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工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安工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简介

2011-2012学年度安工大附中3月月考卷
高一(下)政治生活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命题人: 审核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表格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30*2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这一规定
①表明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②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③保障了我国公民的选举权 ④有利于发展基层民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南京警方2011年10月5日紧急发布消息称,他们破获一起网上造谣案,抓获造谣者孙某并进行了相应处罚。公安机关对相关造谣人员处罚表明
①公民在网络虚拟世界的行为是不自由的
②公民有使用网络的权利,也有维护网络安全的义务
③公民权利在现实社会是广泛的、真实的,在网络世界是相对的、虚拟的
④公民的自由是在法律规范内的自由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是钢铁,不是豆腐。维护人民的政权,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一定要坚决打击黑恶势力,绝不向任何黑恶势力妥协退让。”这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B.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C.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D.是因为它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4.2011年5月l日起,在我国“醉驾入刑”正式实施。新法规定醉驾已是犯罪,最高可处6个月拘役。“醉驾入刑”的施行
①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②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
③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生命的尊重
④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2011年8月2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本次刑诉法修改突出的五大看点是:防止刑讯逼供,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近亲属不被强制出庭指证;死刑复核更慎重;增加技侦、密查规定;赋予律师侦查阶段辩护权,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刑诉法修正草案五大变化突出体现了
A. 以人为本,维护公民的权利 B.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D. 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方略
6.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里的“站起来了”是指
A.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B.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C.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
D.公民获得了同等的权利
7.2011年4月28日,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阎静萍强调,我们要以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奉献精神为核心,以增强全省干部群众热爱国家、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的意志为根本目的,自觉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培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向心力、凝聚力。这告诉我们
①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每一个公民都应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④必须把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为我们的中心任务
A.①②④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8.2011年9月1日,是我国《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实施八周年。国家实施司法救助制度,就是让那些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但经济困难无力负担诉讼费的公民打得起官司,让那些确有冤情但正义难以伸张的公民打得赢官司。这样做主要有利于实现
A.人民群众监督法律的实施 B.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 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9.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反映了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但是,历史上的民主,都不过是居于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民主,只有社会主义才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社会主义民主与剥削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B.是否反映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
C.能否体现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D.能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近年来,“微博”遍地开花,中国正在进入信息高速传播的新媒体时代。据此回答10~11题。
10.安徽省某市人大代表全体开设实名微博,把在2011年市“两会”上的建议案发上微博,网友第一时间就可以看到这些人大代表的建议内容,并针对这些建议提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人大代表开微博
A.使网友获得了和人大代表同等的权利 B.是人大代表倾听民意的新渠道
C.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D.是提高人大代表素质的充分条件
11.在微博中,一些公众人物“语不惊人死不休”,甚至与网友对骂。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新媒体时代,公民行使权利
A.应做到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B.应尽量少发表公开言论
C.享有绝对的言论自由 D.国家不应干涉,否则就侵犯了公民的自由权利
12.2011年重庆云阳县小学五年级学生康漪玲给市委书记薄熙来写信,感谢市委、市政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好政策。实际上当康漪玲提笔写信时,她就在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了。我们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
①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②需要学习和懂得政治知识 ③重视政治生活实践 ④把权利和义务完全对等起来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3.2011年1月19日,陈笑华受温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以来的工作和2011年的主要任务,其中提到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B. 坚持党的领导 C.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 D.充分发扬民主
14.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中南海的大门是面向广大群众的。”这反映了:
A.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 B.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
C.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D.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15.许多苏州市民向政府提出“妥善保存古建筑”的建议,这些做法和呼声,引起了市有关方面和社会各界的共鸣,2011年10月,苏州将试点修复古城墙。这体现的我们政治生活的内容是
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B.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C.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6.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有的地方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大大超出当地人口。然而,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不能参与务工所在地地方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对此,有人大代表提出,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为
①在权力机关中外来务工人员需要有自己的政治领导人
②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③这有利于将人民群众的不同意见和要求集中到权力机关中来
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法定的政治权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11年4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及草案说明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2011年9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行,据此回答.
17.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及草案说明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这表明,公民可以通过 参与民主决策。
A.社会听证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D.信访举报制度
18. 近年来,在一些重大事件中媒体的作用令人瞩目。很多案件都是先由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关注,进而促进了问题的解决,有些甚至导致我国法律制度和体制的变革。这一材料表明
A.舆论监督的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
B.新闻监督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C.我国公民合法权利具有法律和制度保障
D.国家机关的办事效率有待提高
19.近年来,山东各地实行“村级事务管理契约化”、“村务公决制度”和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这些做法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果要将上述事实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A.扩大农民基本权利的主要途径
B.公民监督和制约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
C. 加强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
D.完善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
20.2011年9月15日,我国环境保护部将《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征求意见稿)在网站公布并广泛征求意见,活动得到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对上述政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不断创新
②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③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意识不断提高
④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不断提高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中国银监会起草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假如一位高校大学生想反映自己的意见,他可以
A.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B.召开听证会听取群众意见
C.通过网络等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
D.通过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决策
22.江苏省公安厅表示,2011年9月前全省苏O牌照(公安专用牌照)取消完毕。公安车辆和普通老百姓的车辆一样,接受法律的制约和公众的监督。这主要体现了
A.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政府要审慎用权,依法执政
C.健全行政监督体系是制约权力的关键
D.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样的
23.近期,我国“微博问政”持续火爆,意味着政府部门面对微博这种新型社会媒体工具,话语表达方式乃至工作作风的转变。不少政务微障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及时参与网民互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形成官民互动社会氛围;甚至有些政府部门之间微博上联动办公,形成颇具特色的微博问政生态系统,在不断摸索中开辟中国政务微博发展新模式。“微博问政”有利于
①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②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保持政府与人民的密切联系
