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一、单选题1.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轮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反映清朝实行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B.?对外开放???????????????????????????C.?闭关锁国???????????????????????????D.?重文轻武2.乾隆时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押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反映了清朝()???????????A.?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放松B.?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C.?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D.?限制工商业的发展3.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包括()?①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②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④外来的侵略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4.嘉庆时有一个民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反映了当时()???????????A.?军备废弛???????????????????????????B.?土地集中???????????????????????????C.?贪污成风???????????????????????????D.?经济衰退5.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造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主要原因有(???)①西方国家不断的侵华行为②清政府政治统治腐败黑暗③推行闭关政策导致国家闭塞④文化专制束缚人们的思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A.?君主专制?????????????????????????B.?重本抑末?????????????????????????C.?闭关锁国?????????????????????????D.?对外开放贸易7.1792年,马戛尔尼访华的真正目的是(???)A.??给乾隆皇帝祝寿???????????????????B.?刺探中国军情???????????????????C.?获取殖民利益???????????????????D.?友好交往8.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其主要表现有(??)①乾隆中期,中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②当时中国的GDP占世界总份额的近1/3③乾隆时期人口持续增长,达到3亿左右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书五经》编纂完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②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乾隆盛世11.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为“在中国政府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A.?山海关之战??????????????????B.?郑成功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D.?戚继光台州九捷12.马嘎尔尼认为,中国好比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只需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可是当时的中国政府丝毫没有察觉自己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逆转。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A.?“文景之治”??????????????????B.?“乾隆盛世”??????????????????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二、材料分析题13.康乾盛世,这个处于世界大势发生空前剧变大背景下的古代盛世,具有比以往盛世更丰富的历史内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750—183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1750年1800年1830年整个欧洲23.2%28.1%34.2%英国1.9%4.3%9.5%中国32.8%33.329.8%材料二:177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受到乾隆皇帝接见。事后,马戛尔尼感慨到:“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材料三:法国政治家阿兰.佩雷菲特以马戛尔尼访华为背景,写成《停滞的帝国一两个世界的撞击》一书,对当时的中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给予孔夫子启示的或孔夫子给予启示的“经文”包含对所有困难的解决办法。这本书里一切都说到了。要改变其中的任何内容都将是自负的表现。◎除了路易十四的同代人康熙大帝之外,所有的清朝皇帝变成主人后只想太太平平地享受他们的猎获物。为了更好地占有中国,他们又加上了一道锁。(1)根据材料一,你能读出“康乾盛世”时有何“成就”与“隐患”?(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方面说明为什么在“盛世”局面下的清王朝却被看成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3)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C分析:根据“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可知,清政府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757年乾隆下令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并管理外国商人。C正确;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与材料不符,A错误;对外开放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与材料表达内容相反,B错误;重文轻武是指重视文职官员而轻视武职官员。与材料无关,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清朝闭关锁国的相关史实。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2.B分析:据材料可知,此现象属于闭关政策。清朝前期,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所以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格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厉行海禁“片帆不许下海”。造成了清政府的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闭关锁国政策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3.B分析:由于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制约了经济和文化发展,②③是造成清朝前期“落日”局面的原因,B项正确。??“康乾盛世”中国还没有发生鸦片战争,中国没有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①④错误,排除ACD,故答案为:B。【点评】①④是近代出现,需要结合“康乾盛世”分析概括。4.C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由此判断严惩和珅,嘉庆时期的国库都增加收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谚反应了当时清朝官员的严重腐败现象。因为和坤贪污了大量钱财,在他倒了以后,搜出的钱财把嘉庆皇帝都填饱了,国库都增加收入。因此民谚反映了当时清朝贪污成风,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民谚内容不符。所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理解民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反映和坤贪污了大量钱财,在他倒了以后,搜出的钱财把嘉庆皇帝都填饱了,即可解答。5.B分析: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大变动毫无认识,对外紧闭国门,闭关锁国,对内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鄙薄科学技术,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的萌芽。