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人教版2020-2021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研究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可以查阅(???)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2.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了……早在1300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这部百科全书是(???)A.?《墨子》????????????????????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3.下列四幅图片再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场景,它们收录于(???)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4.明代的一部农业科学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这部巨著是(???)A.?《农政全书》??????????????????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四库全书》5.《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6.“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B.?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C.?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D.?明清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7.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位思想家破天荒第一次批君主“为天下之大害者”,明确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主张。这位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梁启超?????????????????????????????????D.?康有为8.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B.?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C.?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9.某历史兴趣小组要探究明代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他们应查阅的著作是(??????)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梦溪笔谈》??????????????????D.?《本草纲目》10.明朝规定科举考试必须用八股文答卷,其实质是为了(???)A.?加强君权????????????B.?使考试更规范、更科学??????C.?选拔有创新能力的人才?????????D.?鼓励考生独立思考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0分)11.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文化从少数人走向多数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城市居民的日益增多,以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兴起,随之而来市民意识的产生,对精神文化提出相应的或是更高的要求,文人便开始进行迎合市民读书口味的创作,于是通俗读物、小说、戏曲等市民文学大量产生。——孟丽娟《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编辑出版的影响》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清时期通俗文学大量产生的原因,并列举两部著名作品。(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示的报刊在当时的地位,并概述其影响。12.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同学们能从不同的学习方法中汲取智慧,丰富知识。请你运用所掌握的历史方法和技能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任务一:【运用年代尺-构建时空观念】任务二:【材料研读-解释历史现象】材料一: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自序中说:该书“卷分前后”,是根据“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编排的。任务三:【赏析图片--感受文化创新】任务四:【绘制简图--梦回航海时代】(1)下面历史朝代年代尺上①处的朝代是________,该朝代的建立者是________。(2)材料一中的著作历史地位如何?这部书中,作者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这说明了什么?(3)以上图片是哪一历史时期作品?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4)图中D航线的开辟者是________(填人名);图中第一个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线是________(填航线字母)13.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徐光启于1606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克拉维斯注释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几何部分。他还和利玛窦合译了《测量法义》一卷,并写了《测量同义》与《勾股义》两书。他又与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编译了《泰西水法》六卷,在中国原有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选择对当时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方法,经过制器和试验,编译入书。材料二:“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夏东元(洋务运动发展论》(1)结合材料一,分析明朝晚期出现的“西学东渐”的原因。在明朝晚期的“西学东渐”过程中为何没有能使中国从传统科技真正走向近代科技?请结合时代背景予以分析。(2)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态度。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2.【答案】B3.【答案】D4.【答案】A5.【答案】A6.【答案】D7.【答案】B8.【答案】A9.【答案】A10.【答案】A二、材料分析题11.【答案】(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镇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文人迎合市民读书口味进行创作。《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牡丹亭》《桃花扇》等。(2)居于舆论界的领导地位。启发民智,制造舆论;使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广泛传播。12.【答案】(1)明朝;朱元璋。(2)历史地位:《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说明他有着浓厚的重农思想;或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价值观使然等。(3)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人文主义;(4)麦哲伦;A航线13.【答案】(1)出现西学东渐的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东西方的交流更加畅通。西方传教士的活动和中国杰出人士的努力。未能转型的原因: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实行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政策;小农经济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等。(2)经过洋务运动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也意味着洋务运动失败。(3)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