被迫中止 D、允许商品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21、20世纪20~30年代,面对困境,美俄两国分别实行“新政”,进行了重大制度的创新,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均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 B、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C、都符合了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2、下表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项 目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提高了农产品产量
C、新经济政策符合俄国的国情 D、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2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①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②确立了战后美国始终如一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③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④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4、1998年5月3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欧元成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结算,……2000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 币成为统一的欧洲货币。”这表明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得到进一步 加强 ②有利于欧盟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 ④西欧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④
2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本国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有①国内一些产品、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②部分产业受到冲击 ③使中国出现严重的贸易逆差④不利于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26、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表明 ①区域经济间竞争激烈 ②区域经济集团内国家由协作代替竞争 ③区域集团化排斥全球一体化 ④区域集团化加速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7、当今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调解各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关系、解决各成员国贸易争端的主要机构是
A、国际金融公司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关贸总协定
28、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发展经济而组成的国际组织不包括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华沙条约组织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29、关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C、相互矛盾,相互对立
D、区域经济集团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30、面对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中国政府的重大举措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开始提出和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时的欧洲,很多人认为世界是一片广阔的陆地,尽头是万丈深渊。虽然……他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中国,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非常困难,很少有人到过中国,也很少有中国人去过欧洲。
材料二 1851年,英国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中陈列着7000多家英国厂商的商品和几千家外国厂商的商品,最令人瞩目的是庞大的汽锤、运行不息的机车等技术产品。
材料三
马车 汽船 飞机
雕版印刷书 电话 笔记本电脑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没有人知道这次流感的源头,也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在1919年中期消失,但它消失时,这场破坏力极强的流感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美)杰里本特里《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局面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具有什么重要的世界意义?(1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历史条件。(5分)
(3)根据材料三图示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4分)这些趋向对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1分)
(4)概括材料四中划线部分文字所反映的这次大流感的特点。(1分)并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 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百度百科 罗斯福新政”
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 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摘自“新华网”
材料四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分析师预测,2 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可能增加两倍,至1万亿美元。 ——摘自“新浪网”
请同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 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冈是什么 (3分)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5分)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2分)
(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美两国都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说明了什么 (2分)
(4)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竞选中的奥巴马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 (2分)
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的内战和干涉对有关的所有党派都是一场灾难。它使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沿岸的俄国农村的土地荒废,使俄国人民大批死于战祸、饥饿和疾病。同样严重的是新成立的苏联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恶习化了。苏联领导人怀有的“被资本主义包围”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担心进一步加深,而西方政治家则对1919年建立的共产国际的无用的宣言过于认真。这种相互的不信任既深刻又持久,因此毒化了随后十年的国际关系。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苏俄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2分)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新经济政策意味着“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2分)
(3)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材料二中列宁采取的经济政策及其对苏俄的重大意义。(3分)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列宁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1分)
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2012年3月)
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
(3)趋向:①交流时间缩短(1分);②交流范围扩大(1分);③交流信息量更大(1分);④济干预(宏观调控);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言之有理亦可得分)(2分)
33、(1)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外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封锁。(2分)原因: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2分)(2)放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指导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分)(3)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恢复,苏维埃政权巩固。(3分)(4)实事求是,依据国情和形势采取灵活的政策。(1分)命题人:项青雅 任雯君 谢林江 校对人:谢佳燕
说明:1、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满分为100分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
第I卷(选择题 共4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仅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8分)
(   )1. 下列情况可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1)煤的燃烧(2)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3)燃放鞭炮(4)飞机、汽车尾气排放
A.只有(1)(2) B.只有(2)(4) C.只有(1)(2)(3) D.全部
(   )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错误的是
A.重晶石:BaCO3 B.石膏:CaSO4·2H2O
C.芒硝:Na2SO4·10H2O D.绿矾:FeSO4·7H2O
(   )3.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2(OH) 2CO3] B.金属钝化
C.金属冶炼 D.服用含Al(OH)3的胃药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 )4.下列气体不能用浓H2SO4干燥的是
A.CO2 B.NH3 C.SO2 D.HCl
( )5.以下设备名称中不属于接触法制硫酸的是
A.沸腾炉 B.氧化炉 C.吸收塔 D.接触室
( )6. 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骗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A.测定密度 B.放入硝酸中 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观
( )7.下列对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打开浓硝酸的瓶盖会冒白雾 B.锌跟稀硝酸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C.常用硝酸来制炸药、化肥等 D.稀硝酸也是一种强氧化性酸
( )8.在下列反应中,HNO3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A. H2S+2HNO3S↓+2NO2↑+2H2O
B. CuO+2HNO3Cu(NO3)2+H2O
C.4HNO34NO2↑+O2↑+2H2O
D.3Cu+8HNO33Cu(NO3)2+2NO↑+4H2O
( )9.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晶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
A.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紫色石蕊试剂
(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虽然Cu能导电,但Cu是非电解质
B.BaSO4虽然难溶于水,但BaSO4是电解质
C.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D.NaNO3溶液能导电,故NaNO3溶液是电解质
(   )11.银耳本身为淡黄色,某地出产一种雪耳,颜色洁白如雪。其制作过程如下:将银耳堆
放在密封状态良好的塑料棚内,在棚的一端支一口锅,锅内放入硫磺,加热使硫磺熔化
并燃烧,两天左右。雪耳就制成了,这种雪耳炖不烂,且对人有害。制作雪耳利用的是
A.硫的还原性     B.SO2的漂白性  C.硫的漂白性     D.SO2的还原性
( )12.在1 L 1 mol·L-1的氨水中
A.含有1 mol NH3分子 B.含NH3和NH4+之和为1 mol
C.含NH3·H2O 1 mol D.含NH3、NH3·H2O、NH4+之和为1 mol
(   )13.下列溶液中,离子可大量共存的是
A.Cu2+、K+、OH-、CO32- B.H+、NO3-、SO32-、Br -
C.K+、Na+、HCO3- 、SO42- D.Fe3+、Na+、Cl- 、I-
(   )1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 NH4+ 含有的电子数为1NA
B.2.3g金属钠反应生成Na2O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
C.标准状况下,11.2 L的H2O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D.标准状况下,22.4LNO2与足量的水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   )15.通常情况下,下列操作不能区别浓硫酸、稀硫酸的是
