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反抗美国的侵略。当时率领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
A.朱德   B.彭德怀  
C.林彪   D.毛泽东
2.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是因为(  )
①朝鲜爆发内战
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打到鸭绿江边
③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 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上将克拉克,在停战协定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这个停战协定签订于( )
A.1950年10月 B.1952年7月
C.1953年7月 D.1954年9月
4.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进行抗美援朝
C.实行土地改革 D.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5. 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位农民,而你的家乡正在进行土地改革,你觉得哪些生产资料是你可以在土改中分得的( )
①土地 ②农具 ③牲畜 ④房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7. 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它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8. 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 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 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C.“大跃进”运动的推行 D.“一五”计划的实施
9. 依据下图判断,我国在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的是( )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手工业
10. ?某中学八年级四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一五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下列图片资料,哪项不适合采用( )

A.武以长江大桥 B.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C.第一架国产喷气飞机 D.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11. 十九届中央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 1953年春,河南安阳的一个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带领大家把社办下去,决不向困难低头。”他所说的“社”是指( )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农村信用社 D.农村供销社
13. “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14. 电视剧《大宅门》讲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药店白家“百草厅”的百年兴衰沉浮历史,这家民族资本家老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应走的发展道路是( )
A.投资国外 B.独立经营
C.公私合营 D.股份制经营
15. 下表是“1952-1957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例关系表”,其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二 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肩负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团结战斗的伟大胜利,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胜利。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用他们美好的心灵、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建立了巍峨丰碑,不愧为党的忠诚战士,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中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
(1)阅读材料一,毛泽东是在什么背景下说这番话的?“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请分析其中的“利益”与“损害”分别有哪些。
(2)有人认为,朝鲜战场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劳师远袭,后勤补给困难,所以遭到了失败,你对此说法有何看法?结合材料二,分析抗美援朝中国胜利的原因。
(3)抗美援朝精神成为了一种时代精神。结合材料三,说说抗美援朝精神的具体含义,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弘扬这种精神?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人口和占有土地的比例图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三 1949年到1952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图
(1)材料一中的图片说明了什么现象?图片表明旧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土地制度?党和政府实行了哪一土地政策对此进行调整?
(2)材料二节选自1950年我国颁布的哪一重要的有关土地的文件?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实行这一土地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实施这一土地政策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土地政策完成的重大历史意义。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1956年1月10日,北京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14日上午,中共上海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决定采用北京的办法,加快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争取在七天内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21日,上海举行了欢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会和游行。一时间,中国大地上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材料三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1)根据材料一中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指示,我们国家开展了什么运动?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过程中,对资本家手中占有的生产资料主要采取什么措施?材料二中上海的情况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4)上述材料所涉及的这次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是在何时基本完成的?它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CCD 6-10BADCD 11-15BBACB
二、非选择题
16.(1)背景:美国入侵朝鲜,干涉我国内政,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
利益:既可保障朝鲜的安全,也可保卫中国的安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同时还可打击美国侵略者的气焰,极大地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
损害:美国占领朝鲜,会进一步侵略中国,严重威胁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中国的经济建设将不可能顺利进行。
(2)上述看法不对。胜利原因:①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人正确决策。
②广大志愿军将士英勇奋战。
③朝鲜军民密切配合。
④战争具有正义性。⑤国际正义力量大力支持等。
(3)含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严密的组织纪律性。
做法:历史是一面镜子,催人奋进,先烈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年轻一代要继承他们的遗志,为国家的安康、人民的幸福而拼搏、奋斗,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言之有理即可)
17.(1)说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土地分配极不合理,占全国农村人口90%的广大农民只占有20%~30%的土地,占农村人口10%的地主阶级却占有70%~80%的土地。封建土地制度。土地改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8.(1)三大改造运动;建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说明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3)说明当时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
(4)1956年底;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