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1年中考时政专题:致敬民族脊梁袁隆平,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背景材料】材料一“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材料二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2021年5月23日下午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专程看望了袁隆平同志的家属,转达习近平对袁隆平同志的深切悼念和对其家属的亲切问候。习近平高度肯定袁隆平同志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强调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袁隆平同志家属对习近平的关心厚爱表示衷心感谢,表示要继承袁隆平同志的遗志,努力工作,奉献社会,绝不辜负党和人民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材料三1968年,袁隆平开始到三亚从事南繁育种研究。在这50多年中,他与海南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展科研工作。1970年,袁隆平的科研团队在三亚南红农场发现了一株长相异常的野生稻,袁隆平给它取名为“野败”(天然的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让袁隆平团队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改写了世界水稻育种史。“袁老是在海南三亚发现‘野败’的,他喜欢三亚,最重视三亚杂交水稻的育种,对在三亚的杂交水稻发源地保护研究工作也给予了肯定。”在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柯用春的眼里,袁隆平对三亚有着特别的情感。近来,柯用春与袁隆平聊得最多的,都是袁老最关心的事情。袁老希望做更高产的水稻技术,执着于第三代杂交稻(海水稻)技术,提升水稻产量,希望早日完成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的攻关目标,以及耐盐碱水稻实现大面积推广。“袁老最期盼的,是双季亩产3000斤,他在三亚师部农场开会部署,签名同意将种子拿到三亚,并指挥、安排专家进行指导。袁老总是希望,能够再多产一些粮食,再多养活一些人。”柯用春说道。材料四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去世。出差途中的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曹兵,利用登机后、起飞前的20分钟,接受新海南客户端记者电话采访,讲述了他承担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课题的经过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是袁隆平院士于2020年12月在海南三亚提出的最新攻关目标,他“希望海南能够创造纪录,向建党100周年献礼”。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袁隆平院士提出了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早造水稻、晚造水稻合计1500公斤)攻关目标,并于2020年12月20日在三亚召开了全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启动会,组建项目攻关领导小组,担任首席科学家。材料五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后来者的梦。从云贵高原到华北平原,从洞庭湖区到江南水乡,无数农民还在等待第三代杂交水稻从试验田走向生产田;在新疆、山东、黑龙江等地,已有超过10万亩海水稻试验田丰产,许多角落还在等待“再造亿亩良田”的理想步步实现……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正待我们去坚守,拼搏,开掘。他病重时念念不忘的,是叮嘱学生们要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这是一位科学家的本色——爱国为民、刻苦钻研、全心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袁隆平仍在奋力燃烧自己,烛照后学。生命有尽头,科学无止境。一代科学巨擘陨落,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激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知识链接】1.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2.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正是因为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3.爱国主义是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5.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7.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推动社会获得长足进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魄,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克争的决定性因素。8.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梦就有前行的力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地追求实现小康、过幸福生活的社会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9.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问题设计】1.我们应该学习袁隆平的哪些优秀品质?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2.袁隆平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靠的是他持什么态度?坚持自己的梦想,积极进取,努力进取等。3.袁隆平的经历给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有哪些启示?①努力不仅心动,更要付诸行动,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②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③努力,需要坚持。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④努力要讲究方法。如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学思并进等。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怎样向袁隆平学习?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从小就要立下爱国之志,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人生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5.袁隆平的成功离不开自强,请写一句有关自强的名言。(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古男儿当自强;等等。6.向袁隆平学习,做一个自强的人,请你向同龄人发出倡议。激荡青春的活力,自强不息;燃烧青春的激情,自强向前;培养自强品质,做一个自强的人;等等。7.袁隆平院士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哪些中华民族精神?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8.袁隆平院士的一生耕耘,启示我们应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明辨是非,坚持不懈,恪守承诺,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勇于实践等。【针对训练】1.博学中学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读初中时的母校,袁隆平在回忆自己的中学时光时说:“博中是我最感亲切的母校,她给予我的培养和教育,对我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袁隆平的话中蕴含的道理是()A.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成为科学家B.中学时代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C.中学就读的学校决定我们以后的发展D.中学时代只需努力获取知识2.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袁隆平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86年,他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袁隆平在________领域进行了创新。()A.知识B.制度C.技术D.教育3.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尽管已经年逾90,他仍像年轻时那样,几乎每天还要去试验田“打卡”。袁隆平身上体现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是A.敬业B.诚信C.文明D.公正4.袁隆平的身上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在于()A.对社会的贡献B.提高个人声望C.参与公益生活D.关心祖国大事5.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为中国累积增长5000多亿公斤粮食,人们赞誉袁隆平“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说明()A.我国已成为科技强国B.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种子是改变世界的决定性因素6.“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1964年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袁隆平的奉献很辛苦,得不偿失②袁隆平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③袁隆平将个人追求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④袁隆平在用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有人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评估报告称您的身价超1000亿元,您自己怎么看?”袁隆平回答:“用钱来衡量科学家的价值太低级、太庸俗。解决更多人的吃饭问题,才是我的价值追求。”下列名言与袁隆平的价值追求一致的是()①专利国家,不为身谋②国耻未雪,何由成名③生于忧惠,死于安乐④荷利国家,不求富贵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8.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梦想就有前行的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更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勇于追梦。2020年8月9日,是袁隆平90岁生日。加盟“90后”,这个老人笑着表示自己还要继续奋斗,“健康快乐超百岁”。袁隆平曾说过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另外一个梦想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实现梦想,90岁的袁隆平依然奔波在田间地头,不知疲倦地亲力亲为。如今,袁隆平的两个梦想仍在继续。(1)新时代,新征程,为什么更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勇于追梦?(2)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答案:1.B2.C3.A4.A5.C6.D7.D8.(1)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②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③有梦想,就有希望。④少年的梦想,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入类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2)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②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努力,需要立志;努力需要坚持;努力要有方法。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