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六课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1949年,周恩来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于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不称霸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2. 1955年4月,来自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下列关于这次“亚非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参会 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 ) A.缅甸会议 B.万隆会议 C.印度会议 D.日内瓦会议 4. “周恩来同志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卓有成效领导了党和国家外事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以其超凡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外交艺术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独立自主原则 B.共同发展原则 C.互不侵犯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 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与他有关的外事活动是( ) ①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 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1953年中国首次提出的 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 D.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7. 1971年10月,在台湾的蒋介石得到了一个坏消息,他气急败坏地把自己的帽子丢在地上。蒋介石听到的消息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苏联同中国建交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亚非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8. 标志着国际社会正式接受新中国为世界五大国的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恢复新中国的联合国席位 C.中美建交 D.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 9. 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关系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两国“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开始于( ) A.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1979年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10. 这张经典的历史照片拍摄于1972年,这次访华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堪称“破冰之旅”。照片中与周恩来握手的美国总统是( ) A.尼克松 ? B.罗斯福 C.杜鲁门 ? D.布什 11. 如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中美关系的改善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苏联解体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2. 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6月7日至8日在美国加州与奥巴马总统“庄园会晤”,规划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新中国历史上,结束中美两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标志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的是( ) A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C .1978年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D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3. 下图是1972年毛泽东会见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的历史照片。促使日本同中国建立处交关系的直接原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14. 新中国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全方位外交。中国外交延续着基本的布局框架,却又不断开拓创新。这体现了中国 ( ) ①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②注重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③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 ④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5. 下面两幅图片表明当今中国( ) A.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活动 D.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和印度曾经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声明规定了指导两国关系的某些原则。 (1)说出材料一中提到的“某些原则”的名称及其具体内容。 材料二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二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来的,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材料二是谁在何时何地哪次会议上的发言?他提出了什么方针?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材料三 1955年4月18日,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60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万隆精神”不但没有失去其意义,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更昭显其超越时代的光辉。 (4)“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你怎样理解万隆精神? 17. 中国是正在崛起的大国,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阅读以下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新中国诞生后,美国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想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政治上,实行所谓遏制加孤立政策……经济上,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军事上,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纪胜利、郝庆去《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2000)》 材料二 跨洋握手 材料三 我们要坚持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的全面的中美关系这一目标……促进两国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的沟通、协调、合作。 ——胡锦涛2010年5月24日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当时美国对新生的中国是什么态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发生于1972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件事使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哪年?今年是中美正式建交多少周年? (4)长期阻碍中美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已经实现从外交大国到外交强国的转变,赢得全世界的赞誉。八年级(3)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中国现代外交成就”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小荷露尖】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新中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有哪些? 【梅开三度】 材料二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2)列举两例说明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全面推进】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外交上的新特点以及形成了怎样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 (4)中国在外交上取得重大成就对中国、对世界分别有何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BBB 6-10DCBCA 11-15ACCCB 二、非选择题 16.(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殖民主义、霸权主义。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问题。周恩来;1955年;万隆;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不矛盾。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的基础;“求同存异”具体、灵活地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万隆精神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各国用“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理念大力推动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促进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实现;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交往,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等等。 17. (1)敌对(敌视) (2)尼克松访华;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3)1979年;38周年 (4)台湾问题;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8.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声音”: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或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重要作用;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或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 (3)特点: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拓展多边外交等;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中国: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世界: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平与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