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课时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课时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有一部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历史、地理的书籍,“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而作?。”此书是
A.《中外纪闻》
B.《天演论》
C.《四洲志》
D.《海国图志》
2.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为帮助国人了解世界,他组织人编译书本,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该书是指(

A.《坤舆万国全图》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使西纪程》
3.19世纪40年代,我国“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为一股社会思潮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清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B.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
C.“经世致用”治学传统影响
D.《海国图志》的推动
4.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这些留美学生回国后,绝大多数热心报国,成为栋梁之材。酝酿派遣留学生计划多年,并成功促成此事的是(  )
A.魏源
B.郭嵩焘
C.林则徐
D.容闳
5.下列选项中,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参与了的有(

①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即当时的世界地图
②参与了圆明园的设计
③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
④帮助中国人突破了原有的狭隘世界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6.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其目的是(

A.使中国人了解世界的形势,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B.在军事上引进先进技术,增强抵抗侵略的实力
C.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探索救国强国之路
D.引起清政府高度重视,开始引进西方政治制度
7.把“1839年6月”和“广州”两个要素结合在一起,可以确定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向中国输送第一批鸦片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道光帝派遣林则徐到广州禁烟
D.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8.下图所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是为了纪念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10.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悲壮历史中,痛击侵略者、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
(
)
①林则徐
②邓世昌
③佟麟阁
④左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以“感动”为标题评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如果在1839年评选感动中国人物,下列最有资格当选的是
A.琦善
B.左宗棠
C.林则徐
D.关天培
12.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楹联歌颂的是


A.林则徐
B.道光帝
C.关天培
D.邓廷桢
13.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使西纪程》
14.李鸿章在《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中说道:“日本君臣发奋为难,选宗室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15.道光帝对签订《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由引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

A.平等外交思想
B.屈辱外交思想
C.传统夷夏思想
D.殖民外交思想
二、材料分析题
16.1500年以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中国也经历了一个“不屑融入世界——被动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的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敕谕:“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材料二:康有为说,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改编自冯宗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1)材料一表明清政府此时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最早是如何被打破的?
(2)材料二中的“林文忠公”是谁?他为何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7.鸦片战争后,一批先进的思想家、早期留学生以及走出国门的外交使臣,以不同的方式介绍外部世界,帮助国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请列举他们中的代表。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有何共同之处?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材料三:鸦片战争以后,先进思想家、早期留学生以及走出国门的外交使臣,成为近代中国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人。
(1)上述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2)在对待西方的问题上,材料一、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3)请列举材料三提到的“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各一例。这些人物有什么共同追求和特点?他们对我们今天走向世界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
1.D
【解析】
根据材料“师夷长技”结合所学可知,《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有一部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历史、地理的书籍,“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而作。作者是魏源。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
2.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等世界各国的情况,派人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B选项符合题意;《坤舆万国全图》是明朝万历年间制作的,A选项排除;《海国图志》是魏源的作品,C选项排除;《使西纪程》是郭嵩焘编写的,D选项排除。
3.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19世纪40年代的睁眼看世界的思潮的出现主要和民族危机加深有关,B选项符合题意;A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选项属于睁眼看世界的表现,排除。
4.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容闳为晚清时期幼童出国留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排除。
5.B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学习汉语,熟悉儒家经典。他来到中国后,带来了新的科学知识和机械制品。他与当时的官员和学者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参与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即当时的世界地图。他没有帮助修改中国历法。故①③正确,B符合题意;利玛窦并没有参与圆明园的设计。而他的贡献也不能使中国人突破旧有的观念,故②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
6.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四洲志》介绍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概况等内容,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因此林则徐和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其目的是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探索救国强国之路,C项正确;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其目的是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探索救国强国之路,而不是为中国人了解世界的形势,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A项错误;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其目的是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在军事上引进先进技术,增强抵抗侵略的实力符合洋务运动的目的,B项错误;开始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在维新变法时期,D项错误。
7.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面对鸦片流毒,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坚强意志。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8.A
【解析】
根据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即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有的士兵将整箱鸦片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窖坑里,有的士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搞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9.D
【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信息“(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可见林则徐认为,中国的白银,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为侵略者提供资金,故D项正确;A、B两项属于鸦片带来的危害,但不是林则徐强调的“最大危害”,故排除;C项与材料中的“何妨损上而益下”的信息不符,故排除。故此题选D。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是解题的关键,林则徐认为,中国的白银,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为侵略者提供资金,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10.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在黄海大东沟海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日舰,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击,中国第29军奋力抵抗,佟麟阁亲临前线英勇指挥,壮烈殉国;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选项②③④符合题意;而选项①林则徐是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11.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面对鸦片流毒,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坚强意志。所以在1839年评选感动中国人物,下列最有资格当选的是林则徐。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2.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知识。据材料“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可知,此人物是林则徐。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扭转贸易逆差,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引起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警觉。以林则徐为代表严禁鸦片,道光帝命令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去禁烟,林则徐到广州后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并把搜集来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面销毁,这就是著名的禁烟运动,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和信心,也是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开始。故选A。
13.A
【解析】
魏源的《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由材料“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可知,这些评价针对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故A符合题意;《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天演论》是严复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使西纪程》是1876年郭嵩焘从上海到伦敦50天的旅行日记,排除BCD。故选A。
14.D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李鸿章认为日本变强的原因是学习了西方的军事技术与造船技术,因此从这一层面来看,其认为中国落后是因为其技术不如西方,因此他并没有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D项正确,排除A;李鸿章并没有强调要全盘西化,其主张的是中体西用,排除B;C项太绝对,排除。
15.C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该逆既来诉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具有浓厚的“天朝上国”的理念,即仍坚持传统的“夷”、“夏”思想,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
16.(1)闭关政策。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条京约》,其中规定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关税税率被迫“协商”。
(2)林则徐。因为他在广州主持禁烟和抗英斗争期间,组织翻译了外文书报,购买外国船只和大炮,开创了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解析】
(1)根据““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得出是清借助推行的闭关政策。根据所学,鸦片战争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条京约》,其中规定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关税税率被迫“协商”。
(2)根据“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可得出是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编译书籍。根据“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因为他在广州主持禁烟和抗英斗争期间,组织翻译了外文书报,购买外国船只和大炮,开创了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17.魏源、容闳、郭嵩焘。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都深受民族危机的触动;都主张变革现状,向西方学习;等等。
【解析】
本题考查“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的相关知识。这是一道综合比较分析题,需要通过对魏源、郭嵩焘、容闳的比较分析,找出共同之处。根据所学可得出,魏源、容闳、郭嵩焘。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都深受民族危机的触动;都主张变革现状,向西方学习。
18.(1)材料一: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材料二: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
(2)材料一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技;材料二主张不但要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技,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3)魏源;容闳;郭嵩焘。共同追求和特点: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都对中国的前途充满忧患意识,都有世界眼光,他们的见解和主张往往不为主流社会和当局所接受。启示: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清醒认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以开放的心胸接纳先进事物,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等等。
【解析】
(1)材料一:根据“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得出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材料二:根据“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可得出是学习西方民主政治,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
(2)根据所学可知,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技;而维新变法则主张不但要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技,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3)根据所学可得出主要包括魏源;容闳;郭嵩焘等人。共同追求和特点:根据所学可从鸦片战争后的背景进行概括,可从民族危机、充满忧患意识、世界眼光等方面概括。启示:综合以上材料的内容可得出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清醒认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以开放的心胸接纳先进事物,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