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全科】

资源简介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Mg:24 K:39 Cu:64 I:127
(注意:只交答题卷,试卷自己留着上课老师讲评时用)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放射性同位素铀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
A.51 B.92 C.143 D.235
2.X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XO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A.HX B.H2X C.XH4 D.XH3
3.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B.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材料的元素
C.在金属元素区域中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
D.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4.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
A.氯气分子的电子式 Cl∶Cl B.氢气分子的电子式 H∶H
C.氯化镁的电子式 D.氯化钠的电子式
5.下表符号中“2”的含义正确的一组是( )
H 2He 2Cl Ca2+
A 质量数 中子数 质子数 电荷数
B 质量数 质子数 原子个数 电荷数
C 质子数 中子数 原子个数 电子数
D 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荷数
6.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 Ertl对金属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应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和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 和的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C. 和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D. 和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氟到碘,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第三周期从钠到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
C.因为铝原子比钠原子失去电子数目多,所以铝比钠的还原性强
D.氧与硫为同主族元素,氧比硫的原子半径小,氧比硫的非金属性强
8.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 -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离子的还原性:Y2->Z- B.质子数:c>b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W
9.某种原子的质量是a g, 12C原子的质量为b g,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 )
A.a B.a/12b C.a/NA D.12a/b
10.已知阴离子的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W g 阴离子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A.(m - x)n mol B.W(m - x - n) mol
C. mol D.mol
11.有A、B、C、D四种金属,投入水中只有D反应放出氢气,将A投入C的盐溶液中可置换出金属C,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则四种金属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A>B>C>D B.D>B>A>C
C.D>A>C>B D.C>A>B>D
12.今有A、B两种原子,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2个电子,B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 )
A.C和Mg B.Si和Na C.Cl和C D.B和He
13. 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它是副族元素 B. 它是第六周期元素
C. 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 D. 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H4、SiH4、GeH4、SeH4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C.第IA族元素和第VIIA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D.H2S比H2O的熔、沸点低
15.已知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16.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本题共8小题,共52分)
17.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I—I键、1 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299kJ。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1 mol HI需要 (填“放出”或“吸收”) k J的热量。
18.已知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比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小。Z和Y两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关系是 。
19.下列是中学化学实验操作的内容:①碘的升华;②氢氧化钠溶解于水;③过氧化钠溶解于水;④氯化氢溶解于水。其中没有发生化学键断裂的是____________;(填写序号,下同)只发生离子键断裂的是___________;只发生共价键断裂的是____________;既发生离子键断裂,又发生共价键断裂的是___________。
20.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均小于18,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已知:A、C、F三种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个,E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的元素符号 ,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分子式 。
(2)画出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若构成F元素的一种核素的中子数为18,写出该核素的表示符号 。
(4)A与C、C与F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 、 。
21.有X、Y两种元素,已知①其中X元素的原子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1价阴离子,Y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且Y的氧化物Y2O的摩尔质量为62g·mol-1;②向X和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Z的水溶液中加入淀粉和氯水时,溶液呈蓝色。
(1)写出X、Y的元素名称:X___________,Y__________。
(2)若②中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204×1024,则参加反应的化合物Z的质量为________g。
22.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形成的-2价阴离子比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8个,B元素的一种氧化物为淡黄色固体,该固体放置在空气中能生成A的单质,C为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的二价金属,当2 .4克C与足量热水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2.24L ,D的M层上7个电子。
(1)写出A B C D元素符号:A ,B ,C ,D
(2)B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D在周期表的位置: 。
(3)比较D的气态氢化物与H2S和HF的稳定性:
(4)用电子式表示B与D形成的化合物的过程:
(5)C与D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3.已知主族元素A、B的对应离子Am+与B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
(1)A、B两元素所处周期序数的差值为 ;
(2)A、B两元素的质子数之差为 ;
(3)A、B两元素所处族序数之差为 。
24.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能与Cu反应,生成有不可燃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Q R V
T W
(1)元素Q、W的非金属性强弱:Q W(填‘>’或‘<’)。
(2)写出在加热条件下,足量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Y的浓溶液与Fe反应(产物中唯一的气体产物与V的单质按照物质的量之比4:1混合能完全溶于水)的离子方程式: 。
(3)将m g金属Cu,完全溶解于80mL 13.5mol/L的Y溶液中,收集到6.72L(标况)气体,剩余溶液中H+浓度为1mol/L。假设反应后溶液体积仍为80mL,求m= g。
25.在化学研究领域,经常需要对一些物质进行性质的确定。如利用下列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出一定质量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气体体积,对金属镁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测定,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确称量m g金属镁(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用铜网包住放入干净的试管中;
②按图示组装好装置,然后在关闭活塞的分液漏斗中装入一定体积2 mol/L的盐酸;
③调整右边玻璃管(带均匀刻度值),让U型管两端液面在同一水平面,读出右边玻璃管的液面刻度值为V1mL ;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让一定量的盐酸进入试管中后立即关闭活塞;
⑤当镁条反应完后, ,读出右边玻璃管的液面刻
度为V2 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你认为步骤⑤中空格应进行的操作 。
(2)若V1,V2均是折算为标况下的值,则镁的相对原子质量Ar(Mg)的实验测定表达式为Ar(Mg)= ,你认为此表达式求出的值是否准确? (填‘是’或‘不’),主要问题为 (若回答‘是’则此空不填)。
(3)步骤①中,为什么要用铜网包住镁条? 。
九江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参考答案
二、(本题共9小题,共52分)
17.放出 , 5.5(每空2分)
18. X19. ① ; ② ; ④ ; ③ 。 (每空1分)
20.(8分)(1) Si , H3PO4 。(2)
(3) (4) OH-+Al(OH)3==AlO2-+2H2O 、3H++Al(OH)3==Al3++3H2O 。
21.(1)X : 碘 ,Y: 钠 。(2) 300 g 。(每空2分)
22.(共11分)(1)A: O , B: Na , C: Mg , D: Cl
(2) ; 第三周期,VIIA族 。(3) HF>HCl>H2S
(4) (2分)
(5)2H++Mg(OH)2==Mg2++2H2O (2分)第Ⅰ卷 客观题(36分,每小题3分)
一、基础知识与理解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瞋(chēn)目 懵(méng)懂 手帕(pāi) 惫(bèi)懒
B、凋(diāo)伤 朔(shuò)漠 青冢(zǒng) 鱼凫(fú)
C、冷涩(sè) 呕(ōu)哑 虾(há)蟆 拗(niù)不过
D、石栈(zhàn) 霓裳(shāng) 红绡(xiāo) 马嵬(wéi)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蹙缩 踌躇 纨绔 荸荠
B、窈陷 缪种 韶光 惘然
C、两靥 寒喧 潦倒 咨嗟
D、宵柝 荻花 牲醴 放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大革命期间,许多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中如戴望舒那样, 着不知该往何处去。
②据诗人回忆说,大堰河曾经把诗人画的 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
③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 了,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
A、徘徊 大红大绿 淡泊
B、彷徨 大红大绿 淡薄
C、徘徊 大红大紫 淡薄
D、彷徨 大红大紫 淡泊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B、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巴甲骨文考证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C、近几年来,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着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的问题。
D、他不重视使用标点符号,写起文章来文不加点,让人没法读。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有消息称张含韵将进入山东卫视主持“笑声传中国”节目,使广大“韵迷”表现出极大地热情,他们纷纷致电该栏目表示支持。
B、日本是动漫生产大国,其产品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对我国观众并不陌生。
C、百年老字号“王致和”商标,目前在德国恶意抢注,在与对方协商未果后,王致和集团表示,将在德国柏林提起诉讼,追讨商标权。
D、中国湖泊资源破坏严重。专家指出,水污染、无序开发和过度围湖造田,是造成天然湖泊及其湿地面积锐减的重要原因。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和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巨大贡献。
B、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来脱掉身上的皮
C、他犹豫不决,自言自语地说:“是去好呢,还是不去好呢?”