A.分别加入铁片  B.分别加入蔗糖 C.分别滴在纸上  D.分别加入BaCl2溶液
( )16.为除去混入CO2中的SO2和O2,下列试剂的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①饱和Na2CO3溶液;②饱和NaHCO3溶液;③浓H2SO4溶液;④灼热的铜网;⑤碱石灰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②④③   D.③④⑤
( )17.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
的胶头,下列与试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NO(H2O含石蕊)红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SO2 (NaOH溶液)无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   )1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 3OH- ══ Al(OH)3↓
B.常温下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Cl2 + 2OH - ══ Cl- + ClO- + H2O
C.铜与稀硝酸反应:Cu + 4H++2NO3- ══ Cu2+ + 2NO2↑+ 2H2O
D.过量的SO2通入NaOH中:SO2+2OH-══SO32-+H2O
(   )19 .已知Na2SO3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2SO4,现有一包包装破损的白色Na2SO3固体粉
末,为了检验其是否变质,正确的方法是
A.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无沉淀,再滴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
则说明已变质。
B.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稀硝酸,再滴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已
变质。
C.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稀硫酸,再滴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已
变质。
D.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产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则说明已变质。
(   )20.下列除杂质选用试剂错误的是
编号 物质 杂质 试剂
A SO2 HCl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B Cl2 HCl 饱和食盐水
C NO NO2 水
D Fe Al 氢氧化钠溶液
( )21.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 、O2 、SO2 、NO 、NO2 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
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
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肯定有SO2 、O2和NO B.肯定没有Cl2 、O2和NO2
C.可能有Cl2和O2 D.肯定只有NO
(   )22.8NH3 + 3Cl2 == 6NH4Cl + N2的反应中,若有8 mol的NH3被氧化,则
A.有3 mol Cl2被还原 B.氧化产物为1 mol
C.氧化产物为8 mol D.生成N2 4 mol
(   )23.有一充有20mL NO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
仍有12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体积比为
A.2∶3 B.3∶2 C.1∶4 D.4∶1
( )24.a、b、c、d、e分别是Cu、Ag、Fe、Al、Mg五种金属中的一种。已知(1)a、c均
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 (2)b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d (3)c与强碱反
应放出气体 (4)c、e在冷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由此判断a、b、c、d、e依次为
A.Fe、Cu、Al、Ag、Mg B.Mg、Cu、Al、Ag、Fe
C.Al、Cu、Mg、Ag、Fe D.Mg、Ag、Al、Cu、Fe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3分)
25.(9分)在下列用途或反应中,硫酸表现出的性质为:
(A)高沸点性;(B)酸性;(C)吸水性;(D)脱水性;(E)强氧化性。试用字母填空:
(1)实验室制取氢气:___________;(2)干燥二氧化硫:___________;
(3)浓硫酸溶解金属银:___________;(4)浓硫酸可用钢瓶贮运:___________;
(5)将浓硫酸加到浓盐酸中产生白雾:__________;
(6)实验室制取HCl气体:H2SO4(浓)+NaCl=HCl↑+NaHSO4
:__________;
(7)浓硫酸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______________。
26.(4分)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并标出双线桥
KClO3+ KCl+ H2SO4 — Cl2↑+ K2SO4+ H2O
27.(10分)A、B、C、D、E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1)当A为气体单质时,A是 (写化学式)。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A→B: ;
②E→C:      ;
(2)当A为固体单质时,A是 (写化学式)。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D: ;
②E与木炭反应: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7分)
28.(9分)下列是与硫元素相关的一系列实验: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将B试管中的溶液加热,可以观察到 。试管C中溶液变浑浊,则证明SO2具有 性。
(3)试管C口部的棉团既可浸碱溶液,又可浸NaHCO3溶液,其作用是 ,如果浸NaHCO3溶液,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如将B试管换成D试管,并从直立导管中向BaCl2溶液中通入另一种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则气体可以是
(5)如果反应过程中要立即停止反应,最简单的方法是 。
29.(8分)根据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被加热的铂丝处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C中发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烧杯C中可能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
30.(6分)把含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a L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bmol NaOH并加热,恰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需消耗cmol BaCl2沉淀反应恰好完全,试计算:
原混合溶液中含有的NH4+为 mol;
原溶液中NO3- 的浓度为 mol/L
31. (6分)将32g铜与250mL一定浓度的硝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试计算
(1)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 mol
(2)若反应后体积不变,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NO的体积为
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2012年3月)
高一 化学答案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仅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A D B B D B D B B B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 A D B A B A A B D A 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4分)
25.(9分)(1)B;(2)C ;(3)BE;(4)E;(5)A;(6)A;(7)BD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7分)
28.(9分)
(1)Cu+2H2SO4 (浓)CuSO4+SO2↑+2H2O(2分)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1分)氧化性(1分)
(3)吸收尾气,防止环境污染;(1分) SO2+NaHCO3=NaHSO3+CO2 (2分)
(4)NH3、NO2、Cl2、ClO2、O3中的一种,其他合理答案即可(1分)
(5) 抽出铜丝到液面上(1分)
29.(8分)(1)4NH3+5O24NO+6H2O
(2)出现红棕色气体
(3)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4)4NO2+O2+2H2O=4HNO3或3NO2+2H2O=4HNO3+NO
A
B
C
D
E
O2
O2
O2
Cu
H2
H2O命题人:黄 平 校对人:黎荣华
考试时间90分 试卷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第二象限角必是钝角 B、终边相同的角一定相等
C、相等的角终边必相同 D、不相等的角终边必不相同
2、的值 是 ( )
A. B. C. D.
3、已知角的终边经过点(,),则的值是( )
A. B.或 C.1或 D.
4、 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 )
A B C D ( http: / / wxc. / )
5、 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且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的是( )
A. B.
C. D.
6、 已知的值为( )
A.-2 B.2 C. D.-
7、已知,则等于 ( )
A. 1 B. C. D. -1
8、已知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且,则此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9、要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将函数的图象( )
A. 向左平移个单位 B.向右平移个单位
C. 向左平移个单位 D.向右平移个单位
10、定义在R上的函数既是偶函数又是周期函数,若的最小正周期是6,且当时,,则的值为( )
A. B 1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11、如果,那么 ___________。
12、 满足的的集合为____________。
13、
14、 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若函数,且则_______
16、给出下列命题:(1)存在实数x,使sinx+cosx=2; (2)若是锐角△的内角,则>; (3)函数y=sin(x-)是偶函数; (4)函数y=sin2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y=sin(2x+)的图象.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6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8分)已知 sin(+)=, 计算:
(1) sin(+) (2) sin()
(8分)已知,, 求:
(1); (2)
19、(10分)若把函数y=的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后将横坐标缩小为原来的得到图像.
(1)试求函数的单调增区间、对称轴方程;
(2)若函数的定义域为,求的值域.
(3)若把的图像向右平移个单位是偶函数,求正数的最小值。
20、(10分)已知交流电的电流强度(安培)与时间(秒)满足函数关系式,其中,,.
(1)如图所示的是一个周期内的函数图象,试写出的解析式.
(2)在(1)的前提下,当时,求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相应的的值。
(3)如果在任意一段秒的时间内电流强度能同时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那么正整数的最小值是多少?
(10分)若函数,
(1)、若的最大值为5,求的值。
(2)、若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高一数学答案
解:(1)由已知,
又,…4分
-----2分
,,
所以 -------3分
--------4分。
因为,
------6分
-------8分
,正数的最小值是…10分
20.解:由题意知,,------1分
,A=300
函数
把,代入上式得,
,,
解得:,,

函数解析式是,。------4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14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选出最佳选项。
1.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going to buy
  A. Bread. B. Cheese. C. Eggs.
2. How does the woman find the fish
A. Just so-so. B. Bad. C. Quite good.
3.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Mark should go on with the game. B. Mark should draw pictures on the computer.
C. Mark should review his lessons.
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the bookstore. B. In the library. C. In the classroom.
5. Why doesn’t Jane eat her chocolate cake
A. She doesn’t like chocolate. B. She has trouble with her tooth.   C. She has no tooth.
第二节 (共9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9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选出最佳选项。
请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In which department can this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Shoe Department. B. Clothing Department. C. Jewelry Department.
