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生命科学第5课时植物的根、茎、叶与物质运输知识导引1.根植物吸水的器官、部位及结构特点3.叶水分,无机盐运输的结构及特点2.茎叶的结构,蒸腾作用1.根的分类2.根的作用①固定②吸收通过这个实验可知,根吸水的部位在哪里?根尖1.根植物吸水的器官是什么?根根尖防止损伤根尖说出图中①~④分别是根尖的哪个结构?根毛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B每天施肥使土壤溶液浓度增大,当其浓度大于月季花根毛细胞液浓度,植物失水萎蔫。例1 某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等体积的透明液体中,20分钟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软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挺了。请你帮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1)“魔术”的奥秘在于A、B烧杯中的液体,它们分别是____。A.清水、清水 B.10%盐水、10%盐水C.清水、10%盐水D.10%盐水、清水(2)萝卜条软硬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吸水和失水。甲、乙两幅图中哪一幅图能说明A烧杯中的现象?_____。(3)根细胞吸水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根细胞液浓度。D甲小于1.如图是探究“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其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在图1中萝卜的洞内装上浓盐水,在图2中萝卜的洞内装上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萝卜会变软B.图2中萝卜洞里的水会变多C.细胞内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D.对栽培作物施肥时,要注意“薄肥勤施”B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5.5植物的根、茎、叶与物质运输学案知识导引二、根例1 某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等体积的透明液体中,20分钟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软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挺了。请你帮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1)“魔术”的奥秘在于A、B烧杯中的液体,它们分别是____。A.清水、清水 B.10%盐水、10%盐水C.清水、10%盐水D.10%盐水、清水(2)萝卜条软硬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吸水和失水。甲、乙两幅图中哪一幅图能说明A烧杯中的现象?。(3)根细胞吸水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根细胞液浓度。1.如图是探究“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其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在图1中萝卜的洞内装上浓盐水,在图2中萝卜的洞内装上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萝卜会变软B.图2中萝卜洞里的水会变多C.细胞内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D.对栽培作物施肥时,要注意“薄肥勤施”三、茎例2.[2018?金华]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A.甲B.乙C.丙D.丁例3.[2020?衢州]雷竹笋是一种常见的食材,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却不宜多食。(1)雷竹笋常带有苦味是因为含有氰苷。氰苷在酶的催化下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HCN),HCN沸点为26℃.为避免食用雷竹笋时因HCN引起中毒,烹饪时应 。(2)当雷竹笋从地下钻出土壤,笋尖被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俗称“出青”。出青后的笋含有更多的氰苷。为避免雷竹笋在出土后继续生长的过程中出青,农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3)如图为竹子与竹笋的生长示意图,箭头表示糖类的运输方向。下列关于糖类的来源及其运输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蒸腾作用导管B.光合作用导管C.呼吸作用筛管D.光合作用筛管2.[2020?舟山]如图,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茎黄色,叶退化,遇到适宜的并插入植物体内吸取有机养料。(1)茎黄色、叶退化,说明菟丝子的细胞中缺少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2)菟丝子要获得有机物,其吸根必须插入植物A茎的 。菟丝子与植物A之间属于寄生关系,这在高等植物中极为罕见。四、叶例4.生物小组的同学测量了某植物在停止供水和恢复供水两种条件下,气孔开放程度与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见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停止供水后,光合速率下降。这是由于水是光合作用的,也是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介质。(2)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的“窗口”。停止供水后,气孔开放度下降,导致吸收减少,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气孔的开闭受细胞控制,当恢复供水后,其膨胀,气孔开放。例5.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1)采用方案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2)方案二中观察到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了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3.为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①取长势及叶片数量相同的3条枝条,分别编号A、B、C。②将B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将C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阻止植物与外界之间的H2O、O2、CO2等气体的交换),A枝条不作处理。③将3条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3个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④将3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三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⑤将三个装置置于阳光下相同时间后,分别称量锥形瓶中水的质量和硅胶干燥胶片的质量。(1)小明研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速率与的关系。(2)小明通过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若要证明枝条A吸收的水分有99%用于蒸腾作用,则×100%=99%。(用表中字母表示)(3)此实验在控制无关变量上还存在缺陷,请写出一条没有控制相同的无关变量:。例6.某兴趣小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鲜枝条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图所示,甲是去掉叶片的枝条。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B.装置甲和丁组合,可探究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C.装置乙和丙组合,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D.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筛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4.[2020?台州]某地区发现一种未知植物的化石,科学家通过技术手段确定该植物叶片在生命活动中总是处于卷曲状态,如图为其显微结构示意图。(1)该叶片中的叶绿体主要分布在 (选填“上”或“下”)表皮附近,这样更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2)科学家猜测该植物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以下支持这一猜测的有 。A.气孔着生部位向内凹陷B.叶片卷起,水蒸气可以积聚在卷起的叶片内C.叶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绒毛,能降低叶下表皮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5.[2018?衢州]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C.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例7.[2018?嘉兴]近年来,罗汉松逐渐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新宠。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A.减弱光合作用B.抑制呼吸作用C.降低蒸腾作用D.预防虫害侵袭6.[2017?衢州]随着科技的进步,农场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某智慧农场中种植了大量的果树和蔬菜,其中的施肥、灌溉等都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控制。(1)经农场智能系统检测后,自动为农场中的大白菜施加一定量的化肥——尿素[CO(NH2)2],即为大白菜施加了 肥。(2)把胡柚移栽到农场时要前去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减弱 ,提高成活率。(3)把马铃薯块茎埋在土壤中,长出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参考答案二、例1.(1)D(2)甲(3)小于1.B三、例2.D例3.(1)煮熟煮透(2)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3)D2.(1)叶绿体(2)韧皮部四、例4.(1)原料无机盐和有机物(或“物质”)(2)气体交换CO2保卫吸水例5.(1)一(2)叶片下表皮气泡数比上表皮多(3)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多的水分3.(1)气孔数量(2)(a-a1)/(m1-m)(3)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植物生命活动强度)例6.D4.(1)上(2)ABC5.D例7.C6.(1)N或氮(2)蒸腾作用(3)无性生殖或营养生殖、1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5植物的根、茎、叶与物质运输.pptx 5.5植物的根、茎、叶与物质运输学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