④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下图漫画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
①村民维护自身利益
②发扬民主,实施对村务的监督
③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④加强基层政权机关的建设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011年至2012年,全国县乡人大进行换届选举,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据此回答。
25.这次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采取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这种选举方式
①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③可以避免虚假宣传或贿选 ④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余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2011年3月15日,北京58个政府部门及直属机构,除市公安局涉密外,已经全部在网上公开部门预算。这样做有利于:
①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②简化政府办事程序
③拓展公众监督渠道 ④提高公务员办事效率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7.“晒黑族”是热衷于揭“黑”的特殊网民,他们将政府、社会上的不平事在网上进行披露,以警示他人。对此现象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他们的行为有损政府形象,应加以严格限制
②这是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③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必须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实事求是地进行揭“黑”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8. 下边漫画中的做法有利于
①扩大村民的政治权利 ②发扬民主,实施对村务的监督
③增加决策的透明度 ④加强基层政权机关的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9.2011年4月12日,上海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上海市区县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实施细则》,为换届选举工作提供法律依据,更好地保障广大选民的民主权利。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
①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③城市居委会的选举④农村村委会的选举 ⑤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0.2011年5月27日,太原市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会议举行,依法推荐代表候选人,人民热情参与,并努力把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廉洁自律、公道正派、具有一定履职能力的人选推荐上来。严把候选人的政治关。这表明
A.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B.选民的民主素质显著提高
C.我国的选举制度已经完善 D.人大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40分)
31.“无车难 有车烦”,时下许多城市有车族发出感叹。下面请看我市居民小张一家的烦恼:
烦恼一:小张每天开车上下班几乎要“朝五晚九 披星戴月”,用2个小时才能走完1小时的车程,原因:堵车。
烦恼二:虽然家住十二楼,但小张一家都不太敢开窗,街上车流的声音和尾气实在使人难受,原因:污染。
小张因此“上书”市政府,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解除烦恼,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
(1)“为小张的“上书”寻找依据。(6分)
(2)温馨提醒小张“上书”应注意哪些事项?(6分)
32.(18分)2012全国两会正在进行。部分驻川全国人大代表就灾后重建、农村污染、农村养老、旅游等问题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建言,进一步体现政策倾斜、项目支持和资金支持,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物价上涨,生活成本不断提高,要维持并提升生活质量,涨工资成关键。安徽铜陵市市委书记姚玉舟代表说,涨工资,关键是要解决好给谁涨、谁给涨、怎么涨的问题。他认为,中低收入群体应当是涨工资的主要对象,应该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经济、法律、信息以及行政等多种手段,促使这部分人群工资合理较快增长。政府可以通过积极稳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加强劳动监察等方式推动企业给职工涨工资。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哪种方式?(2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何意义?(12分)
33. 为进一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监督制度,蚌埠市委组织部研究决定,公布干部监督工作举报电话,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该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蚌埠市委组织部将切实保护好举报人的合法权益,认真受理、调查和核实群众反映的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合法地行使自己的监督权?(6分)该市干部选拔任用要接受群众监督的意义是什么?(8分)
2011-2012学年度安工大附中3月月考卷
高一(下)政治生活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30*2分)
1—5BCBDA 6—10 BDCDB 11—15 ABACB 16—20 BCADC 21—25CADDD 26—30CDBCB
二.非选择题(40分)
31. (1)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2分)②公民有监督政府的权利,政府也要接受公民的监督。(2分)③小张的“上书”正是以批评、建议的方式行使监督权。(2分)
(2)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3分)②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3分)(若①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给2分 ② 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给3分)
32.①材料体现了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2分)
②意义: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每点3分)
33. ①公民可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渠道行使自己的监督权。(6分)
②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4分)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4分)安工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月考物理试卷
命题: 审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得分
特别提醒:选择题答案一定要填入后面的表格中,凡不填入表格的答卷,本题以零分计算!!
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速运动—定是曲线运动 B.曲线运动—定是变速运动
C.速率不变的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 D.曲线运动也可以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2、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运动速度一定大于分运动的速度 B.合运动位移一定大于分运动的位移
C.合运动的时间等于两个分运动的时间之和 D.合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实际运动方向
3、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周期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B. 它是匀变速运动
C. 角速度恒定 D. 线速度恒定
4、如图所示的曲线为运动员抛出的铅球运动轨迹(铅球视为质点)。A、B、C为曲线上的三点,铅球由A向B再向C运动.关于铅球在B点的速度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AB方向 B.为BC方向
C.为BD方向 D.为BE方向
5、右图所示,一块橡皮用细线悬挂于O点,用铅笔靠着线的左侧挑起细线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运动中始终保持悬线竖直,则橡皮运动的速度( )
A.大小和方向均改变 B.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C.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D.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6、假设钟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正确说法是( )
A.秒针的角速度是分针的60倍    B.分针的角速度是时针的60倍
C.秒针的角速度是时针的3600倍   D.秒针的角速度是时针的86400倍
7、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为v,那么物体运动时间是( )
A.(v-v0)/g B.(v+v0)/g C./g D./g
8、在公路上常会看到凸形和凹形的路面,如图所示. 一质量为m的汽车,通过凸形路面的最高处时对路面的压力为N1,通过凹形路面最低处时对路面的压力为N2,则( )
A.N1 > mg B.N1 = mg
C.N2 = mg D.N2 > mg
9、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由细线连着绕O点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相同的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OA=AB,则( )
A.两段细线的拉力之比:TAB :TOA = 2 :1
B.两段细线的拉力之比:TAB :TOA = 3 :2
C.两段细线的拉力之比:TAB :TOA = 1 :2
D.两段细线的拉力之比:TAB :TOA = 2 :3
10、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通常路面都是外高内低。如图所示,在某路段汽车向左拐弯,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的路面低一些.汽车的运动可看做是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设内外路面高度差为h,路基的水平宽度为d,路面的宽度为L,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擦力(即垂直于前进方向)等于零,则汽车转弯时的车速应等于( )
A. B. C. D.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用长为L的细绳悬于天花板的O点,并使之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细线与竖直线成θ角,则以下正确的是( )
A. 摆球受重力、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B. 摆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mg/tanθ
C. 摆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gsinθ
D. 摆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
12、如图所示,固定的锥形漏斗内壁是光滑的,内壁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和B ,在各自不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A离中心线的距离大于B,关于A、B两球的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支持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选择题答案列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填空与实验题(每空3分,共36分)
13、右图所示的是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同步对比实验的闪光照片,根据照片,对平抛运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① 。
② 。
14、A、B两个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之比是3:2,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是 。
15、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A、B、C三点所在的三个轮的半径分别为r、2r、4r ,皮带不打滑,则图中A、B、C三点的线速度之比 = ;角速度之比 = ;向心加速度之比 = 。
16、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物体,当其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相等时,此物体的运动时间
为: ; 瞬时速度为: ;发生的总位移为 。
17、一个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只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部分曲线,于是他在曲线上取水平距离Δs相等的三点A、B、C,量得Δs = 0.2m。又量出它们之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 h1 = 0.1m ,h2 = 0.2m ,利用这些数据,可求得:
(1)物体抛出时的水平初速度为 m/s;
(2)物体经过B时竖直分速度为 m/s,合速度为 m/s;
三、计算题(共28分)
要求:要有必要的步骤和物理基本公式,物理量的结果要写正确单位,否则扣分或不得分。
18、(6分)质量为m=1000kg的汽车,在半径为R =10m的水平圆形路面转弯,车轮所受的侧向静摩擦力提供转弯时的向心力,静摩擦力的最大値为汽车重力的0.64倍。为避免侧滑翻车,试求汽车在这个弯道最大安全行驶速度
19、(10分)有一条小船位于河中的A点,A点到河岸的垂直距离AB为50米,已知船在静水中的航速为,河水的流速为,试求:
①若想用最短的时间到达岸边,船需行驶多长时间?