7. What could be the reason if the woman does not buy the overcoat
  A. The color. B. The size. C. The price.
请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at can the woman be
  A. A waitress at a hotel. B. The secretary of Mr Black.
  C. The assistant of Professor Green.
9. How could the man get in touch with Mr Green
  A. Ask the woman to find the Blackwood Hotel. B. Dial 809.
  C. Dial 114 to find the telephone number of the Blackwood Hotel.
10. Why did the man ask the woman to change the dollar
A. To pay for the information. B. To make a phone call. C. To go to the hotel by bus.
请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4题。
11.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Selling his house. B. Looking for a house. C. Looking for work.
12. How long has the woman lived in the house
A. 19 years. B. 8 years. C. 20 years.
13. Why does the woman want to sell the house
A. She wants to move abroad. B. She wants to move to the countryside.
C. She hopes to get a lot of money.
14. How much does the house cost
A. $6,850. B. $6,815. C. $7,850.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共两节,满分31分)
一.单项选择 ( 满分 11分)
从A B C D 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地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5. You may ______ it that Jennifer will come and help us if we are in trouble.
A. base on B. rely on C. carry on D. hold on
16. The computer was invented in the 1940s and ________ quite a lot.
A. was changed B. had changed C. has been changed D. will change
17. If George keeps on working so hard, he’ll ______ sooner or later.
A. break down B. break up C. break out D. break off
18. During the talk, the foreign teacher made herself understaood ______ very simple Chinese.
A. to use B. having used C. using D. used
19. - Do you know what Lily is doing
- She _____ in the office.
A. may be interviewed B. can be interviewed
C. can being interviewed D. may be being interviewed
20. You can make money by doing part-time jobs. _________, you can get valuable experience.
A. In addition B. In return C. In turn D. In charge
21.When the manager came in,the workers pretended________hard on their machines.
A.to work B.to be working C.to have worked D.working
22.Mr Smith closed all the windows while driving ____ he wouldn’t catch a cold.
A. so that B.as if C.because D.though
23. The Monkees produced a new record in 1996, ________ they celebrated their former time as a real band.
A. when B. in which C. that D. with which
24.— It seems that John is well prepared for the examination.
— He is quite________that he will pass it.
A. familiar B. similar C.confident D. sensitive
25.I have many friends,________three are well known for their singing popular songs.
A. of whom B.of them C.of who D. of which
二、完形填空:(满分20分)
The other day I was talking to a stranger on the bus; he told me that he had a good 26 in Chicago and he wondered if, by any chance, I 27 to know him. For a moment, I thought he might be 28 , but I could tell from the expression on his face that he was not. He was 29 . I felt like saying that it was ridiculous (可笑的) to 30 that out of millions of people in Chicago I could possibly have ever come across his friend. But, 31 , I just smiled and reminded him that Chicago was a very 32 city. He nodded, and I thought he was going to be content(乐意) to drop the subject and talk about something else. But I was wrong. He was silent for a few minutes, and then he 33 to tell me all about his friend.
His friend’s main 34 in life seemed to be tennis. He was an excellent tennis player, and he 35 had his own tennis court. There were a lot of people with swimming 36 , yet there were only two people with private tennis court; his friend in Chicago was one of them. I told him that I knew several 37 like that, including my brother, who was doctor in California. He 38 that maybe there were more private courts in the country, than he 39 but he did not know of any others. Then he asked me 40 my brother lived in California. When I said Sacramento, he said that was a coincidence (巧合) 41 his Chicago friend spent the summer in Sacramento last year and he lived next door to a 42 who had a tennis court in his backyard. I said I felt that really was a coincidence because my next-door neighbour had gone to Sacramento last summer and had 43 the house next to my brother’s house. For a moment, we stared at each other, but we did not say anything.
“Would your friend’s name happen to be Roland Kirkwood ” I asked finally. He 44 and said, “Yes. Would your brother’s name happen to be Dr Rey Hunter ” It was my 45 to laugh. “Yes,” I replied.
26. A. brother B. teacher C. neighbour D. friend
27. A. managed B. happened C. tried D. wanted
28. A. expecting B. lying C. joking D. talking
29. A. funny B. serious C. careful D.disappointed
30. A. think B. find C. realize D. see
31. A. indeed B. actually C. instead D. exactly
32. A. famous B. interesting C. noisy D. big
33. A. began B. stopped C. refused D. failed
34. A. problem B. interest C. choice D. work
35. A. just B. ever C. even D. surely
36. A. suit B. habit C. pools D. river
37. A. people B. players C. strangers D. friends
38. A. advised B. argued C. admitted D announced
39. A. recognized B. realized C. visited D. found
40. A. how B. whether C. when D. where
41. A. because B. if C. then D. though
42. A. doctor B. friend C. neighbour D. player
43. A. rented B. visited C. designed D. sold
44. A. smiled B. laughed C. cried D. nodded
45. A. chance B. pleasure C. time D. turn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满分30分)
A
On a Friday night, a poor young artist stood at the gate of the New York railway station, playing his violin. The music was so great that many people stopped to put some money into the hat of the young man.
The next day, the young artist came to the same place, and put his hat on the ground gracefully. Different from the day before, he took out a large piece of paper and laid it under his hat. Then he began to play the violin. It sounded more pleasant than ever.
Soon he was surrounded with people who were attracted by the words on that paper. It said, “Last night, a gentleman named George Sang put an important thing into my hat by mistake. Please come to claim (认领) it soon.”
After about half an hour, a middle-aged man rushed through the crowd to the violinist and said, “Yes, it’s you. I knew that you were an honest man and would certainly come here.” The young violinist asked calmly, “Are you Mr. George Sang ” The man nodded. The violinist asked, “Did you lose something ” “It’s a lottery ticket (彩票) ,” said the man. The violinist took out a lottery ticket on which George Sang’s name was seen. “Is it ” he asked. George nodded and took the lottery ticket and kissed it, then danced with the violinist.
The violinist was a student at an arts college and had planned to attend advanced studies in Vienna. Later his classmate asked the violinist, “At that time you needed money to pay the tuition (学费)and you had to play the violin in the railway station every day to make money. Why didn’t you keep the lottery ticket for yourself ”
The violinist said, “Although I don’t have much money, I live happily. But if I lose honesty I won’t be happy forever.” Through our lives, we can gain a lot and lose so much. But being honest should always be with us.
51. What did the young artist do at the railway station on Friday
A. He played the violin to make some money.
B. He waited for the train to Vienna.
C. He came to buy a train ticket to Vienna.
D. He walked around the New York railway station.
52. According to the words on the paper, which sentence below is TRUE
A. It asked a gentleman named George Sang to claim his hat.
B. It asked a gentleman named George Sang to claim his important thing.
C. It was a lottery ticket and he needed to find the owner.
D. It was a lottery ticket and the owner is unknown.
53. From this article, we can learn that ____.
A. we should share with others if we find something valuable
B. we should know the importance of honesty and lead a happy life
C. keeping the lottery if you find one
D. playing the violin could make you feel happy
B
Read the following reviews for movies that are showing at the moment. And then answer questions.
Happiness(Romance)★★★★
Happiness tells the story of two people(Lisa Turbot and Danny Roy)who work for different advertising companies. They talk on the phone all the time and don't like each other. But then they correspond by e-mail and fall in love. This movie will be very popular with teenagers and people who like romances. It also has beautiful music.
I Scream(Thriller)★★
In I Scream, Paul(Colin Jacks)is a young man who joins a thriller club. Each of the members tries to frighten the others. Paul is told to stay in an old house for the night. Everyone who has tried to stay in the house before has died. This movie is very frightening but also quite silly. It doesn't make sense for Paul to stay in the house when things start to go wrong. Only for people who like thrillers.