D、张华考进了北京大学;李平考进了高等技术学院;吴丽考进了一所师范大学。
7、《琵琶行》中音乐描写非常精彩。从“转轴拨弦”开始,琵琶女弹奏的曲子富于变化,其变化顺序是( )
A、悠扬流畅——高亢激越——低沉冷涩——凄凉抑郁
B、凄凉抑郁——悠扬流畅——低沉冷涩——高亢激越
C、高亢激越——低沉冷涩——凄凉抑郁——悠扬流畅
D、低沉冷涩——悠扬流畅——凄凉抑郁——高亢激越
8、猫头鹰遇见老朋友斑鸠,问它:“你要到哪里去?”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斑鸠问:“为什么要搬家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你不改变,东边的人也会讨厌你的。”
如果要以此写一篇作文,以下立意最佳的一组是( )
①对朋友的缺点应直言相告
②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③应该学会说大家爱听的话,不然会让大家讨厌。
④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我
⑤好的建议能改变人的命运
⑥解决问题要抓住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⑦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朋友对人生的影响非常大。
A、①②④ B、①⑤⑦ C、②④⑥ D、②③⑤
9、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愿按贵族家庭为他安排好的道路生活,十分鄙弃功名富贵及相关的世俗观念,追求随性所欲率性自然的生活,思想有些偏激。这既反映了他作为贵族公子的生活情调,又表现了他虽然幼稚、却很执着的清高脱俗的意识。
B、《红楼梦》第四回写林黛玉进贾府,通过黛玉的眼睛,向我们展示了贾府这个富丽堂皇穷奢极欲封建大家族的面貌。其中的人物,如王熙凤,贾宝玉等平日里都华冠丽服,金玉珠宝满身,极其奢华,即使是下人,吃穿用度都是不凡的,不难看出整个家族的腐朽。
C、林黛玉是最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女性形象之一。她娇弱清丽,细腻敏感。由于母亲早亡,她孤身一人投靠贾府。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养成了强烈的自尊意识,这种自尊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D、《高老头》的故事发生在巴黎日内维新街一个叫伏盖公寓的小旅馆里。穷大学生拉斯蒂涅从外省来到巴黎上大学,雄心勃勃,想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寒窗苦读,成为一个大法官,用丰厚的收入来报答父母。他迫不及待地想钻入上流社会过贵族生活。
二、文言文阅读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攫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捷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與,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果马下: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下行走),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耕种之, 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坡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徒高谈虚论 徒: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堪:胜利
C.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 举:全,
D.本为羁旅 羁旅:寄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标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
A.品藻古今,若指诸掌
出则车與,入则行步
B.肤脆骨柔,不堪行步
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C.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
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D.体赢气弱,不耐寒暑
多迂诞浮华,不涉事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
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
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
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做好其他事务。
第Ⅱ卷
三、(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4分)
(2)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與,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 (4分)
(3)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4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小斋记事
刘止一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局:棋盘)方。
未用较得失,哪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解】刘止一,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后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思想感情的?(4分)
15、将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8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 ,独留青冢向黄昏。无边落木萧萧下, 。
(3) ,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 。
(4)间关莺语花底滑, ,冰泉冷涩弦凝绝, 。
四、现代文阅读(21分)
   水性江南
   王本道
  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出诸多骁勇的斗士。那用于刺杀的锐利兵器——剑,发展的鼎盛时期正是在地处江南的吴越之地,许多彪炳史册的著名战役也是在江南发生的。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悱恻与剑气凌厉这两种反差极其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在一地呢 我
曾一度处于大惑不解之中。
  一次重读先贤经典,{老子)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是水的故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瓜洲渡口山如浪,扬子桥头水似云。”“西风作意送行舟,帆饱清淮碧玉流。”还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山中奏鸣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和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
  江南的水,如轻纱雾霭,随风起舞,交幻无穷;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殊帘总不如。”杜牧对江南人的赞美虽有些夸张,但说的却是实情,那无边的波光水影之中,充溢着无边的风月。秦淮河上的桃花渡,莫愁湖畔的莫愁女,瓜洲古渡的杜十娘,西泠桥畔的苏小小,还有惠山的明月、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他们的柔情蜜意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传说。物美、人美、情浓,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依软语,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我十分喜欢江南曲艺的代表——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述,琵琶弦乐清丽委婉,其优美儒雅,婉转沉静,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
  江南的水也时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这坚韧与顽强的性情,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其中,许多气势恢弘,似有峥嵘剑气的腾越穿行其中。杭州栖霞岭上的剑门,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是雄伟挺拔,气宇轩昂,占尽风云。那山间的瀑布、涧水,山下的清流,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江南的人,也因为有了“水性”,才有了那种独特的剑气。据说古代铸剑的工艺,先是把剑放在火中煅烧,然后再放到水中浸泡,经过淬剑过程中两种力量的交合,才会使剑在百转千回,缭绕交错的剑法中得心应手。这种浸泡过剑的江南之水,千百年来也曾造就了诸多慷慨激昂之士。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与扬州共存亡的史可法……众多仁
人志士用他们的生命与鲜血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文武兼备的 、
、文天祥,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活跃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鲁迅,更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推向了极致。就连文雅娟秀的女子,也尽显侠骨柔情,秋瑾就是最优秀的代表。
  说到江南的“水性”,还应该涵盖它的秀慧与智巧。江南的水是很有灵气的,正是这灵秀之水,涵养了江南人的那种聪颖与睿智。当今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籍的就占了半数,近代和当代全国琴棋书画大师,也大多出自江南。
  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有人说,正是因为江南大美了,阴柔之气过重,因此江南的男人大多被美色所雌化,是美人的风韵像灭火器似的扑灭了男子的阳刚之气。这种说法是过于偏重水乡的温柔与细腻了。其实人不分南北,如果能多一分柔情与细腻,懂得感情,懂得珍藏,心中维系着自己的审美镜框和情感秘笈,并以此为尺度去发现和发掘生活中美妙的、值得神往和迷醉的东西,不是会给男人(也包括女人)增添力度和精神上的健美吗 这样的多情,不更意味着一种不寻常的正直与高尚!
16、在第四段的空格里埴写诗人的名字:__________、 。(2分)
  17、作者把苏州评弹比喻为 ,这样写得好处是
。(3分)
18、“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和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属性。”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怎样的作用?
。(4分)
19、水性江南,其“水性”包括哪些特性?
。(6分)
 
20、作者在行文中为什么要引用许多有关江南风物人情的诗文、资料?
。(6分)
五、语言综合运用(15分)
鲁迅的小说《祝福》在刻画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时,有多处描写祥林嫂眼神的细节,从相邻嫂眼神前后不同的变化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她在不同阶段的精神状态,了解她被迫害的经过。
这样的细节对比描写,还可以用来展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鸿门宴》刘邦献礼情节.项羽与范增两人态度各异,一个安然收下,置之坐上。一个则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显示出前者幼稚、轻信、缺乏心计又自视不凡,后者则显得独具见识又急躁易怒。
请你仿照这样的写法,选取你周围的两个同学,在一个事件中对他们进行细节描写,表现他们不同的性格。
要求:1、只能写一个事件。
2、写出两个人物的个性。
3、200字左右。
六、作文(50分)
两只陌生的蜗牛在某个路口相遇了,他们彼此碰了碰触角,互致问候,然后继续向前爬去。但不幸的是他们都有了相同的想法:对方这么急着朝我来的路爬去,一定是那路上有什么宝贝我没发现。这样想着,两只蜗牛便同时折转头往回爬。在同一个路口,两只蜗牛又相遇了,他们又友好地彼此碰了碰触角,各自继续朝前爬去。忙碌了一辈子了蜗牛不知不觉又爬回了起点。
请根据这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
1、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含意的范围。
2、必须写议论文。
3、700字左右。
九江一中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7、B 略
8、C ①错误,材料的中心不在斑鸠的态度,而在内容;③错误,引申非常牵强,而且这不是材料的重心;⑤⑦观点都完全超出材料范围,材料根本没谈到“命运”“人生”等结果性的问题。
9、B 宝玉换衣后穿的是一件半旧衣服,而且佩戴的东西基本都是孩子的护身符,长命锁,还有娘胎带来的玉,并不奢侈豪华。
10、B 堪:能承受,胜任。
11、A 此题题干要求分别表面,所以选项中必须一一对应。意义教师酌情讲解。
12、C 尚书郎乘马,受到批评弹劾,没有受到朝廷官员称赞。
13、(1)在朝中为官,不知道有战争的急迫;只知道保住自己的俸禄,不知道民生的艰难。
(2)梁代的士大夫都崇尚穿肥大的衣服,系宽大的衣带,戴大帽子穿高高的鞋子。出门乘车,进门靠仆人扶持,不管是城内城外,没有骑马的。
(3)古人注重了解耕种的艰难,这是
14、(1)表达了自己因为心怀正直,得罪权贵,虽被罢官,却坚持自己高贵品质的思想感情。作者独处小斋,“世愈疏”,“万事妨”,言语间有个人身世的感叹,也有对世事讥讽的意味。
(2)作者通过棋琴二物,托物言志,琴弦直,即言自己心怀正直,棋局方,意为自己品德端方,正因为自己方正之品不变,落得“世愈疏”、“万事妨”,无关国家的兴亡了。
15、砯崖转石万壑雷。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去紫台连朔漠,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江花朝秋月夜,呕哑嘲哳难为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凝绝不通声暂歇。第一部分:听力(满分30分)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n did the man have breakfast
A.At 7:15 B.At 7:30. C.At 8:00
2.Who is the man
A.A taxi driver. B.A hotel receptionist. C.A waiter.
3.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Johnson is out now. B.Johnson is waiting for the call.
C.The line to Johnson is busy now.
4.What does the man mean
A.He won’t leave the woman behind
B.The woman can call him if she missed him.
C.The woman can go to him if she likes.
5.What do we know about White
A.He called the woman last nigh. B.He doesn’t live in the city.
C.He’s the man’s classmate.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What’s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Neighbours. B.Husband and wife. C.Boss and secretary.
7.What does the man asked the woman to do
A.To ring up Mary. B.To pass a message to Mary.
C.To meet an old friend of his.
8.Why can’t the man get through to Mary
A. She is calling someone else. B. She is meeting a friend.
C. The line has gone wrong.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9.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most probably talking to each other
A. On the Internet. B. In a computer store.
C. Somewhere in front of a computer.
10.How much will the man finally pay for the cell phone
A. $1200. B. $900. C. $600
11.Which of the two speakers prefers Internet shopping
A. The man B. The woman C. Both of them.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至14题。
12. What does the man want
A. A rest for a while. B.A room for two nights.
C.A seat in the hall.