在思想领域一再大兴文字狱,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包括清政府政治统治腐败黑暗,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和实行文化专制政策。②③④是造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主要原因。①说法错误,康乾盛世时期中国并未遭受西方列强的入侵。B项②③④是造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康乾盛世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康乾盛世的相关史实。6.C分析: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闭关锁国。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不是完全禁止对外贸易。?AB两项所述题干无体现,不符合题意;C项闭关锁国是在题干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符合题意;D项对外贸易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闭关锁国政策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熟记闭关政策的史实。7.C分析:联系所学可知,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其根本目的是希望能进一步拓宽亚洲尤其是东方中国市场,获取殖民利益,满足其工业革命的需求。AD两项都不是马戛尔尼使华的真正目的,只是表面现象,不符合题意;B项刺探中国军情不是马戛尔尼访华的真正目的,不符合题意;C项获取殖民利益是马戛尔尼访华的真正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戛尔尼使华的真正目的,要求具备分析和理解的能力。8.A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乾隆在位期间,中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②当时中国的GDP占世界总份额的近1/3;③乾隆时期人口持续增长,达到3亿左右。故①②③正确。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书五经》编纂完成,故④错误。A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乾隆盛世”表现,要求具备分析和实际的能力。9.D分析: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我国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中国封建王朝的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清朝时期,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的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往来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他们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失了外贸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不同外国进行科技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了,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所以①②④正确。D项①②④是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为切入点,考查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逐渐落伍原因的相关知识。10.D分析: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这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大繁荣时代。?ABC三项都不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不符合题意;D项乾隆盛世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康乾盛世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大繁荣时代。11.C分析:山海关之战指的是公元1644年,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的重要战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郑成功收复台湾发生在1662年,属于17世纪中期,B不符合题意;C发生在在17世纪末,且是和俄国之间的战役,中国取胜,所以C符合题意,台州九捷是戚继光抗倭的著名战役,是和日本之间的战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克萨之战的准确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叶,沙俄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尼布楚、雅克萨等地,筑城盘踞。清军和世代居住在那里的我国各族人民奋起反抗。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派出军队,对沙俄侵略军发起自卫反击战,两次在雅克萨大败侵略军,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雅克萨之战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遏制了几十年来沙俄的侵略,使东北边疆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12.B分析:“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A项“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初年,不符合题意;B项“乾隆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符合题意;CD两项出现在唐朝,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康乾盛世的识记能力。理解与识记康乾盛世的相关史实。二、材料分析题13.(1)成就:在1750-1800年间中国的制造业产量超过整个欧洲,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隐患:1800年后,中国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有所下降,欧洲占比不断提高,英国制造业产量快速增长。根据材料一,1750-1830年,英国的经济发展呈何变化趋势?与同一时期的中国经济相比较,英国的经济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经济?发展迅速;资本主义经济(2)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重农抑商;文化: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文化专制;对外:闭关自守(3)改革是一个国家不断前进发展的动力,要坚持对外开放,与时俱进,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学习其他国家先进发展经验等。分析:(1)成就:依据材料一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在1750-1800年间中国的制造业产量超过整个欧洲,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隐患:依据表格的信息从1800年后,中国制造产量相对份额有所下降而欧洲占比不断提高以及;英国制造业产量快速增长回答。(2)依据所学,政治从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经济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外交从闭关锁国方面回答。(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成就:在1750-1800年间中国的制造业产量超过整个欧洲,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隐患:1800年后,中国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有所下降,欧洲占比不断提高,英国制造业产量快速增长。发展迅速;资本主义经济。(2)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重农抑商;文化: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文化专制;对外:闭关自守。(3)改革是一个国家不断前进发展的动力,要坚持对外开放,与时俱进,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学习其他国家先进发展经验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康乾盛世、清朝的社会危机、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康乾盛世、清朝的社会危机、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