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四课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中共中央提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议是在( ) A.筹建新中国时 B.制定宪法时 C.修改宪法时 D.中共八大上 2. 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会议 B.人民代表大会 C.计划生育政策 D.民族区域自治 3. 管理西藏。长期以来,西藏都是我国藏族人口聚集地。为了让少数民族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我国在西藏实行( ) A.一国两制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独立自主的政策 4.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 A.区域内的人口和面积 B.当地民族当家做主 C.走社会主义道路 D.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 5. 新中国成立前,云南地区的佤族、景颇族仍保留着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处在奴隶社会阶段,藏族人民生活在农奴制的压迫之下。这些状况说明( ) ①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②这些地区脱离了党中央的统治 ③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④地区不同,实行的社会制度就不同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6. 目前,我国民族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的政府主要领导大都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这最能说明少数民族人民享有( ) A.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B.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C.发展本民族经济的权利 D.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权利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优美牧场)。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 )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8. 下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 9. 20世纪90年代,为促进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央实施了( ) A.民族区域自治 B.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民主改革 10. 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问题,从政治上看这是为了( ) A.保护各少数民族正常的宗教活动 B.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维护民族团结和巩固国家统一 D.落实依法治国战略,巩固国家政权 11. 据悉,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国家高速公路联网新疆内路段将全面实现高速化,基本实现14个地州市及新疆兵团师部以高速公路连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C.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D.体现各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12.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有( ) ①民族平等 ②民族团结 ③民族自治 ④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 为了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14.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将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援建西藏有利于( ) ①消除民族差异 ②民族共同繁荣 ③维护民族团结 ④建设和谐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 下表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部分经济数据,其中导致2014年工农业产值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年)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 46.5 11.4 1978 155.6 212.1 2014 11352.3 64369 A.西部大开发的促进 B.富裕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援建 C.城镇化建设的推动 D.“一带一路”建设的拉动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表 自治区 成立时间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 材料二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07亿元,比1951年增长111.8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38元,比民主改革之初增长117倍;青壮年文盲率由95%下降到1.2%……国家又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建设项目覆盖西藏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体系、能源、交通、水利、农牧业等各个领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发生的变化。 (3)通过对上面问题的回答,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行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2)结合所学说一说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材料三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3)结合所学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18.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她是个有才识的女子,出嫁吐蕃,带去了许多书籍和谷物、蔬菜种子,还带去大批手工业工匠。从此,吐蕃人学会了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学会了养蚕缫丝,纺织刺绣,等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材料二 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援,1979年,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额外补贴40亿元,以后每年递增10%。2001年以来,国家共投资1000多亿元用于西部建设,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材料三 西藏地区人大代表索朗顿珠说:“我家和西藏百万农奴一起翻身解放,享有充分的政治经济权利。现在,家里新盖了8间房子,饲养了三头奶牛、一头牦牛、13只绵羊和四头猪,还买了彩电、立柜、藏式柜等。”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汉藏友好交流的哪一史实? (2)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域是在哪个朝代?清朝设置什么机构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3)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政府在西藏实行了什么政策?西藏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二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制度?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我国实施了什么战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CDC 6-10BDACC 11-15CCBCA 二、非选择题 16.(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西藏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提高,教育文化事业得到发展。 (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与交融促进社会发展;等等。 17. (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开始进行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等。 18. (1) 文成公主入藏(或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2) 元朝。驻藏大臣。 (3) 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