13.How much will the man have to pay for the room when checking out
A.108 yuan. B.160 yuan. C.320 yuan.
14.What service does the man ask about at the end
A.Morning calls. B.Morning meals. C.A change of sheet.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17题。
15.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A.A trip to Sydney. B.Plans for the summer. C.Their work in the city.
16.When does the man join in singing and telling stories
A.In the morning. B.In the afternoon. C.At night.
17.Where is the woman now
A.At home. B.On the beach. C.In the store.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What is the report about
A.UFO B. A small town. C. Some photos.
19.When did the event happen
A.7:00 p.m. B.17:00 p.m. C.11:00 p.m.
20.What are there in the photo
A.tourists. B.tall buildings. C.colored lights.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 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The time we spend together is so fun that I can’t help____seeing you again.
A.getting back to B. pay attention to
C. looking forward to D.holding on to
22. Having fun______ friends doesn’t mean playing tricks____ them.
A.with; on B.on; with
C. with; with D. on; on
23.This study website is really helpful, _____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parents can benefit a lot.
A. which B. why
C.from which D. of which
24.It____have been Tom that parked the car here, as he is the only one with a car.
A. may B. must C. can D. should
25.See the flags on the building That was_____we did this morning.
A. When B. which C.Where D. what
26. — May I have _______ honor of dining with you
  — Sure , I feel quite honored , because you are _______ honor to our city .
A. an ; the B. the ; an C. the ; the    D. an ; an
27. You cough heavily all day. I think you really_____give up smoking.
A. can B. may C. ought to D.would
28. My grandfather is such a forgetful person that he has to _______ many things, even his daily meals.
A. be remembered by B. be reminded of
C. be memorized D. be reminded
29. —Have you heard the story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No. When and where does the story ______
A. take up B. take on C. take place D. take off
30. I’m sorry, but I didn’t mean to keep you waiting here for a long time. Can you______ me
A. forgive B. satisfy C. apologize D. gain
31.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marriage
—______, if I were Kate, I would not marry him.
A. Generally speaking B. I have no idea C. To be honest D. To my surprise
32. —Do you know _______ he turned off the lights or not when he left the classroom
—Sorry. I don’t know.
A. what B.that C. whether D. why
33. After going into the concert hall, the mother ________ a friend and went over to greet him.
A. searched B. knew C. spotted D. realized
34. — Do you know why the teacher asks for me
— He wants you to ________ your absence last night.
A. account for B. call for C. reach for D. send for
35. Look at the sign, Sir. We don’t permit ________ in the hall.
A. smoke B. to smoke
C. smoking D. to have a smoke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large mountainside, where an eagle’s nest rested. The eagle’s nest contained four 36 eagle eggs. One day an earthquake rocked (使震动) the mountain 37 one of the eggs to roll down the mountain, 38 a chicken farm, which was in the valley below. The chickens knew that they must 39 and care for the eagle’s egg, so an old hen (母鸡) 40 to hatch (孵) and raise the large egg.
One day, the egg hatched and a beautiful eagle was born. 41 , however, the eagle was raised to be a(n) 42 . Soon, the eagle believed he was 43 more than a chicken. The eagle loved his home and family, 44 his spirit cried out for more. While playing a game on the farm one day, the eagle looked at the skies above and 45 a group of eagles soaring in the skies. “Oh,” the eagle 46 , “I wish I could soar like those birds.” The chickens shouted with 47 , “You cannot soar with those birds. You are a chicken and chickens do not soar.”
The eagle 48 staring at his real family up above, 49 that he could be with them. Each time the eagle let his 50 be known, he was told it couldn’t be done. That is 51 the eagle learned to believe. Slowly, the eagle 52 dreaming and continued to live his life like a chicken. 53 , after a long life as a chicken, the eagle 54 .
You become what you believe you are; so if you ever dream to become an eagle, 55 your dreams, not the words of a chicken.
36. A. large B. curious C. small D. fortunate
37. A. guiding B. blowing C. causing D. inviting
38. A. on B. over C. past D. to
39. A. introduce B. punish C. protect D. share
40. A. offered B. regretted C. managed D. turned
41. A. Carefully B. Gently C. Sadly D. Luckily
42. A. chicken B. eagle C. hero D. fool
43. A. something B. everything C. anything D. nothing
44. A. and B. but C. so D. however
45. A. noticed B. recognized C. respected D. watched
46. A. cried B. smiled C. argued D. explained
47. A. excitement B. anger C. laughter D. surprise
48. A. approached B. avoided C. continued D. considered
49. A. promising B. proving C. believing D. dreaming
50. A. suggestion B. advantage C. dream D. discovery
51. A. what B. why C. how D. when
52. A. went B. enjoyed C. began D. stopped
53. A. Happily B. Finally C. Quickly D. Probably
54. A. gave up B. broke down C. passed away D. died out
55. A. steal B. follow C. have D. remember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How Americans Began to Eat Tomatoes
People have strange ideas about food. For example, the tomato is a kind of very delicious vegetable. It is one of useful plants that can be prepared in many ways. It has rich nutrition and vitamin in it. But in the 18th century, Americans never ate tomatoes. They grew them in their gardens because tomato plants are so pretty. But they thought the vegetable was poisonous (有毒的). They called tomatoes “poison apples.”
President Thomas Jefferson, however, knew that tomatoes were good to eat. He was a learned man. He had been to Paris, where he learned to love the taste of tomatoes. He grew many kinds of tomatoes in his garden. The President taught his cook a way for a cream of tomato soup. This beautiful pink soup was served at the President’s party. The guests thought the soup tasted really good. They never thought their president would serve his honored guests poison apples. Jefferson never spoke to his honored (忠实的) guests about the fact.
56. After you read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 you think is true
A. Americans never ate tomatoes after they began to plant them.
B. Americans didn’t eat tomatoes before 19th century.
C. Even now Americans don’t eat tomatoes.
D. In the 18th century Americans ate a lot of tomatoes.
57. The passage tells us that Jefferson was a president who learned to love the taste of tomatoes .
A. while he was in Paris
B. when he was a little boy
C. because his parents told him so
D. from books
58. According to the text, _______ made the beautiful pink soup served at the President’s party
A. the President himself
B. a French cook
C. the President’s cook
D. the President’s wife
59.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all the honored guests invited by Jefferson were .
A.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B. from France
C. people of his own country
D. men only
60.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 All of the guests knew the soup that was served at the President’s party was made of tomatoes.
B. All of the guests thought the soup which was prepared by the President’s cook was nice.
C. All of the guests thought the taste of the beautiful pink soup was nice.
D. None of the guests knew that their president would serve his honored guests poison apples.
B
Mr. Frank shot well and once he had come in fourth in a competition.
Then he went to a big city on business. There he joined the local rifle club. The club had a very good team, which used to take part in a lot of important shooting competitions. One of these took place while Frank was with them. But one of the members of the club's team suddenly fell ill just before the match. The captain had heard of Mr. Frank. He therefore invited Mr. Frank to take the sick man's place.
Mr. Frank felt greatly happy to be asked to shoot for such a good team, but he also felt very nervous, because he was afraid of making a fool of himself.
In fact, he was so nervous that he could not keep his hands from trembling while he was shooting, with the result that he did very badly in the competition. When he took his score card to his captain, he said:" After seeing my score, I want to go outside and shoot myself. " The captain looked at the card for a few seconds and then said, "Well, you'd better take two bullets with you if you want to do that. "
61. Mr. Frank once in a competition.
A. joined the fourth team
B. took the fourth place
C. was the fourth to start shooting
D. shot with the other three
62. Why did Mr. Frank feel nervous to be asked to shoot for the team Because .
A. actually he was not good at shooting
B. he thought the captain and the other members would fool him
C. he was afraid of losing face before so many good shooters
D. he would lose a lot of money if he should fail
63. When Frank said, "After seeing my score, I want to go outside and shoot myself", he meant to say that .
A. he wants to practice shooting all by himself
B. he wanted to find out the reason for his failure
C. he was too shamed of himself to remain inside and face the captain and the other members
D. he wanted to kill himself with the rifle
64. By saying "You had better take two bullets with you if you want to do that", the captain actually meant to say .
A. "We haven't got so many bullets for you to practice shooting."
B. "You can't improve your shooting with only one bullet."
C. "I don't believe you can keep your hands from shaking this time."
D. "you are such a bad shooter that one bullet is certainly not enough to end you life with."
65.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wrong
A. He fired several shots and they all missed the target.
B. The captain wasn't satisfied with Frank and laughed at him.
C. In the big city Frank was admitted to the local rifle club.
D. Frank could have done better in the competition.
C
Here is a poster- on a middle school web site. Read the web-site poster. Going, Going, Gone!
The Haynes Middle School Parent-teacher Organization
Invites you to attend our latest fund (基金) -raiser
The Fourth Annual (每年一次) Haynes School Auction(拍卖)
Saturday, May 10
6:00 p.m.——11:00 p.m. in the school hall
6:00 p.m.——6:30 p.m.: All items for auction are previewed(预览).
6:30 p.m.——7:00 p.m.: Silent auction begins.
7:00p.m.——7:30p.m.: Highest bidders(出价人) from silent auction are determined.
