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自从美国政府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以来,从8月27日至11月25日侵略朝鲜的美国武装力量侵犯我国领空,据初步统计已达200次,共出动飞机1000架次以上,毁坏中国财产,杀害中国人民……”材料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入朝作战的原因是( ) A.维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安全 B.捍卫我国的安全、领土完整 C.反抗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D.通过抗美援朝来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 2. 朝鲜战场上,被冻僵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虽动作僵硬如原木,但仍冲锋不止、视死如归,让敌军肝胆俱裂。这表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挥 B.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战斗 D.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 3.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4. 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是( ) A.老解放区 B.新解放区 C.国统区 D.少数民族地区 5. 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1937-1945年 B.1946-1949年 C.1950-1952年 D.1953-1957年 6. 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连续14年聚焦“三农”工作。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发出一系列惠农“红包”,将实实在在地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实施的惠农政策是( ) A.减租减息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免除农业税 D.变土地私有为公有 7.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得到农民的拥护 ②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实现了工业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 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化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抗美援朝 9. 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句诗描写的是哪座桥的宏伟气势 ( ) A.南京长江大桥 B.郑州黄河大桥 C.钱塘江大桥 D.武汉长江大桥 10.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 ) A.新中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大跃进运动之后 11. 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廷锴说:“现在……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全国人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12.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 ) ①对外商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 “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在1956年1月25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公私合营以后,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糖蒜不甜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以上材料表明( ) A.进行三大改造,很有必要 B.进行三大改造,效果极好 C.进行三大改造,违背规律 D.三大改造后期,出现问题 15. 1956年底,全国96.3%的农户参加了农业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99%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该材料表明我国( ) A.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1)阅读材料一,毛泽东是在什么背景下说这番话的?“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请分析其中的“利益”与“损害”分别有哪些。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场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用他们美好的心灵、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不愧为党的忠诚战士,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维护中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 (2)有人认为,朝鲜战场上,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劳师袭远,后勤补给困难,所以遭到了失败。你对此说法有何看法?请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3)抗美援朝精神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结合材料二说说抗美援朝精神的具体含义。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弘扬这种精神? 17. 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第六条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 如图。 浙江省嘉兴镇东乡农民土改胜利完成后,农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 1950年湖南省岳阳县第一区麻塘乡农民易振家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为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促进生产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富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次改革的完成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ABC 6-10BABDB 11-15BBBDB 二、非选择题 16.(1)背景:美国侵略朝鲜威胁中国边境,入侵中国境内,干涉我国内政,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 利益:既可保障朝鲜的安全,也可保卫中国的安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同时还可打击美国侵略者的气焰,极大地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 损害:美国若占领朝鲜,会进一步侵略中国,严重威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的经济建设将不可能顺利进行。 (2)上述说法不对。胜利原因:①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英明睿智。 ②广大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英勇奋战。 ③朝鲜军民密切配合。 ④抗美援朝战争具有正义性。 ⑤国际正义力量大力支持等。 (3)含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严密的组织纪律性。 历史是一面镜子,催人奋进。先烈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年轻一代要继承他们的遗志,为国家的安康、人民的幸福而拼搏、奋斗,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言之有理即可) 17.(1)运动:土地改革。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政策:保护富农(经济、财产)政策。 (3)直接结果:农民获得了土地,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深远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8.(1)实行赎买政策。 (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我国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