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四课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民族区域自治( ) A.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首提出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 C.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D.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 建国以来,西藏发展日新月异。保障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西部大开发 D.一国两制 3.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体表现有( )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④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曾长期享有自治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4.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协议重要内容有: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西藏人民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对于西藏的现行政治制度,中央不予变更。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对以上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有( ) A.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B.西藏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 C.尊重、保障西藏宗教信仰自由 D.西藏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5. 下列不属于省级民族自治区的是( )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云南彝族自治区 6. 《翻身农奴把歌唱》表达了西藏人民感激与喜悦的心情,是因为( )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的和平解放 C.西藏民主改革的完成 D.改革开放的实行 7.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成为一个民族大家庭。我国现在的民族分布格局是( ) A.人有聚居、无杂居 B.有杂居、无聚居 C.大杂居、小聚居 D.大聚居、小杂居 8. 为维护、巩固民族团结,我们要( )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④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 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民族团结 B.达到各民族共同发展 C.维护祖国统一 D.促进民族和解 10. 1994年到2001年,中央政府向西藏投资达48亿元,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援助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关键 B.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符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C.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D.表明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1. 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新时代,“新”的主要表现是( ) ①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剥削和压迫制度 ②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实现了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④开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 西藏开办“西藏中学”,为西藏地区培养人才,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西藏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下列举措中,对西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的有(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发展民族经济的主要措施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C.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革开放 D.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 14. 江泽民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各民族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的重要保证 C.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D.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15. 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状况比较落后。解放后,党和政府是怎样帮助少数民族的。( ) ①进行民主改革 ②社会主义改造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全部进行土地改革 ⑤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⑥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 ⑦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支持 A.①②③⑤⑥⑦ B.③④⑤⑥⑦ C.③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叉的······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衩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解放。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17.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她是个有才识的女子,出嫁吐蕃,带去了许多书籍和谷物、蔬菜种子,还带去大批手工业工匠。从此,吐蕃人学会了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学会了养蚕缫丝,纺织刺绣,等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援,1979年,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额外补贴40亿元,以后每年递增10%。2001年以来,国家共投资1000多亿元用于西部建设,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材料三 西藏地区人大代表索朗顿珠说:“我家和西藏百万农奴一起翻身解放,享有充分的政治经济权利。现在家里新盖了8间房子,饲养了三头奶牛、一头牦牛、13只绵羊和四头猪,还买了彩电、立柜、藏式柜等。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汉藏友好交流的哪一史实? (2)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是在哪个朝代?清朝设置什么机构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3)1951年,西藏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解放?今年是西藏解放多少周年? (4)材料二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制度?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我国实施了什么战略? (5)今年是建党90周年,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索朗一家的变化谈谈你的感想?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的是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由于成功实行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材料二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1)材料一中“A”指的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设立了哪几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通过哪一法律文件被确定下来?该制度的确立有什么现实意义? (3)根据材料二,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在20世纪末实施了什么发展战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CAD 6-10CCDBB 11-15DCCCA 二、非选择题 16. (1)是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少数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2)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共同受到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目的:经过各民族的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17. (1)文成公主入藏。 (2)元朝;驻藏大臣。 (3)和平方式;60周年。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 (5)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少数民族的今天;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我党关心和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等。 18.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工业都得到迅速发展。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在人员、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援助少数民族地区。 (4)西部大开发战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