Paul's Heroes(Comedy)★★★
This is a very funny war movie set in World War Two. Six soldiers(including Sammy Turblow)have to get to Italy to take secret messages to the American army there. During the movie, they dress up as women and fight with Italian workers. You can guess the ending, but it's great fun getting there.
58. Which of the three movies is the least popular with people
A. The 1st one. B. The 2nd one. C. The 3rd one. D. The 4th one.
59. The underlined word "correspond" can be replaced by _____________.
A. date B. exchange C. inform D. communicate
60. A thriller is most probably a film which tells something _____________.
A. frightening B. instructive C. humorous D. interesting
C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n one becomes rich, he wants people to know it. And even if he does not become very rich, he wants people to think that he is. That is what “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 is about. It is the story of someone who tried to look as rich as his neighbors.
The expression was first used in 1913 by a young American called Arthur Momand. He told this story about himself. He began earning $ 125 a week at the age of 23. That was a lot of money in those days. He got married and moved with his wife to a very wealthy neighborhood outside New York City. When he saw that rich people rode horses, Momand went horseback riding every day. When he saw that rich people had servants, Momand and his wife also hired a servant and gave big parties for their new neighbors.
It was like a race, but one could never finish his race because one was always trying to keep up. The race ended for Momand and his wife when they could no longer pay for their new way of life. They moved back to an apartment in New York City.
Momand looked around him and noticed that many people do things just to keep up with rich lifestyle of their neighbors. He saw the funny side of it and started to write a series of short stories. He called it “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 because “Jones” is a very common name in the United States. “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 came to mean keeping up with rich lifestyle of the people around you. Momand’s series appeared in different newspapers across the country for over 28 years.
People never seem to get tired of 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 And there are “Joneses” in every city of the world. But one must get tired of trying to keep up with the Joneses because no matter what one does, Mr. Jones always seems to be ahead.
54. Some people want to keep up with the Joneses because they ________.
A. want to be as rich as their neighbors
B. want others to know or to think that they are rich
C. don’t want others to know they are rich
D. want to be happy
55. It can be inferred (推断) from the story that rich people like to ________.
A. live outside New York City B. live in New York city
C. live in apartments D. have many neighbors
56. Arthur Momand used the name “Jones” in his series of short stories because “Jones” is ________.
A. an important name B. a popular name in the United States
C. his neighbor’s name D. not a good name
57.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it is ________ to keep up with the Joneses.
A. correct B. interesting C. impossible D. good
D
This was no ordinary class. The students who came together were all science or engineering professors at Cornell University. They had interrupted their research to accept an invitation to take part in an unusual experiment: “an interesting week of poetry.” This class was part of a stud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Why is science difficult for many non-science students What can teachers learn about teaching if they take a class that is not in their field
The students in the poetry class listened to lectures and took notes. They had reading tasks and had to write three short papers. All students noticed one thing ----- the importance of spoken word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lasses, the instructors put tables and drawings on the blackboard. But in this poetry class, the instructors just talked. They didn’t write anything on the board.
In both subjects, students need to find layers of meaning . Some layers are simple, clean, and on the surface; other layers are deeper and more difficult. This search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meaning doesn’t happen much in undergraduate science classes, but it is important later, in graduate school. And it is always important in humanities.
Both the poetry instructors and their students learned something about teaching from this experience. One poetry instructor, for example, now sees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informative as he teaches. Most of the scientists agreed on several points. First, humanities classes might help science students to see patterns and decide which information is important. Second, the poetry class was fun. One engineer decided, “We need to change the way we teach engineering to make it an enjoyable experience for students.”
But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result of the experience was this: All of the professors began to think about how they teach and how they can teach better.
52.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is unusual class
A. The teachers did lots of writing on the board
B. The teacher were invited to attend several lectures.
C. The student were professors from a university
D. The students were studying science and humanities.
53. Th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find out
A. how to teach the students in the science class
B. whether poetry is difficult for science students
C. what to be taught in the humanities class
D. why many humanities students find science hard.
54. Finding levels of meaning is .
A. important for graduate students in humanities
B. difficult for graduate students in humanities
C. common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science
D. easy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science.
55. What did the science professors learn after the experiment
A. They should change the way they teach
B. A poem could be explained in clear definitions.
C. A poetry class could be more informative.
D. Their teaching was an enjoyable experience.
56. “The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noticed one similarity between science and poetry.” Which paragraph should the sentence belong to
A.2nd B.3rd C.4th D.5th
第四部分 单词拼写(满分10分)
57、 I would a___________ it if you could offer me a job.
58、 As we all know, the Internet has a great e ________ on teenagers.
59、The little boy p ___________ to be doing his homework when his father came into his room.
60、The old man is well—known in this small town, so he is f____________ to everyone.
61、Yuan Longping d____________ his time to studying rice.
62、The traveler was happy to find that his bottle c____________ a lot of water.
63、Parents will do their best to p___________ the children from any harm.
64、Listening to classical music can help you to relax. In a__________ , it is also a good way to improve your memory.
65、To her parents’ r___________, Mary has found a secure job.
66、Daisy had always longed to help endangered species of w__________.
第五部分 书面表达(满分15分)
假设你叫李华,欲与来自本校不同班级的另外4名同学组建一支乐队,但缺乏经验,请就以下情况或问题给知名音乐人卡曾斯(Cousins)先生发一封电子邮件,以寻求帮助。
1. 成员中有三名男生和两名女生,均喜欢流行音乐与现代舞蹈; 2. 每周周末排练是否足够?初期演唱的音乐宜多元化还是一种风格?
3. 怎样获得较多的表演机会?
4. 希望他能为乐队取个名字。
注意:1. 词数:100左右;2. 可适当增加细节,使行文连贯;3. e-mail的开头和结尾已经给出,但不计入总词数。
Dear Mr. Cousins,
Since you are a well-known musici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st wishes!
Yours sincerely,
Li Hua
第一次质量检测听力材料及参考答案
(Text 1)
M: What do we need at the shop
W: Well, we’ve got enough bread, but we need more eggs.
M: What about cheese
W: No, we’ve got plenty.
(Text 2)
M: How about my fish
W: It couldn’t be better. Cooking is really your field.
(Text 3)
M: Mark’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W: Should he do that when the final exam is drawing near
(Text 4)
M: I like these books, but they look like quite expensive.
W: $15 for two books. That’s really not very expensive for good books.
(Text 5)
M: Why don’t you eat your chocolate cake, Jane Don’t you like chocolate
W: Yes, I do. But I am having trouble with my bad tooth.
(Text 6)
M: Good afternoon, Madam. Is anyone taking care of you
W: No, not yet. Could you show me that overcoat in the middle
M: Certainly. What color, black or silver grey
W: Silver grey, please. I like the color.
M: Silver grey suits you.
W: Is it 100% wool
M: Of course. It’s 100% new wool. Why not try it on
W: OK! Mm... I think it fits me.
M: It fits you very well. It looks good on you, Madam.
W: How much is it
M: It is just $ 299. But we can take 10% off if you buy it today.
W: Well, it’s still very expensive.
(Text 7)
W: Excuse me, Mr Black. I almost forget there is a phone message here for you. A Professor Green called and asked you to call him back.
M: Where is he now, do you know
W: He’s staying in the Blackwood Hotel, Room 809.
