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六课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新中国建国的第一年里,有苏联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 A.15 ??B.16? ?? C.17 ??D.48 2. 2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展现中国领导人的外交风采是在( ) A.1953年中朝韩美谈判签订停战协定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3.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人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4. 国际社会曾高度评价中国倡导了“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外交概念”,这应该是在评价(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万隆会议 C.改革开放政策 D.贸易自由化 5.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在他的讲话稿中,有可能出现 ( ) A.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C.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对立的营垒 D.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6.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说:“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20世纪50年代,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中国政府的外交行动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7. 建国以来,新中国外交成就卓著.下列事件发生在1971年的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美建交 8. 下图(《乔的笑》)是新中国外交成就展的一张照片,文字说明为:该照片拍摄于1971年10月25日的一个重要的国际会议上。这张照片所呈现的新中国外交成就是(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 D.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 9. 学校准备开展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变”为主题的展览活动,某学习小组进行相关栏目典型素材的收集,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党的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对内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对外开放——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祖国统——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10. 毛泽东曾对来访的尼克松说:“(我们)过去22年总是谈不拢,现在从打乒乓球起不到10个月就谈成了。”“谈成”的直接结果是(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师 11.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 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 2018年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假如你们班举办一次“周恩来外交风云”的图片展,你会选用下列哪些图片(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3. 我国举办APEC领导人会议和经过15年谈判正式加入WTO,主要是基于( ) A.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B.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我国的国家利益 D.我国与上述成员国的根本利益一致 14.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今年我国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信峰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上述外交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A.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弘扬“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 C.增强与东欧国家的传统友谊 D.营造中国发展和平的国际环 15.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时,强调各国要坚持开放共赢,并宣布中国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这是因为(? ? ? ) ①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潮流? ②与各国交流合作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 ③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 ④我国贯彻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材料二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2020年1月8日是周恩来逝世44周年纪念日,国内不少地方都举行了相关纪念活动。 (1)依据材料一,说出新中国成立后,让中印两国关系“一天一天好起来”的外交原则,并指出该原则的国际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促进“会议成功”的“金钥匙”是什么? (3)综合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的特点。 (4)你认为材料三中人们缅怀周恩来总理是由于他身上的哪些人格魅力? 17.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就某一事件与日本进行谈判。谈判一开始,日本政府就将事前起草好的协议交给李鸿章,不容讨论,限期答复。李鸿章最后被迫在协议上签字。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基本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展和完善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灵活务实地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我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被迫签订的是哪一个条约? (2)材料二中“另起炉灶”的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哪一重大成就? (4)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美国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 ——摘编自八下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1979年1月1日,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这一天,不仅翻开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同时也对世界格局的演变带来了深远影响。几十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今天,中美已经成为彼此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对象国,每天有超过1.4万人乘坐航班往返于太平洋两岸,两国每年人员往来超过530万人次。40年来,两国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各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也有力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摘编自新华网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中美建交之前,美国一直奉行着什么样的对华政策?这样的政策后来因何改变? (2)1972年访华的是美国哪位总统?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 (3)2019年是中美建交多少周年?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中美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三 1955年,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与会代表广泛赞同,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会议宣言提出了尊重基本人权、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 土完整、促进互相的利益和合作等指导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宣言指出:“亚非会议宣布它确信 按照这些原则的友好合作对于维持和促进国际和平和安全将会做出有效的贡献,而在经济、社会 和文化方面的合作将有助于促进大家的共同繁荣和福利。”这就是“万隆精神”。 材料四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 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符号,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繁荣。中国关于“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引起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得到亚非国家广泛支持,已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 路”战略。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和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对新中国 外交产生了哪些推动作用? (5)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带一路”的构想与万隆精神具有什么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BAB 6-10ABBCB 11-15ACCDB 二、非选择题 16.(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求同存异”方针。 (3)平等、友好、互不侵犯、和平共处等。(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4)鞠躬尽瘁、心系国事、情牵百姓。 17. (1)《马关条约》 (2)不承认旧中国与外国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在平等的原则下建立新型外交关系。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或中国重返联合国) (4)灵活务实地开展外交活动(或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综合国力是外交活动的后盾,一定要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18. (1)封锁禁运、包围威胁(或敌对、敌视等都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尼克松。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3)40。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关系的主要因素;中美两国之间既有冲突又有合作,但合作符合双方的长久利益;等等。 (4)增强了亚非国家对中国的广泛认同;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开创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5)中国政府关于“一带一路”的构想实际上是万隆精神的延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但建设“一带一路”就是为了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繁荣,这与“求同存异”理念相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