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古为今用
共塑文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航天飞船叫“神舟”。
华为的操作系统叫“鸿蒙”。
中国航天登月探测器名为“嫦娥”。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名叫“悟空”。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名为“墨子”。
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
……
从这些命名中我们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以及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那么传统文化对国家的发展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究竟有何实质意义呢?
如果你是学校社团“古风社”的社长,请就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写一篇文章,用于招新宣传,吸引更多同学加入社团学习传统文化。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情境任务型作文题,虚拟情境为学校“古风社”进行招新宣传,写作任务要求考生以“古风社”社长的身份,就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写一篇文章,以实现吸引新同学加入社团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
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的理解,不能脱离材料的内涵。以“神舟”“鸿蒙”“嫦娥”“悟空”“墨子”“夸父计划”等极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称谓命名中国当下的科技成果,可见传统文化深刻地影响着科技的发展。
“神舟”乘载着我们先民们的飞天之梦,而今中国航天飞船让梦想成为现实。
“鸿蒙”乃东方之野,日出之处,中国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一个时代,传说在开天辟地之前,世界是一团混沌元气,这种自然的元气叫做鸿蒙,因此把那个时代称作鸿蒙时代,将华为操作系统命名为“鸿蒙”,标志着华为科技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寄寓了中华民族的科技自信。
我国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将中国航天登月探测器命名为“嫦娥”,反映出我们从未停止过探索月球奥秘的脚步。
“悟空”是《西游记》中的神话人物,神通广大,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正暗合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对宇宙空间研究的重大意义。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之所以取名“墨子号”,一方面是纪念中国的科学圣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科学的历史底蕴,以及中国的文化自信、科学自信。
“夸父”是神话中的逐日英雄,不懈地追赶太阳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将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取名为“夸父计划”,反映出中国科研人员舍生忘死的科研精神和坚定信念。
神话传说寄寓了先民们对宇宙奥妙的探索精神,包含着科学意识的萌芽。梦想通过神话传说一代代传递,逐步催生、促进科技的发展。可见,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国家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也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深刻地影响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具体行文,可以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以突出思辨性力量,要注意的是,写作主题要突出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重要意义,而非单一地只谈“传统文化”。文章体式可以是发言稿、倡议书,或是一般的议论文。
【立意】1.传统文化铸就现代生活的底色。
2.传统文化是现代生活的“精神原乡”。
3.没有传统文化的支撑,现代生活魂无定所。
4.传统文化塑造现代公民人格。
5.传统文化引导现代生活价值观念。
【素材】【事例素材】
1.6支口红外观从后妃服饰与绣品上汲取灵感,以黑、白、赤、青、黄五色体系结合“宫廷蓝”为底色,管身整体匠心独具,尽显古风神韵。“故宫口红”的推出,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邂逅”。
2.传统节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洋节”开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3.年轻人不爱“西装”爱“汉服”,大袖飘飘、长裙曳地的唐装汉服如鲜花般绽放于大街小巷。
4.《百家讲坛》《中华诗词大会》节目家喻户晓,火遍神州
【精彩语段】
传承传统文化,要善于在坚守中创新。传统文化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时代怎么变迁,我们都要坚守和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内心,融入每个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这里所说的坚守并不是故步自封、一成不变、一味死守。否则,不但提不起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无法激活传统文化里面的元素,传承效果也可想而知。传承传统文化,坚守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要在守正中学会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例文
古为今用
共塑文明
亲爱的同学们:
在“古风”骀荡的今天,在传统文化火热的当下,我们“古风社”的大门一直向你们真诚地敞开着。“古风”,以古为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我们“古风社”的责任和义务,当然,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期望。
我们把中国航天飞船叫“神舟”,因为我们一直有着横渡天河的愿望;我们把华为操作系统叫“鸿蒙”,因为鸿蒙代表着一个充满元气和新生的时代;我们把中国航天登月探测器名为“嫦娥”,因为飞天的梦想长存于炎黄子孙的内心;我们把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为“悟空”,因为我们开启了宇宙空间探索的新征程;我们把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取名为“墨子”,因为我们的祖先从不缺乏文化自信和科学精神;我们把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因为夸父逐日的精神一直都激励着后人。我们可以发现,先民们寄寓于神话传说中的浪漫想象正是现代科技的萌芽,传统文化的身影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从未断绝。
现代生活不止于科技,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不止于对科技的影响。传统文化绵亘数千年,早已积淀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内涵。如,古人以“孝”治天下,遂有孝道传千年。在家尽孝,方能为国尽忠。于是,又产生了崇高的家国情怀。古有屈子披发行吟于泽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范文正公在岳阳楼上,高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有无数中华儿女,以国为家,以“梦”为马,坚定不移地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而奋斗。再如,传统文化中“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朴素民本思想,迢递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多次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又如,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华民族珍爱和平,反对战争,从不干涉他国内政,在国际事务中积极主动地担负起大国的责任,其至是以德报怨,“仁德”满天下。
其实,传统文化不仅从大处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铸就我们中华文明的底色,而且,在我们现代生活的细枝末节中,也投下了无处不在的光影。我们读国学经典,挖掘文化典籍中的优秀基因,让我们的现代文化更为博雅厚重;我们穿唐装汉服,在飘舞的长袖和曳地的裙摆中,让僵化呆板的现代服饰更加轻灵放逸;我们看《百家讲坛》,登《中华诗词大会》,让我们渐趋干涸的心灵尽享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滋养;更有水墨山水文饰的服饰成为都市时尚男女的新宠,甚而有“故宫口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因子与时尚的现代生活的完美“邂逅”。
同学们,我们虽然身处现代生活,但无时无刻不在传统文化的濡染之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是我辈应尽的职责。加入“古风社”,让我们一起努力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吧!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