②若想以最短的航程到达岸边,船头应与河岸线方向成多大角度θ行驶?并请画出此时船速和水流速度的矢量合成示意图
20、(12分)从离水平地面5 m高的地方以10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质量是1kg的物体,忽略空气阻力 ,取g=10m/s2。求:
(1)物体的运动时间
(2)物体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移
(3)物体落地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安工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出卷人: 审卷人:
第I卷(单项选择题 60分)
1、下图所示工具的名称、出现时间和用途是( )  
A.耦犁、汉朝、松土工具   
B.耧车、汉朝、播种工具  
C.曲辕犁、唐朝、松土工具   
D.耧车、唐朝、松土工具  
2、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之所以重视小农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  
A.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它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  
C.它满足了百姓基本生活的需要D.它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男耕女织 D.铁犁牛耕
4、下列关于西周井田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B.诸侯臣下只能世代享用
C.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 D.土地不得转卖和买卖
5. 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 B.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
C.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 D.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6、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直到现在,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  )
①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者以此自卫 ②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 ③保证了手工业产品的工艺水平④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7、“南阳太守(杜诗),善于计略,省爱民意,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这里的“水排”是( )
A.耕作工具  B.灌溉工具  C.冶铁工具 D.运输工具
8、排列下列瓷器出现的顺序(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9、“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自元代流传下来的一首民谣,它表达了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黄道婆的杰出贡献在于( )
A. 丝纺织业 B. 棉纺织业 C. 麻纺织业 D. 毛纺织业
10、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范蠡、吕不韦等影响各国政局的大商人。这反映出( )
A.官府控制商业 B.西周宗法制瓦解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形成
11.长途携带钱币在古代很不方便,唐朝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 )
A.设立邸店 B.建立柜坊 C.使用“飞钱” D.发行“交子”
12、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
①大都——北京 ②汴京——开封 ③临安——苏州 ④益州——成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元朝时,世界第一大港是 ( )
A. 泉州 B. 扬州 C. 广州 D. 上海
14、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15、右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鲁智深到五台山下的市镇打禅杖),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 )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16、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 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7.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明清商帮分别是( )
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 C徽商和晋商 D苏商和徽商
18、明朝后期史书有这样的记载:“中州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棉花已经广泛种植 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加快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19、土地兼并现象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国家的任何政策都不能使之逆转,其根本原因是( )
A.政治腐败 B.重农抑商思想的支配
C.农民起义的打击 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20、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21、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22、明朝中后期,江南农村人口出现了“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业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解体 D、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23、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24、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
A、玉米等作物传入我国 B、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5、清朝实行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6、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的人们。”这句话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
A.将西方的天主教传播到东方 B.传播西方的工业文明
C.把欧洲的科学精神带到东方 D.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7、、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下面所示的世界地图,同学们在观察研究后,认为该地图的绘制最早是在( )
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7世纪
28、 开辟新航路引起的“商业革命”的表现是( )
①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暴利②市场和贸易扩大③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 ④欧洲市场商品种类的增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近日一部名为《索马里真相》的纪录片在全国公映引热议,有人研究发现这一地区在15世纪末也曾出现过一个著名的“海盗”,他是( )
A.迪亚士 B.达 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30、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当时美洲印第安人后裔也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表现他们的感情?( )  
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  
C.“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 D.“哥伦布给我们带来贫困”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31、明清时期商帮的崛起,为中国的历史画卷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万山丛中盛产竹木、茶叶、陶土。手工业更具特色,纸、笔、墨、砚、漆器闻名全国。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的。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这里的水路可称便捷:“上接闽广,下接苏杭”。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摘自《徽商网·徽商历史》
(1)根据材料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6分)
材料二 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 -----摘自电视片《徽州》解说词
(2)根据材料概括徽商兴旺的经验。(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终清朝之世,徽商会遇到哪些发展障碍 (6分)
材料三 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经典式、综合性品牌盛会,为中外客商搭建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第一届大会于2005年在合肥召开,至2011年,已召开七届。
(3)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徽商遗产。(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6分)
历史答题卷(只交此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涂改严重者扣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材料题(本大题2题,共40分)
31、(1)
(2)
(3)
32、(1)
(2)
(3)
班级 姓名 学号
班级 姓名 学号
班级 姓名 学号安工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
命题范围: 必修一第四章
出卷人: 审卷人:
全卷满分100分,用时6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S:32 H:1 Cl:35.5 O:16 Ba:137 N:14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6分)
1.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
2.酸雨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灾祸,严重地威胁着地球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减少或者防止酸雨形成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①对燃煤进行脱硫;②对含SO2、NO2等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③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⑤利用太阳能开发氢能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3.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一直扮演着主角。下面几种物质中含有硅单质的是( )
4.下列氯化物,不能用单质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
A.CuCl2 B.FeCl2 C.NaCl D.HCl
5.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
A.次氯酸钙 B.氯化钙 C.次氯酸 D.次氯酸钙与氯化钙
6.下列试剂能贮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里的是( )
A.HF溶液 B.KOH溶液 C.盐酸 D.水玻璃
7.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
A. Fe→FeCl3 B.Cl2→HClO C. SO3→H2SO4 D. HNO3→NO
8.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石英溶于NaOH溶液:Si4++2O2-+2OH-=SiO32-+H2O
B.金属铁与稀硝酸反应:Fe + 2H+ = Fe2+ + H2↑
C.C12与NaOH溶液反应:Cl2+2OH-=C1-+C1O-+H2O
D.实验室制取氨气:NH4++OH-=NH3↑+H2O
9.制备单质硅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①SiO2+2C Si + 2CO↑
②Si+2Cl2 SiCl4 ③SiCl4+2H2 Si + 4HCl
下列对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③为置换反应 B.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③中SiCl4是氧化剂 D.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中的硅元素均被还原
10.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2005年3月29日晚发生在京沪高速淮安段的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载有约35 t液氯的槽罐车与一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由于肇事司机逃逸,延误了最佳抢险救援时机,造成周边几百人中毒,28人中毒死亡。当遇到这种突发事件,大量氯气散逸到周围空间,你认为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
