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二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宣传画往往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下图的宣传画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3. 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4. 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 “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 20世纪50年代,在农村的某个地方流行着这样的一首民歌:“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你认为这首民歌应该创作于( ) A.土地改革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6. 1956—1966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巨大成就,又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是( ) A. 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 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 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包围、封锁 7. 中国已悄然进入“民调时代”,民意信息逐步进入政府决策咨询程序。这将有力地促进民主意识的提高,推动我国民主化进程。下列选项中阻碍了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是(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8. 1966年8月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实际指向的是( ) ①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 ②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 ③林彪反革命集团 ④江青反革命集团 A.①② B.② C.③④ D.① 9. 一些历史名词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大串联”、“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整风运动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0.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四五运动被无情地镇压下去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 D.毛泽东批评江青的错误行为 11. 大字报是张贴于墙壁的大字书写的壁报,“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鼓励的大字报铺天盖地,成为“文革”中任意进行人身攻击、传播谣言、煽动闹事的重要工具。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 B.没有制定法律 C.“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D.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 12.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国有些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创立的( ) A.电子工业 B.原子能工业 C.航天工业 D.钢铁工业 13. 1964年 10月,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一千个太阳争辉”的奇迹震惊了世界。我国研制原子弹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原子弹是当时世界上杀伤力最强的武器之一 B.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维护世界和平 C.证明我国的科技实力 D.研制原子弹能提高我国的国防能力 14. “两弹一星”中的“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 A.天宫一号 B.嫦娥一号 C.东方红一号 D.神舟一号 15. 我国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D.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轨道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土地改革以后,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水利问题,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导致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 材料三 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请回答: (1)试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当时我国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材料三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3)对比以上村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出现了三大严重失误,包括:“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材料二 材料三 1966到1976年,虽面临着困难,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还是增长了79%,并修建了南京长江大桥、成昆铁路、襄渝铁路等基础设施,石油工业更是获得了7倍的增长。 (1)根据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中的图片与材料一中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严重失误对应起来。 (2)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两个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哪些教训?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说说我国在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 如图。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批斗 砸烂“清华园”题字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2)材料一中的“反革命集团”具体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3)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文化大革命”“乱了自己”的表现。 (4)以史为鉴,概括“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DDB 6-10ADADC 11-15ADBCD 二、非选择题 16. (1)当时我国农业发展制约着工业发展。 (2)人民公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17. (1)图A是“文化大革命”;图B是“大跃进”;图C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2)主要原因: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教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3)社会主义道路在曲折之中不断发展。 18. (1)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3)全国大规模的“夺权”运动和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4)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和迷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