M: Thank you. Do you happen to have the number of the Blackwood Hotel
W: I’m sorry, I don’t. But you can get it by dialing 114.
M: Oh, and could I trouble you to change a dollar
W: All right. Here is your change. By the way, the public phone is over there on your right.
M: I see. Thanks.
(Text 8)
M: Good afternoon. I believe that this house is for sale.
W: That’s right.
M: May I have a look at it, please
W: Yes, of course, come in.
M: How long have you lived here
W: 20 years.
M: Then why do you want to sell it
W: Because I have just stopped work, and I want to buy a small one in the country.
M: How much does this house cost
W: $ 6,850.
M: That’s a lot of money.
W: It’s worth every penny of it.
M: Well, I like this house, but I can’t decide yet, my wife must see it first.
W: Well, women always have the last word.
参考答案:命题人:宫艳彦 李小飞 娄珊 校对人:高一政治备课组
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70分)
1.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正确是 ( )
①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人类社会与国家同时产生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③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④阶级性是其根本属性,而且是国家的唯一属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 2010年10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9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全面介绍了过去一年间我国在促进与保障公民各项基本人权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状况的了解。我国在促进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  )
①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②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③我国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④人权高于主权,促进和保障人权需要加强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充分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种辩证关系的是(  )
A.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着对人民实行民主与对敌人实行专政两项任务
B.对少数人实行民主,对多数人实行专政
C.对人民实行民主才能有效地对敌人实行专政,对敌人实行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
D.民主与专政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
4.2009~2011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按统一部署,深入打击“涉黑、涉黄”等犯罪活动,专项整治取得成效。我国之所以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因为(  )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人民民主专政就是依靠暴力实行统治
③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5. 我国居民出国旅游人员逐年递增,但不少游客出国后乘车、就餐、购物不排队,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丧失合格公民应有形象,也给中国形象抹黑。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发布文明出游公约,倡议文明旅游。这启示我们(  )
A. 公民应崇尚法律权威,做文明公民 B. 公民应维护国家安全和秩序
C. 公民应维护国家荣誉 D. 公民应维护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6.最近网络晒客中的“晒黑”族异军突起,他们热衷于揭露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些黑幕,监督政府的行为,并向政府提出一些改进意见,成为晒客中最抱团、发展最快的人群之一。“晒黑”族的行为是我国公民(  )
A. 行使基本民主权利的表现 B. 直接参与对国家事务管理的表现
C. 享有监督权、言论自由的表现 D. 享有集会、结社自由的表现
7. 2010年9月17日,中国日用品生产公司宝健公司为抗议日本非法扣押我国船员,取消了原定于十月份的万人赴日旅游计划。被日本非法扣押的中国船长詹其雄面对日方威逼利诱,一直坚称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这说明公民(  )
A.都在行使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的权利 B.坚持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统一原则
C.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对等的原则 D.积极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
8.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下列关于差额选举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②每个公民都有直接表达意愿的机会
③有利于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
④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 《选举法》修正案主要内容如下。如果让你概括本次选举法修改的意义,你会选择(  )
●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应当确保适当数量基层代表
●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 ●代表候选人近亲属不得担任监票人
●选举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 ●……
A.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得到消除 B. 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C. 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不断扩大 D.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10.某发改委就水价调整举行听证会。消费者代表提出要兼顾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情况,最终初拟的综合价格上调40%改为上调25%。如果给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新闻标语,最佳的是A.行使基本民主权利,建言献策 B.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倾听民意
C.集中专家智慧,科学决策 D.听证于民,决策利民
11.党中央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农村基层民主高度重视。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包括建立健全既保证党的领导又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这就要求(  )
①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②完善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制度
③坚持党的领导、基层民主和依法办事的统一 ④加强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直接领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从2005年开始,一个名为“公共预算观察”的志愿者团队每年向若干中央部委和许多地方政府提出查看预算案的申请。近几年每到“两会”期间,社会公众都会对政府预算公开问题给予极大关注。2009年底,国务院提出争取3年内实现向社会公开全部部门预算。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预算公开体现的公民权利是(  )
①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②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权
③管理公共事务的参与权  ④分享公共服务的平等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某高中生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参与政治生活的有(  )
①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 ②向电视台曝光某不良商家 
③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脑质量问题 ④对某市政府出台的公交票价调整方案提出意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当前,舆论监督已成为了我国公民实施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渠道,经媒体报道的事情往往能得到迅速解决,这主要是因为( )
A.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B.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
C.舆论监督容易引起社会关注,它比其它监督方式更有效
D.舆论监督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更有效的渠道
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正式实施。回答15~16题。
15.非遗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这表明( )
①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
③我国政府承担着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有人认为,此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不良的责任全在于政府的不作为,这一观点的不足之处是( )
A.强调了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B.肯定了政府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
C.把我国政府看成是一个全能政府 D.没有看到我国政府不具有立法权
17.某市政府在2010年以来召开的市长办公会的主要内容及次数统计图表如下。依据图表中会议的内容和次数来判断该市政府的行为,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时间 会议次数 会议主要内容及次数
2010年 18次 研究招商引资问题12次;研究社会治安管理问题2次;研究就业问题2次;集体学习2次
2011年上半年 16次 研究土地利用及征地补偿问题3次;研究社会治安管理问题2次;研究基础设施建设问题2次;汇集和传播经济信息3次;研究低保和环保问题4次;集体学习2次
A.政府依然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 B.文化职能得到了显著增强  
C.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得到了强化 D.政府职能的种类明显增加
18.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政府管理方式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清明节前,滨州市政府又通过媒体提醒扫墓市民注意行车路线、防火和安全。如果要将上述事件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
A. 转变职能,政府性质逐渐改变 B. 以人为本,服务于民
C. 重视安全,政府职能日益多样 D. 执政为民,政府权力不断扩大
19.我国在2010年9月11日—20日期间,对全国范围内近1亿儿童接种麻疹疫苗。主要接种对象为8个月—4周岁的儿童,全部使用国产疫苗。随后,部分市民接到接种疫苗是“慢性毒药”的短信,卫生部紧急辟谣。这说明(  )
①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②政府干涉了公民的政治自由  ③政府切实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④我们要相信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赏析漫画,漫画中对政府进行的监督方式是(  )
①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②司法机关的监督 
③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④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1.近年来,我国一些省市陆续向群众开放政府“红头文件”的查阅,这一举措,被称为“阳光工程”。对“阳光工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政府推行“阳光工程” 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体现 ②政府推行 “阳光工程” 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③政府推行“阳光工程” 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在增强
