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1皇权强化一、单项选择题1.八年级同学王朋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们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B.大兴文字狱C.废除丞相D.八股取士2.以下哪些措施是明朝时期设立的()①厂卫特务机构②廷杖制度③殿阁大学士④议政王大臣会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当时唯一对外通商的城市是()A.杭州B.香港C.广州D.泉州4.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B.“重商末本”C.“重商主义”D.“本末兼顾”5.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特许设立了一个对外贸易机构,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并管理外国商人。这一机构是()A.宣政院B.内阁C.广州十三行D.军机处6.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A.广州B.漳州C.宁波D.云台山7.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出现在(???)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8.明朝开始的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人民反抗B.压制知识分子C.巩固封建统治D.统一思想9.因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处刑反映了清朝()A.重农抑商B.实行八股取士C.设置特务机构D.制造文字狱10.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①组织雅克萨反击战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④平定准噶尔叛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A.君权的强化B.君臣关系亲善C.君臣关系紧张D.君主同情大臣12.下列有利于加强我国古代封建君主集权的措施是(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 ④清朝设军机处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13.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14.清乾隆年间,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开放一处通商口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这一处位于()A.上海B.京师C.广州D.福州15.清政府一再大兴“文字狱”的主要原因是()A.面临与北宋“杯酒释兵权”相似的情况B.为防止“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重演C.出现了像“八王之乱”那样的叛乱苗头D.出于同秦始皇“焚书坑儒”类似的目的二、材料分析题16.清朝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承载着由古及今的厚重历史,要深刻了解中国的国情,离不开对清史的研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外交篇)材料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选集》(1)材料一所述这个帝国“人为隔绝于世界”指的是哪一项政策?请简要概括此政策给当时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民族篇)材料二:《清朝疆域图(1820年)》(2)清政府在民族政策上采取积极主动、恩威并施的怀柔政策。根据材料二,选择数字用史实说明清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时采取的“恩”、“威”举措。(各举一例即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93年,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来华,向清政府提出划一未设防小岛给英国人居住,准许英国人于宁波、舟山、天津贸易,在北京设商栈,减免商税等六项要求,当即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乾隆皇帝指出:“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他还颇为自豪地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当时的清政府只允许哪一地方能同外国商人做生意?(2)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有哪些?(3)乾隆皇帝的话是什么意思?(4)清朝统治者的这种想法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乾隆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中说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二: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材料三:此辈(华侨和商人)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嗣后应定限期,若逾限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令其复回。如此则贸易欲归之人,不敢稽迟在外矣。——《清文献通考》(1)材料一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为什么?(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3)材料三中,如此限制沿海人民出海贸易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答案解析1.A【解析】明朝设置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故A符合题意;文字狱和八股取士是文化专制的体现,废除丞相使得明朝君主专制大大增强,排除BCD。故选A。2.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厂卫特务机构、廷杖制度、殿阁大学士都设立于明朝,①②③符合题意;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于清朝初期,排除④,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C【解析】1757年,清朝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C选项符合题意;杭州是南宋王朝的都城,1895年的《马关条约》确定为通商口岸,排除A;香港在1842年到1997年间为英国殖民地,排除B;泉州是古代著名的港口,但不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下的通商城市,排除D。故选C。4.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正确;“重商末本”指的是重视商业,抑制农业发展,与事实不符。B错误;重商主义是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它主张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之不符。C错误;清朝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发展,不符合本末兼顾的政策。D错误。综上故选A。5.C【解析】清朝前期,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特许设立了广东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C符合题意;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A排除;明太祖为了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权力设立内阁,B排除;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D排除。故选C。6.A【解析】据所学知识,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宁波等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英国商船几次到宁波进行贸易,企图在宁波建立长期的商业据点。清政府深感疑虑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故A选项正确,排除BCD选项。7.D【解析】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雍正七年,因与准噶尔部作战,为了紧急处理西北军务,设军机房,挑选内阁中谨慎可靠的中书办理机密事务,1732年,又改称军机处。乾隆以后,成为定制,并渐渐成为最高中枢机构。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大臣无定员,由皇帝从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中特简任用。军机处设军机章京,满汉两班,各八人,轮流担任缮写诏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等具体工作,且“只供传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形同虚设,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达到了顶点。