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 同步课堂(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 同步课堂(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5.1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
一、单选题
1.小史同学在记录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统治措施时笔记有些混乱,请你帮助他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①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②册封达赖喇嘛
③派遣驻藏大臣
④册封班禅
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①③④②???????????????????????????D.?②①④③
2.《明史讲义》记载:“(太祖)以中原多荒芜,命省臣议,计民授田,设司农司,开治河南,掌其事……额外垦荒者,永不起科。”材料体现了明初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采取的措施是(???

A.??奖励垦荒??????????????????B.?提高手工业者身份??????????????????C.?改革赋役制度??????????????????D.?设立特务机关
3.1787年,陕西巡抚在奏折中称西藏达赖喇嘛的使者为“夷使”,乾隆帝斥责:“‘夷使’字样,甚属错谬。国家中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之……以外夷目之者可比。”这说明乾隆皇帝(???

A.???对大臣的思想严密控制
B.?“华夷之辩”的观念消失
C.?通过外交解决中俄争端
D.?强调对西藏的主权管辖
4.重要的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及作用搭配正确的是(???

A.?乾隆帝——抗击沙俄,维护主权
B.?徐霞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先进经验
C.?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中外交流
D.?达芬奇——提出“日心说”,科学观念的变革
5.阅读下图,清朝在前期经过这一次战役后稳定了哪一地区的疆域(???

A.?东南地区???????????????????????????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D.?西北地区
6.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主要有(???

A.?晋商和徽商???????????????????????B.?苏商和晋商???????????????????????C.?京商和徽商???????????????????????D.?粤商和晋商
7.某班同学准备排练关于明成祖朱棣的历史剧,剧中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A.?定都应天府??????????????????B.?废除丞相制度??????????????????C.?设立行省制度??????????????????D.?派遣郑和下西洋
8.郑和的船队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赠送礼品,表示友好的愿望,邀请他们访问中国。同时,郑和船队同当地的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郑和远航体现了(???

①文化间平等对话的精神?????????
???②强大的武力是和平交往的重要保障
③自愿、公平的贸易原则????????????
④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人文传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谋略。清朝统治者为打击民族分裂势力而采取的重要措施有(????

①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立伊犁将军?
④土尔扈特部回归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0.我国明清时期形成的最著名的大商帮有(????

A.?苏商、沪商???????????????????????B.?徽商、晋商???????????????????????C.?徽商、沪商???????????????????????D.?苏商、晋商
1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上,北京城成为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是在(????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元明清时期
12.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明朝灭亡?????
②推翻元朝??????
③李自成起义?????
④清朝建立对全国的统治??
?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④①③②?
二、材料分析题
13.民族团结,民心所向,国家统一,大势所趋。明朝至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进一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辖彰显主权
朝代
统治措施
明朝
16世纪中期东南沿海地区的A基本被肃清
西南地区设立与中原地区相同的行政制度,这种措施是B
清朝
平定了天山以南大小和卓叛乱,设置C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
1684年设置D,隶属福建省
1727年设置E,监督西藏地方事务
材料二:
(1)写出材料一中空格部分的内容。
A—E答案依次为:
(2)根据材料二请分别指出明清两代不同的民族策略。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用相关的史实加以论证。(温馨提示: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分析: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乾隆帝设立金瓶掣签制度,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B项②④③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时期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的相关史实。理解并识记清朝时期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2.
A
分析:由题干材料“计民授田,设司农司”“
额外垦荒者,永不起科”可见明朝政府鼓励垦荒。
A项奖励垦荒是题干材料体现的明初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采取的措施,符合题意;
BCD三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初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采取的措施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3.
D
分析:题干“……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之……”说明乾隆皇帝强调对西藏的主权管辖。
A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华夷之辩”的观念消失不符合史实,清朝晚期统治者仍以天朝上过自居,观念消失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强调对西藏的主权管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对西藏的管辖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4.
C
分析:A项乾隆帝——抗击沙俄,维护主权搭配错误,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的侵略军,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不符合题意;
B项徐霞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先进经验搭配错误,《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不符合题意;
C项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中外交流搭配正确,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符合题意;
D项达芬奇——提出“日心说”,科学观念的变革,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提出的“太阳中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人物及其事迹人物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及分析能力。
5.
D
分析:清朝时,乾隆帝先后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巩固了西北边防。
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西北地区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前期中央政府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而采取的措施。理解并识记清朝前期中央政府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而采取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6.
A
分析:明清时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他们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其中著名的有安徽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
A项晋商和徽商是清朝前期形成的著名商帮,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明清时期出现的大的商帮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明清时期出现的大的商帮的相关史实。
7.
D
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成祖朱棣时设东厂,为宣扬大明国威,派郑和下西洋,下令修建了北京紫禁城。
AB两项定都应天府、废除丞相制度的是明太祖,不符合题意;
C项设立行省制度的是元世祖,不符合题意;
D项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是明成祖朱棣,剧中可能出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成祖的事迹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需要准确识记明成祖朱棣的事迹。
8.
C
分析:“郑和的船队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赠送礼品,表示友好的愿望,邀请他们访问中国。同时,郑和船队同当地的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体现了文化间平等对话的精神,自愿、公平的贸易原则,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人文传统。
C项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9.
A
分析:康熙平定噶尔丹的叛乱和18世纪中期、清朝粉碎回部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都是为了打击民族分裂势力而采取的重要措施,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在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土尔扈特部回归,为巩固我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A项①②是清朝统治者为打击民族分裂势力而采取的重要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统治者打击民族分裂势力而采取的重要措施,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0.
B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达,当时最著名的两大商帮是安徽和山西的徽商和晋商。
ACD三项苏商、沪商不符合明清时期形成的最著名的大商帮,不符合题意;
B项徽商、晋商是我国明清时期形成的最著名的大商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明清时期形成的徽商、晋商,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1.
D
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北京城成为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是在元明清时期。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元明清时期北京城成为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北京城,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2.
C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44年明朝灭亡;1368年灭亡推翻元朝;1629年至1645年李自成起义;1644年,清政府移都北京,正式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按历史事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故②③①④正确。
C项②③①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灭亡、推翻元朝、李自成起义、清朝建立对全国的统治时间,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
13.
(1)倭寇;改土归流;伊犁将军;台湾府;驻藏大臣
(2)明: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
清:怀柔德化的民族政策
(3)论点示例:①有效的边疆治理能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正确的政策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
分析:(1)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明成祖时,
在我国西南的一些地区取消土司制度,设立与中原地区相同的行政制度,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这就是改土归流。清朝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727年,雍正皇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
(2)防御北方蒙古骑兵南下的明长城体现了明朝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清朝统治者接见少数民族首领的承德避暑山庄体现了清朝怀柔德化的民族政策。
(3)本题属于史论结合题。首先从上述材料中提炼观点,比如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历史必然(人心所向),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效的边疆治理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等。然后围绕这些观点,用相关史实加以论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有理有据即可。
故答案为:(1)倭寇;改土归流;伊犁将军;台湾府;驻藏大臣。
(2)明: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清:怀柔德化的民族政策。
(3)论点示例:①有效的边疆治理能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正确的政策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要求学生具备准确识记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