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九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九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全科】

资源简介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校对:高二化学备课组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  )
A.用木材作燃料 B.用液氢代替汽油 C.开发风能 D.开发地热能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D、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3.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CaO+H2O===Ca(OH)2 B.C+H2OCO+H2
C.HCl+NaOH===NaCl+H2O D.2Al+3H2SO4===Al2(SO4)3+3H2↑
4.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8 kJ/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452 kJ/mol
C.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725.8 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452 kJ/mol
5.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Zn(s)+O2(g)===ZnO(s) ΔH1=-351.1 kJ/mol
Hg(l)+O2(g)===HgO(s) ΔH2=-90.7 kJ/mol
由此可知反应Zn(s)+HgO(s)===ZnO(s)+Hg(l)的ΔH3的值是(  )
A.-441.8 kJ/mol B.-254.6 kJ/mol C.-438.9 kJ/mol D.-260.4 kJ/mol
6.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氢气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氯气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 ,破坏1 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Q1 + Q2 > Q3 B、Q1 + Q2 > 2Q3 C、Q1 + Q2 < Q3 D、Q1+ Q2 < 2Q3
7.已知反应:①101 kPa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碳的标准燃烧热,ΔH =-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0.5mol稀硫酸与1mol稀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8.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
ΔH=2×(-57.3) kJ/mol
B.CO(g)的标准燃烧热,ΔH =-283.0 kJ/mol
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 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9.已知H2(g)+Cl2(g)===2HCl(g) ΔH=-184.6 kJ·mol-1,则反应HCl(g)===H2(g)+Cl2(g)的ΔH为(  )
A.+184.6 kJ·mol-1 B.-92.3 kJ·mol-1 C.-369.2 kJ·mol-1 D.+92.3 kJ·mol-1
10.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
由此可知,在等温下蒸发45 g液态水需吸收的热量(  )
A.483.6 kJ B.110 kJ C.285.8 kJ D.221 kJ
11.已知25 ℃ 101 kPa条件下:(1)4Al(s)+3O2(g)===2Al2O3(s)ΔH=-2 834.9 kJ·mol-1
(2)4Al(s)+2O3(g)===2Al2O3(s)ΔH=-3 11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12.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碱性锌锰电池是二次电池 B.铅蓄电池是一次电池
C.蓄电池是二次电池,它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
D.氢气、甲烷等燃料在燃料电池的内部进行燃烧,从而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4.下列几种金属制品的镀层损坏后,金属腐蚀的速率最快的是(  )
A.镀铝铁桶 B.食品铁罐头盒(镀锡) C.白铁水桶(镀锌) D.镀银铜质奖章
15.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  )
A.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 B.将青铜器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C.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 D.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
16.在钢铁腐蚀过程中,下列五种变化可能发生的是(  )
①Fe2+转化为Fe3+②O2被还原③产生H2 ④Fe(OH)3失水形成Fe2O3·H2O⑤杂质碳被氧化
A.只①② B.只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7.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到两份质量相同的过量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下列各图为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18.蓄电池在充电时作电解池,放电时作原电池。铅蓄电池上有两个接线柱,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另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关于标有“+”的接线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负极 B.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正极
C.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负极 D.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正极
19.如下图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记录卡片上写下了一些记录:
在卡片上,描述合理的是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④
20.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A.CH3OH(g)+O2(g)===H2O(l)+CO2(g)+2H+(aq)+2e- B.O2(g)+4H+(aq)+4e-===2H2O(l)
C.CH3OH(g)+H2O(l)===CO2(g)+6H+(aq)+6e- D.O2(g)+2H2O(l)+4e-===4OH-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B.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若有1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1 mol NaOH
D.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
22.如图所示,电解池中装有硫酸铜溶液,选用不同材料的电极进行电解。下表中说法正确的是
电极材料 通电后的变化
阴极 阳极
A 石墨 石墨 阴极质量增加,溶液的pH增大
B 铜 铜 阳极质量减小,阴极质量增加
C 铁 铁 两极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D 铂 铁 阴极质量增加,溶液的浓度不变
23.在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
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
A.NaOH B.H2SO4 C.AgNO3 D.Na2SO4
24.当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水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电解饱和碳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假设电解时温度不变且用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电池负极消耗mg气体时,电解池阳极同时有mg气体生成
B.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十4H+十4e-==2H2O
C.电解后c(Na2CO3)不变,且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电池中c(KOH)不变;电解池中溶液pH变大
25.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
3Zn(OH)2+2Fe(OH)3+4KOH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3Zn-6e-+6OH-====3Zn(OH)2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6e-+8H2O====2Fe(OH)3+10OH-
C.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 mol K2FeO4被氧化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26.航天飞机常采用新型燃料电池作为电能来源,燃料电池一般指采用H2、CH4、CO、C2H5OH等可燃物质与O2一起构成的电池装置,它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采用先进的甲烷电池为电能来源的,该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质,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2OH-===CO32-+3H2O。
(1)电极反应 正极__________ 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消耗标准状况下的5.6 L O2时,有________mol电子发生转移。
(3)开始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7、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桌上备有烧杯(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棒、0.5mol· L-1 盐酸、0.55mol· L-1NaOH溶液,尚缺少的实验玻璃用品是 、 。
(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填“能”或“否”),其原因是 。
(3)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 验 用 品 溶 液 温 度 中和热△H
t1 t2
① 50mL0.55mol.L-1NaOH 50mL.0.5mol.L-1HCl 20℃ 23.3℃
② 50mL0.55mol.L-1NaOH 50mL.0.5mol.L-1HCl 20℃ 23.5℃
已知:Q=Cm(t2 -t1),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KJ·℃-1· Kg-1,各物质的密度均为1g·cm-3。
①计算完成上表。△H=
②根据实验结果写出NaOH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若用KOH代替NaOH,对测定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对测定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
28.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右图所示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
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
①X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Y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10分)
29.向8 g二价金属的氧化物固体中加入稀H2SO4,使其恰好完全溶解,已知所消耗的硫酸体积为100 mL,在所得溶液中插入铂电极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一个电极上收集到224 mL(标准状况)氧气,在另一个电极上析出该金属1.28 g。
(1)根据计算确定金属氧化物的名称。
(2)计算通电后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按100 mL计算)。
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2012年3月)
高二 化学答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一个物体的运动方程为其中的单位是米,的单位是秒,那么物体在秒末的瞬时速度是( )
A 米/秒 B 米/秒 C 米/秒 D ( http: / / www. / ) 米/秒
2. 已知函数,且=2,则的值为( )
A.1 B. C.-1 D. 0
3.设,,
n∈N,则
A. B.- C. D.-
4.曲线在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则点的坐标为
A B
C 和 D 和
5.函数的递增区间是( )
A B C D
6.函数 有 ( )
A.极小值-1,极大值1 B. 极小值-2,极大值3
C.极小值-1,极大值3 D. 极小值-2,极大值2
7.函数的定义域为开区间,导函数在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在开区间内有极小值点(  )
A. 个 B.个 C.个 D.个
8.二次函数的图象过原点,且它的导函数的图象是过第一、二、三象限的一条直线,则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9.设则( )
A.都不大于 B.都不小于
C.至少有一个不大于 D.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10.设函数则
A.在区间内均有零点
B.在区间内均无零点。
C.在区间内有零点,在区间内无零点。
D.在区间内无零点,在区间内有零点。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曲线在点 处的切线倾斜角为__________
12.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13.已知函数在处有极大值,则
14. 类比平面几何中的勾股定理:若直角三角形ABC中的两边AB、AC互相垂直,则三角形三边长之间满足关系:。若三棱锥A-BCD的三个侧面ABC、ACD、ADB两两互相垂直,且面积分别为,设BCD的面积为,则三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之间满足的关系为 .
15. 定义在R上的函数给出下列不等式:
① ②


其中正确不等式的序号是 (把你认为正确的全部写上)
三、解答题
16.(本小题共8分)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 (2)
17.(本小题10分)已知函数
(1)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2)若关于的方程有三个不同的实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8.(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均为实数,且,
求证:中至少有一个大于
19.(本小题10分)如图,一矩形铁皮的长为8cm,宽为5cm,在四个角上截去
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制成一个无盖的小盒子,问小正方形的边长
为多少时,盒子容积最大?
