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②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③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 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B.广大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C.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201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60周年。下表是“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其中认识正确的是( ) 行业比重 1953-1957年平均 增长速度(%) 1953年农、轻、 重比例(%) 1957年农、轻、 重比例(%) 农业 4.5 52.8 43.5 轻工业 12.8 29.6 29.2 重工业 25.4 17.6 27.3 A.农业增长缓慢,说明国家对农业发展没有政策支持 B.轻工业发展平稳,成为繁荣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 C.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从农、轻、重各方面的发展来判断,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 B.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表是1952—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统计表,这一阶段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A.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B.提高了生产效率 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破坏了国民经济 7. 胡绳说:“作为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是一心想中国富强的。问题是他过分相信了革命可以解决一切,不断革命,继续革命。一直到‘文化大革命’,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如果没有‘文革’,中国的改革不可能来得这么快。”作者对“文革”的认识不包括( ) A.“文革”是错误的革命 B.“文革”结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新契机 C.“文革”应该被否定 D.“文革”也取得成果,应该肯定 8. “春生的奶奶给春生讲过去的事情。奶奶说:‘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啊,大家都很穷。我们穿的衣服是用洋布做的,我们用的火柴叫洋火,我们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你知道我们结束洋油时代是在何时吗( ) A.“一五”计划期间 B.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9. 下列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建成 B.新建宝成、兰新、包兰等铁路 C.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0. 下图是1978年5月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这一文章的发表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因为该文章的发表( ) A.深刻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开创了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C.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D.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 11. 下图是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里的“中国新时代”是指( ) A.新中国的成立 B.“文化大革命” C.改革开放 D.社会主义道路的起步 12. 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13. 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经审议表决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香港个别候任议员就职宣誓时公然发表“港独”言论,严重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这说明( ) 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 B.香港在实行“一国两制”时出现偏差 C.“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两制 D.“一国两制”只实行五十年 14.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运动使得( ) A.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D.两岸“三通”的实现 15. “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封锁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相互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文中的“它”指“求同存异”的方针 B.表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文中的“它”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它”在万隆会议时提出,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 (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谁?这个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我国实行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4)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17. 时代的主题是压倒一切的力量,纵观1840年至今的历史,我们能清晰地看出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经历了四个阶段:救亡——强国——富民——和平崛起。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一部反动政府的投降卖国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抗争史和追求近代化的奋斗史。 (1)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的是哪次战争?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洗雪了中国百年的民族耻辱?哪一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新中国基本建立? 材料二 “锅里有的,碗里才有,国家好,大家才会真正好”,华盛顿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吴惠秋曾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梦是海内外华人对强国富民的百年夙愿。 (2)在我国实现中华民族“强国、富民”目标道路上,与“富民”密切相关的人物是谁?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他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四 我国某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统计表。 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公斤 5.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材料五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 (3)材料三中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有何重要意义? (4)材料四粮食生产情况的变化直接得益于我国农村改革什么政策?其“伟大的历史作用”如何? (5)材料五中深圳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 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习近平亲题匾额“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措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CBA 6-10DDBBA 11-15CCAAC 二、非选择题 16. (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2)抗美援朝。彭德怀。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土地改革。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准备条件。 (4)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有助于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 17. (1)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 (2)邓小平。 (3)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5)深圳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8. (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