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法律保障生活 课件(35张幻灯片)+5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法律保障生活 课件(35张幻灯片)+5视频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法律的作用
思考: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法律保障生活
学习目标
1.熟记法律的特征。
2.了解法律和道德、校纪校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掌握法律的作用。
PART
01
法律的特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哪些行为规范约束着我们的行为?
排队山车
文明就餐
不许无故迟到、旷课
学校不允许带手机
上课认真听讲
纪律方面
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
道德方面
无证驾驶、后悔呀!
法律方面
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
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校纪校规


规则
共同点
产生方式
调整对象和范围
实施手段
共同点
法律
道德
校规
校纪
国家制定或认可
自然形成
法律与道德、校规校纪的联系与区别
学校或有关部门制定
全体社会成员
普遍适用
学生团体
国家强制力
舆论、习惯、信念
教育行政力量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该表格,3分钟后派代表回答。
三者都是行为规范,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1.法律是由谁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的制定过程
2020年12月22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立法工作,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形成了《反食品浪费法(草案)》
2020年12月24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将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反食品浪费法草案的议案。
2021年4月26-29日
2021年4月29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第七十八号)予以公布,自2021年4月29日起施行。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26日下午分组审议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二审稿。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29日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我国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国家制定法律

就是通常所说的立法,即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具有各种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曾有段时间,各个网络平台的“大胃王”吃播们走上风口浪尖,引起热议。
一些做美播的大胃王每一餐可以吃下几十斤的食物,这对于常人来说,我们是完全做不到的。
其实这些大胃王并没有真的把食物吃进去,而是利用催吐的方式欺骗了观众,所以这样的行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浪费,也会直接影响社会的风气。
为此呼吁节约食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呼声越来越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的出台背景
国家认可法律
(立法机关根据实际需要,对于社会上已经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
根据《反食品浪费法》会对制作发布传播暴饮暴食视频节目,最高罚10万。
假如有人不愿意执行,
你认为此时要靠什么来保障法律的实施?
国家强制力
国家强制力
军队
警察
法庭
监狱
国家的执行
军队追捕犯罪嫌疑人
警察抓捕犯罪嫌疑人
法庭审理犯罪嫌疑人
监狱监禁罪犯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P92)
《青春有你3》被暂停,这说明即使是明星这样的公众人物违法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体现法律的什么特征?
活动二:法律的特征
《青春有你3》被暂停,这说明即使是明星这样的公众人物违法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体现法律的什么特征?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我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无论是谁触犯了,都会后悔的!
探究与分享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
①.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知识点二:
法律的特征
法律
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PAER
02
法律的作用
视频回顾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探究:法律的作用
说明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观看视频
讨论:《反食品浪费法》实行后,会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举例证明
一组:规范有序组
二组:权利义务组
三组:制裁违法组
活动三:法律的作用
(2)法律规定权利和义务,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自觉遵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节约粮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应当做什么
可以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为博眼球,恶意浪费,不应当为撑面子,严重浪费。
(3)法律的保护作用: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规范作用
保护作用
①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②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③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2、法律的作用
课堂笔记
我国旅游法规定,旅游者应当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对于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在我国,行人违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各地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行人闯红灯行为处五元至五十元的罚款。
新课探究
有人认为,对上述行为可以说服教育,没必要进行法律处罚。你的看法是什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①我国是法治国家,必须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么做;
③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
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利
法律的作用
法律保障生活
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规范作用
保护作用
1.中学生刘某,出于好奇,拨打火警电话“119”慌称学校失火。当消防人员开着消防车到达学校后,发现是骗局。后来公安机关依法追究了刘某的法律责任。这一案例说明了(

A、法律维护了人们的合法权益
B、公共场所有规章制度
C、人们不能按自己的规则办事
D、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
课堂测试
D
2.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这体现的法律特征是(
)
A.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
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课堂测试
C
3.去年二月,疫情蔓延,全国人民响应号召,依法居家隔离。在此期间,长春市民任某新等多人在某村民家聚众赌博,影响恶劣,最终任某新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这充分说明法律(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由全体社会成员制定
D.对全体社会成员有约束力
课堂测试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