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二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 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中共八大,因为这次会议明确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发展生产力,建设先进的工业国 C.开展阶级斗争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 ) A.国际环境 B.人民的积极性 C.党的领导 D.客观经济规律 3. 贴春联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春联反映了时代信息。以下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是( ) A.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 B.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 C.千夫所指四人帮,万众拥护党中央 .改革春风吹大地,富民政策荡九州 4.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肯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年)中取得的成就,但同时指出这一时期也遭到过严重挫折。下列哪些事件属于这一时期的严重挫折( ) ①三大改造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 甘肃景泰县文物部门日前在该县芦阳. 喜泉等乡镇发现上千座修建的土法“炼钢炉”。文物工作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并没有使用的痕迹。这一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6. 电影《芳华》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在上映后引起了不小反响。电影里的女主人公何小萍的生父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 被劳改,她的悲剧命运也从此展开。对于“文化大革命”,以下认识有误的是( ) A.给党. 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B.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C.当时我们党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 D.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的八字方针 7. 火花是火柴盒上的图案,不同时代的火花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痕迹。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图所示火花属于哪一时期的历史遗存(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8.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错误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 A.一些野心家. 阴谋家的挑动 B.党内“左”倾思想的发展 C.中共缺乏革命和建设的经验 D.盲目照搬苏联的经验 9. 林彪.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要罪恶活动有( ) ①策划篡夺中央到地方的政权 ②打击迫害老干部 ③林彪等策划谋害毛泽东,发动反革命政变 ④“四人帮”残酷镇压四五运动 ⑤策划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阴谋颠覆无产阶级专政 A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 10. “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受了残酷迫害,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动乱和灾难 ②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③避免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指( ). A.1956-1966年 B.1966-1976年 C.1965-1975年 D.1960-1970年 12. 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我国有些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创立的( ) A.电子工业 B.原子能工业 C.航天工业 D.钢铁工业 13. 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者是( ) A. 杨振宁 B. 袁隆平 C. 李四光 D. 钱学森 14. 我国是世界上能造核武器. 自行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五个国家,标志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 ) A.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1966年,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进行 D.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5. 从1956年到1966年,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 ①石油全部自给 ②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③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 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二 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响应“大炼钢铁”的号召,两天之内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就有7000多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贡献柴火. 提供废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3%左右,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1)材料一中的内容与哪次会议有关?此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危害?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17. .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是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们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重大失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一九五八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 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 材料四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 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一中“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在材料二“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发起了什么运动?其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哪一历史事件?1958年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 (4)据材料四,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我国为尽快增强国防实力,打破西方的核垄断,作出发展原子能,研制原子弹的决策。1961年,中共中央又决定以“两弹”即原子弹和导弹为中心,加速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材料三 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声音清晰嘹亮。 (1) 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 (2)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什么时间?原子弹爆炸成功有哪些重要意义? (3)材料二中卫星的发射成功说明了什么问题? (4) “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5)为什么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的辉煌成就而感到自豪?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DBAC 6-10DDBCA 11-15BDBDD 二. 非选择题 16.(1)中共八大。历史意义: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危害:水土流失. 温室效应. 环境污染等。教训:制定政策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等。(任意一点即可) 17.(1)行业:重工业。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运动:“大跃进”运动。 标志:盲目求快。 (3)事件: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对国情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4)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 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启示: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18. (1)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利用原子弹对中国进行威胁;为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威胁. 核垄断。 (2)1964年10月16日;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3)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4)原子弹. 导弹和卫星;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大力协同. 勇于攀登的精神。 (5)因为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创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