7:30——11:00 p.m.: Main auction begins.
Items up for bid in the silent auction list in value from $ 5.00 to $ 30.00
Items up for bid in the main auction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Airline tickets to a place of your choice
2. Weekend getaways at first-class hotels
3. Season tickets to the Chicago Bears football game
4. $ 50 gift tickets to local gift shops, restaurants, and salons
5. Theater tickets to The Merchant of Venice
Don’t miss the boat! Book your tickets today.
Last year, tickets sold out in five days!
Tickets are sold on a first-come, first-served basis.
$15.00 per person
All the money from the auction will be given to the Haynes School computer lab.
6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as being up for bid at the auction
A. A movie pass to the local cinema. B. A weekend stay at a hotel.
C. A ticket to a restaurant. D. Airline tickets.
67. The more items that are given or bought for auction,
A. the less money that will be charged for the tickets to the auction
B. the more money that can be raised to support the computer lab
C. the faster the ticket will be sold to the auction
D. the higher the value that will be placed on the items in the silent auction
68. The phrase" first-come, first-served" tells you that
A. people can buy the tickets on the first day only
B. the person who is first to arrive will receive a ticket at no charge
C. food and drinks will be served at the auction
D. tickets are sold in the order of who arrives first to buy them
6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ost likely to happen at the year’s auction
A. The airline tickets will receive higher bids than any other item.
B. All items up of bid will be sold for at least twice their value.
C. More money will be raised this year than in any other year before.
D. Tickets for the event will be sold out in less than one week.
70. When dose the main auction begin
A. 7.00p.m.——7.30p.m. B. 6.30p.m.——7.00p.m.
C.7.30p.m.——11.00p.m. D. 6.00p.m.——6.30p.m.
D
When she graduates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 next year with a master’s degree in Public health, Eric Wheeler is hoping to get a job in international reproductive(生殖) health. The 26-year-old post-graduate has always wanted to work in public service. But public service doesn’t pay much, and her two-year program at Columbia costs about $50,000 a year with living expenses. She has a scholarship from Columbia that covers just $4,000 a year and has taken out loans to pay for the rest. She worries that she will spend years paying back her student loans and not have money left over to put away in an IRA. Wheeler is wondering what she can do to ease the pain of
being in debt. Is there anything she can do to handle the debt
The good news is that in 2007, Congress recognized that there were so many students in Wheeler’s position that it passed the College Cost Reduction and Access Act. There were two programs established by this act that Wheeler should look into.
The first is the income-based repayment plan, which allows lower-income graduates with a lot of debt to reduce their monthly payments. Depending on a graduate’s income and level of debt, the program, which goes into effect July 1, could limit his or her annual educational loan debt repayment to 15 percent of discretionary income(可随意支配的收入),said Peter Mazareas, vice charman of the College Saving Foundation.
The second is the public service loan forgiveness plan, in which the federal government will forgive the remaining debt of borrowers who make 10-year loan payment while working full time in public-service jobs. But the graduate must have a certain loan which is listed in the plan. Depending on the level of debt Wheeler ends up with and how much she repays over 10 years, Mazareas said she could end up with about $75,000 of her debt forgiven. “ Tipically, it is projected that a borrower who performs public service under this program will repay only about one-fourth to one-half as much money as a borrower who does not”, he said. He also pointed out that public service is broadly defined and includes any government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 job.
71. How much debt will Erin Wheeler be probably in when she graduate
A. $ 8,000 B.$ 50,000 C. $75,000 D. $92,000
7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the College Reduction and Access Act
A. The programs in the act take effect in 2008.
B.The act aim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in debt.
C.There are two helpful programs in the act.
D. The graduates who work in public service benefit the most.
73. How can people benefit from the first plan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A. The interest of the debt will be lowered.
B. The total amount of debt could be reduced.
C. The income tax will be cut down.
D.People will have more time to pay back the debt.
74. Why does the author say Erin wheeler should look into the second plan in the act
A. Because she will be heavily in debt upon graduation.
B.Because she will have a master degree.
C. Because she plans to work in public service.
D. Because she has borrowed money from the federal government.
75.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The total expense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is too high.
B. 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t programs to help students pay their tution.
C. The US government encourages students to choose public service jobs.
D.The federal government is trying to relieve graduates from heavy debt.
第二卷(非选择题 满分35分)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然后将答案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请注意问题后的词数要求)。
[1]If you think English means endless new words, difficult grammar and sometimes strange pronunciation, you are wrong. Haven’t you noticed that you have become smarter since you started to learn a language
[2]According to a new study by a British university,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can lead to an increase in your brain power. Researchers found that learning other languages changes grey matter. This is the area of the brain which processes information. It is similar to the way that exercise builds muscles.
[3]The researchers also found the effect is greater on the younger people who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4]A team led by Dr. Andrea Mechelli, from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took a group of Britons who only spoke English. They were compared with a group of “early bilinguals(通两种语言的人)”, who had learnt a second language before the age of five, as well as a number of later learners.
[5]Scans showed that grey matter density(密度)in the brain was greater in bilinguals than in people without_________. But the longer a person waited before mastering a new language, the smaller the difference was.
[6]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brain is changed by the experience of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said the scientists.
[7]It means that the change itself increases the ability to learn.
[8]Professor Dylan Vaughan Jones of the University of Wales, has researched the link between bilingualism and maths skills. Having two languages gives you two windows on the world and makes the brain more flexible,” he said, “You are actually going beyond language an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ideas.”
76.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no more tha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Complet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with proper words.( no more than 4 words)
Mastering two languages can broaden your views in the world and makes _____________
78.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 5 with proper words. (no more than 4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What do you think of English learning after you read this passage
(no more tha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What does the word "they" (Line2, Paragraph4) probably refer to (no more than 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写作(满分25分)
请你以Chinese diet为题,参照下面的提示,写一篇120词左右的短文,来介绍一下中国饮食的好处。
总评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饮食之一。
优点
糖和脂肪的含量低,却富含纤维,不易使人发胖。
建议
加强锻炼,多吃水果,少吃奶油和巧克力等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答案
阅读表达
76.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will improve your brainpower.
77. the brain more flexible
78.(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79. Learning English can lead to an increase in our brainpower.
80. A group of Britons.
书面表达
One possible version,
Chinese diet
The Chinese diet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healthiest diets in the world. It contains a lot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It is rich in fiber and low in sugar and fat. So it is not easy for people to put on weight. If you eat too much sugar and fat, you will get very fat. If you are too fat, you should lose weight. Otherwise you would develop some diseases. So in order to keep fit, we should take more exercise, eat more fruit but less cheese and chocolate.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6题)
1.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是
A B C D
2.人体红细胞呈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若在体外将其放在蒸馏水中,则其吸水过多而导致细胞胀破。请分析这一现象说明的问题
