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 如果看到“平江起义”“百团大战”“抗美援朝”“共和国元帅”的解说词,那么介绍的历史人物应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贺龙 D.彭德怀 2. 朝鲜战争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B.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C.司令官麦克阿瑟被撤职 D.五战五捷 3.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新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材料中“这场战争”是指(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越南战争 4. 彭德怀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中“它”是指(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 5.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 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6. 想象土地改革后,你去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 C.原来一无所有的农民也住上了房屋 D.农民各有自己的私有土地 7. 下面这幅图片是土地改革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下列叙述不符合情况的是( ) A.这次土地改革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改革中,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地主也可以分到一份土地,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D.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8. 《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最初实现是在( ) A.改革开放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9.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是( ) A.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进行 B.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同时进行 C.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同时进行 D.民族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进行 10. 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是在( ) A. 新中国成立后 B.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 “大跃进”运动之后 11.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的大型纪录片《光辉历程》其中有一段回顾了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1956年制定的 B.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政府 C.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D.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2.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党带领中国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 B.“一国两制”构想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三大改造和南京解放 D.改革开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3.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长期高度重视的问题。下列对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土地改革以后,农村经济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时的农民已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当时的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C.当时的农民有足够能力抵御自然灾害 D.农产品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4. 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国民收入(%) 商业零售(%) 工业产值(%) 公有制经济 92.9 95.8 100 私有制经济 7.1 4.2 0 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胜利 C.土地改革完成 D.三大改造完成 15.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变化,相对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是新中国的( ) A. 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 B. 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 C. 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 D. 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突出 二. 非选择题 16.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分析下列图片资料。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根据材料分析说明打响抗美援朝的原因是什么?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担任志愿军的司令员是谁?你还能举出一个以前学过有关他的事迹吗?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 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的表格 (1)表格反应了我国在那一方方面比较落后?党和国家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的状况制订了什么政策? (2)列举这一时期我国取得的成就。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请回答: (3)材料二出自什么法律文献?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 (4)该法律文献通过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 (5)该文献的性质是怎样的? (6)该文献主要规定了什么问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已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已经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 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是牲畜. 农具. 肥料. 种子等困难。(二)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 旱灾. 虫灾等。(三)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 施肥法等等。不帮助农民解决这三个问题,生产就不能发展。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材料二 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创始人是乐显扬。同仁堂自创建至1954年公司合营,近300年一直是祖遗共有,世代相传,故又称为乐家老铺。1954年底,乐氏第13代传人乐松生带头申请公私合营,并成为同仁堂合营后的首任经理。北京同仁堂如今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其产品以其传统. 严谨的制药工艺,显著的疗效享誉海内外,“同仁堂”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 (1)国家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材料一中提到的这些困难? (2)请用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事实分析同仁堂享誉海内外的原因。 (3)通过上述材料请你客观评价我国在过渡时期创造性开辟的这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之路。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DACCA 6-10BBDCC 11-15DADDB 二. 非选择题 16.(1)朝鲜战争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2)彭德怀,百团大战。 17. (1)工业落后。第一个五年计划。 (2)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研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川藏. 新藏. 青藏公路通车。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5)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6)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属于人民。 18. (1)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正是这种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使得同仁堂不断发展壮大。 (3)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农民. 手工业者已由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已基本结束。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 改变过快等缺点,以致长期遗留了一些问题。总之,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开辟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