20.(本小题12分)已知函数在与时都取得极值
(1)求的值与函数的单调区间
(2)若对,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 http: / / www. / )命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校对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1、全卷共有四大题,2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薄(bó)酒 复辟(bì) 漩(xuán)涡 眩晕(yùn)
B.龟(jūn)裂 污渍(zì) 眼眸(mó) 载(zài)体
C.渣滓(zǐ) 鹰隼(shǔn) 妊娠(shēn) 蒙(mēng)头转向
D.盘桓(yuán) 缂(kè)丝 鼓枻(yì) 压轴(zhò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爆炸 斑斓 古藉 绚丽烂漫
B.吹嘘 隽永 蛊惑 异曲同工
C.琥珀 文身 修葺 鸠占雀巢
D.撕打 暮霭 晤面 良辰美景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咱心上,勤政为民、扎实工作,为人民群众 实实在在的利益。
(2)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即使资历浅一些,也不应 自己的观点。
(3)许多国家在议会召开期间,电视台辟有专门的频道对其进行现场转播。 个别议案由于涉及国家重大机密而不得不进行秘密讨论, 不能仅由议会单方面决定。
A.牟取 隐讳 即使/也 B.谋取 隐晦 如果/就
C.牟取 隐晦 如果/就 D.谋取 隐讳 即使/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10月26日,是长三角人民翘首以待的日子,这一天,沪杭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B.沦陷时期,他竭力向侵略者讨好,暗送秋波,甘心做敌人的走狗。
C.国庆节的夜晚,空中各色礼花绽放,争奇斗艳;广场上欢歌笑语,歌舞升平,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D.这些罪犯只有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才有光明的前途。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前几年下海的他事业有成,开立了一家美术设计公司,手下都是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平均年龄在30—35岁之间。
B.别看他现在风光,以前要是没有我的鼎力相助,他至今可能还在黑暗中摸索。
C.没有师傅和同行的帮助,他怎能够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工作效率和业绩得到大幅的进步呢?
D.生活中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如果细细地咀嚼或探究,常能感到它们给生活增添了一种况味,一种情趣。
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目标是多少? 。我们有没有可能碳耗低于人均10吨?这是大家要思考的。如果选择了目标,我们就容易选择生活方式了。
①上海现在人均GDP是1万美元,再过十年是2万美元。
②以人均20吨的美国为目标,显然是严重有问题的。
③中国现在是人均4—5吨,但我们的经济发展还要好翻几番。
④我们要实现绿色跨越,实现后发优势,就不应走发达国家的传统道路。
⑤以人均10吨的欧盟和日本为目标,也无法体现我们不走发达国家老路的愿望。
7、阅读下面的小诗,仿照修辞格,另选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意思完整。(3分)
大海啊,/哪一朵浪花没有追求 /哪一条鱼儿没有梦想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8、名句填空(任选4题,共4分)
(1)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3)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4)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
(5)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 , ,益矣。 , , ,损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16分)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等到)
B、旧时栏楯,亦遂增胜。(超出)
C、后五年,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D、其制稍异于前(规制,格局)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亦将有感于斯文
B、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故为之文以志
C、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
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 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慨的一种文体。
B、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抒发了人亡物在的感慨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
C、第二段中,作者用平实、朴素和淡雅的笔触,略加渲染,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自然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悲喜之情。
D、归有光的散文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感情抒发真切自然,所以,用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其文“不事雕琢而自然有风味”。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不幸)
B、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慰问)
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察觉)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拜官授职)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而母立于兹
B、臣以供养无主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D、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其制稍异于前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列坐其次(地方)
B、悟言一室之内(明白)
C、终期于尽(注定)
D、不能喻之于怀(理解)
15、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②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三、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段,完成16、17题。(6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诲人不倦》
16、对于子路冉有同样的问题孔子的回答为什么不一样?(2分)
17、这段话反映孔子怎样的教学原则?表现孔子什么样的思想?请分别加以简析。(4分)
四、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18-22题。(共18分)
两个好朋友
【俄】叶赛宁
⑴住在村边的波贝尔老头,拥有一间自己的小屋和一条狗。他到处行乞,以残羹冷炙聊以糊口。波贝尔与他的狗简直形影不离,并给它取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叫德鲁若克。波贝尔串村走巷,叩窗哀求,德鲁若克便站在一旁,摇晃着尾巴,好像期待着也给它一点儿施舍。人家常常对波贝尔说:“波贝尔,你干嘛不把狗扔掉?要知道,你自己连吃的都没有……”波贝尔用忧郁的眼神看着他的狗——一声不吭。他招呼德鲁若克,从窗子旁走了:一小块面包也没讨着。波贝尔垂头丧气,郁郁寡欢,很少跟人交谈。
⑵冬天来了,暴风雪铺天盖地,狂风吹积了一个个巨大的雪堆。
⑶波贝尔带着狗蹒跚地回到了自己的小屋。小屋破旧不堪,四壁透风,他望了望炉子,望了望,在屋子四角寻找了一阵,可木柴也没有。波贝尔给德鲁若克套上小雪撬,运回柴火,烧着火炕,抱着德鲁若克,心疼地抚摸着它。波贝尔坐在火炕旁,思绪万千,往事一幕幕重演。老头子对德鲁若克讲述着自己的身世,述说着一个悲惨的故事,讲完之后,又痛心地说:“没关系,德鲁若克,你虽然不能回答,沉默不语,但是,你那灰色的、聪明的眼睛告诉我……你全都明白……”
⑷暴风雪好像开始疲倦了,它的威力越来越小。水珠儿开始从屋顶上滴答滴答地流下来,雪在消融、减少。波贝尔看到——冬天在消逝,看着——便对德鲁若克说:“德鲁若克,春天来啦,咱们能活下来的。”
⑸红彤彤的太阳温暖地照耀着,小河哗啦哗啦地奔流。透过小小的窗口,波贝尔看到,窗下的土地发黑了,树上冒出了嫩芽,散发出春天的气息。可是岁月不饶人,春天的泥泞使得老头子步履艰难。
⑹他的双脚发软,咳嗽使得他胸部抑闷,腰部疼痛,视力完全变得模糊起来。他躺在高板床上,爬都爬不下来了。波贝尔吃力地爬呀,爬呀,开始不住地咳嗽,而且满心忧伤。他对德鲁若克说:“德鲁若克,我早就预料到了。看来,我很快就会死的,只是,扔下你去死,我真舍不得啊!”波贝尔病倒了,一动不能动,更下不了床,德鲁若克则寸步不离床边。老头子感觉到——死亡临近了,他感觉到了——便搂着德鲁若克,搂着,搂着,难过地哭泣起来。波贝尔搂着德鲁若克的脖子,将它紧紧地贴在胸前,突然哆嗦了一下——断气了。
⑺波贝尔的冰冷的身体躺在高板床上。德鲁若克知道,它的主人死了。它在屋里窜来窜去,神情凄切。它走近死者身旁,嗅呀,嗅呀,伤心地嚎叫着。
⑻认识他的人开始私下里议论开了:为什么这个波贝尔不出屋来。大伙儿一合计决定进去看看,一看就吓得直往后退。波贝尔的遗体躺在高板床上,小屋里充满一股难闻的尸臭,狗儿坐在床上,坐着——忧伤至极。
⑼人们抬出尸体清洗,收敛入棺,狗儿则寸步不离死者。遗体送到墓地,埋入土里。波贝尔——一个谁也不需要的人——死了,没有人为他哭泣。
⑽德鲁若克在坟堆上叫呀,号呀,用爪子刨着泥土。它企图把老朋友刨开,然后,它和他躺在一起。狗儿没有离开墓地,不吃不喝,悲痛欲绝。德鲁若克的力气衰竭下去了,它没有站起来,它再也站不起来了。它望着坟墓,忧伤地望着,呻吟着。德鲁若克想刨土但是它的爪子已经抬不起来了,它的心脏感到一阵紧缩……浑身颤栗,垂下了脑袋,垂下了,微微抖动一下……于是死在墓上……
⑾墓地上的小花儿仿佛在切切私语,它们在向鸟儿低声叙述着一个人和一条狗的动人故事。一只杜鹃飞到墓前,停在枝叶低垂的白桦树上,它在坟墓上空忧戚、痛苦地咕咕啼鸣。
18、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波贝尔与德鲁若克是“两个好朋友”?请概括说明。(3分)
19、第⑸段中划线语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0、请结合全文概括波贝尔这一人物形象。(3分,不超过40个字)
21、请分析第⑾段的语言特点。(4分)
22、小说标题“两个好朋友”能否改为“一个人和一条狗的动人故事”?请结合小说主题,说说你的理由。(4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40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这些高尚的“教养”在我们的生活中,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教养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2012年3月)
高二 语文参考答案
9、B
18、①波贝尔与德鲁若克形影不离,相依为命;
②德鲁若克能倾听波贝尔诉说不幸的身世;
③德鲁若克为主人之死哀嚎,寸步不离;
④德鲁若克在主人的墓地悲痛忧伤至死。 (3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19.交代时间,同时也说明春天来临,会给人带来希望(2分);
五、作文(略)’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右面图片反映了1914年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被捕的情形。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2、要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历史
地图。从右边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
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
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
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
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
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
3、20世纪初能够发生世界性战争,主要条件在于
A.世界殖民地被瓜分完毕 B.用于远程袭击的武器研制成功
C.运输工具、通讯手段的进步 D.帝国主义两大侵略集团的形成
4、美国在1917-年4月加人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主要原因是
①协约国的成败与美国利益相关 ②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危害较大③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④参战得到美国人民的一致支持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之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主要依据是
A.双方不分胜负
B.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承受了巨大损失
C.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结束战争
D.战争的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
6、“一战”对西欧的影响不包括
A.西欧的霸权地位完全丧失 B.使西欧各国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C.使西欧各国人们充满幻灭感和危机感 D.使西欧许多国家的工人运动高涨起来
7、巴黎和会上,美国铩羽而归的主要原因是
A.威尔逊国际外交经验不足   B.美国综合国力不如英法
C.美国不愿意插手欧洲事务 D.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面临日本的挑战
8、《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性质的是
①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②德国承认波兰独立 ③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国际联盟成立的历史条件包括 ①国际交往的日益紧密 ②一战后的和平思潮③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 ④巴黎和会的召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10、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日本沉默的主要原因是
A.认为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 B.无力与欧美列强争夺欧洲霸权
C.日本代表不擅长外交 D.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力
11、下列条约中,对英国打击最大,对美国最为有利的是
A. 四国条约 B.五国海军条约 C. 九国条约 D. 凡尔赛和约
12、对一战战后初期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B.美国对华持“门户开放”政策
C.英日同盟的主要目的是共同对付俄国
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