A.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 B.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红细胞的特性造成的 D.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3. 将某植物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①是死细胞 ②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③大量吸水 ④大量失水死亡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4. 下图表示正常情况下,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四种情况。若在X点加入有氧呼吸抑制剂,下列曲线中一定会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5.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B.线粒体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质基质
C.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D.将酶解法制备的原生质体置于蒸馏水中,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涨破
6. 脂溶性强的物质容易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其结构基础是
A.细胞膜的流动性 B.细胞膜的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C.细胞膜的选择性 D.蛋白质嵌插在磷脂分子中,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7. 运用质壁分离实验可测定细胞液的浓度,现将同一种类型的细胞放在下述不同的四种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则该细胞液的浓度大约为
外界溶液浓度 10% 15% 20% 25% 30%
细胞质壁分离情况 不发生 不发生 刚发生 发生 发生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8. 下列关于右边概念图中空白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果脯在腌制过程中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
9. 如下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10.对于功能复杂的细胞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脂质的种类和数量较多 B.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较多
C.脂质的种类较多,数量较少 D.蛋白质的种类较少,数量较多
11. 对人来说,麦芽糖不同于葡萄糖,只能口服,不能注射,原因是  
A.人体内缺乏分解麦芽糖的酶  B.细胞膜缺乏相关糖蛋白,对其不能识别
C.分子量大,难以进入细胞   D.属于非还原性糖,不能参与氧化反应
12.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图1、3装置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图1、3液面上升的高度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则达到平衡后
A.h1>h2 Ma>Mb B.h1>h2 Ma<Mb
C.h1<h2 Ma<Mb D.h1<h2 Ma>Mb
13.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结论有
①产生酶的细胞都有分泌功能 ②部分从食物中获得,部分在体内转化 ③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④酶是生物催化剂 ⑤生长激素与呼吸酶可来自于同一个细胞 ⑥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4. 在图中的4条曲线中,纵坐标表示酶的催化效率,横坐标未作具体说明,根据曲线特征和你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你认为哪一条曲线说明的是酶的催化效率与时间的关系
15. 表中是有关酶的实验内容,请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试管号 试管内容物 条件 检验
1 2mL浆糊+2mL纯唾液 37℃10min 3滴碘液
2 2mL浆糊+2mL清水 37℃10min 3滴碘液
3 2mL浆糊+2mL稀释10倍唾液 37℃10min 3滴碘液
4 2mL浆糊+2mL纯唾液 95℃10min 3滴碘液
5 2mL浆糊+2mL纯唾液+2滴浓HCl 37℃10min 3滴碘液
在实验中,1号和2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
A.酶具有催化性 B.酶具有专一性 C.酶具有高效性 D.酶是有机物
16. 右图中甲、乙表示同一种酶在不同条件下底物浓度和催化速率的变化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导致甲、乙曲线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加入酶的量不同
B.导致甲、乙曲线差异的原因一定是温度或pH不同
C.导致甲、乙曲线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酶的催化原理不同
D.导致甲、乙曲线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底物浓度差异
17. 右图表示人体某个酶促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酶,A一定是蛋白质
B.图中B表示酶,B一定是RNA
C.图中A表示酶,A是有机物
D.图中A表示酶,A只能在人体内起作用
18. ATP分子简式和18个ATP所具有的高能磷酸键数目分别是
A.A—P—P~P和18个 B.A—P~P~P和 36个
C.A~P~P和36个 D.A~P~P~P和56个
19. 对于动物体内的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人成熟红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
C.水解两个磷酸基团后所得的化合物可以参与RNA的合成
D.细胞内贮存有大量的ATP,保证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
20. 同样是储存能量的分子,ATP与葡萄糖具有不同的特点。下列关于ATP的几个说法正确的是
A.ATP分子中含有的化学能比葡萄糖的多
B.ATP分子中所含的是稳定的化学能
C.葡萄糖中的能量只有转给ATP才能用于生命活动
D.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不是生物界的共性
21. 将水果放在密封地窖中,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地窖中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是
A.温度恒定,水果抗虫害能力强 B.温度适宜,水果容易保存
C.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 D.CO2浓度增加,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22. 下列物质合成时,肯定不需要磷元素的是
A.核酸 B.纤维素 C.类脂 D.ATP
23. 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中,把二磷酸腺苷转变成三磷酸腺苷的酶分布在
A.叶绿体和线粒体内 B.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内
C.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内 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
24. 下列关于人体内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ATP有提供能量和改善患者新陈代谢状况的作用
B.在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C.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和ATP的含量都较多
D.细胞内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都是以ATP为中心环节的
25. 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26. 脑细胞活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ATP,而学习与细胞的活动有关,通常要维持好的学习状态,脑内皆需有充足的ATP供应。在测定24小时中小白鼠所释放出CO2的量,结果如下图。那么, 小白鼠可能有最佳的学习效果的阶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7. 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是厌氧呼吸 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C.不产生CO2 D.不产生ATP
28. 在下列四种结果的成因中,属于植物细胞呼吸强度变化的是
A.在白天和夜晚的相同时间内,棉苗的吸水量有差异
B.在白天和夜晚的相同时间内,棉苗对Ca2+的吸收量有差异
C.在相同的时间内,棉苗吸收K+的量与吸收Ca2+的量有差异
D.在相同的时间内,棉苗吸收水的量与吸收Ca2+的量有差异
29. 区别于无氧呼吸,细胞有氧呼吸特有的分解产物是
A.水 B.二氧化碳 C. ATP D.丙酮酸
30. 甲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两者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它们放出的CO2之和与吸收的O2之和的比是
A.1:2 B.2:3 C.3:4 D.4:3
31.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和丙酮酸被分解成二氧化碳的具体场所分别是
A.细胞核和细胞质 B.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C.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内膜 D.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的嵴
32.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3. 人体内代谢终产物CO2的形成场所是
A.肺泡 B.血液
C.细胞质基质 D.线粒体
34.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图所示的装置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
35. 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下图示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
B.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
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36.酶A、B、C是大肠杆菌的三种酶,每种酶只能催化下列反应链中的一个步骤,其中任意一种酶的缺失均能导致该菌因缺少化合物丁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化合物甲 化合物乙 化合物丙 化合物丁
现有三种营养缺陷型突变体,在添加不同化合物的基本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如下表:
突变体a(酶A缺陷) 突变体b(酶B缺陷) 突变体c(酶C缺陷)
化合物乙 不生长 生长 不生长
化合物丙 不生长 生长 生长
由上可知:酶A、B、C在该反应中的作用顺序依次是
A.酶B、酶C、酶A B.酶A、酶C、酶B
C.酶A、酶B、酶C D.酶C、酶B、酶A
二、非选择题
37.(8分)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_____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____;C代表______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____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_。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_。
38. (8分)下图是有关细胞呼吸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填数字)
(1)图1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物质分别 、 、 。
(2)图1中④、⑤、⑥中代表大量能量的是:[ ],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是在 上进行的。
(3)如果氧气供应不足,酵母菌细胞内C6H12O6分解的反应式_________ ___ _。
(4)将一只小鼠放入含有18O2的密闭容器中,小鼠体内首先出现18O的化合物是 。
(5)经测定,蚕豆种子在发芽的早期,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3~4倍,这说明此时的蚕豆呼吸方式是 。
39.(8分)下图为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与ATP关系的示意图,请回答:
(1)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现象,其电能是由图中的 过程释放的能量转变而来的。
(2)某人感冒发烧,其体温上升所需要的热量是由图中________过程释放出来的。
(3)用图中的数字依次表示光能转变为骨骼肌收缩所需能量的过程 。(2分)
(4)医药商店出售的ATP注射液可治心肌炎。若人体静脉滴注这种药物,ATP到达心肌细胞内最少要通过几层细胞膜(2分)( )
A.1层   B.2层   C.3层   D.4层
(5)经测定,正常成年人静止状态下24 h将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总量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生物体内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0.(8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图Ⅰ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1)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
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Ⅱ)
如何设计?
(2分)。
(2)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结论
装置Ⅰ 装置Ⅱ
1 ① 向左移 ②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③ 不移动 ④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⑤ ⑥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3)若酵母菌消耗的O2为3mol/L,而释放的CO2为9mol/L,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 倍(2分)。
41.(22分,每空2分)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试管编号实验步骤   1 2 3 4
1%NaCl溶液(ml) 1
1% CuSO4溶液(ml) 1
1% Na2SO4溶液(ml) 1
蒸馏水(ml) 1
pH6.8缓冲液(ml) 1 1 1 1
1%淀粉溶液(ml) 3 3 3 3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一定时间
取出试管,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2滴
观察结果 淡黄色 深蓝色 浅蓝色 浅蓝色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二.非选题(共54分)
37.(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多糖 (2)选择透过性 (3)流动性 (4)b、c、d (5)b a
38、(1)①葡萄糖 ②丙酮酸 ③氧气
(2)⑥ 线粒体内膜
(3)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4)水 (5)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占优势
39. (1)④ (2)③ (3)①②③④ (4)C (5)ATP与ADP之间进行相互转化
40.(1) 装置Ⅱ除用等量清水代替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Ⅰ相同 (2)②不移动 ④向右移 ⑤向左移 ⑥向右移 (3)6
41、 (1)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Cl-和Cu2+ Cu2+ Cl-
(3)对照 确定Na+和SO2-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
(4)深砖红色 无砖红色(或蓝色) 浅砖红色 浅砖红色 斐林试剂中有Cu2+,其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时间
细胞液浓度
时间
细胞液浓度
时间
细胞液浓度
时间A B C D
细胞液浓度



突变体
添加物
酶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各种不同含义。《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材料中“中国”指的是
A.内陆地区 B.周天子的直辖区
C.中原地区 D.华夏族的诸侯国
2、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城市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今包头市九原区),抵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堑山堙谷,直通之。”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北部边防
B.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