①迅速拨打求救电话 ②迅速撤离人员至上风口 ③迅速撤离人员至下风口 ④用浸有一定浓度NaOH溶液的口罩或毛巾捂住鼻口 ⑤用浸有一定浓度Na2CO3溶液的口罩或毛巾捂住鼻口 ⑥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如堵住泄漏口、将其浸入碱液池等)
A.①②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⑥
11.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CO2 B.N2 C.SO2 D.NH3
12.区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最佳方法是( )
A.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B.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C.用品红溶液 D.根据有无毒性
13.将15mLNO和15mLNO2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置水槽充满水的试管中,最后在试管中能收集的气体体积是( )
A.20mL B.15mL C.10mL D.5mL
14.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空气在雷电作用下所产生NO B.NO和O2生成NO2
C.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2 D.NH4Cl与Ca(OH)2反应生成NH3
15.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后,缓慢加入BaCl2溶液,再滴入品红试液,发生的现象是( )
A.无沉淀生成,溶液显红色 B.无沉淀生成,溶液显无色
C.有沉淀生成,溶液显无色 D.有沉淀生成,溶液显红色
1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浓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主要得到NO2
C.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主要得到氢气
D.铵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17.在SiO2、CaCO3和Cu粉的混合物中,除去CaCO3和Cu粉来净化SiO2,最好用下列哪种溶液处理( )
A.盐酸 B.氢氧化钠 C.硝酸 D.硝酸银
18.检验Na2SO4 溶液中含有Cl-的方法是( )
A.先加BaCl2溶液,再加AgNO3溶液
B.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HNO3
C.先加足量的Ba(NO3)2溶液,再加AgNO3溶液
D.先加足量Ba(OH)2 溶液,再加AgNO3溶液
二、填空题(共24分)
19.(8分)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因而具有多重性质,根据氯水分别与如图四种物质发生的反应,填空(a、b、c、d重合部分代表物质间反应,且氯水足量)。
能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的是 (填“a”、“b”、“c”或“d”)。
c过程中的现象是 ,
b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
a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16分)将下列性质的番号,填入各小题后面对应的括号中:
A.脱水性; B.强酸性; C.二元酸; D.氧化性; E..吸水性
(1)将胆矾放入装有浓H2SO4的干燥器中,过一段时间胆矾变白色。 ( )
(2)NaOH与H2SO4反应,可生成Na2SO4和NaHSO4这两种盐。 ( )
(3)在烧杯中放入蔗糖,滴入浓H2SO4变黑,并产生大量气体。 ( )
(4)在稀HNO3中放入铝片就产生NO。 ( )
(5)在稀H2SO4中放入铝片就产生H2。 ( )
(6)在冷浓HNO3中放入铝片没明显现象。 ( )
(7)浓H2SO4敞口久置会增重。 ( )
(8)用稀硫酸清洗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 )
三、实验题(共30分)
21.下图是实验室中制备气体或验证气体性质的装置图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利用上图装置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
①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装置B中的溶液为 ;烧杯中溶液的作用为 。
(3)利用上图装置证明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及生成气体中含有CO2。
圆底烧瓶内加入碳,a中加入浓硫酸,B、D中匀为少量品红溶液,C中为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E中为澄清石灰水。
①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装置是 ,现象是 ;
②证明SO2具有还原性的现象是 ;
③证明生成气体中含有CO2的现象是 ;
④D装置的作用是 。
22.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三套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其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同学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其原因是 。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如果他们的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 填(“甲”、“乙”或“丙”),收集不到氨气的主要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
(5)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也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四、推断题(共10分)
23.(10分)如下图所示,A、B、C、D、E、F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B为黑色粉末,D为黄绿色气体单质,F为无色气体单质,且F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其转化关系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E的化学式:B ,E 。
(2)在反应①中还原剂是 (填化学式)。
(3)写出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 。
反应③: 。
答题卷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二、填空题(共24分)
19.(1) 。
(2) ,
, 。
20.(1)( )(2)( )(3)( )(4)( )(5)( )(6)( )(7)( )(8)( )
三、实验题(共30分)
21.(1) 。
(2)① 。
② ; 。
(3)① , ;
② ;
③ ;
④ 。
22. (1) 。
(2) 。
(3) , 。
(4) 。
(5)______
四、推断题(共10分)
23.(1) B ,E 。
(2) 。
(3)反应②: 反应③: 。
答题卷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C C B A C A C D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B C A A D C C C
二、填空题(共24分)
19.(1) d 。
(2) 生成白色沉淀 ,
, 。
20.(1)(E )(2)(C )(3)(A.D )(4)(B.D )(5)(B.D )(6)(D )(7)(E )(8)(B )
三、实验题(共30分)
21.(1) 分液漏斗 。
(2)① MnO2+4H++2Cl-=Mn2++Cl2↑+2H2O 。
② 饱和NaCl溶液 ; 吸收氯气防污染 。
(3)① B , 品红褪色 ;
② C中KMnO4溶液褪色 ;
③ D中品红不褪色且石灰水变浑浊 ;
④ 检验SO2是否除尽 。
22. (1) 2NH4Cl+Ca(OH)2====CaCl2+2NH3 +2H2O 。
(2) NH3的密度小于空气 。
(3) 乙 , 2NH3+H2SO4===(NH4)2SO4 。
(4)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已收集满
(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则证明已收集满)。
(5)___丙__
四、推断题(共10分)
23.(1) B MnO2 ,E HClO 。
(2) HCl 。
(3)反应②: Cl2 + H2O = HCl + HClO 反应③: ↑ 。安工大附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
出卷人: 审核人: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is Alice doing now
A. Doing homework B. Playing the piano C. Having a walk
2. How much do the shoes and the trousers cost in all
A. 40 dollars B. 50 dollars C. 60 dollars
3. What has the weather been like recently
A. Rainy B. Snowy C. Cloudy
4.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home B. At school C. in the street
5. What will the woman do next
A. Go back home B. Say hello to Mrs. Smith C. Go to pick her husband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 7题。
6. How does the man feel now
A. Worried B. Angry C. Surprised
7. When will the film begin
A. At 6:00 B. At 6:10 C. At 6:15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Teacher and student B. Mother and son C. Friends
9.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s father
A. He is busy with his work..
B. He is trying to find a new job.
C. He doesn’t like playing with children.
10. What day is it today
A. Friday B. Saturday C. Sunday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How does the woman usually go to work
A. By subway B. By car C. On foot
12.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s brother
A. He works near his home.
B. He doesn’t like driving the car.
C. He often goes to work on foot.
13. What does the man do to protect the earth
A. He never drives to work.
B. He goes to work by bus.
C. He shares a car with Mary.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7题。
14.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buy for herself
A. A skirt in size 8.
B. A skirt in size 10.
C. A dress in size 8.
15. What disappointed the woman
A. That there are no red skirts in the store.
B. That there are no red dresses for her in the store.
C. That there are no skirts in her size.
16. What color does the woman’s daughter like
A. Red B. Blue C. White
17. How much does the woman have to pay for the dress
A. 80 dollars B. 90 dollars C. 100 dollars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laces did they visit on August 4th
A. The Great Wall B. The Ming Tombs C. The Temple of Heaven
19. How long does the trip last
A. 3 days B. 4 days C. 5 days
20. What will they do in the afternoon while visiting the Summer Palace
A. Visit a gallery
B. Visit Longevity Hill
C. Take a boat on Kunming Lake.
二. 单项填空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____is no doubt ____ Bob can win the first price in the match.
A. There; that B. It; that C. There; whether D. It; whether
22. Alexander tried to get his work _______in the medical circles.
A. to recognize B. recognizing C. recognize D. recognized
23. Thousands of foreigners were______ to the Shanghai World Expo the day it opened.
A. attended B. attained C. attracted D. attached
24. _____ is a fact that English is being accepted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A There B This C That D It
25. One reason for her preference for city life is she can have easy access to places like
shops and restaurants.