④“阳光工程”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 http: / / wx.jtyjy.com / )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近年来,各地政府根据“行政许可法”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大量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的同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以“进一个门办好,交规定费办成,在承诺日办结”为标准,建立专门的行政审批中心,并将其纳入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之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利于政府(  )
①贯彻依法行政原则  ②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③提高办事效率  ④监督其他国家机关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3.漫画《为人民币服务》从反面警示政府工作人员应(  )
A. 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
B.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C.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D. 放弃个人利益,不为金钱所动
24.2010年8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和平建设时期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腐败,而滋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从根本上规范权力运行、防治腐败,就必须(  )
①加强党的立法和制度建设  ②深入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③严格依法办事,全面推行政务公开 ④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和问责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5.下列体现我国政府的权威的是(  )
A.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维持一审对三鹿集团原董事长田文华无期徒刑的判决
B. 陕西省丹凤县公安局为“抓紧破案”,实施刑讯逼供
C. 某校邀请心理学权威做学术报告
D. 山东省教育厅查办违背素质教育实施规范要求的学校
26.某市创新工作方法,通过设立“政府—市民对话民心桥”,来加强沟通和理解。有时,市长、局长会轮流走进电台直播间,现场解答市民的刁钻尖锐的问题,及时解决了市民存在的问题。政府市民对话“民心桥”,有利于(  )
①政府做到权为民所用 ②改善政府形象,树立政府权威 
③政府加强立法工作  ④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7.2010年8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温家宝在讲话时强调健全行政监督体系,重视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下列对政府权力监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是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②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专政,二者缺一不可 
③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政府应该接受监督的根本原因 
④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8.《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在先后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11年1月19日经国务院第14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该条例取消了行政强制拆迁。如被征收人超过规定期限不搬迁的,由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新条例的出台过程和施行,表明我国政府( )
①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 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④依法行政的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9.为使纲要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省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民意,广开言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纲要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意愿,。这一做法表明政府( )
A.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B.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C.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D.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30.树立政府权威,就要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为此(  )
①加强立法工作,使政府有法可依
②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文明、公正执法 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1.2010年7月25日,中部某县第十五届人代会三次会议决定,该县张某、吴某两名县人大代表因不主动参加代表活动,不提代表意见建议,会上不发言、会后不行动,做“名誉代表”、“哑巴代表”,终止该两名代表人大代表资格。由此可见,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在正确行使权利时还要
①依法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②人大代表自身应增强履职能力 
③应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④人大代表应该依法行使国家权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2.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会议分别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报告。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全国人大的职能部门 
③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必须对全国人大负责并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 
④全国人大行使监督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3.近几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法律、法规起草过程中,总是要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全国人大实行“开门立法、民主立法”说明
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
B.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直接行使权力的机关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
D.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34.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决定,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审议表决。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 ②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③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201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全体会议公开举行,绝大多数人大代表团分组会议也对外开放,许多代表团还在讨论结束后留出时间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人大会议对公众开放是(  )
①国家权力机关对人民负责的体现 ②依法行政建设法制国家的需要 
③国家自信和政治民主发展的表现 ④公民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36题10分,37题12分,38题8分,总计30分)
36.材料一:《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起草的。制定这个条例,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 2010年12月15日,经国务院领导同意,《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稿)》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公布,第二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意见37898条。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材料二:某市政府召开工作会议强调,各部门要适时发布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重大政策、重要决定、重大事项等政府信息和公共服务信息,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平台作用,不断扩大网上服务项目的范围,积极建立社情民意绿色通道,让全体市民不出门、不见面、不上访就可反映紧急突发事件、生产活动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通过社会公示、听证、专家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民主决策的哪种方式?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种决策方式的认识。(3分)
(2)材料二中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还有哪些?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何重要意义?(7分)
37.如何规范政府权力,提升政府服务于民的水平,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为此某校高一(3)班组织了一次社会调研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请你一同参与。
【关注基层群众利益】
暴力拆迁,极端对抗;因拆暴富……针对“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取代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并于2010年1月29日正式公开征求民意。征求意见稿用“搬迁”取代了“拆迁”,并规定只有因七种“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才能征收房屋;只有9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方可进行危旧房改造……
新条例无论从名称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无疑有利于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
结合材料,请你分析在拆迁问题上如何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12分)
38.材料: 2010年3月到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涉及14个课题,78位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赴全国22个省、区、市,开展历时4个多月的调研.形成15个专题调研报告。2010年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了专题调研工作情况的报告。其中.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在报告中深入研究了“十二五”期间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政策措施等重要问题,并建议国务院配合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与改革,合理确定政府性收入的总规模和总收入,实现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的合理均衡增长。
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进行专题调研并对政府提出了相关建议,这一过程蕴涵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8分)
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2012年3月)
高一 政治试题卷参考答案
二、材料题
【答案】(1)我国的国家性质、本质,政府的性质。所以,政府在拆迁问题上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好各种问题。(3分)
(2)政府要正确行使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正确对待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服务。(3分)