13、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二二六”兵变
C.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分子支持天皇 D.广田弘毅内阁上台
14、1937年,德国空军对西班牙北部某一城市进
行了野蛮轰炸,大量平民伤亡。画家毕加索以此为
题材创作了名画(见右图),用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揭
露了法西斯的罪行。这幅名画是
A.《向日葵》
B.《格尔尼卡》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弹曼陀铃的少女》
15、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该国以购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一事实①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②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③表明英、法、绥靖意图④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16、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希特勒企图迷惑“凡尔赛诸国”
B.以此为幌子建立了三国轴心同盟
C.决定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实质是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
17、德国法西斯头子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A.吞并奥地利 B.割占苏台德地区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波兰
18、1942年元旦,26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其余22国按国名的英文字母依次排列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①表明中国抗战功绩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②说明反法西斯力量的内部矛盾已得以消除③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④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1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各个战场中,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转入战略进攻的是:
A.苏德战场 B.太平洋战场 C.北非战场 D.西欧战场
20、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明确的总体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是指
A.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
B.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
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
D.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2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开罗会议到雅尔塔会议召开,欧洲战场的局势是 ①美英军队登陆西西里岛 ②盟军开辟第二战场 ③盟军进入巴黎使法国光复 ④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2、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下列关于二战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战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②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⑤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23、二战中欧洲战场的转折是
A.中途岛海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诺曼底登陆
24、下图是1943年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的照片。这次会议的内容涉及中国
A.参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问题 B.收回台湾等被占领土主权的问题
C.参加筹建联合国的问题 D.苏联对日作战问题
25.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事实最终证明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西班牙
26.二战全面爆发后,法国在德军进攻下迅速沦亡。其原因包括 ①法军迷信阵地战,忽视航空兵和装甲兵作用 ②德军突破阿登山区,绕过马其诺防线进行攻击 ③意大利趁火打劫 ④英、法等国总兵力在西线少于德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二战开始后,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是在
A.不列颠之战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库尔斯克战役
28.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要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这说明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
A.放弃绥靖政策   B.根据英国利益调整外交政策
C.仇视社会主义苏联 D.对德国入侵苏联表示同情
29.下列关于《大西洋宪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英两国首脑反对法西斯的联合声明
B.尊重各国领土、主权和自由、和平、反对侵略
 C.奠定了反法西斯国家联合的原则基础
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
30.罗斯福与丘吉尔交谈时曾提议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 Unnecessary War(不必要的战争)!”。可见丘吉尔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
A.德国法西斯势力的迅速膨胀 B.英法等大国的领导人决策不当
C.1929年经济危机的发生 D.希特勒这一人类恶魔的出现
31.“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开罗宣言》这一声明的重要意义在于
A.确认中国与美、英并列的世界大国地位
B.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C.确认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
D.明确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
32.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A.独裁与民主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
33.罗伯特·杰克逊说:“对全世界来说,纽伦堡法庭判决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警戒未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我们的警戒包括 ①尽力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②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根源 ③必须不断更新军事观念 ④各国人民应团结一致,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4.德国入侵波兰是对绥靖政策的致命打击,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已经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 ”其中,两个“小孩”指
A.西班牙和埃塞俄比亚 B.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C.奥地利和波兰 D.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
35.“行万里路”,进行实地考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假如你要研究国际联盟的历史,你首选的考察地点应当是
A.泰姬陵 B.凡尔赛宫 C.日内瓦万国宫 D.雅典娜神庙
二、阅读材料题(36题16分,37题14分,共30分)
3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这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
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三 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爆发前期西方民众与国家对战争的看法。(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格老秀斯和《国际联盟盟约》对战争的主张或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分)试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的直接原因。
(2分)它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局势又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
37.(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材料二 伊克斯日记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趁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从此刻起,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材料三 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2分)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 (2分)举出在1941年12月之前美国支持、援助反法西斯国家的相关史实两例。(2分)
(2)材料三中,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1分)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2分)
(3)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一些什么措施?(4分)美国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1分)
答案
(2)转变:
格老秀斯主张国际战争应受法律约束,并提出诸如交战规则、战俘待遇、武器使用等原则。(2分)
《国际联盟盟约》: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2分)
意义:
格老秀斯提出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这将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2分)
《国际联盟盟约》由此建立的国际联盟,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作有益探索,起了一定积极作用。(2分)
(3)直接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人们普遍渴望和平。(2分)
影响:和平主义是西方大国推行绥靖主义的思想基础(社会基础)。(2分)
35.(18分)
(1) “民主国家”指受法西斯侵略的资本主义国家(2分)
口号表明:美国向上述国家提供军事援助。(2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文化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①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女单决赛中,夺得冠军 ②全国930万考生参加高考  ③云南遭遇罕见干旱 ④全国各地举办赛龙舟、品粽香等端午节庆祝活动 ⑤中方呼吁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叙利亚危机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
2 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个观点考点了
A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B文化与政治交融
C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D文化教育对经济又最大作用
3.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具有书写快、传播广、即时交流等特点,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通了官方微博,称为与群众沟通的新平台。这说明,微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A已成为文化传播和发展的主要手段 B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对经济、政治发展起积极的反作用 D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4我们中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拥有的科学文化知识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参与文化活动的能力        D创造出很多精神产品
5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经济政治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
A 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B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C 一定的文化对经济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D文化是经济政治的集中表现
6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
A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B 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C尊重并培育好本民族文化 D坚持百花齐放原则
7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在耶鲁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并向耶鲁大学赠送了中国图书
A政治活动也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B经济活动促进了文化传播
C教育对文化传播有重要作用
D只有文化活动才能淘到文化的传播
8.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他们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教育 D.口语传播
9.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实现文化繁荣,提高人的素质
C.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促进社会制度的变革 .
