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 第一课时 对世界的不断探索 教材分析: “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是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的第一课。本课有三个话题:对世界的不断探索、科技改变世界、科技让梦想成真。三个话题围绕“科技”这个主题依次讲述了:科学家、航海家、生物学家对世界最早的探索、科技进程和发展改变着世界、科技实现了梦想,感受科技的力量。落实了课程标准第五条,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第一个话题“对世界的不断探索”,教材通过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阐述科技使人类认识自然;通过达尔文的故事,阐述知道科技使人类认识自身;通过郑和、麦哲伦、哥伦布的故事阐述科技使人类认识世界。 第二个话题“科技改变世界”,了解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为例,说明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看到了科技推动人类的进步。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对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影响为例,证实科技改变人们生活。但是科学技术对社会也有的负面影响,要规管科技,善用科技,知道善用科技才能造福人类。 第三个话题“科技让梦想成真”,以人类对飞行的探索、中国航天梦的实现为例,分别讲述了古代人类、现代人类对梦想的探索;以“科技活动周”为例,让学生畅想他们的科技梦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素养。 学情分析: 小学生年龄特点就是特别爱听故事,本课讲述了有不少科学家的故事,有惊心动魄的、也有贴近我们小学生平凡生活的。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比较浓厚、积极性比较高,再加上语文课本上也学过其中的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再则,本课教育主题是让学生感受科技的力量,大大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课讲述的科技影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每一天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能充分感受到科技成果(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的用处。但是,由于小学生接触的社会面非常有限,对于了解科技成果带来的危害或负面影响,可能会仅仅停留在对环境污染这方面。因此,课前需要引导学生对相关资料或信息进行多方面的了解或收集。或调查、或请教专业人士、或上网查阅等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感受科技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 3.树立学生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明确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 1.初步养成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 2.提升爱科学的意识。 3.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科学技术不断探索的影响,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用途广泛。 2.知道科学技术对于航天发展的影响,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用途广泛。 过程与方法 1.在活动中体验科技带给航天事业的意义,学习科学知识。 2.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初步了解前人对世界的不断探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科技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让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技术有着无穷的力量,懂得科学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3.树立学生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明确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的意识。 难点 1.对我国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了解。 2.理解科学家的道德自律。 第一课时 对世界的不断探索 案 例 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日心说”、郑和七下西洋目的和意义、《物种起源》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著名的科学家、航海家的故事 教学过程 ?导入 1.科技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科技发展到今天,人类经历了怎样的探索?探索者背后又有怎样的辛酸、离奇的故事?我们一起来了解。 2.板书课题 活动一:对宇宙的探索 1.介绍引入:16世纪之前,人们曾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太阳、月球及其他星球都围绕地球旋转。一批有识之士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为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2.听说过“地心说”和“日心说”吗?讲述的是哪几位科学家的故事? 3.学生自主阅读教材58页“活动园”中天文学家哥白尼和伽利略的故事。 4.教师补充相关故事。 5.思考: (1)“日心说”和“地心说”,究竟哪种说法正 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2)哥白尼和伽利略为追求真理,付出了什么? 伽利略 (3)这两位科学家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6.学生交流,师提示: (1)“日心说”正确。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 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 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一边像陀螺一样自转,一边又和其 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地心说:尽管地心说把地球当做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 的历史功绩不容置疑。 (2)哥白尼和伽利略两位勇敢的科学家,能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敢于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为了真理甚至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3)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甘于奉献的科学精神可歌可泣、令人钦佩! 7.你还知道哪些勇于探索的科学家,有哪些伟大的发明与发现?为人类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8.生讲故事。师补充几例。 活动二:对航海的探索 1.介绍引入:15世纪初期和末期,世界曾经发生了两次享誉史册的伟大航行,你们知道吗?对,就是我们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和欧洲的哥伦布航海。之后,其他一些航海家也积极开辟新的航线。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2.阅读案例故事:生自主阅读教材第59页的著名航海家郑和和麦哲伦的航海故事。 3.请学生交流分享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 4.教师补充郑和七下西洋的重大意义,对今天一带一路深远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 目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州等沿海的大都市十分繁荣。在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之后,发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贸易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事。中国的丝织品、瓷器受到西洋诸国的欢迎,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而中国对不能自行生产的香料等物,也有较大的需求。 除经济原因以外,还有为了通好他国,柔 远人,践行中国传统政治理念的想法,同 时宣扬大明威德,而令蛮夷国家畏威怀德、 输诚纳贡。 历史意义:政治方面,郑和下西洋, 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 系,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 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经济方面,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文化方面,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明朝对外界的了解。郑和下西洋,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 扩展资料: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在七次航行中,郑和从南京出发,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5.请学生讲一讲麦哲伦发现新大陆的故事。 6.