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五课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是( ) A.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B.两岸实现“三通” C.“一国两制” D.武力解决 2.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 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说的。( ) A.毛泽东 B.叶剑英 C.邓小平 D.江泽民 3.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恢复行使主权的两个地区是( ) ①新疆. ②香港. ③澳门. ④台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 小芳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如下知识卡片。如果要给卡片一个名称,最合适的是( ) A. 民族工作成就? B. 外交工作纪事? C. 思想文化成果? D. 祖国统一大业 5. 2011年3月6目,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参加了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香港和澳门代表团的审议,对港澳地区明天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在“十二五”规划启航之际,香港和澳门被历史性地列为专章进行闸述,这都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香港和澳门的强大支持与关怀。下列有关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 ①香港.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②1842年英国完全占领香港 ③我国运用“一国两制”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 ④1987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⑤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 6. 下图《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图》应摄于:( ) A. 1949年10月1日? B. 1997年6月30日? C. 1997年7月1日? D. 1999年12月20日 7.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反映了下列哪一地区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 ( ) A.英国侵占的香港 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C.英国侵占的澳门 D.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8. 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首先是针对哪个问题提出来的( ) A. 台湾 B. 香港 C. 澳门 D. 深圳 9. 新中国确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是在( ) A. 1949年 B. 20世纪50年代中期 C. 改革开放以后 D. 20世纪90年代 10. 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一观点表明 ( )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趁势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11. 对下面漫画的含义理解错误的是( ) A.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中国政府准备武力解决台湾? C.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 D.台独分裂势力的阴谋不可能得逞 12. 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 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并同他举行会谈, 双方都认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 ) A.和平统一方针 B.通邮. 通航. 通商政策 C.互补互利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13. 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提出“一国两制” ③香港. 澳门回归 ④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台湾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三国时,台湾称夷洲 ②元朝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③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④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⑤1684年清朝设台湾隶属广东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5. 面对台湾当局不断制造出的“台独”分裂行径,你的正确态度是( ) ①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和抗议 ②把国家大事当做自己的事,自觉维护民族与国家的尊严 ③站在一旁评头论足,妄加指责 ④积极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 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骨肉,咽着我的膏脂;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 请回答 : (1)材料中的“我”. “母亲”. “海狮”指什么? (2)材料中的“我”是如何被割占的?材料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我”是何时回到母亲怀抱的?说明了什么? (4)和“我”一样被外国侵略者割占的还有哪个地方?又是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这两个地方的回归什么意义? (5)为了妥善解决这个地方的问题,“母亲”采用了哪个构想?这个构想是谁提出来的? (6)解释这一构想的含义,并说说它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台湾)1972年作 材料三 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1995至2000年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美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次。 材料四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2011年5月7日在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两岸发展有两座桥梁,第一座桥梁是经济合作追求共同利益,第二座桥梁是文化的交流。这两座桥梁都非常重要,经济的合作就像手描手. 手携手,我们要越来越紧密;而文化交流是心连心,血浓于水。 (1)小明在广州亚运会上看到材料一中两幅美丽的旗帜,它们各自代表来自哪个地方的运动员? (2)材料一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 (3)联系材料二. 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目前海峡两岸的形势,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前景的认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荷兰)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台湾通志》 材料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材料三 2005年3月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第四.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号召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共同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奋斗! (1)材料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清朝时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巩固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2)材料二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愿望?我国台湾在近代史被哪个国家通过什么战争割占的?什么时候才回归的? (3)材料三表达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台湾问题上的坚决态度,也表达了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是什么?采取这种方式的意义是什么? (4)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CCBDC 6-10CDABB 11-15BDDAD 二. 非选择题 16. (1)香港. 中国. 英国殖民者 (2)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给英国;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强租“新界”。表达作者对祖国的思念和对侵略者的愤恨。 (3)1997年7月1日。说明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的增强,国际地位也提高了。(4)澳门。1999年12月21日。意义:香港. 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一国两制”。邓小平 (6)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 香港. 澳门实行资本义制度。意义: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17. (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2)“一国两制”;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变化:由交往隔绝到广泛交流。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是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 不可逆转的。 (4)可通过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的友妤往来等途径。(言之有理即可) 18. (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郑成功;台湾府 (2)表达了诗人渴望统一,祈盼团圆的感情;日本;甲午战争;1945年 (3)一国两制;第一. 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第二. 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 有利 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 繁荣. 发展。(答一点即可) (4)坚决拥护和积极宣传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热爱祖国,努力学习,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同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的言行作斗争。(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