10.古人有诗云:“露从令夜白,月是故乡明”。从文化的角度理解,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是
A.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 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需要经过长期的生活阅历和学习过程才能形成
D.文化对人的影响体现在综合素质上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有“中华帝国古今工艺的总汇”之称。初刊于1637年,传到国外被译为日、英、法等多种外国文字,使经济社会发生很大积极变化。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弃置案头,而到乾嘉年间则被禁毁,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直到20世纪才从日本寻回,中国由科技领先而变为落后。回答11-12题。
11.《天工开物》在我国和别国的不同命运,说明
A.文化无处不在
B.不同文化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C.不同国家文化完全不同
D.文化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色彩
12.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弃置案头,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这说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不同文化对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不同影响
C.人的文化素养是对生活的体验
D.落后的思想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中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中国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中国廊桥因其多为木拱结构,加上实用价值的退化,使其极易遭到焚毁和破坏,中国廊桥申遗将有利于对这种特殊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回答13-14题。
13.下列对传统建筑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B.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C.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核心
14.在当今现代化都市建设中,有些地方政府不珍惜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一味盲目崇洋,把祖宗的遗物大拆大毁,而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楼大厦来代替。这一做法是
A.错误的,因为对传统文化就要全部保存
B.正确的,因为这样有利于摒弃传统文化
C.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D.错误的,因为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5.岭南文化能与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睦相处,而且敢于和善于同异质文化进行直接嫁接,拿来为“我”所用,形成独特的文化流派。这表明岭南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的
A. 独特型 B. 多样性 C. 开放性 D. 包容性
16.长期以来,台湾地区及海外的华文学校中使用的是繁体字、注音符号,而大陆使用简体字、汉语拼音。目前,台湾与大陆达成一致——提倡使用简体字,但也不反对使用繁体字。台湾与大陆所达成的共识说明
①中华文化是连接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②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③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④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要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 “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18.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快速的键盘输入取代了手写汉字,汉字的日常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光明网日前做了“汉字书写调查”,85.2%的被调查者认为,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如果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为
A.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B.书写汉字,批判继承
C.立足实践,创新汉字 D.普及书法,古为今用
19.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浙江精神”。如“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五千精神”和“既能做老板,又能睡地板”的“两板精神”。浙江精神体现了___的民族精神。
①团结统一 ②爱好和平 ③勤劳勇敢 ④自强不息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0、.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③“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体现了
A.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C.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D.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22.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闻、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3. 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假如你看到了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求你写一篇观后感,需要确定一组体现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A.相互借鉴 加强融合 维护文化安全
B.和平相处 文化渗透 提升文化软实力
C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弘扬传统文化
D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24. 2010年4月27日福厦动车开通后,福州到厦门只要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到达,市民早上乘车到福州,游览福州西湖公园、鼓山、三坊七巷,品尝福州特色小吃。下午5点多,市民将搭乘动车,从福州返回厦门,还能准时回到家中吃晚饭。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① 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② 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③ 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④ 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中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新情况的基础上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这体现了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我们不可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26. 徽州古牌坊民俗文化、淮南豆腐文化、阜阳民俗文化、滁州地方戏曲——在安徽近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有些地方甚至只是隔着一条河、一座桥,两处的风俗习惯却迥然不同。这体现了
A.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 不同区域的文化无法融合
C. 文化发展由自然条件决定 D.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27. 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④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28.公元376年,福建就有产茶文字记载;宋元二朝,建茶、斗茶蔚然成风;明清时期,开创乌龙制茶工艺;到了现代,人们进一步将茶文化发扬光大,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成为茶乡人民的主要生活内容。这说明福建茶文化①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②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9. 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这表明
A. 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
B.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C. 中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D. 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30. 2010年9月6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在深圳隆重举行。多家媒体评论说,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穿越30年时光,依然具有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特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区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A. 独立性 B. 时代性 C. 开放性 D. 区域性
二、非选择题( 共40分)
31辨题:实现文化创新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15)
32.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高校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
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13分)
33.材料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把人们带上信息高速公路,也能成为毁坏社会文明和腐蚀青少年心灵的鸦片。从“艳照门”事件、“百度竞价排名”风波到“死亡博客”引发的“网络暴力第一案”,互联网的暴力和低俗倾向再次引起公众和有关部门关注。整治互联网,遏制网上低俗之风蔓延,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6月19日新华网载文指出,自2010年1月5日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以来,行动深入推进,阶段性成效明显:先后曝光了十批低俗网站,关闭了5000多家非法网站。但目前整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网站更多源于利益驱动,致使低俗信息屡禁不止。下一步,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材料二:据2011年7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我国网民数达到3.38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已达到1.75亿,占总体网民的51.8%。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国务院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合理性。(12分)
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2011年3月)
高二政治答案卷32. 答案:(1)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征的反映。
文化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一卷(共 75 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15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 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1. What will the man do this weekend
A. Go to the concert. B. Go over his lessons. C. Take part in a contest.
2.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 She does not like physics. B. She’s interested in physics. C. She failed a physics exam.
3. Where will the man have to go to catch the bus
A. At this bus stop. B. Across the street. C. At the next stop.
4. When should the woman have arrived
A. At 6:00. B. At 6:30. C. At 7:00.
5. What happened to the woman
A. She hurt her feet seriously.
B. She man knocked her down.
C. The man stepped on her foot.
第二节 (共10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听下面3段对话和一段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出的A B 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ere does Mr. Suzuki work
A. In Workman Company. B. In Telephone Company. C. In Video TV.
7. What is Mr.Suzuki’s telephone number
A. 447-9662. B. 447-9626. C. 447-9262.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第9题。
8. What did the woman lose
A. A button. B. A bag. C. A letter.
9. Where did the woman lose it
A. In a shop. B. In a restaurant. C. In the street.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第12小题。
10. What topic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Sick animals. B. Their future plans. C. Their studies.
11. How soon is the woman going to leave school
A. In a month. B. In two months. C. In two terms.
12. What is a vet
A. A doctor who treats animals. B. A stupid doctor. C. A clerk.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第15小题。
13. What is the speaker’s hometown like
A. It’s very beautiful. B. It has a large population. C.It has many factories.
14. What’s the population of the town
A. More than 500,000. B. Less than 150,000. C. More than 150,000.
15. What does the speaker do at the hotel
A. He runs the hotel.
B. He lives at the hotel as a tourist.
C. He helps his father.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6.— Would you mind if I borrow your MP4
— ___________.
A. No, you can’t B. Yes, you can C. No. Go ahead, please D. No. It’s my pleasure
17.From_____ serious look on her face, we realized that she had brought us_____ word of great importance.
A. the; the B. the, a C. a; the D. the;/
18. The witness_____ the middle-aged man______ lying to the judge.
A. accused; for B. charge; of C. charge; for D. accused; of
19.Not until he left his home_______ to know how important the family was for him.
A. did he begin B. had he begun C. he begun D. he had begun
20.It was in a very beautiful place_____ interested us a lot______ we held a birthday party for our teacher.
A. where; which B. that; which C. that; that D. /; that
21._______ , she talked a lot about her favorite movie star to us.
A. Quiet a girl as she is B. A quiet girl as she is
C. A girl as she is quiet D. Quiet girl as she is
22.________ protect himself, he______ being made use of by his boss.
A. In order to; denied B. So as to; denied C. So as to; refused D. In order to; refused
23. She spoke confidently because she wanted to make a good ______ on her employer.
A. influence B. pressure C. impression D. effect
24.After a long journey, the five of us went back home,_________
A. hungry and tiredly B. hungry and tired C. hungrily and tiredly D. hungrily and tired
25. _______ in her most beautiful skirt, the girl tried to make herself_______ at the party.
A. Dressed; noticed B. Dressing; noticed C. Dressed, noticing D. Dressing; being noticed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Joy In The Journey
If you have ever been discouraged because of failure, please read on. For often, achieving what you set out to do is not the important thing. Let me explain.
Two brothers decided to dig a deep hole behind their house. As they were working, a couple of older boys stopped by to 26 . “What are you doing ” asked one of the visitors. “We plan to dig a hole all the way through the 27 !” one of the brothers volunteered 28 .
The older boys began to 29 , telling the younger ones that digging a hole all the way through the earth was 30 . After a long silence, one of the 31 picked up a jar full of spiders, worms and many other kinds of insects. He 32 the lid and showed the wonderful 33 to the scoffing(嘲笑的)visitors. Then he said quietly and 34 , “Even if we don’t dig all the way through the earth, look at what we have found 35 the way!”
Their goal was far too ambitious, but it did cause them to dig. And that is 36 a goal is for — to cause us to move in the 37 we have chosen, in other words, to keep us 38 ! But not every goal will be fully 39 . Not every job will end 40 . Not every hope will come to pass. Not every love will last. Not every dream will be 41 . But when you fall 42 of your aim, perhaps you can say, “Yes, but look at what I found along the way! Look at the wonderful things 43 my life because I tried to do something!” It is in the digging 44 life is lived. And I believe it is the joy in the journey, in the end, that truly 45 .
