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三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1978年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2. 首先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的是( ) A.《人民日报》 B.《光明日报》 C.《红旗》杂志 D.《文汇报》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前后逐渐逐步展开和发展起来的。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4. 以下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读书笔记,该笔记反映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 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反映了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全片分别以“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为主题线索,其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应该在( ) A.“千年巨变” B“中国新生” C.“伟大转折” D.“世纪跨越” 6.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请你选出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 ) A.中共一大——1921年在北京召开 B.遵义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中共七大——选出了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D.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7. .《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见右图)再现了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对外开放的伟大探索和实践。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 ??) A.?为了同国外进行平等互利的 ?? B.?为了更好地利用外国资金??????????????????????????????????????? C.?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 ? ? ?? D.?为了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 10. “风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风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风阳。”而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变化的房因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公私合营的进行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1. 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D.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12. 《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3. 我国首先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 ) ①上海 ②珠海 ③汕头 ④厦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 细读下图的题词,关于这一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展的历史条件是当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好 B. 特区主要“特”在经济领域 C. 特区引进的主要是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D. 深圳的发展说明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正确性 15. 为我国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理论基础的文献是(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二 会议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会议”指的是哪一次会议?其主要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说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会议提出的战略决策和总方针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会议”都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其实现转折的关键是都坚持了党的哪一思想路线?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材料二 某县粮食总产量1980年是50.2万吨,1981年是67万吨,1982年是71.5万吨。 (1)材料一发生在哪个地方?他们的做法后来发展成什么政策?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两则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 18.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材料二 一条路,自井冈山延伸,蜿蜒曲折,在伟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指引下,一步步走向胜利。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整理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一组图片: 材料四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那么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一条路指的是什么路?走向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图片记录了我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图①“凤阳四年垮了四大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出图②中代表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的字母。简述图③与图①、图②的关系。 (4)依据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BCDC 6-10DBCCD 11-15ABCAC 二、非选择题 16. (1)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在党和红军遭受严重损失的危机关头召开,它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战略决策: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等错误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总方针:实行改革开放。 (3)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7.(1)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当地粮食产量逐年增长。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使粮食产量逐年增长。 18.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关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了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 (4)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等。(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