(3)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正确行使公共权力;要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真正在拆迁问题上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纾祸(zhū)   苗裔(yì)   鬈曲(quán)   赊账(shē)
B.骐骥(jì) 逡巡(jūn) 下锚(máo) 傫然(lěi)
C.趿拉(jí) 废祠(cí) 愧怍(zhà) 缇骑(tí)
D.詈骂(lì) 伛偻(yǔ) 蹙眉(cù) 扼腕(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苍穹  脉膊  时髦  沁人心脾
B.蹙眉  抱歉  步履  慢不经心
C.脚趾  含糊  滞笨  心平气和
D.慷慨  赊帐  怜悯  心满意得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
B.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C.你可以想象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毫厘,便会撞个粉碎。
D.靴子被退回来,那似乎是不可想象的。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作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一切初听起来过于神奇怪诞,却反映了人民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之情。
B.一到春天,祖国的土地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的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
C.在我国,所有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褒贬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传统文化而发的。
D.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心灵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作品之中。
5.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的10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2分)
调查问题 什么是幸福
调查记录 ①三轮车夫:有钱就是幸福。  ②匆忙的白领:有闲就是幸福。
③下岗工人:有工作就是幸福。 ④失去双亲的人:父母在就是幸福。
⑤捡破料的人: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⑥高考落榜生:考上大学就是幸福。
⑦双目失明的姑娘:能看见就是幸福。⑧轮椅上的瘫痪病人:站起来就是幸福。
⑨高三老师:每周放一天假就是幸福。⑩小学生: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
调查结论 答: (不超过20个字)
6.王蒙在《蚂蚁的哲学》中这样评价蚂蚁
第一,永不放弃。对障碍物要么翻过,要么绕道而行。
第二,未雨绸缪。整个夏天都在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
请按上面的格式,写出另一种动物的“哲学”。(4分)
答: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周公之被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品行可作为) B.缇骑按剑而前 (前面)
C.吴之民方痛心焉(痛苦) D.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黄金)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C.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D.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A.草行露宿 B.道海安、如皋
C.舞幽壑之潜蛟 D.吾从而师之
10.与“谁为哀者”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D.轻重固何如哉
11.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3分)

(2)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3分)

三、社科文阅读(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人们在谈论文学边缘化,甚至文学死亡的话题时,以为文学似乎与当代社会进程无关,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文学是人类价值建构和精神生长的过程,是人类生存意义的自我确证。这就是我们在经济活动主宰世界、网络语言控制信息的今天,谈论文学的意义要旨。
首先,人是生存在社会上的动物,这种生存是以理智和情感为指导的,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作为与万物共生的人,他的最基本的使命是为自己的存在寻求意义:我是谁,我为什么而生,我为什么而活着。而文学最基本最伟大的功能就是为人类的生存赋予意义。荷马史诗、希腊悲剧,《神曲》、《浮士德》,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屈原,《史记》、唐诗宋词、元代杂剧、清代的民间戏曲等等,不管它们是什么题材体裁,实质上都是告诉人们生活的意义。
文学不是哲学或宗教,它不提供生存的理论,而是以它对世界的感悟保证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即理想。不管是在精神迷茫的时候,还是在情绪晦暗的时候,或者在我们陷入迷狂的激动时刻,文学总会给予我们可靠的心灵指引。人们通过阅读,领悟到人生或世界的某种真相,点燃起心中生存的信念,寻找到个人的生存目标……
其次,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文学全面而无微不至地帮助人类建立了自己的价值系统。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来自社会的规范,比如政府的诱导之类;一方面来自生活中环境的影响,比如家人亲戚邻居的榜样作用。而在官方律令和文学之间,可能文学对人的影响更广泛一些,比如《史记》甚至就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源头。中国文化的现实精神,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都与《史记》以来的精神脉络相通。《史记》提供了面对现实的批判态度,提供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道德判断标尺,提供了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样板,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文学参与文化价值建设的鲜明范例。
通过树立英雄榜样,通过英雄的现身说法而逐步建立起公众的价值信仰,再通过榜样的力量和信仰的力量使公众将公认的价值观融入自己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文学就这样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帮助我们建立起了完整的价值系统。它以形象的方式告诉人们,人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么样。而我们在阅读中,就接受了既定的精神秩序和系统化的价值观,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再次是文学承担着文化的自我修正功能。当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在某一天可能显得不可思议的时刻,文学往往可以发挥文化自我修正的功能。比如文艺复兴就是对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专制主义的反叛与修正,而现代主义文学则又是对资本主义的高度垄断和机械化生活秩序的批判。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以“新时期文学”为标志的一段文学历史和文学思潮,正是对此前自己的文化禁锢和思想禁锢的反叛。其中所洋溢的对现实的参与精神、批判精神,对个性自由和人性解放的追求,对理想主义、现代化、民主化的向往等,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多元化局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文学是人类价值生长的过程,也是人类文化的镜子,它照耀着人类的灵魂,同时也照射着人类的行为,使人成为人。所以,文学总是与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
(作者曾凡 选自2009年8月《人民日报》,有删节)
12.下列对第三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哲学和宗教能够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理论,但不能够保障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即理想。B.文学、哲学和宗教都不能提供生存的理论,但文学能保障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所以文学更高明。
C.文学对世界充满感悟,而哲学和宗教对世界没有这种感悟,所以文学和后两者区别很大。
D.文学能够保障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即理想,这取决于它对世界的感悟。
13.根据文章内容,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最基本最伟大的功能就是为人类的生存赋予意义,优秀的文学作品赋予的意义相对来说更大一些。
B.阅读文学作品能让人们领悟到人生或世界的某种真相,点燃起心中生存的信念,寻找到个人的生存目标。
C.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来自社会的规范,一方面来自生活中环境的影响。前者的影响更大一些。
D.文学对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潜移默化的方式,一种是形象的方式。
14.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阅读传统的纸质媒体刊载的文学作品,我们才能建立完整的价值系统,而观看电影、电视等媒体播放的文学作品却做不到这一点。
B.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文学都使我们觉得活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使我们有了具体的生存目标和方向,文学总是与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
C.因为中国文化的现实精神,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都与《史记》以来的精神脉络相通,所以《史记》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源头。
D.在经济活动主宰世界、网络语言控制信息的今天,文学依然没有被边缘化,依然没有死亡,这是因为文学有旺盛的生命力,有庞大的读者群。
四、现代文阅读(16分)
别让自己更孤独
刘 墉
  傍晚,我站在台北办公大楼的门前,看见一辆公共汽车驶过,有个黑人正从后排的车窗向外张望,我突然兴起一种感伤,想起多年前在纽约公车上见到的一幕:一个黑人妈妈带着不过四五岁的小女儿上车,不用票的孩子自己跑到前排坐下,黑人妈妈丁零当啷地丢下硬币。但是,才往车里走,就被司机喊住:“喂!不要走,你少给了一毛钱!”黑人妈妈走回收费机,低头数了半天,喃喃地说:“没有错啊!”“是吗?”司机重新瞄了一眼,挥挥手:“喔,没有少,你可以走了!”令人惊心的事出现了:当黑人妈妈涨红着脸,走向自己的小女儿时,突然狠狠出手,抽了小女孩一记耳光。
  小女儿怔住了,捂住火辣辣的脸颊望着母亲,露出惶恐无知的眼神,终于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滚!滚到最后一排,忘了你是黑人吗?”妈妈厉声地喊,“黑人只配坐后面!”全车都安静了,每个人,尤其是白人,都觉得那一记耳光,是火辣辣地打在自己的脸上。
当天晚上,我把这个故事说给妻听,她却告诉我另一段感人的事:一个黑人学生在入学申请书的自传上写着:“童年记忆中最清楚的,是我第一次去找白人孩子玩耍;我站在他们中间,对着他们笑,他们却好像没看见似的,从我身边跑开。我委屈地哭了,别的黑小孩,非但不安慰,反而过来嘲笑我:‘不看看自己是什么颜色。’我回家用肥皂不断地洗身体,甚至用刷子刷,希望把自己洗白些,但洗下来的不是黑色,是红色,是血!”多么触目惊心的文字啊!使我几乎觉得那鲜红的血,就在眼前流动,也使我想起《汤姆历险记》那部电影里的一个画面——黑人小孩受伤了,白人孩子惊讶地说:“天哪!你的血居然也是红色的!”这不是新鲜笑话,因为我们时时在说这种笑话,我们很自然地把人分成不同等级,昧着良心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故意忽略大家同样是“人”的本质!
最近有个朋友在淡水找到一栋他心目中最理想的房子,前面对着大片的绿地,后面有山坡,远远更能看到观音山和淡海。但是,就在他要签约的前一天,突然改变心意,原因是他知道离那栋房子不远的地方,将要建国民住宅。他忿忿地说:“你能容忍自己的孩子跟未来那些平价国宅的孩子玩耍吗?买2000万元的房子,就要有2000万身价的邻居!”这也使我想起多年前跟朋友到阿里山旅行,坐火车到嘉义市,再叫计程车上山。车里有4个座位,使我们不得不与一对陌生夫妻共乘。
  途中他们认出了我,也就聊起来;从他们在鞋子工厂的辛苦工作,谈到我在纽约的种种。下车后,我的朋友很不高兴地说:“为什么跟这些小工说那么多?有伤身份!”实在讲,他说这句话正有伤他自己的身份!因为不尊重别人的人,正显示了他本身的无知,甚至自卑造成的自大。
  我曾见过一位画家在美国画廊示范挥毫,当技惊全场、获得热烈掌声之后,有人举手:“请问中国画与日本画的关系。”
  “日本画全学自中国,但是有骨没肉,毫不含蓄,不值得一看!”话没完,观众已纷纷离席。他竟不知道——“彰显自己,不必否定他人!”否定别人的人,常不能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他自己心里有个樊篱,阻挡别人,也阻碍了自己。
  有位美国小学老师对我说:“当你发现低年级的孩子居然就有种族歧视的时候,找他的父母常没用,因为孩子懂什么,他的歧视多半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只是,我担心这种孩子未来在社会上会变得孤独!”我回家告诉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发现这个社会不公平,与其抱怨,不如自己努力,去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所以当你发现白人歧视黄种人时,一方面要努力,以自己的能力证实黄种人绝不比白种人差,更要学会尊重其他人种!如果你自己也歧视黑种人、棕种人,又凭什么要白种人不歧视你呢?!”正因此,我对那位同去阿里山和那位买淡水别墅的朋友说:“我们多么有幸,生活在这个没有什么明显种族区别的社会,又何必要在自己的心里划分等级?!小小的台湾岛,立在海洋之中,已经够孤独了,不要让自己更孤独吧!”