26. A. rest B. work C. watch D. laugh
27. A. house B. earth C. wall D. road
28. A. calmly B. patiently C. excitedly D. impatiently
29. A. laugh B. think C. stare D. smile
30. A. important B. difficult C. impossible D. interesting
31. A. passers-by B. watchers C. visitors D. diggers
32. A. moved B. removed C. broke D. pushed
33. A. contents B. scenes C. pictures D. jars
34. A. properly B. confidently C. carefully D. happily
35. A. in B. along C. to D. out
36. A. what B. how C. where D. which
37. A. way B. direction C. life D. sight
38. A. thinking B. moving C. digging D. living
39. A. made B. prepared C. kicked D. achieved
40. A. hopelessly B. pleasantly C. surprisingly D. successfully
41. A. come true B. realized C. made D. treasured
42. A. short B. lost C. out D. behind
43. A. breaking into B. turning to C. coming into D. holding to
44. A. when B. where C. which D. that
45. A. matters B. happens C. appears D. exists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标号涂黑。
A
Once an old man was walking in a street with his horse. It was raining hard. The old man was cold because he was walking in the rain. He wanted to stay in a restaurant. It was a quarter past three in the afternoon. The old man got to a small restaurant. There were a lot of people in it. The old man couldn’t come near the fire. He thought and thought. At last he said to the waiters, “Take some fish to my horse.” The waiter and the people were very surprised. The waiter said, “A horse doesn’t eat fish.” The old man told the waiter, “This horse is very interesting. It can sing , dance and does all kinds of things . It can eat fish, too.” So the waiter brought the horse some fish.
All the people in the restaurant ran out to see the horse eat fish except the old man. Now the old man sat beside the fire. After a while the waiter came back and said. “Your horse didn’t eat any fish.” The old man said, “All right, take the fish back and put it on the table .I’ll eat it”.
46.The old man felt very cold because .
A . it was a cloudy and windy day B. It snowed.
C. he had travelled in the heavy rain D .He was hungry
47. The people in the restaurant all ran out because .
A . they wanted to see the old man
B . they wanted to see the horse eating fish
C. they had been told there came the horse
D .there was no fire over the stove
48.All the people in the restaurant rushed out________ but_________. .
A . to see the horse sing…the old man
B . to watch the horse play games … the waiter
C . to look for the horse … the old man
D. to see the horse eat fish …the old man
49 . Why did the old man ask the waiter to take some fish to his horse Because
A . his horse liked eating fish
B . he was cold
C. he wanted to sit by the fire , but wasn’t able to do so at first
D .he himself also liked to eat fish
B
The English are famous for manners. The phrase "manners makes the man" was coined by Englishman William of Wykeham back in 1324, but they're just as important today. Books are written on the subject, advice columns in magazines tell people how to behave, and "finishing schools" still exist to ensure that young girls become young "ladies".
The best example of English manners is in their mastery of the art of forming a queue. It is a popular joke in England to say, "If only queuing was an Olympic sport, we'd win all hands down." No one knows exactly how and when it started, but queuing plays a necessary role in the English social make-up. School children are taught to queue for roll-call, meetings and lunch, and English people across the land form orderly queues at shops, banks, cinemas and bus-stops every day. The English obviously aren't the only people who queue, but they seem to do it better than anyone else. As one visitor said, "I have travelled across Europe, the Middle and Far East and nowhere have I seen the single-file queues which are formed in England." Perhaps it is best summed up by the humorist George Mikes who said, "An Englishman, even if he is alone, forms an orderly queue of one."
The English are also knowingly polite when it comes to language. Whereas many other nations are more direct in their communication, the English prefer a more indirect form of asking for things. For example, an American who wants to talk to a colleague might say, "Got a minute "; however an English person will often use a more indirect means might of requesting the chat, "Sorry to bother you, but would you possibly have a minute or so to have a quick chat if you don't mind, please "
5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tributing to manners of the English are NOT mentioned
A. Books. B. Magazines. C. Schools. D. Olympics.
51.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Paragraph 2 mean
A. Queuing was once an Olympic sport, and the English won it.
B. When it comes to being polite, the English are the champions.
C. The English wish that queuing would become an Olympic sport.
D. Queuing must become an Olympic sport some day.
5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reflect manners of the English
A. Wanting to talk to a workmate, he might say "Got a minute "
B. School children often crowd their way onto the bus.
C. "Excuse me, would you possibly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bank "
D. When he is alone, he can't form an orderly queue.
C
Doctors say anger can be an very harmful emotion(情绪)unless you learn how to deal with it. They warn that angry feelings can lead to heart disease, stomach problems, headaches, emotional problems and possibly cancer.
Anger is a normal emotion that we all feel from time to time. Some people express anger openly in a calm reasonable way. Others burst with anger, losing control of themselves. But other people repress their anger. They cannot or will not express it.
For years many doctors thought that repressing anger was more dangerous to a person’s health than expressing it. They said that when a person is angry, the brain gives off the same hormones(激素)that are produced during tense situations. They speed the heart rate, raise blood pressure, or sugar into the blood and narrow the blood vessels(脉管)to the interstices(空隙). In general, the person feels excited and ready to act.
Doctors said that repressing these feelings only makes the feelings continue. And this can lead to many medical problems. Doctors thought a person could prevent these problems by letting the anger out by expressing it freely. But recently some doctors held a different view. They said that people who express anger repeatedly and violently did become, in fact, more and not less angry.
They said this, too, can cause medical problems.
Some doctors say that both repressing and expressing anger can be dangerous. They believe that those who express anger violently may b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heart disease, and they believe that those who keep their anger inside may face a greater danger of high blood pressure.
Doctors say the solution is learning how to deal with anger. They say the first step is to admit that you are angry and to recognize the real cause of the anger, and then decide if the cause is serious. If it is, they say:"Do not express your anger while angry. Wait until your anger has cooled down and you are able to express yourself calmly and reasonably."
53. What does the phrase repress anger mean?
A. Forget one's anger. B. Express one's anger openly.
C. Treat one's anger calmly and reasonably. D. Keep one’s anger inside.
54. Repressing anger is considered to be dangerous because of all the following except that ___.
A. the heart rate increases B. the blood pressure rises
C. the blood contains sugar D. some blood vessels become thinner
55. When you get angr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uld you do for the good of health?
A. Repressing the anger. B. Expressing the anger.
C. Learning how to make a deal. D. Treating the anger properly.
56. What is the central topic of this passage about?
A. The different ways of dealing with anger. B. The dangers of anger and the solution.
C. New medical discoveries. D. The argument between the new and old views about anger.
第二节:Helen, Catherine, Elizabeth和Levin想根据各自在环保方面的兴趣(61-65)进行案例研究,阅读下面某杂志的专题报道摘要(A、B、C、D、E和F),选出适合他们的研究的最佳案例,并在答题纸上将相应的选题的标号涂黑,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多余选项。
57. Helen: Making use of the heavy traffic to produce electricity
58. Catherine: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out private cars
59. Elizabeth: Building houses with recycled materials and energy-efficiency systems
60. Levis: Developing a new type of urban car
A B
VaubanWe know cars are terrible polluters, but would you give yours up Vauban, a community in southwestern Germany, did just that, and its 5,000 citizens are doing fine. Most streets are free of vehicles, and there are generous green spaces and good public-transport links, including fast buses and bicycle paths. When people must drive, they can turn to car-sharing clubs. "All the citizens had the chance to plan their own city, " says Andreas Delleke, an energy expert, "and it's just how we wanted it to be. " DenmarkDuring the period of gas shortage in the early 70s, Denmark decided to become self-sufficient(自足). So they began a few projects making smart investments along the way.On the island of Samsoe, local families, fishermen and farmers bought wind turbines(涡轮机) to produce their own energy, Within seven years these turbines were completely paid for. And can you believe just one of wind turbines produces enough electricity for 600 households
C D
Trey Parker and Matt StoneTrey Parker and Matt Stone, creators of South Park, have built a sustainable(可持续的) castle with outer siding and inner flooring of recycled wood, recycled carpeting, high-efficiency boiler systems."I think more and more today, people are willing to make a statement about the Earth and how they want to protect it, " Michael Ruth, home designer and builder says. "For high-end homes in this valley, this is entirely consistent with what they cost. " P-NUTWho doesn't love the name P-NUT—short for Personal-Neo Urban Transport It's Honda's latest attempt to create a tiny footprint for a new urban vehicle.This little P-NUT is unique. With a central driving position, the car is designed to move in tight settings. The 11-foot micro car will seat three with two rear-seat passengers behind the driver."The P-NUT concept explores the packaging and design potential for a vehicle designed for the city lifestyle. " Said Dave Marek, a Honda design spokesman.
