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 1950年11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不能坐视美帝扩大侵略!》的重要报道,它对于我们研究哪一历史事件具有重要价值?( ) A.文化大革命 B.大跃进运动 C.抗美援朝战争 D.解放战争 2. 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某班同学准备出一期主题图片展.以下图片可作为展品的有(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 下列对抗美援朝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 C.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D.对美国来说,是在“错误的时间. 错误的地点. 卷入与被错认的敌人的战争” 4.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 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5. 农业强不强. 农村美不美. 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闹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6. 下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 向农民宣布土地改革法 A.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B.使土地由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 C.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 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其中的“中国开始奋起”指的是( ) A.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寻求救国之路 B.《马关条约》的签订使维新人士变法图强 C.陈独秀等激进的民主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D.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大潮 8. “旧中国的能源. 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 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A.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 B.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在美国的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 9. 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 B.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10.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1.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对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最大变化是( ) A.确定了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B.确定了新中国的基本性质 C.规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D.规定了我国国名的全称 12.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 A. 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B.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 13.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 ) A. 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B. 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 C. 从农民所有转变为集体所有 D. 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14. 1954—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发生变化(如图)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社的推动 C.“大跃进”的发动 D.人民公社化的掀起 15. “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 A.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 B.土地改革完成,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C.“大跃进”运动开展,人民丰衣足食 D.实行改革开放,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二. 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但没有人退却/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身边/但十几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的鸭绿江水中/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 (1)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是哪个国家?该国出兵朝鲜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指什么人?为什么说他们是一群“可爱”的年轻人? (3)你认为这“十几万年轻的生命”牺牲得有价值吗?说出理由。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1950年,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是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说出材料一中图一文件的主要内容。图二的运动是在什么时间结束的? (2)指出材料一中图一与图二的关系。 (3)依据材料二,总结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CAAAA 6-10BDACB 11-15ABCBA 二. 非选择题 16.(1)美国。以朝鲜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 (2)中国人民志愿军。因为他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有价值。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而且巩固了新政权,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或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17. (1)主要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时间:1952年底。 (2)关系: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它的指导下,从1950年冬起,全国在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3)历史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8. (1)实行赎买政策。 (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我国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