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二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中共八大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2. 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文化大革命”运动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
4. 某一时期《人民日报》的社论称:“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出现这一建设热潮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土地改革,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促进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良性互动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经济建设的盲目性
D.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人民工作热情似火
5. 以下图片反映的历史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分析图片,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 )
①经济高速发展 ②人民生活困难 
③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④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为克服困难局面,从1961年开始,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7. 《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8. “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
B.邓小平被诬陷为“四五”运动的总后台
C.1967年“二月逆流”
D.1968年刘少奇被诬陷和迫害致死
9. 1966年6月,毛泽东在《有所思》中写道:“一阵风雷惊世界,遍地红绿(指红卫兵)走旌旗。”诗中“一阵风雷”喻指(  )
A.抗美援朝战争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0.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文革”中,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
B.“文革”期间,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
C.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共中央果断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深得民心
D.“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粉粹江青反革命集团
11.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下滑的局势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12. 重大科技成就,我国于1964年取得的是(  )
A.武汉长江大桥落成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葛洲坝工程全部建成
13. 它是一颗卫星,可它更是一个号角,一种召唤。它的成功发射,使中国迎来了探索宇宙空间的新纪元,也象征着中华民族进军太空的大幕从此拉开!“它”是(  )
A.“东方红1号” B.“神舟六号”
C.“长征一号” D.“嫦娥一号”
14. 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送人太空轨道的运载火箭是(  )
A.“东方红1号” B.“东方红2号”
C.“长征l号” D.“长征2号”
15. 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
A.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大会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社论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大会”是指哪次大会?这次大会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概括材料三出现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1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中共八大根据当时我国的新形势,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材料二 
(2)图(a)和图(b)反映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重大失误,它们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4)探索中有失误,但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中哪三个重要油田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
18. 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是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们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重大失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一九五八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 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
材料四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一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在材料二“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发起了什么运动?其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哪一历史事件?1958年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
(4)据材料四,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DBCD 6-10CDDDC 11-15CBACA
二、非选择题
16.(1)中共八大。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问题:高速度(急于求成)、浮夸风、忽视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举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3)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人民公社化运动。
(4)政府制定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等。
17.(1)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4)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
18.(1)行业:重工业。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运动:“大跃进”运动。
标志:盲目求快。
(3)事件: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对国情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4)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启示: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