E
Israel CompanyIs it possible that annoying rush hour traffic could become a source of renewable energy Israel's Techn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laims that if we placed special generator(发电机) under roads, railways, and runways—we could harvest enough energy to mass-produce electricity. A trial process has been used on a smaller scale, in dance clubs for instance, where the pounding feet of dancers light up the floor."We can produce electricity anywhere there is a busy road using energy that normally goes to waste, " said Uri Amit, chairman of Israel's Techn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第二卷 (共25分)
第四部分:写作 (共二节,满分25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小题,满分10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对标有题号的每一行作出判断:如无错误,在该行右边的横线上画一个勾(√);如有错误(每行只有一个错误),则按下列情况改正:
该行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词,并也用斜线(\)划掉。
该行缺一个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词符号(∧),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
该行错一个词: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
原行没有错的不要改。?
注意: 本题所有的标记和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
A boy who was cleaning the shoes in the street said to a young man passed by,“Let me clean your boots. It just spends you only a penny.”But the man refused. Then the boy told him that he will clean his boots for nothing. The man agreed, and soon one of the boot shone brightly. Then he put the other boot on the box, and the boy refused to clean it if he was paid two pence for his work.. The young man refused pay anything and went away. But the well-cleaning boot made the dirty one so bad that he could not walk on. He returned back and gave the boy two pence.
第二节: 书面表达 (共1小题,满分15分)
请根据以下的情景说明,适当增加个人看法写成一篇短文。
开学初老师和家长都要刘海住校学习,他却不喜欢,双方各持己见.假如你是刘海,用英语把这个情况写信告诉英语周报请求帮助.
老师和家长的理由 刘海的理由
方便问老师和同学问题晚自习时间更能充分利用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晚上有更多自习时间 ,学得更晚学习内容可以自由支配,加强薄弱学科
写作要求:
信的开头,结尾已为你写好.
方便的( convenient) 独立 ( independence)住校 (board in the school )
Dear Sir,
I’m a senior 3 student. I’m writing to tell you the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to board in the school or at ho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Liu Hai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
1、牦牛的毛色中,黑色对红色为显性。为了确定一头黑色母牛是否为纯合体,应选交配的公牛是
A.黑色杂合体 B.红色纯合体 C.红色杂合体 D.黑色纯合体
2、玉米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减数后Ⅱ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是
A.40条 B.20条 C.10条 D.0条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A.减数第一次分裂 B.减数第二次分裂 C.减数分裂间期 D.减数分裂末期
4、正常情况下,人类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是
A.都是22个常染色体+X B.都是22个常染色体+Y
C.22对常染色体+X或22对常染色体+Y
D.22个常染色体+X或22个常染色体+Y
5、如果一种动物的正常体细胞有20对同源染色体,则其初级精母细胞中有染色体
A.10条 B.20条 C.40条 D.80条
6、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患者。红绿色盲基因的来源及XYY病因发生的时期分别是
A.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 B.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
C.父母亲,受精作用 D.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
7、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显性性状为红眼,在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可直接判断出后代果蝇的性别
A.白眼雌蝇×白眼雄蝇 B.杂合红眼雌蝇×红眼雄蝇
C.白眼雌蝇×红眼雄蝇 D.杂合红眼雌蝇×白眼雄蝇
8、在狗的下列各组细胞中,肯定都是有Y染色体的一组细胞是
A.初级精母细胞和雄狗神经细胞 B.次级精母细胞和受精卵
C.精子和神经元细胞 D.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子
9、对某成年男性色盲患者睾丸内一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有23条染色体,其中22条常染色体,1条性染色体,可能没有色盲基因
B、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常染色体,2条Y染色体,有一个色盲基因
C、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常染色体,2条X染色体,有2个色盲基因
D、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有1个色盲基因
10、一个DNA复制成2个DNA,这两个携带完全相同遗传信息的DNA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
A.细胞分裂间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11、将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aa的个体杂交,得F1后,自交得F2自交得F3,在F3中,出现的基因型AA:Aa:aa为
A.3:2:3 B.3:4:3 C.5:2:5 D.1:2:1
12、基因型为AaB的绵羊,产生的配子名称和种类是
A.卵细胞:XAB、XaB B. 卵细胞AB、aB
C. 精子:AXB 、AY、aXB 、aY D.精子:AB、Ab
13、下列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的是
A.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B.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患病
C.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个患者 D.此病表现为隔代遗传
14、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 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③所示的细胞中不可能交叉互换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15、一个基因型为Aa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
A.2个含A、2个含a B.1个含A、2个含Aa、1个含a
C.全部含A D.一半含AA、另一半含aa
16、性染色体为(a)xy和(b)yy的精子产生的原因是
A.a减Ⅰ分裂不分离,b减Ⅰ分裂不分离
B.a减Ⅱ分裂不分离,b减Ⅱ分裂不分离
C.a减Ⅰ分裂不分离,b减Ⅱ分裂不分离
D.a减Ⅱ分裂不分离,b减Ⅰ分裂不分离
17、细胞分裂的各阶段,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列中的
18、下图属于初级精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配的示意图是
19、一男孩的血型是O型,母亲为A型,父亲为B型。该男孩的妹妹和他血型相同的概率是
A.1/6 B.1/8 C.1/4 D.1/2
20、右图是某遗传病系谱图。如果Ⅲ6与有病女性结婚,则生育有病男孩的概率
A.1/4 B.1/3 C .1/8 D.1/6
21、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A.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22、人类的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为基因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四个孩子,其中一个正常,两个为基因携带者,一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
A.全是女孩 B.全是男孩 C.三男一女 D.三女一男或两女两男
2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患白化病色盲的儿子。理论上计算,他们的女儿与其母亲基因型相同的几率是
A.0 B.1/4 C.1/2 D.1
24、一个含有Aa、Bb、Cc三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这4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
A. BbC Bbc AaC Aac B. ABc abC ABc abC
C. ABc ABC aBC ABC D. ABC abc aBC Abc
25、下图为动物细胞示意图,它属于
A. 第二极体 B. 第一极体 C. 卵原细胞 D. 卵细胞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0分)已知人类的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用A和a表示)。试根据下家谱图信息回答问题:
(1)Ⅰ1的基因型为 。
(2)这对夫妻Ⅰ1和Ⅰ2再生一个血友病男孩的机率为 。
(3)如果Ⅱ3与一个血友病男孩结婚,她的第一个孩子为正常的机率是 。
(4)系谱中,肯定是女性携带者的有 个,是
27、(12分)下列各图表示某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请据图回答:
(1)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条,该动物可以形成 种类型的精子。
(2)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是图 ,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图 。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图 。
(3)图B所示的细胞有 个四分体,图C所示的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为 ,图D所示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是 。
(4)A细胞有 条染色体,有 个DNA分子,A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 。
(5)此5个细胞发生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28、 (10分)下图是某种果蝇的精原细胞分裂产生精子细胞的示意图,其中图Ⅳ细胞中只表示了部分染色体的情况。请据图回答:
(1)图Ⅱ细胞的名称是 ,有 个染色单体。
(2)图Ⅳ细胞表示的时期应该在方框 (填①或②)的位置。
(3)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根本原因是 。
(4)图Ⅲ每个细胞的核DNA含量是①阶段细胞含量的 。
(5)假定该果蝇的三对常染色体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则这个精原细胞可产生 种精子。
29、(8分)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基因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 。
(2)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
(3)该昆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
(4)该昆虫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是
30、(10分)某家族中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见右图,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
(1)控制甲遗传病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属于 性遗传病。
(2)控制乙遗传病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性遗传病。
(3)Ⅱ-3、Ⅱ-4、Ⅱ-5、Ⅱ-6的基因型分别是 、 、
、 。
(4)若Ⅲ-8与Ⅲ-9婚配,其后代中两病兼患的概率是 ,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参考答案