A. that B. how C. what D. why
26. At the railway station, the mother waved goodbye to her daughter until the train was _______.
A. out of sight B. out of reach C. out of order D. out of place
27. I tried all I could do ______ the topic at the meeting, but failed.
A. avoid mentioning B. to avoid mentioning
C. avoiding to mention D. avoiding mentioning
28. When the news came _____ the war broke out, he decided, to serve in the army.
A. since B. which C. that D. because
29. It took us over an hour ____ along the street.
A walk B to walk C walking D walked
30. We’ve offered her the job, but I don’t know______ she’ll accept it.
A. where B. what C. whether D. which
31. In my opinion, what he told us just now about the matter doesn’t make any_______.
A. meaning B. idea C. sense D. point
32. Nowhere else in the world______ cheaper tailoring than in Hong Kong.
A. a tourist can find B. can a tourist find
C. a tourist will find D. a tourist has found
33. It is uncertain side effect the medicine will bring about, although about two thousand patients have taken it.
A.that B.what C.how D.whether
34. The villagers have already known ______ we’ll do is to rebuild the bridge.
A. this B. that C. what D. which
35. ______ is very clear to everyone that he’s round and tall like a tree.
A This B What C That D. It
三.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Maggie was assigned to a public school in the middle of the year, and the headmaster asked her to teach Class 4-B right away. She heard that the former teacher had 36 suddenly, but the headmaster didn’t tell her 37 . All he told her was that this was a class of “ 38 ” students.
First day, she walked into the classroom, spitballs (蘸唾液纸团) 39 through the air, feet on desks, the noise deafening. She walked to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 and 40 the attendance book. Next to 20 names on the list were IQ scores: 140,141…160. “Oh,” she thought to herself, “ 41 they are so high-spirited. These children have exceptional IQs.” She 42 and brought them to order, 43 that she could teach such high-quality students.
At first Maggie found the students 44 to turn in work, and that assignments that were handed in were done 45 , full of mistakes. She spoke to everyone, “ With your IQ, I 46 nothing short of the best work from you.”
The whole term Maggie continually 47 them of their responsibility to use all the extra intelligence God had given them. Things began to 48 . The children worked diligently. Their work was creative and precise.
At the end of the term, the headmaster 49 Maggie into his office. “What magic have you done to these kids ” He asked 50 . “ Their work has surpassed all the regular classes.”
“It is just 51 .They’re smarter than regular students! You said yourself they are special students.” Said Maggie.
36.A. left B. dismissed C. disappeared D. stopped
37.A. how B. when C. who D. why
38.A. naughty B. common C. special D. poor
39.A. throwing B. going C. flying D. coming
40.A. closed B. opened C. checked D. found
41.A. No wonder B. No doubt C. No problem D. No way
42.A. wondered B. smiled C. calmed D. waved
43.A. grateful B. angry C. pitiful D. doubtful
44.A.refused B. managed C. hesitated D. failed
45.A. hurriedly B. carelessly C. carefully D. attentively
46.A. suppose B. expect C. imagine D. suggest
47.A. reminded B. warned C. scolded D. told
48.A. turn B. happen C. change D. end
49.A. led B. showed C. ordered D. called
50.A. angrily B. excitedly C. hopefully D. slowly
51.A. natural B. right C. fine D. possible
四. 阅读理解(每题2分,共24分)
A.
Why do men die earlier than women The latest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eason could be that men’s hearts go into rapid decline (衰弱)when they reach middle age.
The largest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aging on the heart has found that women’s longevity may be linked to the fact that their hearts do not lose their pumping power with age.
“We have found that the power of the male heart falls by 20-25 percent between 18 and 70 years of age,” “Within the heart there are millions of cells that enable it to beat. Between the ages of 20 and 70 , one-third of those cells die and are not replaced in men,” .
What surprises scientists is that the female heart sees very little loss of these cells. “This gender difference might just explain why women live longer than men,” said Goldspink.
The team has yet to find why aging takes a greater toll (造成损失)on the male heart, said Goldspink..
The good news is that men can improve the health of their heart with regular exercise.
52.The underlined word “longevity”(in paragraph 2) probably refers to_______.
A. health B. long life C. ageing D. effect
53.The passage mainly talks about________.
A. men’s heart cells B. women’s ageing process
C. the gender difference D. hearts and long life
54.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UK scientists have known that ________.
women have more cells than men when they are born
women can replace the cells that enable the heart to beat
the female heart loses few of the cells with age
the female heart never loses the pumping power with age
55. If you want to live longer, you should_______.
enable your heart to beat much faster
find out the reason for aging
exercise regularly
prevent your cells from being lost
56. We can know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
the reason why ageing causes a greater loss to the male heart has been found out
scientists are still doing research into why the male heart loses more of the cells
team has done something to prevent the male from suffering the greater loss of the cells
women over 70 could lose more cells than those at the age of 20.
B
Among the soldiers of King Philip there was a poor man who had done some good deeds. He had pleased the king in many ways, and so the king believed in him.
One day this soldier was on a ship at sea when a great storm came up. The winds drove the ship upon the rocks, and it was broken. The soldier was thrown upon the shore(岸); and he would have died there if it had not been for the kind care of a farmer who lived nearby.
When the soldier was well enough to go home; he thanked the farmer for what he had done, and promised that he would repay him for his kindness.
But he did not mean to keep his promise(许诺). He did not tell King Philip about the farmer. He only said that there was a fine farm by the seashore, and that he would like very much to have it for his own.
“Who owns the farm now ” asked Philip.
“Only a useless farmer, who has never done anything for his country,” said the soldier.
“Very well, then,” said Philip “You have served me for a long time, and you shall have your wish. Go and take the farm for yourself.”
And so the soldier drove the farmer from his house and home. He took the farm for his own.
The poor farmer was hurt seriously. He went boldly(勇敢地) to the king, and told the whole story from beginning to end. King Philip was very angry when he learned that. He sent for the soldier in a great hurry, and when he had come, he had these words burned in his forehead: “The Ungrateful Man”.
57.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story
A. An Ungrateful Man B. Soldier and King
C. A Brave Farmer D. Farmer and Soldier
58. According to this story, the soldier ________.
A. liked to do good deeds B. was brave in the battle
C. satisfied the king once D. did fishing for the king
59. The soldier told a lie before the king probably ________.
A. for fear that the king wouldn’t like him any more
B. because he wanted to take the farm for his own
C. for fear that the king would let him repay the farmer
D. because he didn’t like a useless farmer at all
60. It can be learned form the story that ________.
A. the king believed in the soldier more than others
B. the farmer helped the soldier out of the rough sea
C. the farmer would be killed by the angry king
D. the king once believed that the soldier deserved the farm
C
A few weeks ago a group of scientists produced a report about global warming and the natural world. They wanted to find out if global warming was dangerous for plants and animals. The scientists were surprised by what they found. They say that during the next 50 years about 25% of land animals and plants will become extinct(灭绝的). More than 1 million plant and animal species will become extinct by 2050.
The head of the research team, Christ Thomas, who is professor of conservation(保护) biology at Leeds University, said the results of their research were terrifying. More than 10% of all plants and animals will become extinct. It is too late to save many plants and animals because of the greenhouse gases that are already in the atmosphere. But the scientists say if we control greenhouse gases now, we could save many more plants and animals from extinction.
