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学目标1.了解地震现象,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2.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地震的实验,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地震成因的结论,并能选择自已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地震的成因表现出探究兴趣。4.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地震现象,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2.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地震的实验,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地震成因的结论,并能选择自已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地震的成因表现出探究兴趣。4.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16.蜡烛的燃烧教学目标1.知道有些物质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2.能基于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3.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探究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乐于合作与交流,对探索物质变化充满兴趣。4.了解科学技术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重点:有些物质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难点: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活动准备:蜡烛、烧杯、火柴、石灰水等材料。活动流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课件展示:元宵节,在南方街头摆放着多种蜡烛燃烧的图片或视频。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了什么?3.师生总结:蜡烛燃烧使蜡烛变短。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蜡烛燃烧。二、活动过程(一)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1.教师引导学生猜测:蜡烛变短的部分去哪儿了?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学生讨论实验方法。(2)学生交流实验方法。3.教师出示方法指导。(1)取一个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2)仔细认真地看烧杯壁上雾蒙蒙的一层是什么?(3)翻转烧杯,迅速将澄清的石灰水倒人烧杯中并振荡。(4)观察烧杯中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4.教师提出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轻拿轻放,避免将石灰水溅到手上。(2)用毛巾包着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防止烫伤。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6.学生交流实验成果,教师总结:蜡烛充分燃烧时,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等新物质。蜡烛燃烧不充分时,会冒黑烟。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并且有沉淀产生。(二)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生成新物质的现象。1.教师现场演示纸燃烧变成灰烬、切开的梨变色、鸡蛋壳浸入醋中冒泡等现象,指导学生观察这些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2.师生总结:这些变化中都有新物质生成。3.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生成新物质的现象?4.想一想:这些变化中常有哪些现象发生?5.师生总结:在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等现象。三、拓展活动找一找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1.教师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视频播放: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和生成了营养物质)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对人们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四、板书设计16.蜡烛的燃烧蜡烛充分燃烧时,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在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等现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3张PPT)16.蜡烛燃烧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配套课件(五﹒四学制)新知导入正月十五“照元宵”新知导入材料包蜡烛、石灰水、火柴、烧杯等。思考:蜡烛燃烧时变短了,变短的部分去哪儿了?新知导入烧杯生石灰蜡烛火柴活动过程活动过程蜡烛燃烧时会发生哪些变化?1.取一个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2.观察烧杯壁或底部会生成什么物质?3.翻转烧杯,迅速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并振荡。4.观察烧杯中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活动过程(1)实验器材轻拿轻放,避免将石灰水溅到手上(石灰水有腐蚀性)。(2)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要防止烫伤。注意事项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等新物质。活动过程生活中有哪些生成新物质的现象?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在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中,产生了哪些现象?在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改变颜色等现象。找一找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拓展提高拓展提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6.蜡烛的燃烧.doc 16,蜡烛燃烧.ppt 元宵节习俗:正月十五照蜡烛.flv 植物如何进行光合作用.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