选择题(50分)
29. (8分)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50题,每题2分,共70分)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疆域的四个端点中,位于北温带的有: ( )
①北端 ②南端 ③东端 ④西端
A.①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关于下图中四个省区叙述正确的是 ( )
A.四个省区由北而南的排序是①②③④
B.四处省区中没有一个濒临海洋
C.四个省区彼此之间互不相邻
D.图中①省位于四川省北边
在2005年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最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胜古迹多,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笑了。” 读下图回答3~4题:
3.“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
4.“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
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读后请回答5~6题:
5.属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有
A.甲 乙 B.乙 丁 C. 甲 丙 D. 丙 丁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地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B.②地水土流失严重
C.③地为江南丘陵 D.④地是我国重要的畜区
下表中人口数为1999年资料。读下表,回答7~8题:
云南 贵州 陕西 甘肃 青海
人口(万人) 4192 3710 3618 2543 510
年均降水量(mm) 1000~1500 1100~1400 500~1000 30~860 20~700
面积(万km2) 38 17 19 39 72
7.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各省依次是: ( )
A.青海、甘肃、陕西、贵州、云南 B.贵州、陕西、云南、甘肃、青海
C.陕西、云南、贵州、甘肃、青海 D.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
8.各地区降水存在差异: ( )
A.青海因海拔高且多山而少雨
B、陕西的纬度介于云、贵和甘、青之间,故降水量也居中
C.云、贵秋季有丰沛的西南季风雨
D、甘肃部分地区处于非季风区,故降水量较少
家住上海的王小华利用暑假期间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设计的浏览线路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9-10题:
9.四条浏览线路中,能得到图示地形剖面草图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0.泰山大致位于四条浏览线路中的: (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在地形图中,相对位置排列不正确的是( )
12.适宜种植春小麦、甜菜的商品粮基地是( )
A.华北平原  B.松嫩平原
C.江淮平原  D.辽河平原
右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一月和七月气温分布。
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造成①②两地气温年较差明显不同的最主要
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图示区域秋色各有特色,按入秋时间早晚正确的
赏秋顺序是
A.abcd B.cdab C.dcab D.badc
16.在d城附近山区,能欣赏到的秋天景色是
A.苹果香满山坡 B.麦浪滚滚
C.绿草茵茵 D.红叶尽染山林
17.北回归线从东向西依次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区是( )
A.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B.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C.台湾、福建、广东、广西 D.云南、广西、广东、福建
读图,回答18~20题。
18.下列有关图中数码代表的四个地点,所在省区简称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内蒙古、黑、滇、粤 B.甘、辽、藏、闽 C.新、内蒙古、川、桂 D.新、甘、黑、粤
19.四地所在省区中与俄罗斯接壤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关于四地所在省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四地所在省区大部分都位于二级阶梯上
B.③④两地所在省区均属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
C.四地所在省区境内都有外流区域
D.①地所在省区是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区
21.1998年长江汛期流量比1954年小,而中游水位却比1954年高。其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降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 ②上游滥砍滥伐森林,中游泥沙沉积加剧 ③围湖造田,湖面缩小,调蓄能力减弱 ④江堤年久失修,沿途挖沙失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我国山川壮丽,地形多种多样,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22—24题。
22.下列地形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昆仑山 D.华北平原
23.下列山脉与大兴安岭走向大致相同的是( )
A.秦岭 B.阴山 C.喜马拉雅山 D.巫山
24.山脉往往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天然界线,右图所示的界山是( )
A.太行山 B.武夷山 C.昆仑山 D.祁连山
25.我国既不受冬季风影响也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
  A.云贵高原  B.藏北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雅鲁藏布江谷地
26.我国下列地区中,受冬季风影响时间最长、影响强度最大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黄土高原
27.加重我国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是( )
A.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B.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减少
C.我国自然资源贫乏 D.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和浪费
读漫画“小草的哀求”,完成下列28-29小题。
28.漫画所反映的情况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全球变暖 C.臭氧层破坏 D.酸雨污染
29.漫画反映的问题主要发生于我国的(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   D.东北和西南地区
30.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区属于喀斯特地形的是 ( )
A.峨眉天下秀 B.桂林“碧莲玉笋世界”
C.白头山天池湖水碧兰、白色群峰倒映风光 D.挺拔险峻、登之可“一览众山小”的泰山
31.四川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相比较,其相同点是
A.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B.都有绿洲农业
C.都属外流区域 D.都分布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
读右图,回答32~35题。
32. 图中山脉属于阶梯分界线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3.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荒漠化
C. 盐碱化 D. 沙尘暴
34.河流在乙处附近径流量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量减少 B. 沿岸农业灌溉用水过多 C. 植被较少 D. 蒸发量增大
35.京杭运河在M,N两处的流向是(  )
A. 均向北 B. 均向南
C. M向北,N向南 D. M向南,N向北
读我国四大盆地分布示意图,回答36~38题。
36.在下面①②③④四幅地形剖面图中与上图四大盆地分
布位置对应一致的是(  )
A.①②③④四图分别对应acbd四地点
B.①②③④四图分别对应bcad四地点
C.①②③④四图分别对应dabc四地点
D.①②③④四图分别对应dcab四地点
37.关于四大盆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季风气候区
B.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C.a属于暖温带,b属于高山气候,c属于亚热带,d属于中温带
D.b属于暖温带,a属于中温带,c属于亚热带,d属于高山气候
38.下列关于图中的四大盆地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盆地具有紫色土壤,是我国水稻、油菜的主要产区
B.②盆地因生产石油、盐、铅锌而被人们称为“聚宝盆”
C.③盆地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流动沙丘
D.④盆地被昆仑山和天山环绕
39.我国高原中,地面起伏不大,除几条山脉外,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这个高原是( )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40.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的盆地是( )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41.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主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
  A.半湿润和半干旱的界线 B.年平均气温0°C等值线
  C.800mm等降水量线 D.暖湿带与中温带界线
42.某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2.8°C,7月平均气温为29°C,年平均降水量为1260mm。这个城市是我国的 ( )
  A.北京  B.哈尔滨 C.武汉  D.广州
43.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因为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
读“锋面雨带在我国年内地区推进图”,
回答44~45题。
44.与图中所示内容不相符的是(  )
A.中国冬夏季风的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
决定了雨带位置
B.中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北方大于南方
C.中国降水的分布特点是南方多、北方少
D.副热带高压脊的北移是连续性的,南移是阶段性进行的
45.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  )
A.雨带徘徊、停滞 B.冬季风势力强盛 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 D.受地形阻挡
46.我国不少山脉走向不仅控制了主要河流的走向,还是这些河流的分水岭,如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秦岭 D.祁连山—秦岭
47.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
B.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
C.东部临海,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
D.我国领土最西端位于东五区,最东端在东九区,跨四个时区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据此回答50~52题。
48,图中a山脉两侧山麓分布的自然带分别是(  )
①北侧为高山草甸带 ②南侧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北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南侧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49,a山脉两侧山麓分布的自然带不同,这种变化属于(  )
A. 纬度地带分异 B. 经度地带分异 C. 垂直地带分异 D. 地方性分异
50, 关于A、B两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B河流汛期长 ②A河流汛期长 ③B河流含沙量小 ④A河流含沙量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51.(10分)右图中各点对应的数字从上到下依次是海拔高度(m)、年降水量(㎜)、年均温(℃),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2)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
(3)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52.(10分)读黄河流域沿某纬线的局部地区剖面图回答:
(1)A地形区为_______________;B地形区的
地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_。
(2)黄河流经A地形区时,河水与河流两侧地下
水的关系是_________ _,原因是_________
__ 。
(3)试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简要说明B地区主要环境问
题及其形成原因。
①主要环境问题:____ _。
②形成原因:________ 。
53.(10分)下图为我国两地区山脉与河流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图中的山脉大致走向都是 走向。