The scientists studied some areas of the world with a very rich biology. These areas were Europe, Australia,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and South Africa. Their studies showed that species living in mountainous areas had a better chance of survival because they could move uphill to get cooler. In flat areas, such as deserts, plants and animals would have to move very long distances to get cooler, so they are in greater danger of extinction. The scientists found many surprising things. For example, they found that half of the 24 species of butterfly they studied in Australia would soon become extinct.
61.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global warming could be best described as ________.
A. dangerous B. surprising C. deadly D. terrifying
62. 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led by Christ Thomas
A. To protect animals and plants from global warming.
B. To call on people to control greenhouse gases.
C. To warn us of the extinction of many animals and plants.
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on animals and plants.
63. Why did species living in mountainous areas have a better chance of survival
A. Mountains helped keep them out of more heating.
B. Global warming had no effect on mountainous areas.
C. There were no greenhouse gases in mountainous areas.
D. There were more water in mountains than in deserts.
五. 任务型阅读(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并根据所读内容在文章后表格中的空格里填入最恰当的单词。
注意:每空格1个单词。
When we are busy with work, we need some time to do recreational(娱乐的)activities. These activiti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indoor and outdoor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If you can’t go out, there are many indoor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you can choose. Here are some of them.
Reading isn’t only great fun but it also broadens your knowledge. People who love reading can never get bored when they’re alone. You can choose any type of reading such as novels, poetry, newspapers, magazines, etc. So the next time you’re looking for fun things to do indoors, just pick up a book and start reading.
If reading tops the list of indoor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writing may be the second. After a week’s work, try to sit and write down your diary on weekends, and you’ll be surprised at all the positive(积极的)thoughts you have once you start writing.
Dancing is both an art and a great exercise. It makes your body and mind feel relaxed. Dance when you’re happy, sad, or bored. Every time you dance, you’ll enjoy every moment of it.
Besides indoor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you can also enjoy exciting outdoor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For example, if it’s a sunny day with fresh winds, why not go hiking Carry your backpack and go hiking, either with your friends or by yourself. Hiking is a wonderful experience and it will help you release your stress and get rid of all your negativeness(消极性).
Swimming is also a favorite recreational activity. For people who just hate doing exercise in the gym, regular swimming might be a great way to stay in shape.
In short, recreation is all about having beautiful moments in your life, creating memories that you can remember and smile about!
Title (64) Instructions (65)
Recreationalactivities Indoor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Reading Read what you like. Being a large source of (66) and knowledge.(67) you from feeling bored.
Writing Write down your diary on week-ends. Forming (68) thoughts.
Dancing Dance when you are happy, sad or bored. (69) your body and mind.
(70)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Hiking Go hiking (71) or with your friends. Releasing your stress.
(72) all your negativeness.
Swimming Go swimming regularly. Making one keep a slim (73) .
六.书面表达(共1小题;满分15分)
假定你是李华,第一天到英国就遇到了可怕的大雾,找不到去学校的路。你站在雾中吓呆了。幸亏一个叫John的英国人帮助了你。他拉着你的手给你带路并且鼓励你,消除了你的恐惧。现在你已安定下来,请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的感激之情。
注意:1. 信的开头已经写好,但不计入总词数;2.语句通顺,要点齐全;3.词数:100字左右。
Dear John,
I’d like to thank you for your kind help in the terrible fog on my first day in Lond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incerely yours,
Li Hua
安工大附中高一英语月考试题答题纸
五.任务型阅读(10分)
64.___________65._____________66._____________67._______________68.____________
69.____________70.____________71._____________72._______________73.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15分)
Recently we had a discussion on how to make learning English relaxing and fun. _________
高一英语月考答案
听力 BCAAA BBBAA BBCBC CACBC
单选 ADCDA ABCBC CBBCD
完形填空 ADCCB ABADB BACDB ACCAB
阅读理解 BDCCB ACBD C DA
任务读写
64. Types 65. Benefits /Advantages 66. joy 67. Preventing 68. positive 69. Relaxing 70. Outdoor 71. yourself 72. Removing 73. figure
Dear John,
I’d like to thank you for your kind help in the terrible fog on my first day in London. It was your kindness that made me feel safe.
August 25, which was my first day in London, is an unforgettable day for me. On stepping on the land of London, I found myself caught in a terrible fog. I was at a loss and couldn’t find the way to my school. I was so frightened that I could hear my heart beating fast. Just at that time, you spoke to me and offered help. You took my hand and led me confidently to my school. On the way, you encouraged me how and then, which helped me get rid of fear. I wouldn’t have found my school so quickly without your help.
I have settled down and got used to the weather in London. Now and then I would think about you. I hope one day I can have the chance to express my thanks to you personally.
Sincerely yours,
Li Hua
姓名
班级
考场安工大附中2011-2012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出卷人 审核人
一、基础知识(27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间或(jiàn) 抚膺(yīng) 蹙缩(cù ) 商贾(gǔ)
B、敕造(chì ) 纨绔(kuà ) 钿头(diàn) 栈道(zhàn)
C、潸然 (shān) 两靥( yè ) 懵懂(měng) 陈抟老祖 (tuán )
D、踌蹰(chú) 少不更事(gēng ) 荻花(dí) 江渚(zh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寒暄 装潢 遍体鳞伤 察言观色
B、 坚韧 家俱 漫不经心 不经之谈
C、 诱惑 放诞 心安理得 理曲词穷
D、 伶俐 暴燥 奋不顾身 星罗棋布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砯崖转石万壑雷 B玉露凋伤枫树林
C使人听此凋朱颜 D猿猱欲度愁攀援
4、下列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清朝一灭亡,那些整天只知道提着鸟笼,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也随着完蛋了。
B.、我俩是总角之交,从读大学就在一起,到现在已经认识三十多年了。
C、《红楼梦》的伏笔俯拾皆是,每每被脂砚斋指出,说它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D、这本宣扬邪教学说的小册子,讲的都是些不经之谈,没有人会相信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第一艘航母此次试航为厂方测试,具体测试包括引擎、电子系统、导航设备、火力控制等内容组成。
B、只有新闻工作者走出高楼大院,跳出文山会海,走进基层的广阔天地,才能挖掘到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采写出打动人心的精品报道。
C、中国经济能否顺利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也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D、年底前,合芜蚌三市将正式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此举意味着合芜蚌试验区正式加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序列。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 。 , , , 。 ,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长久。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⑤①②④⑥③ B.②④⑥⑤①③ C.②⑤①④⑥③ D.⑤①②③④⑥
7、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
“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此后大约十几天,大家正已渐渐忘却了先前的事,……
A、她诚然是逃出来的,这推想不多久就证实了。
B、这推想不多久就证实了,她诚然是逃出来的。
C、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
D、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她诚然是逃出来的。
8、“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四婶这句大喊在文中的作用是:( )
A、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祥林嫂的歧视和摧残。
B、表现了地主阶级的迷信与自私。
C、使祥林嫂用替身赎罪的幻想破灭了,造成她在封建神权压力下精神崩溃。
D、表现了地主阶级的凶恶本质,说明祥林嫂死于封建政权的迫害。
9、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句子的含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A、山里人如此野蛮无礼地在光天化日之下劫人,着实令人可恶;但是山里人缺少教化,无礼也是可以原谅的。
B、祥林嫂被婆家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劫回,是因为她自己做事不周,反而累及鲁府的家声,令人可恶;但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也只好由它去了。
C、卫老婆子是祥林嫂的荐主,又伙同其婆家劫走她,着实令人可恶;然而这是祥林嫂婆家的主意,并非卫老婆子的本意,因而也可以宽恕。
D、祥林嫂的婆婆竟敢串通卫老婆子,大天白日公开抢劫鲁府的佣人,实在有损鲁家的尊严和声誉,着实可恶;可她们的作为又是族权范围之内的事,婆婆做主,理所当然。