D项清朝设立的军机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8.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君权,在思想上控制人民,明太祖采取八股取士,以巩固封建统治。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在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实行文字狱。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文字狱”的根本目的都是巩固封建统治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9.D【解析】题文中的两句诗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不料当局者认定,此乃“怀念亡明,诋毁大清”,诗中提到“清风”是指清政府,与此事有关的史实是“文字狱”。联系所学知识,清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它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ABC三项和题干现象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制造文字狱是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1688年),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所进行的两次围歼战,①符合题意;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加强对西藏的管理,③符合题意;康熙年间,噶尔丹势力日益强大,并在沙俄的支持下,向东进攻漠北蒙古,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在乌兰布通战役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的胜利,④符合题意。所以①③④正确,故选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西北边疆的是清乾隆帝,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11.A【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得出“明朝皇帝朱元璋派人监视大臣的言行”的结论,说明明朝君权的强化。故正确答案为A;BCD项都只是表面现象,并不是本质内涵,排除。故选A。12.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明朝时期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管,清朝时期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②③④都是有利于加强我国古代封建君主集权的措施,①西周实行分封制,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排除ACD。13.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为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故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4.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机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故C选项正确,排除ABD选项。15.D【解析】根据所学,清政府一再大兴“文字狱”的主要原因是加强思想专制,巩固统治,这与“焚书坑儒”加强思想专制的目的是一样的,D项正确;A项是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B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16.(1)闭关锁国的政策。积极影响: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消极影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清政府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恩:②西藏:册封“达赖”“班禅”;④河北承德: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并在山庄周围修建了宏伟的藏传佛教庙宇威:①新疆: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解析】(1)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由材料“人为隔绝于世界”,可知指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它使清政府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了。(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我国的新疆。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辖,清朝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八廓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②是西藏。顺治帝在位时,册封“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③是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④是河北承德: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并在山庄周围修建了宏伟的藏传佛教庙宇,有利于处理少数民族宗教事务。17.(1)广州。 (2)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倾销商品等。 (3)乾隆皇帝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物产丰盈,各项生产、生活都能自给自足,不需与外国通商。 (4)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阻挠和打击,逐渐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明代以来盛大的航海事业也衰落下去了;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等等。【解析】(1)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只开放广州作为唯一的通商口岸。(2)由材料“准许英国人于宁波、舟山、天津贸易,在北京设商栈,减免商税等六项要求”,可见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是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倾销商品等。(3)由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见乾隆皇帝中国物产丰盈,各项生产、生活都能自给自足,不需与外国通商。 (4)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乾隆皇帝的话体现了闭关锁国政策,它不利于我国发展对外贸易,使得我国逐渐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长期的闭关自守,导致落后挨打。18.(1)闭关政策。(2)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发展缓慢;统治者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目光短浅,不屑于与外国互通有无;封建统治阶级害怕外商与沿海人民交易会滋生事端,便利洋人侵略中国;等等。(3)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阻挠和打击,逐渐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明代以来盛大的航海事业也衰落下去。【解析】(1)材料一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为闭关锁国,清朝前期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和交往。(2)依据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于外来商商品的需求量不大,统治者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虚骄自大,不愿意和外国互通有无,依据材料二“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和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统治阶级也害怕外商与浙江等沿海人民交易会滋生事端,便于洋人侵略中国,不利于统治,等等。(3)依据材料三“此辈(华侨和商人)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和所学知识,清朝闭关政策如此限制沿海人民出海贸易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不利于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逐渐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明代以来盛大的航海事业逐渐衰落下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