15.第一自然段黑人妈妈为什么会“涨红着脸”并“抽了小女儿一记耳光”呢?(4分)
16.当“我”到嘉义市去时,朋友好意提醒不要“跟这些小工说那么多?有伤身份!”为什么作者却反而认为这个朋友在自伤身份呢?(2分)
17.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个故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6分)
18.作者认为怎样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呢?(4分)
五、默写(共5句选3句填空,总分6分)
1.故余与同社诸君子, ,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 。
2.大阉之乱, , ,有几人欤?
3.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
4. ,春与秋其代序。 ,恐美人之迟暮。
5. ,哀民生之多艰。 ,吾将上下而求索。
六、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痕 迹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做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做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
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什么感悟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700字。
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2011年3月)高 一 语文试题卷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共14分)
7、A(B、上前;C、痛恨;D、银子)
四、现代文阅读(16分)命题:杜文棋 校对:高一地理备课组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下列产业活动受自然因素影响最小的是
A.棉纺厂 B.电子工厂 C.种植业 D.渔业生产
2.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自然条件、气候资源 B.热量、光照、水分
C.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 D.气候、市场、交通
3.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4.聚落临水分布可
①方便取水 ②利于航运 ③营造秀美的滨水景观 ④利于水资源保护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5.从生产协作的产业联系看,下列工厂应靠近钢铁厂的是
A.食品厂 B.机械制造厂 C.印染厂 D.饮料厂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住,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读图回答6~7题。
6.各企业集聚在第一阶段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共用基础设施 B.加强相互竞争 C.靠近原料产地 D.获取邻厂信息
7.影响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A.劳动力和市场 B.市场和技术 C.劳动力和技术 D.动力和技术
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聚落分布与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
B.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团块状分布
C.在北方古代驿道的交点往往发育为城市
D.“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我国南方河网密集的地区
9.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
A.济南 B.杭州 C.株洲 D.上海
10.以下关于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轨迹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东亚、拉丁美洲
B.英国 美国 德国 日本 东亚、拉丁美洲
C.德国 英国 美国 日本 东亚、拉丁美洲
D.德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东亚、拉丁美洲
近年来我国“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在华北地区得以迅速推广,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事实说明
A.没有土地也能进行农业生产
B.温室生产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唯一手段
C.科技兴农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
D.“温室无土栽培”是解决华北地区农业缺水的重要途径
12.温室主要改善作物生长的哪种因素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13.当前我国华北的许多县、乡出现了专门生产蔬菜的农业基地,其产品供应范围相当广泛,这种基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改造和改良 B.作物生长季节的调整
C.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 D.交通运输条件和冷藏技术的发展
14.下表为某地农民平均年收入构成情况,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是
收入来源 乳产品 牛肉 花卉 小麦 其他
比例(%) 20 15 35 20 10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下图为某工业产品价格和成本与市中心距离相关曲线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该工业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A.④地 B.③地 C.②地 D.①地
16.导致图中成本曲线由a到b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 B.逐步接近消费市场
C.环境污染越来越轻 D.地租价格逐步下降
右图为某城市风频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该地频率最小的风向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8.从保护大气环境角度考虑,工业区宜布局在该城市的
A.西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
19.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海南的三季稻种植 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新疆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④大城市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 ②水源 ③光照 ④市场
B.①水源 ②地形 ③热量 ④市场
C.①地形 ②国家政策 ③土壤 ④科技
D.①土壤 ②热量 ③地形 ④国家政策
读工业组合图,回答20~21题。 20.分析影响各组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①技术 ②市场 ③劳动力 ④动力
B.①市场 ②劳动力 ③原料 ④技术
C.①劳动力②技术 ③原料 ④市场
D.①技术 ②劳动力 ③市场 ④原料
21.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A.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大 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C.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 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要求下降
读某种农事安排示意表,回答22~23题。
22.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①雨热同期  ②生产规模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人口稠密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23.下列地区中可安排该农事活动的是
①东北平原 ②华北平原 ③鄱阳湖平原 ④长江三角洲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右图是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①城镇中最适宜布局
A.钢铁厂 B.棉纺厂 C.化工厂 D.炼铝厂
25.②地距离城镇为2千米,从经济效益看,下列作物最适宜种植的是
A.小麦 B.水稻 C.蔬菜 D.甜菜
下图为“我国某市支柱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26~27题。
26.在Ⅰ阶段
A.工业布局在原料产地 B.生产技术条件要求高
C.企业专业分工程度高 D.工厂近市场
27.与Ⅱ阶段相比,Ⅲ阶段的新变化是
A.对原料的需求增多 B.科研费用提高
C.企业工人多,规模大 D.对交通通达度要求降低
读“湘北某城市略图”完成28~29题。
28.根据图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
A.水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地形条件好 D.气候适宜
29.该城市城区建设发展的方向是
A.向西扩展 B.向北扩展 C.向南扩展 D.向东扩展
右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读图完成30题。
30.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服装
C.汽车、造船、水泥       
D.炼铜、啤酒、制鞋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1~33题。
3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3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33.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 B.科技 C.气候 D.市场
右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区简图,其中P地为钢铁厂,据此完成34~35题。
34.图中农业区分布的地形主要是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35.图中城区的分布特点是
①紧临矿产资源 ②沿河流建设
③紧临农业区 ④沿交通线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综合题(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和硕县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年总日照时数为2 990小时,无霜期平均210天,年均温11.4℃,年均降水量为58.6毫米。近年来和硕县开始实施“减白增红”策略,即减少棉花播种面积,增加西红柿、辣椒等红色农业经济作物,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材料二 2009年5月30日中新网新疆报道:新疆和硕县农民马玉民种了十多年棉花,他也许没有想到,原来怎么种植,棉花亩产量也只能达到150公斤左右,可是2008年,他的棉花亩产竟翻了一番,其法宝就是实施了滴灌……
(1)试分析新疆和硕县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及主要的制约因素。(4分)
(2)近几年新疆和硕的特色农业种植规模日益扩大,试分析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2分)
37.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20世纪20年代,安徽阜阳城北商业贸易频繁,原因是 河是对外交通口岸,说明 对城址选择有很大的影响。(2分)
(2)20世纪20年代后,由于泉河淤塞商业中心移出三里河一带,说明城市的分布向 的位置移动。(1分)
(3)20世纪70年代后,淮南铁路、京九铁路相继建成,阜阳成为主要的 城市,火车站附近形成了河东 区和
区。(3分)
(4)阜阳对外交通口岸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迁,说明交通因素对
的影响很大。(1分)
38.下图中左图为“亚洲水稻分布图”,右图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
(1)亚洲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的地区是东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A地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1分)
(3)我国①②两地比较,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更好的是 _________ 地;③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9.(10分)读“某地工业布局示意图”,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角度看该布局都是合理的,分析后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的主导风向可能是__________风。(2分)
(2)该市工业区位除考虑风向外,分布上还具有不少优点,请列举两点。(4分)
A地考虑建一大型工厂,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可建____________厂,其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4分)
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一 地理参考答案
36.(6分)
(1)有利自然条件: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较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任答三点得3分) 主要的制约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少。(1分)
(2)交通运输条件逐步改善;市场需求量扩大;政府的政策支持;科技进步(品种的改良或灌溉技术的改进等)。(任答两点得2分)
(3)钢铁厂(1分) 有煤、铁资源;交通运输便利;水源丰富;位于城市郊区下风区。(任答三点得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