C.是岭南地区归人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D.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政权的版图
4、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B.耕作农具比较先进
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5、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6、右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都城布局,该布局的出现应该不晚于下列哪个朝代?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7、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了明代福建
①海陆交通十分发达②商品经济非常活跃③成为全国经贸中心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② B. ③④
C.①② D. ①④
8、明东林七君子之一周起元说:“我穆庙(穆宗)时除贩夷之律。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刳艅艎,分市东西路(东西洋),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适当开放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9、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10、甘蔗种植是清代赣南商品农业中重要的产业。同治《南康县志》载闽粤籍客户“嘉道以来,种植繁多,酹与禾稼,核其岁入,几与闽粤争利广矣。”而在同一县志上却记载“若懋迁有无,虽十倍之利,宁弃弗顾,弃农作商,康人绝少。"以上史料不能表明
A.重本抑末已内化为农民的思想观念
B.甘蔗等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重农抑商思想
D.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当地人重农抑末思想难以并存
11、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以中介为主的牙行,发展到清代变得更加细化,这其中就有一种在沿海地区产生,在交易双方起担保责任,保证商品交易顺利完成的牙行,一般称为“保税”,或者“保载行”,堪称清代的“保险公司”。这说明
A.清代的商品经济异常发达 B.清代的服务行业发展迅速
C.清代彻底废止了海禁政策 D.清代的中外贸易更趋频繁
13、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李鸿章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D.启蒙与救亡并重
14、右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的摘抄,来源于国民
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15、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如果穿越时空,回到万隆会议期间,下列情景可能出现的是:
A.周恩来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的进展
B.中国政府修改并完善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巴西代表支持中国的“求同存异”方针
D.“会议最后公报”指出:一切国家都应无条件自由选择自己的制度和生活方
16、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 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17、在古代雅典统计整个城邦的人口时,官方文件的表述是:“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这种现象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女子和孩子没有公民权 B.妻子和孩子不属于城邦
C.城邦的小国寡民特征 D.城邦政治的民主化特点
1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到:在那动乱的一九一七年的四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正确的回答是
A.罗曼诺夫王朝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兵代表苏维埃 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19、西方学者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下列能够支撑弗兰克本人观点的是
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欧洲的殖民扩张强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各地资源和财富的涌入促进了欧洲的崛起
D.人类各地区的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融合
20、1972年中美之间结束敌对状态、中日邦交正常化是求同存异原则的灵活运用。下列选项体现了“求同”的是
A.淡化意识形态的分歧 B.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
C.谋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D.平衡国际战略力量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1题28分,22题20分,23题12分,共60分)
21、(2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关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分布图:
材料二: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四幅图片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的政治体制。(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三所示政体与图二所示政体相比,有何创新之处?(6分)
(3)据材料二,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明清及中国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的合理性。(8分)
(4)从中外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哪些认识 (6分)
23、(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四: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迭数万人。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据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草市”出现有何意义 (8分)
(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 (4分)
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明朝中期后……棉花的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水稻面积和产量大增。
据《天工开物·乃服》载:当时有轧车、弹弓、翻车(绕线车)、调丝车、经具、腰机、提花机等纺织工具和机械。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而捻线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
嘉定这一纺织手工业城市,“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天自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
“……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秀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诸北。”棉花、蚕丝、棉布、丝绸都成为商品,这些商品的集散地成为繁华的市场。
……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请将引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并说明上述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1题28分,22题20分,23题12分,共60分)
21、(28分)(1)图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图二:雅典奴隶制民主政体;图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或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图四: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分)
(2)创新:在民主形式上,美国实行代议制的间接民主,摈弃了雅典的直接民主;在民主的适用范围上,美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联邦制国家,突破了小国寡民的限制;在国家权力分配上: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通过分权制衡来维护和保障民主制度。
(只答美国政体的创新之处也可。)
(3)观点:①政治制度根植于本国本民族;
②学习外国制度,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否则必然失败;
③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有其合理的一面,不能全盘否定。(4分,答对2点即可,意思相近可赋分)
史实:①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捍卫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促进了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
②近代前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企图在中国建立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但最终失败;
③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企图在中国建立美国三权分立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最终仍以失败而告终。
(4分,答对2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认识:①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②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人类各阶级、各阶段民主可以相互借鉴和影响;
④民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6分,答对3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3、(12分)社会现象:农业有较大发展;手工业技术提高,从事工商业者日益增多。粮食成为商品;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6分)
联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交换的需要必然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6分)
中央宣传部张部长钧鉴:
查本月二十八日《新华日报》第三
版……左下角有《陕甘宁边区学生电英学
生联合会》之大字标题新闻,亦属不合。
以后不许有陕甘宁边区字样登载,希即切
实注意为要。
中正手启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九日
座位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完全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2002年9月美国出版的《物理学世界》,刊登了物理学排名前十的“最美丽”的实验,其中引力常量的测定实验排列第六,引力常量是谁第一次在实验室中测定的?
A.牛顿 B.伽利略 C.卡文迪许 D.爱因斯坦
2.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是
A.低速宏观弱引力下的运动问题 B.高速微观弱引力下的运动问题
C.低速微观强引力下的运动问题 D.高速宏观强引力下的运动问题
3.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下列物理量保持不变的是
A.线速度 B.向心力 C.周期 D.向心加速度
4.关于第一宇宙速度=7.9k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
B.它是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
C.它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D.它是人造卫星的最大发射速度
5.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质量、速度、卫星与地面间距离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离地面越远,速度越小 B.质量越大,离地面越远,速度越大
C.与质量无关,离地面越近,速度越大 D.与质量无关,离地面越近,速度越小
6. 火车轨道在转弯处外轨高于内轨,起高度差由转弯半径与火车速度确定。若在某转弯处规定行驶速度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以的速度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与轨道面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B.当以的速度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轨道面支持力和外轨对轮缘弹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C.当速度大于时,轮缘挤压外轨
D.当速度小于时,轮缘挤压外轨
7. 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轮A和B半径之比是2:3,皮带和两轮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这两个轮子边缘上的点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A.2:3  B.4:9
C.3:2   D.9:4
8.一飞船在某行星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该行星飞行.认为行星是密度均匀的球体,要确定该行星的密度,只需要测量
A.飞船的轨道半径 B.飞船的运行周期
C.飞船的运行速度 D.行星的质量
9. 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筒内壁上,有一物体随圆筒一起转动而未滑动.当圆筒的角速度增大以后,物体依然随圆筒一起转动而未滑动,则此时
A.物体所受弹力增大,摩擦力也增大了
B.物体所受弹力增大,摩擦力减小了
C.物体所受弹力和摩擦力都减小了
D.物体所受弹力增大,摩擦力不变
10. 地球赤道上的山丘e,近地资源卫星p和同步通信卫星q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e、p、q的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1、2、3,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1、a2、a3,则( )
A. 1>2>3 B. 1<3<2
C.a2>a3>a1 D.a11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在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要使赤道上的物体“飘”起来,则地球的转速与原来的转速之比为
A. B. C. D.
12.某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均可视为圆.每过N年,该行星会运行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如图所示.该行星与地球的公转半径之比为
A. B.
C. D.
二、实验题(10分,将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13.(10分)我国航天的下一个目标是登上月球,当飞船靠近月球表面的圆形轨道绕行几圈后登陆月球.飞船上有以下实验器材:
A.计时表一只
B.弹簧秤一把
C.已知质量为m的物体一个
D.天平一个(附有砝码)已知宇航员在绕行时及登陆后各做了一次测量,依据测量数据,可求月球的半径R和月球的质量M(已知引力常量为G).
(1)绕行时测量所选的器材为 ;登陆后测量所选的器材为 (用选项符号表示);
(2)两次测量的物理量是 ;
(3)试用所测物理量符号分别写出月球半径R和质量M的表达式R=
M= .
三、计算题(本题共5个小题,第14、15、16、17题,每题10分,第18题12分,共52分.解答过程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 (10分)某人造地球卫星沿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试求地球的质量M.
15. (10分)地球可以看做一个半径为R的球体,某地P的纬度为,地球自转周期是T.位于该地区的一个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是多大?
16. (10分)一辆质量m=2.0t的小轿车,驶过半径R=90m的一段凹形桥面,重力加速度g=10m/s2.当小轿车以20m/s的速度通过桥面最低点时,求小轿车对桥面的压力.
17.(10分)在某星球表面高度为H的岩石上以初速度0水平抛出一个物体,(如果仅考虑物体受该星球的引力作用,忽略其它力的影响)通过测量得到物体落到星球表面的速度大小为 =30,已知该星球的直径为D,若发射一颗在该星球表面附近绕该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求这颗卫星的运动速度.
18.(12分)如图,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星球A和B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A和B两者之间的距离为L.已知A、B的中心和O三点始终共线,A和B分别在O的两侧.引力常数为G.
