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二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这些严重失误的原因是( )
①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②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③苏联撕毁合同
④自然灾害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3. 20世纪50年代末,梧州市的民间流传这样的一句话:“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赶人。”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大改造
4.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个口号出自于下列哪一时期(  )
A.“大跃进”时期 B.“文革”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5. 下面的漫画创作于“大跃进”时期,它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的“梦想”。这一“梦想”落空的主要原因是(  )
A.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B.民主法制不健全
C.自然环境恶劣 D.缺乏建设经验
6. 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是(  )
①忽视客观规律 ②对国情分析不够
③缺乏建设经验 ④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的受害者是(  )
A.邓小平 B. 贺龙
C.陈毅 D.刘少奇
9.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非非,非非是,是非不分。”这副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
A.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反命集团被粉碎
B. 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
C. 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
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10. 1976年发生的“四五” 运动,是指(? )
A.悼念周恩来、拥护邓小平、反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
B.全国人民声讨林彪反革命集团罪行的群众运动
C.全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取得胜利的运动
D.悼念周恩来、拥护华国锋、反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
11. 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其中,严重的失误有( )
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改造 ③“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⑤“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2. “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他”的典型事迹是( )
A.研制原子弹 B.参加石油会战
C.治理兰考三害 D.培育杂交水稻
13. 下列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建成
B.新建宝成、兰新、包兰等铁路
C.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4. 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东方红”乐曲响彻全球。然而为这颗卫星倾注了全部心血的赵九章先生却未能等到这一刻,无端受到诬陷迫害的他,早巳在一年半以前含冤去世。不少科学家是在“牛棚”中听到“东方红”乐曲的。据此判断,“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于(  )
A.1950年 B.1960年
C.1970年 D.1980年
15. “文化大革命”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失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二 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响应“大炼钢铁”的号召,两天之内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就有7000多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贡献柴火、提供废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3%左右,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1)材料一中的内容与哪次会议有关?此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危害?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17. 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小军与爷爷、爸爸一边现看建国六十周年文艺晚会。一边进行了如下的谈话(片段)。 请根据谈话片段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小军:我们历史课上学过很多党的会议,每次会议的重要决策都对国家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爷爷:和你(小军)这么大年龄时,我正赶上新中国建立。当时国家百废待兴。直到1956年党才召开了“八大”。
爸爸: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打倒“四人帮”,十年内乱结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请回答:
(1)爷爷谈话中提到的“八大”召开前,我国外交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若爷爷生活在农村,他在20世纪经历过四次重大变革,前两次分别是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请写出第三次重大变革的名称。
(2)爸爸小时候(1960—1976年)。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3)这次谈话使小军对共和国60年的历程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谈话内容和上述探究活动,概述小军的 “新认识”。(至少两个角度)
18.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既有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也有严重失误和沉痛教训。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召开会议明方向】
材料一 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
方案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方案一(1955年夏) 4600亿斤 4300万石 1100万吨
方案二(1956年1月) 6400亿斤 7000万石 1500万吨
方案三(1956年8月) 5000亿斤 4800万石 1050万~1200万吨
(1)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分析中共八大召开前党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激情岁月酿失误】
材料二
(2)你如何评价图(a)、图(b)反映的这些运动?
【调整经济促发展】
材料三 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
(3)材料三中所说的“已有胜利”是事实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了什么问题?
【阶级斗争搞内乱】
材料四 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
(4)你知道这场运动中最大的冤案是什么吗?请根据材料四,说说“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带来怎样的灾难。(至少写出两点)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上述史实对当今社会发展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ACAA 6-10ACDBA 11-15CBBCC
二、非选择题
16.(1)中共八大。历史意义: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危害: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教训:制定政策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等。(任意一点即可)
17.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人民公社化运动。
(2)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成功试射导弹;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培育出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3)角度一:从过程中得到的认识,如:国家建设有曲折、有发展,以发展为主;或新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角度二:从原因中得到的认识,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18. (1)材料一中方案二反映了追求高速度的倾向,后来调整了经济指标,反映了从实际出发、稳步前进的指导思想。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严重失误。
(3)不是事实。理由: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问题:反映出对“左”的错误的认识不足,“左”的错误并未得到根本纠正,并最终发展为“文化大革命”的极端“左”的错误。
(4)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灾难:①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②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③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④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⑤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受严重摧残。
(5)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