师补充:郑和七下西洋比麦哲伦发现新大陆,在时间上整整早了87年。再一次感受我国对航海事业的发展的起着是重大的作用,(查阅意思表达准确)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7.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航海家的故事?请分享你课前收集的资料,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吧! 8.小组内交流分享。 活动三:对人类自身的探索 1.刚刚我们了解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对海洋的探索。人类在认识自然界的同时,也在不断深化对自身的认识。关于人的起源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说法。19世纪初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改变了人类对整个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看法。 2.讲述有关达尔文和进化论的相关故事。 3.教师补充介绍: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 年4月19日),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 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 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 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 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物竞天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汉语解释是生物互相竞争,能适应生活者被选择存留下来。在生物进化论中的意思是每种生物在繁殖下一代时,都会出现基因的变异。若这种变异是有利于这种生物更好的生活的,那么这种有利变异就会通过环境的筛选,以“适者生存”的方式保留下来。物竞天择是现代汉语中属成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这是现代生物学的口号,不知不觉地,它成了现代社会学的口号,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不能追上时代,自然要被淘汰了。 ??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1809-1882年)论述生物化论的重要著作,出版于1859年11月24日。该书大概是19世纪最有争议的著作,其中的观大多数为当今科学界普遍受。在该书中,达尔文首次提出了化论的观。他使用自己在19世纪30年代环球科学考察中积累的资料,试图证明物种的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天择)和人工选择(人择)的方式实现的。达尔文认为现今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专门创造的,而是因生物化产生的。这种规律有迹可循,它们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这并非是 超自然力量干预的结果,而是自然界内部斗争的结果。达尔文的此番 言论推翻了以往物种不变论的形而上学的观,在整个生物学领域产生 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命。 三、课堂总结 无论是天文学家哥白尼、伽利略,还是航海家郑和、麦哲伦,或是生物学家达尔文,这些科学家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甘于奉献、坚持不懈、不怕牺牲的精神让我们钦佩。正是他们不断地探索,我们人类越来越多地认识了世界。 板书设计: ?对世界的不断探索 宇宙 探索 航海 认识世界 人类自身 案 例 二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视频《郑和下西洋》片段、《第一次环球航行》故事 学生准备:课前阅读《物种起源》、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对世界的不断探索。 2.板书课题。 二、坚持真理的科学家 1.学生讲讲对“日心说”和“地心说”的认识和了解。 2.阅读教材第58页“活动园”的图文材料,请学生讲讲材料内容,谈谈读后感受。 3.思考: (1)材料中主要讲述了哪几位科学家探索宇宙的故事? (2)哥白尼和伽利略的哪些精神最值得你敬佩? 4.学生交流。 5.拓展质疑:当时,还有哪些天文学家不惜生命极力赞成、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 6.教师补充布鲁诺的事迹。 意大利的哲学家布鲁诺,不仅信仰哥白尼首创的“日心说”,而且使它获得飞快发展。他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只不过是众星之一。它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并认为在其他星系中也会有行星运转,在它们上面也可能居住着有思想的生命。布鲁诺的这些见解,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宇宙图像,直接违背了教会的教义。因此,教会把布鲁诺视为凶恶的敌人,并将他投入监狱,拷问达7年之久,妄图迫使布鲁诺改变自己的信仰和见解。然而,这一切却丝毫也动摇不了他的坚强信念。最后,教会将布鲁诺活活烧死。 7.学生交流对天文学家布鲁诺事迹的读后感。 8.告知事实真相,敬佩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布鲁诺为捍卫真理而被教会活活烧死,伽利略也为此备受酷刑。然而,真理却并不是教会一把火所能烧毁的。相反地,“日心说”却由这些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人捍卫、继承下来,同时经过许多后来人的深入研究而得到补充,日益发展,并为人们普遍承认、普遍接受。1980年,国际上还成立了一个审理委员会,专门为伽利略、布鲁诺案件平反。 三、勇于开拓的航海家 1.教师播放视频《郑和下西洋》片段,生讲讲有关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 2.交流郑和下西洋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 3.讲一讲有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 4.阅读教材第59页“活动园”的图文材料,了解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迹。 5.教师补充故事: 第一次环球航行 为了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麦哲伦决心向西进行环球航行。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来自9个国家的270名水手,5条船的船队开始了环球航行。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穿过大西洋到南美洲。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波涛汹涌,缺水缺食品,特别是缺蔬菜,不少船员患病。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上许多人失去了信心,吵闹着要返航。麦哲伦十分坚定,他说服大家继续航行。1520年10月,船队终于通过南美洲南端和火地岛之间的海峡,进人到“南海”,麦哲伦和船员们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这时船队只剩下3条船了。因为那里风平浪静,被取名“太平洋”,直沿用至今。他们继续在太平洋上航行了5个月,于1521年3月到达了菲律宾的棉兰老岛。在4月的一天,麦哲伦在一?次与当地部族的冲突中被杀害。他未完成的航行由埃尔卡诺指挥,从印度洋绕好望角回到大西洋。1522年9月幸存的18名探险者驾着仅存的一艘“维多利亚号”船回到了西班牙,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用不容质疑的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夸一夸你眼中最优秀的航海家。 7.小结: 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和欧洲的哥伦布航海,成为了 15世纪初期和末期,世界上曾经发生 的两次享誉史册的伟大航行。之后,其他一些航海家也积极开辟新的航线。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四、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 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是说提出的?是什么意思? 2.学生交流、展示。 3.介绍生物学家达尔文。 4.推荐读物《物种起源》,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5.请学生讲一讲听说过的有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故事。如:小学语文课本上学过的《蛇和庄稼》、《路和狼的故事》等课文和电视栏目《人与自然》。 6.小结:马克思高度评价达尔文的学说,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上指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包含我们的理论的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出版以后,曾寄给达尔文一部。达尔文在写给马克思的回信中说,“这部书我一定要读,我们工作的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都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改变了人类对整个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看法。 五、课堂总结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为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值得我们颂扬!他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板书设计: ? 对世界的不断探索 哥白尼 伽利略 布鲁诺 探索者 郑 和 麦哲伦 哥伦布 达尔文 精神 : 坚持真理 勇于探索 无私奉献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