(1)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2)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它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和B,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的周期记为T1.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记为T2.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5.98×1024kg和7.35×1022kg.求T2与T1两者平方之比.(保留3位有效数字)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C A C AC C AC
7 8 9 10 11 12
C B D BC B B
二、实验题
13.(10分)(1)A BC;(2)绕行周期T ,物体m在月球表面重力F;(3)
三、计算题
15. 参考解答:
由圆周运动公式得:
(4分)
(4分)
故线速度 (2分)
角速度
16.(10分)参考解答:
当小轿车通过最低点时,对小轿车受力分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
(6分)
(3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
小轿车对桥的压力和桥对小轿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故 (1分)
17.(10分)参考解答:物体做平抛运动
竖直方向 ,
解得: ………………………………………(2分)
物体落到地面上的速度大小 …………………………………(1分)
解得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1分)
对星球表面附近的卫星,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分)
对星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分)
解得 ……………………(2分)
18.(12分) 参考解答:
(1)设两个星球A和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R,相互作用的引力大小为f,运行周期为T.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 ①
由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得


由题意有 ④
联立解得 ⑤
(2)在地月系统中,由于地月系统旋转所围绕的中心O不在地心,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可由⑤式得出

式中,M′和m′分别是地球与月球的质量,L′是地心与月心之间的距离.若认为月球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绕地心做圆周运动,则

式中,T2为月球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由⑦式得

由⑥⑧得
代入题给数据得
地球
太阳
行星
v0
v
H
A
B
O
FN
mg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第II卷非选择题,5道大题(共50分),总分共计9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生注意: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座位号、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I卷和第II卷的所有题目都要在答题卡上规定范围内书写作答,否则,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考卷由个人妥善保管。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50分)
图1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① B.② C. ③ D.④
2.对应图③国家所出现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是
A.鼓励生育
B.采取移民政策
C.计划生育
D.鼓励人员出国
2010年11月1日0时开始,我国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图2为近四次人口普查“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3-4题。
3.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人口呈现低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4.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现在人口普查难度越来
越大,主要原因是我国
A.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B.人口增长速度仍过快
C.国际间人口迁移过快 D.国内自发性人口迁移过大
图3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分析完成5-6题。
5.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①东北工业区的吸引 ②美国的南北战争 ③环境因素 ④新兴产业的吸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读甲、乙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图4),回答7-9题。
7.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原始型 B.传统型 C.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D.现代型
8.造成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
9.属于甲类型的国家有
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图5“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11.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A.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B.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图6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
13.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C.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
读我国某城市的重工业迁移示意图(图7),完成14-15题。
14.图中a、b、c表示地租分布等值线,
关于各点地租高低的判断,正确的是
A.a>b>c B.b>a>c
C.d>e>a D.e>d>c
15.从环保角度出发,重工业区进行了迁移,
则推断该市最不可能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城市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并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异。读图8,回答16小题。
16.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城市空间最合理的利用方式分别为
A.电影院、厂房、住宅、银行
B.零售店、电影院、厂房、办公室
C.办公室、零售店、住宅、厂房
D.批发市场、办公室、住宅、零售店
17. 图9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时是经济水平最高的时期
B.③到⑤期间,人口的数量不断减少
C.④时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量稳定
D.①到⑤期间,④时人口问题最不突出
近三十年来,我国的人口年龄构成发生明显变化,图10是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四个年份按先后顺序最符合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19.按照联合国标准,如果一个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的时间在
A.①以后,②之前 B.②以后,③之前
C.③以后,④之前 D.④以后,①之前
图11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①大城市化 ②郊区城市化 ③逆城市化 ④再城市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21.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①交通通达性差 ②地价昂贵 ③远离商业中心 ④污染严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如图12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的图像,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聚落,读图回答22 - 23题。
22.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a B.b C.c D.d
23.甲区域的居民可以沿图示箭头到达附近城市寻求服务, 通常情况下,到达频率最高和最低的城市分别是
A.u和s B.u和t C.v和s D.v和t
图13是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对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分析回答24-25题。
24.图中四点达成交易的机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
25.若要在图上新布置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则最佳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14分)读“北京市常住人口调查数据图”(图14),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市常住人口2005年比2000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原因是( )(2分)
①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北京人1:3死亡率大幅下降
③外来入口大量迁入 ④每年新增大量大学生就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人口性别比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l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北京市的人口性别比是 。(2分)
(3)从资料分析,北京市的劳动力是否短缺 为什么 (4分)
(4)从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你认为北京市现在正面临着哪两方面的巨大压力 你对缓解这些压力有什么良策 (6分)
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人口的增长图(图15)。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较表。
省区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740 600 12 2
(1)根据材料一说出当前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2分)
(2)请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并简述这种现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二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28.(10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图16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17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1)读图16、17,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6分)
(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4分)
29.(12分)图18为“济南市城市化前后水循环示意图”,图19为“济南市南部森林覆盖的河谷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读图后回答。
(1)城市化后较城市化前的水循环中蒸发量有何变化?分析其原因。(4分)
(2)济南市部分低洼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森林砍伐前后,该河流呈现出的含沙量变化特征是什么?体现出森林的什么作用?
(4分)
九江一中2011——2012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14分)(1)原因是 ; (2)北京市的人口性别比是 。
(3)从资料分析,北京市的劳动力是否短缺 为什么
(4)从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你认为北京市现在正面临着哪两方面的巨大压力 你对缓解这些压力有什么良策
27.(14分)(1)根据材料一说出当前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
(2)请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并简述这种现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8.(10分)(1)读图16、17,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
请说明理由。
29.(12分)(1)城市化后较城市化前的水循环中的蒸发量有何变化?分析其原因。
(2)济南市部分低洼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3)森林砍伐前后,该河流呈现出的含沙量变化的特征是什么?体现出森林的什么作用?
九江一中2011——2012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14分)(1)C; (2分) (2)102(或103);(2分)
(3)否,(2分)原因:因为劳动力的主体部分是年龄在14岁至65岁之间的人口,而北京市该部分的人口比例达到79%,可以看出劳动力充足。(2分)
(4)面临压力:就业压力,人口老龄化;(2分)
对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展养老院和家政服务等,实现老有所养,关心照顾老人。(4分)
27.(14分)(1) 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2分)
(2)原因:社会稳定;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基数大等。(4分)
影响: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使人口环境压力迅速上升,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分)
(3)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人口分布不均匀。(2分)
原因:我国东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比西部优越,故人口密度较西部大。(4分)
图1
3.6%
4.9%
5.6%
7.0%
22.9%
27.7%
33.6%
40.7%
1964
1982
1990
2000年
55.7%
61.5%
66.7%
70.1%
图2
图3






图4
图5
“环境负担”公式:EB=P+A—T
P—人口(Population)
A—消费程度(Affluence)
T—创造财富的技术(Technologies)
EB—环境负担(Environmental Burden)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s
u
t
V
d
c
b
a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7
图16
图19
图18
班级:高一( )班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座位号出卷人:高一数学备课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工厂生产产品,用传送带将产品送至下一个工序,质检人员每隔十分钟在传送带某一位置取一件检验,则这种抽样的方法为 (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 分层抽样 D 非上述情况
2. 某工厂生产三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产品数量之比依次为.现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一个容量为的样本,样本中型号产品有件,则此样本的容量为 ( )
A 40 B 80 C 160 D 320
3 某产品的广告费用x与销售额y的统计数据如下表
广告费用x(万元) 4 2 3 5
销售额y(万元) 49 26 39 54
根据上表可得回归方程中的为,据此模型预报广告费用为6万元时销售额为 ( )
A.63.6万元 B.65.5万元 C.67.7万元 D.72.0万元
4为了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某大学随即抽取30名学生参加环保知识测试,得分(十分制)如右图所示,假设得分值的中位数为,众数为,平均值为,
则( )
A. B.
C. D.
5设图1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B.
C.  D.
6已知函数 若,则( )
A. B. C.或 D.1或
7圆x2+y2+2x+4y-3=0上到直线x+y+1=0的距离为的点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若点在直线上,其中均大于0,则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9图1是某县参加2011年高考的学生身高条形统计图,从左到右的各条形表示的学生人数依次记为(如表示身高(单位:cm)在内的学生人数).
图2是统计图1中身高在一定范围内学生人数的一个算法流程图.现要统计身高在160~180cm(含160cm,不含180cm)的学生人数,那么在流程图中的判断框内应填写的条件是(  )
A、 B、 C、 D、
10若函数的零点与的零点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25, 则可以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从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的袋中任取3个球,则所取的3个球中至少有1个白球的概是
12已知样本的平均数是,标准差是,则
13如下图,给出了一个程序框图,其作用是输入的值,输出相应的的值,若要使输入的的值与输出的的值相等,则这样的的值的集合为
14若直线l经过点P(-3,-),且原点到l得距离为3,则该直线方程为
15设,若当时有意义,则a的取值范围是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16如图,从参加环保知识竞赛的学生中抽出名,将其成绩(均为整数)整理后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组的频数、频率分别是多少?(2) 这组的频率是多少?
(3)估计这次环保知识竞赛的及格率(分及以上为及格)
17随机抽取某中学甲乙两班各10名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单位:cm),获得身高数据的茎叶图如图.
(1)根据茎叶图求这两个班的平均身高;
(2)计算甲班的样本方差;
(3)现从乙班这10名同学中随机抽取1同学,求身高至少为176 cm的同学被抽中的概率.
18在某次测验中,有6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75分.用表示编号为的同学所得成绩,且前5位同学的成绩如下:
编号 1 2 3 4 5
成绩 70 76 72 70 72
(1)求第6位同学的成绩,及这6位同学成绩的标准差;
(2)从前5位同学中,随机地选2位同学,求恰有1位同学成绩在区间(68,75)中的概率.
19 将一枚骰子先后抛掷两次,观察向上的点数,
(1)求点数之和是5的概率;
(2)设a,b分别是将一枚骰子先后抛掷两次向上的点数,求等式成立的概率。
20如图,为多面体,平面与平面垂直,点在线段上,,,△OAB,△OAC,△ODE,△ODF都是正三角形。
(Ⅰ)证明直线;
(Ⅱ)求棱锥的体积.
21定义在R上的函数满足对任意实数,总有,且当时,.
(1)试求的值;
(2)判断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3)设,若,试确定的取值范围.