二、阅读鉴赏(2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6分)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 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 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 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 空悲清夜徂。
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之后。
10、本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图”,在这幅图画中,诗人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透过这幅图画,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5分)
(1)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沧海月明珠有泪, 。
(3) ,此时无声胜有声。
(4) ,孤舟一系故园心。
(5) 如何四纪为天子,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8分)
在柏林
[美]奥莱尔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加思考地笑起来。那个后备役老兵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3、“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是小说的环境描写。这一描写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暗示了什么?这是一处伏笔,下文什么内容于此照应?(4分)
14、小说中老妇人数“一,二,三”的细节反复出现,有一石三鸟的作用。请分条阐述其作用。(6分)
15、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瞬间,表现深刻的内涵,时代的风云。这篇小说也是如此。请你分别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小说描写的生活瞬间(情节)和表现的主旨。(4分)
16、小说结尾处写道:“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人们为什么不说话?他们在想什么?请你想象乘客们的情绪,作一段心理描写。(4分)
三、语言表达(4分)
17、请从《祝福》和《老人与海》两部作品的主要人物中各选一个,为他们写一份简要的评语,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评价。每份评语不超过25个字。
答:《祝福》人物:
《老人与海》人物:
四、写作表达(40分)
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 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为。担当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国家、民族……
你对担当有怎样的体验和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全文不少于800字。(3)字迹工整,书写清晰。安工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月考数学试卷
出卷人: 审卷人: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小题36分)
1) 【 】
A) B) C) D)
2)已知等差数列中,,则 【 】
A)4 B)5 C)6 D)7
3) ,则 【 】
A) B) C) D)
4)△ABC中,,则 【 】
A) B) C) D)
5) △ABC中,,,,则 【 】
A)1 B)2 C) D)
6)等差数列中, ,,则 【 】
A) B) C) D)
7)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公差d= 【 】
A)2 B)3 C)6 D)7
8)已知, 【 】
A) B) C) D)
9)△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则
A= 【 】
A) B) C) D)
10)若,则 【 】
A) B) C) D)
11) 【 】
A) B) C) D)
12)△ABC中,,,则 【 】
A) B) C)或 D)或
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小题16分)
13)已知、是方程的两根,则__________。
14)若以3、4、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5)△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
则__________。
16)已知数列中,,,则__________。
解答题:(共5小题48分)
17)(8分)平行四边形ABCD中,,∠,求的长度。
18)(10分)已知,,且均为锐角,求的值。19)(10分)已知函数。
(1)求的最小正周期;
(2)求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
20)(10分)△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S为△ABC的面积,
已知。
(1)求角C的大小;
(2)若边,求△ABC周长的最大值。
21)(10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已知
(1)取何值时,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2)求和。安工大附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地 理 卷)
命题 校对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答案务必填在答题卡中,否则不记分)
读“2010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1~2题。
1.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有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大
D.各地经度差异大
2.此时由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降雨,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锋面在附近活动
C.山地抬升偏北风
D.受台风登陆影响
3.2011年3月份我国北方地区出现2011年度首次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主要是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发生变化造成的
A.土壤 B.植被 C.地貌 D.水文
4.生物对环境产生作用,归根到底是由于
A生物有循环作用 B微生物有分解作用 C绿色植物有光合作用 D生物有呼吸作用
5.图中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什么规律
A.整体性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句诗反映了(  )
A.岩石圈物质循环 B.能量交换
C.生物循环 D.大气循环
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7-8题。
7.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8.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9.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10.下图所示是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图中小圆圈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种群的个体数)由图可知(  )
A.绵羊的数量呈持续增长态势
B.绵羊的数量不可能与该岛屿的环境形成一种平衡
C.在自然状态下绵羊种群的数量最后基本稳定,证明了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D.绵羊种群的数量变化和该岛屿的地理环境互不相干
11.下图体现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是相同的
B.我国西北地区物理风化弱,化学风化强
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不会对气候要素产生影响
D.气候要素的变化导致该地区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右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12~13题。
12.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13,该现象出现在我国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回答14~15题。
14.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15.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根据下图回答16-18题。
16、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线表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B. A线表示的是出生率
C. B线表示的是出生率
D. B线表示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17.根据图中反映的世界人口增长的转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B.阶段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死亡率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性别结构
C.世界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阶段三开始的
D.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处于阶段五
18.我国目前处于
A.阶段Ⅰ    B.阶段Ⅱ C.阶段Ⅲ D.阶段Ⅳ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读图回答19-21题。
19.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20.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21、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泰国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22-24题。
22.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23.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24.发达国家产生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原因是(  )
A.人口城市化水平高 B.人均消费水平高
C.人口增长速度慢 D.劳动力严重匮乏
25.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估计在(  )
A.60亿左右 B.80亿左右 C.100亿左右 D.130亿左右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26-27题。
“环境负担”公式:EB=P+A-T
P—人口 A—消费程度 T—创造财富的技术 EB—环境负担
26、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27、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单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回答28~2题。
28.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上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  )
A.1970年前后 B.1990年前后
C.2010年前后 D.2030年前后
29.“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
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C.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
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30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 B科技水平 C人口的文化素质 D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二、综合题 (共40分,要求:答在第8页答题卷中)
31.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自然带名称:A ,B , C 。
(2)三地纬度位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 ,
影响该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3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我国出生人口1 608万,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
材料二 我国隔5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现在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人口问题 ;
从图中看出该问题产生的时间大约在___ _ ____年。
(3)下面漫画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长大以后问题就更明显了”表现在哪些方面?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包括哪些内容?(至少答2点)
33.阅读下面材料和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1:下图是“中国人口增长图”。
材料2:我国人口形势严峻,为了摸清全国人口状况,2000年国家组织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除了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外,国务院还强调对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和娱乐场所要认真清查登记。
(1)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
(2)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     ,
原因是     。
(3)为了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图所示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
安工大附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地理答题卷
选择题答题卡(计60分。注意:不得涂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31.(计10分)
(1)(6分)写出自然带名称:A ,B , C 。
(2)(4分)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 ,