(2)山脉是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秦岭是我国的重要地理界线。(至少4例)
(3)从锋面雨带进退规律考虑,图乙区域的河流 月进入汛期,简述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51.答案:(1)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其地势高,故年平均气温较后者低;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①地。
(2)④地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季风影响,可接受部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也可以接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⑤地处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降水量远高于⑤地。
(3)⑥⑦两地纬度及海拔均接近,故年平均气温接近。但⑥地位于面向太平洋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雨影区);降水量大大降低。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只要闭合电路内有磁通量,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B、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螺线管内部就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C、线圈不闭合时,若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
D、线圈不闭合时,若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但有感应电动势
2.接有理想电压表的三角形导线框,如图,在匀强磁场中向右运动,则框中有无感应电流?电压表有无读数(示数不为零称有读数)( )
A、无;有 B、有;无 C、无;无 D、有;有
3.两个环A、B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A为均匀带电绝缘环,B为导体环。当A以如图所示的方向绕中心转动时,B中产生如图所示方向的感应电流。则( )
A、A可能带正电且转速减小
B、A可能带正电且转速恒定
C、A可能带负电且转速减小
D、A可能带负电且转速增大
4.如图所示,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有由两个大小不等的圆环M、N连接而成的导线框。沿图中箭头方向用外力将N环拉扁,该过程中,关于M环中感应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产生,且M环有扩张的趋势
B、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产生,且M环有扩张的趋势
C、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产生,且M环有收缩的趋势
D、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产生,且M环有收缩的趋势
5.如图所示,一条形磁铁从静止开始,穿过采用双线绕成的闭合线圈,条形磁铁在穿过线圈过程中做( )
A、减速运动 B、匀速运动
C、匀加速运动 D、非匀变速运动
6.矩形导线框abcd放在匀强磁场中,在外力控制下静止不动,磁感线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t=0时刻,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0~4s时间内,线框ab边受匀强磁场的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力的方向规定以向左为正方向)是下图中的( )
7.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1:3,次级回路中联入三个均标有“36V,40W”的灯泡, 且均正常发光,那么, 标有“36V、40W”的灯泡A( )
A、也正常发光 B、将被烧毁
C、比另三个灯暗 D、无法确定
8.两只阻值相等的电阻分别通以正弦交流电与方形交流电,它们电流的最大值相等,如图所示,则两只电阻的热功率之比是( )
A、1:4 B、1:2
C、1: D、1:1
9.如图是一个理想变压器,K为双向电键,P是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U1为加在原线圈两端电压,I1为原线圈上电流,则( )
A、保持U1 及P 的位置不变,K 由a 合向b 时,I1 将增大
B、保持U1 及P 的位置不变,K 由a 合向b 时,R 消耗的
功率减小
C、保持U1 不变,K 合在a 处,使P 上滑,I1 将增大
D、保持P 的位置不变,K 合在a 处,若U1 增大,I1 将减小
10.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交流电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知道( )
A、0.01s时刻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
B、0.01s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C、该交流电流有效值为2A
D、该交流电流频率为50Hz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A、B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L是自感系数很大的线圈,其直流电阻与R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断开S2的情况下,若突然闭合S1时,A灯立即发光,B灯逐渐亮起来,最后两灯一样亮
B、在断开S2的情况下,若突然闭合S1时,两灯同时发光,然后B灯逐渐熄灭
C、若同时闭合S1、S2,待电路稳定后突然断开S1,则两灯不会立即熄灭,而是逐渐熄灭
D、若同时闭合S1、S2,待电路稳定后突然将S1、S2同时断开,则两灯不会立即熄灭,而是逐渐熄灭
12.如图所示,闭合小金属环从高h处的光滑曲面上端无初速度滚下,又沿曲面的另一侧上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是匀强磁场,环在左侧滚上的高度小于h
B、若是匀强磁场,环在左侧滚上的高度等于h
C、若是非匀强磁场,环在左侧滚上的高度等于h
D、若是非匀强磁场,环在左侧滚上的高度小于h
13.对于如图所示的电流 i 随时间 t 作周期性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大小变化,方向不变,是直流电
B、电流大小、方向都变化,是交流电
C、电流最大值为0.2A,周期为0.01s
D、电流大小变化,方向不变,不是直流电,是交流电
14.如图所示,交变电流电压的瞬时表达式u=311sin157t V时,三个电流表的示数相同,若电源电压改为u′=311sin314t V时,则 ( )
A、电流表 的示数减小
B、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C、电流表的示数不变 D、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4分,在答题卷上做答)
三、填空题(共2小题,12分)
15.(4分)如图表示一交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此交流的有效值为 A。
16.(8分)下图是做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实验的器材及示意图。
(1)在图中用实线代替导线把它们连成实验电路。
(2)由哪些操作可以使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在开关闭合的瞬间,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则当螺线管A向上拔出的过程中,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_______偏转。(“左”、“右” )
四、计算题:(共4小题, 4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7.(10分)、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螺线管匝数n = 1500匝,横截面积S = 20cm2。螺线管导线电阻r = 1.0Ω,R1 = 4.0Ω,R2 = 5.0Ω,C =30μF。在一段时间内,穿过螺线管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按如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求:
(1)求螺线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2)闭合S,电路中的电流稳定后,求电阻R1的电功率;
18.(10分)有一台发电机通过升压和降压变压器给用户供电,已知发电机的输出
功率是20kW,端电压为400V,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n2=1﹕5,
两变压器之间输电导线的总电阻R=l .0 Ω,降压变压器输出电压U4=220V,求:
(1)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
(2)输送电能的效率多大;
(3)降压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3﹕n4?
19.(10分)两根金属导轨平行放置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导轨左端接有电阻R=10Ω,导轨自身电阻忽略不计。匀强磁场垂直于斜面向上,磁感强度B=0.5T。质量为m=0.1kg,电阻可不计的金属棒ab静止释放,沿导轨下滑(金属棒ab与导轨间的摩擦不计)。如图所示,设导轨足够长,导轨宽度L=2m,金属棒ab下滑过程中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当金属棒下滑h=3m时,速度恰好达到最大值。求此过程中金属棒达到的最大速度和电阻中产生的热量。(g=10m/s2)
20.(12分)如图所示,ab=25cm,ad=20cm,匝数为50匝的矩形线圈。线圈总电
阻r=1Ω,外电路电阻R =9Ω,磁感应强度B=0.4T。线圈绕垂直于磁感线的OO’
轴以角速度50rad/s匀速转动。求:
⑴从此位置开始计时,它的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
⑵1min内R上消耗的电能;
⑶当从该位置转过60°时,通过R上瞬时电功率是多少;
⑷线圈由如图位置转过30°的过程中,通过R的电量为多少?
A
B
ω
I
M N
d
a
b
c
B
t/s
0
2
4
图甲
F
t/s
0
2
4
A
F
t/s
0
2
4
B
F
t/s
0
2
4
C
F
t/s
0
2
4
D
R
0.01 0.02 0.03 0.04
i(A)
t(s)
0
R2
图甲
R1
C
S
B
图乙
t/s
B/T
0.22
0.4
0.6
O
1.0
2.0
0.8
1.0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3分, 共30分.)
1.曲线在点P(-1,-1)处的切线方程是 ( )
A. B. C. D.
2. 观察数列2,5,11,20,,47…中的等于 ( )
A. 28 B. 32 C. 33 D.27
3.函数上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 ( )
A.1,-1 B.1,-17 C.3,-17 D.9,-19
4. 有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直线平行于平面,则平行于平面内所有直线;已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直线∥平面,则直线∥直线”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 )
A. 大前提错误 B. 小前提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 D. 非以上错误
5.下列求导运算正确的是 ( )
已知f(x)=x2+2x·f'(1),则f'(0)等于 ( )
A. 0 B. –2 C. 2 D. – 4
设分别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当时,且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 )
A. B.C. D.
8.函数的定义域为(a,b),其导函数内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函数在区间(a,b)内极小值点的( )
A. 1 B. 2 C. 3 D.4
9.函数在下列哪个区间内是增函数 ( )
A. B.
C. D.
10.把正整数按下图所示的规律排序,则从2003到2005的箭头方向依次为( )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 每小题4分, 共28分.)
11.若函数在处取极值,则
12.若函数是R上的单调函数,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13.函数f(x)=x2-2ln x的单调减区间是
14..直线与函数的图像有相异的三个公共点,则的取值范
围是
15.若数列的通项公式,记
试通过计算的值,推测
16.类比平面几何中的勾股定理:若直角三角形ABC中的两边AB、AC互相垂直,则三角形三边长之间满足关系:。若三棱锥A-BCD的三个侧面ABC、ACD、ADB两两互相垂直,则可得到三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之间满足的关系为 .
17.设曲线在点(1,1)处的切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令,则的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4小题, 共42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 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小题共8分)设函数.
(Ⅰ)若曲线在点处与直线相切,求的值;
(Ⅱ)求函数的极值.
19.(本小题共10分)统计表明,某种型号的汽车在匀速行驶中每小时的耗油量(升)关于行驶速度(千米/小时)的函数解析式可以表示为:已知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
(I)当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甲地到乙地要耗油多少升?
(II)当汽车以多大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甲地到乙地耗油最少?最少为多少升?
20.(本小题共10分)已知函数在与时都取得极值
(1)求的值与函数的单调区间;
(2)若对,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共14分)已知是实数,函数,

上的最大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