3
3
2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图1
图1
图2
开始
输入
结束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145
150
155
160
165
170
175
180
185
190
195
人数/人
身高/cm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下列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填在第Ⅱ卷上方的答题卡内。
1.假设某企业2010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每件甲产品的价格为40美元。2011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在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为1:6和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20%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1年的价格用人民币表示分别是
A. 192元 234元 B. 192元 153.6元
C. 240元 192元 D. 180元 114.6元
2.近年,网上悄然兴起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以年轻人为主要人群的“换客”时尚一族。“换客”崇尚“需求决定价值”的交换法则,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相关网站,以此交换自己所需求的物品。既享受返璞归真“以物换物”的乐趣,又是一种物尽其用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换客”的流行方式
①是一种商品流通 ②可以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③属于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④是一种勤俭节约、绿色消费行为
A.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 ②③
3.月饼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秋月饼的消费日益多起来,除枣泥、豆沙等传统月饼外,消费者也开始购买海鲜、木瓜、冰激凌等新式月饼,多样化的月饼消费
A.取决于月饼消费观念的多样化 B.导致了月饼消费结构升级
C.促进了月饼生产的多样化 D.促进了月饼质量的提高
4.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不少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要解决“招工难”问题,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 ②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设厂
③提高对员工的技能要求 ④消除农民工流动的体制性障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某上市公司的股票全为流通股,共5000万股,当银行利率为3%时,该股票的总市值为100000万元。如果银行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预期股息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该股票的价格约为
A.18.46元 B. 21.33元 C. 23.08元 D. 24.75元
6.某企业某年利润1.2亿元,称之为私人收益,但污染造成居民的经济损失约0.4亿元,这样社会收益约0.8亿元。由于政府新颁布了环境保护条例,在同样情况下,该企业为避免可能面临的0.4亿元的罚款,投入0.2亿元解决了污染问题,此时社会收益为1.0亿元。这一过程表明:
A.法律法规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B.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的弊端
C.市场在政府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污染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治理
7.H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王某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转移公司财产以逃避公司债务,损害了公司债权人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王某对公司债务应
A.以法人财产承担有限责任 B.以法人财产承担连带责任
C.以个人财产承担有限责任 D.以个人财产承担连带责任
8.2011年5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指出,为补偿火力发电企业因电煤价格上涨增加的部分成本,缓解电力企业经营困难,保障正常合理的电力供应,决定适当调整电价水平。这一举措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
A.价格手段,通过价格监管规范企业生产行为
B.行政手段,通过行政命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C.法律手段,通过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引导消费
D.经济手段,通过经济利益影响市场主体行为
9.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型”体现在
①注重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 ②高效益、低消耗、少污染
③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优势 ④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2009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出口产品是为国外品牌加工生产的,中国企业只能赚取微薄的代工费,绝大部分利润由品牌持有者获得。这说明
A.自主品牌建设是中国企业提高出口利润的重要经验
B. 强大的制造能力是中国企业出口的核心竞争力
C.品牌竞争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最重要的方式
D. 中国企业出口盈利水平高低取决于是否拥有核心技术
11.面对房价的不断上涨,国务院在调控房价措施中指出:房价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民生问题。这告诉我们
A.经济与政治无关 B.阶级斗争十分尖锐
C.政治都是人民内部的矛盾 D.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12.下列关于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②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 ④专政是民主的基础,民主是专政的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2011年3月,全国两会在京举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自各个民族、各条战线,既有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代表,也有朝气蓬勃、初展头角的年轻人,他们职业不同、经历各异。这充分说明我国
A.民主权利具有真实性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法律保障
C.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D.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物质保障
14.某县城举行县级人大代表选举。为了保证选举的正常运行,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放假半天,参加投票的企业务工人员每人还能领取100元的误工补贴。这一事例说明
A.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 B. 我国基层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
C. 我国公民行使的选举权是有偿的 D. 我国公民都享有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1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从人民民主的角度,其政治保证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
③打击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绝对的权利和自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2012年1月,我市严抓“酒驾”行为。司机王某在行车过程中,违反了交通规则,交警扣留了王某的驾驶证并罚款1000元,王某觉得处罚太重。此时,王某可以行使
A.批评权 B.建议权 C.申诉权 D. 检举权
17.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我国公民平等地
①享有权利 ②履行义务 ③制定法律 ④适用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政治生活同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一起构成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B.参加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C.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D.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9.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都属于我国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重要选举方式。下列选举方式属于直接选举的是
①县乡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县以上人大代表的选举
③居委会和村委会的选举 ④各级政府领导人的选举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2011年7月23日晚8时,温州发生动车追尾事故后,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第一任务是救人。有关部门负责人迅速赶赴温州,驻军、武警紧急出动,各个单位、各级组织自觉行动,与时间赛跑,为生命开路。在争分夺秒、不惜代价的救援行动中体现了
A.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B.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保障人权
C. 我国的民主是全民民主 D.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物质保障
21.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专程到网络访谈室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舆论的放大器。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因为这一新兴媒体
①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②有利于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③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④有利于保证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在《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的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曾就《纲要》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界人士积极建言献策。在这里,公民是通过__ 和 参与《纲要》的制定过程。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社会公示制度 ④舆论监督制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3.经过五年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某地全面推广了村级民主决策“五步法”:民主提案→民主议案→民主表决→创业承诺→监督实施。在农村,无论要办什么事,村民们总会习惯性地问一句:“这事是不是按‘五步法’来做的 ”每年春节前后召开“五步法”决策会已成为农村惯例,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村里的人代会”。“五步法”被广大群众认可和接受,是因为它
①有利于保障村民直接行使基层民主权利
②有利于保障基层国家权力机关的有效运行
③是村民自治制度的政治基础和法律保障
④是促进基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4.如今,人们可以看到包括微博在内的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群众监督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公众来说,多了一种快速监督的途径。对领导干部而言,也多了一种约束自己的机制。以上材料说明
A.监督权是我国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
B.网络监督是监督政府的最有效形式
C.公民行使监督权必须采取合法方式
D.网络监督可以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5.住宅小区的业主在小区内自发举行集会,抗议物业管理公司没有经过与业主协商同意就擅自提高物业管理价格,由于双方情绪激动,在争吵中个别保安动手打了业主,于是,愤怒的业主们冲到了小区前的公路上游行示威,要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出来主持公道,导致交通堵塞。我们应该这样认识小区业主游行示威的做法
①符合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要求 ②不恰当地行使了业主的权利
③在行使权利时否认自己是义务的主体 ④是采用不合法的方式进行维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时来运转不如“实”来运转,表达了百姓希望政府通过干实事来脱贫的心声。这警示政府要
①审慎行使权力 ②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③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 ④强化群众义务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27.针对“拆迁”过程中出现的“暴力拆迁”等问题,国务院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新条例草寨中,用“搬迁”取代了“拆迁”这一概念,“拆迁”将成为历史。这体现了
①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我国政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③公民的权利都要受到法律保护
④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8.政府能办很多事情,但有事情会不会找政府,则体现出我们政治素养的高低。下列问题必须找政府解决的是
①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 ②发现有饭店使用地沟油
③公司的产品没有销路 ④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近年来,我国一些省市陆续向群众开放政府“红头文件”的查阅。从群众角度讲有利于
①政府加强对社会事务的管理  ②群众增强对政府的了解和信任 
③群众了解政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④群众对政府的政策和行为进行监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的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就会大大地降低腐败发生的几率。”这是因为,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才能
①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②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③切实维护群众的所有利益 ④有效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第Ⅰ卷 答 题 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近年来 “地沟油”事件再次为食品安全敲响警钟。
材料一:2011年9月,公安部指挥浙江、山东、河南公安机关破获一团伙生产销售食用地沟油案件。它暴露了我国在地沟油盐管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标准缺失。现在国家对什么是地沟油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定标准.如果只是按照现有的食用油标准,甚至会得出地沟油符合标准的荒谬结果。二是监管不力。在各个环节警方都没有看到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身影。跨地区监管在不少地方基本变成谁都不管。三是出口不畅。地沟油原本可以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等化工品的原料。但各地主要的加油站不收企业生产的生物柴油,产品没有销路,出现企业冒险生产食用地沟油。
材料二:2011年9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安部为确保食用油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在全国开展了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多管齐下摸排梳理线索,鼓励社会监督举报,坚决取缔非法窝点,查清犯罪链条。彻底摧毁“地沟油”生产销售网络,依法从重惩处违法犯罪分子,严格落实食用油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监管执法责任和措施,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粮油批发市场以及食用油、食品和其他相关企业的监督检查和检验检测,及时发现、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10分)
(2)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安部为什么要依法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公众食品安全。 (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城市因高速发展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城市的管理者和市民。某地政府在学习国外大城市如巴黎、纽约、东京的经验基础上,力求把握城市交通的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就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鼓励公交出行;改善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和驻车换乘条件,倡导绿色环保出行,大力倡导现代交通理念和开展文明交通活动;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现代交通管理和运输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机动车管理,引导其合理使用。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破解交通拥堵难题的意义。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某市为落实中央对“三农”问题的要求,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制定了一系列惠农措施;各级干部深入群众,了解、关注所帮扶对象的信息并逐一落实;成立农业科技小组,手把手给专业户传授知识,为偏远乡村筑路开桥,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等,几年下来,“三农”问题收效明显。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该市政府是如何落实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的。(12分)
高一(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6.①当银行利率为3%时,该股票价格= 100000万元÷5000万=20元;股票的预期股息=20×3%=0.6。②银行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预期股息提高25%,则银行利率=3%+0.25%=3.25%,股票预期股息=0.6(1+25%)=0.75。③则该股票价格=0.75÷3.25=23.08元。
31.(1)政府:①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打击假冒伪劣生产行为。(2分)②要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引导广大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2分)
企业:①企业要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遵守商业道德,重视诚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2分)②企业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2分)
个人:要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运用正当、合法的手段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2分)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保障公众食品安全,是为了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对人的生命权的尊重和保障,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2分) ②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国家依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真实性,说明人民的民主具有法律保障。(2分)③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依法严厉打击食品犯罪行为,是政府履行专政职能的体现,这有利于保障人民民主,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分)
33.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该市政府要求各级干部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4分)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该市政府成立科技小组、筑路开桥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服务意识。(4分)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该市政府落实中央政策、深入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4分)
座位号
………………………………装………………………………………订……………………………………………线…………………………
班级 :高一( )班 姓名: 学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