影响该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32. (计22分)
(1) (6分)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现在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2) (4分)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人口问题 ;
从图中看出该问题产生的时间大约在___ _ ____年。
(3) (8分)漫画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
“长大以后问题就更明显了”表现在哪些方面?(至少答3点)
(4) (4分)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包括哪些内容?(至少答2点)
33. (8分)
(1) 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
(2)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     ,
原因是     。
(3)为了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图所示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   )
安工大附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地理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B C A C B A C C D D B C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D B A B C C B C C C C D A
31、(1)温带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水分
32(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大) 2000~2005(年间即可) 
(3)性别比例失调(偏高、升高),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
(4)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出生性别比例;提高人口素质。
33. (1)30% 低
(2)很少 人口总数多
(3)C
A
B安工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生 物 试 卷
命题: 审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为60分钟。
2、考生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正确选项填在第Ⅱ卷答题框内,第Ⅱ卷直接答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只收第Ⅱ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关于有氧呼吸的特点(与无氧呼吸相比),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需要多种酶参与 B.释放二氧化碳
C.分解有机物不彻底 D.生成大量的ATP
2.解除休眠的干种子吸水后,细胞呼吸强度 (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不确定
3.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 ( )
A.CO2 B.H2O C.[H] D.ATP
4.新鲜蔬薯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能适当延长保鲜时间的生理原因是 ( )
A.细胞呼吸减弱 B.细胞呼吸加强
C.光合作用减弱 D.促进了物质分解
5. 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l、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6.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B.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C.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必须有氧的参与
D.细胞产生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
7.生物体吸收的O2用于 ( )
A.在线粒体内形成CO2
B.在细胞质基质中与[H]结合生成水
C.部分形成CO2,部分与[H]结合生成水
D.在线粒体内与[H]结合生成水
8.用含18O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 )
A.葡萄糖→丙酮酸→氧
B.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水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9.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
①具有双层膜;②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③产生氧气;④水作为生理功能的一种原料;⑤含有DNA;⑥内部含有酶
A.①②④⑥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10.下图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则A和B分别是 ( )
A.叶绿素a 、叶绿素b 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黄素a 、叶绿素 D.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11.下列关于“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
B.实验开始时,每组烧杯中放入的小圆形叶片数量可以不同
C.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可以以同一时间段内小圆形叶片上浮数量来表示
D.若每组装置中NaHCO3溶液的浓度各不相同,在光照强度等其他提前傲剑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看可以用来探究“CO2 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2.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C.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13.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短时间内叶肉细胞内的C3、C5和ATP的含量变化情况依次是 ( )
A.升、降、升 B.降、升、降
C.降、升、升 D.升、降、降
1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发生在 ( )
A.有光条件下 B.无光条件下
C.红光和蓝紫光条件下 D.有光和无光条件下
15.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
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取滤液→再画线
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16.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是 ( )
A.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B.卡尔文循环
C.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途径
17.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酒精发酵分解葡萄糖,如果两种作用可产生等量的CO2,那么两种作用消耗葡萄糖之比是( )
A.1:2 B.2:1 C.1:3 D.4:3
18.近年来科学家的研究报告指出:大气圈的臭氧层严重受损,造成紫外线增强的现象。紫外线为高能量的光线,在生物体内易激发超氧化物的形成,致使脂质氧化而破坏其功能。据此前提,植物短暂的暴露在高紫外光下,其光合作用能力立即受抑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 (   )
A.光合酶受到破坏 B.囊状结构薄膜受到破坏
C.暗反应受抑制 D.DNA受到破坏
19.下列生物中,属于自养生物的是 (   )
A.乳酸菌 B.硝化细菌 C.草履虫 D.蘑菇
20.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开始出现、最清晰、消失的时期分别是 ( )
A.前期、中期、后期 B.前期、中期、末期
C.间期、前期、末期 D.前期、后期、末期
2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像,全部清晰可见的结构是 ( )
A.染色体、纺锤体、细胞壁 B.染色体、赤道板、细胞膜
C.纺锤体、细胞膜、细胞核 D.纺锤体、细胞壁、核仁
22.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都不存在的一组结构是( )
A.赤道板、纺锤体、核仁 B.核膜、叶绿体、细胞板
C.染色体、中心体、纺锤体 D.染色体、细胞壁、纺锤体
23.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间期染色体复制后,细胞中的染色体就增加了一倍
B.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
C.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D.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不含有染色单体
24.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以下哪种现象( )
A.中心粒移向两极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板形成 D.DNA分子进行复制
25.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内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其中复制的结果是 ( )
A.DNA含量增加了一倍,染色体数不变
B.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都增加了一倍
C.DNA含量不变,染色体数增加一倍
D.DNA含量和染色体数均不变
26.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27.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相比,其主要特点为 ( )
A.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末期
B.纺锤体是由中心体产生的
C.细胞质分裂是通过在赤道板处形成细胞板
D.核仁不消失
28.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次序是 ( )
A.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染色/解离/漂洗/制片
C.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漂洗/解离/染色/制片
29.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制的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发现细胞重叠严重,从制作装片的操作过程分析,问题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载玻片上没有滴清水
B.解离时间过短
C.取材时间和部位不正确
D.没有将根尖压碎
30.关于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 ( )
A.细胞分裂过程比较简单
B.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
C.分裂过程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
D.分列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第Ⅱ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31.(20分)如下图是某些植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各序号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图中A表示的过程为 ,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其中生成的ATP所含化学能最终来自 ,这些ATP将用于 。
(3)图中B表示的过程为 ,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突然停止光照,则C3含量将 ,C5含量将 。
(4)图中C表示的过程为 ,产生的ATP中储存的能量来自 。
(5)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的方法是:用橙色的 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 发生化学反应,变成 色。高等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 。
32.(20分)图A为某二倍体高等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的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请据图完成问题。
(1)A图中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 期,此时有染色体 条、DNA 个、染色单体 条,该时期位于B图 时期(填字母)。此细胞在分裂末期能否出现细胞板, ,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
(2)若图A所示为胚胎干细胞,正处于培养液中,则在正常情况下,与其吸收无机盐离子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有___ _____和_________。
(3)图C中的DNA含量大于2C且小于4C的细胞,处在图B的________期(填图中符号)
(4)培养过程中,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图C中DNA含量为________的细胞数量会增加。细胞周期中,完成各期所需时间的计算公式是t=T×n/N(T为一个细胞周期所需的时间,N为取样的总细胞数,n是各期的细胞数),根据图示与公式,取样总细胞数N是__________个,S期的细胞数目是_______个。
(5)为了探究细胞分裂素(促进有丝分裂的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将小鼠的肝细胞悬液分成等细胞数的甲、乙两组: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加入具有放射性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在乙组中加入等剂量的3HTdR,并加入细胞分裂素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3HTdR的组成物质是____ ____和_ _,3HTdR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______ ,该种分子存在于小鼠肝细胞的___ ___和___ _ __中。
②预期乙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比甲组的_______,原因是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A
B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